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韓國百年前流亡中國勉強建立臨時政府,百年後的今天卻……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是朝鮮半島在日韓併合後, 於1919年在上海成立的一個流亡政府, 被稱為“韓國民族獨立運動的聖殿”, 中韓建交以來所有韓國總統必然蒞臨朝聖。

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 日本廢除“大韓帝國”政府, 設立“朝鮮總督府”。 1919年, 朝鮮境內爆發了聲勢浩大的“3·1”反日起義運動。

1919年4月10日, 流亡上海的韓國志士經李光洙、孫貞道提議, 同時在杜月笙的安排下, 在位於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22號的玄楯住所召開由來自韓國各地和海外的獨立運動代表29人出席的代表會議, 決定成立臨時議政院, 作為最高民意機關。

1920年12月, 李承晚在上海正式宣誓就任大韓民國臨時大總統。

20年代後期金九成為臨時政府負責人。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往四川重慶(現重慶直轄市);1945年, 日本投降後遷回國, 成為了今天的韓國。

今天的上海,

依然保留了當年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 舊址位於今天的上海市盧灣區馬當路302-304, 韓國前總統盧武鉉曾於2003年7月10日前往該舊址參觀訪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