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的命令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

本文已獲得授權

1

週末, 受邀去家附近的跆拳道館觀看學員們的彙報表演。

在節目的間隔時間, 主辦方安排了他們機構年齡最小的小男孩上臺獨唱,

給大家助興。

小小的人兒, 唱著一首大氣豪放的《家在東北》, 可愛的反差萌, 把全場都逗樂了。

可是場外, 有一個人, 卻特別的扎眼, 那是男孩的媽媽。 她一邊用雙手比劃, 一邊用語言不停地發號施令, “聲音大點!再大點!大聲!”

男孩在臺上, 一邊膽怯地完成著演唱, 一邊委屈地看向媽媽, 兼顧她的指手畫腳。 雖然媽媽一直在發出指令, 但他的表演狀態, 顯然並沒有達到媽媽的要求。

完成表演之後, 在大家的掌聲中, 他走回媽媽身邊。 媽媽沒給他任何鼓勵, 而是迫不及待地告訴他, “這次的聲音太小了, 下次一定要大聲一點。 ”

小男孩輕輕地點了點頭, 滿臉的落寞和委屈。 之後的時間裡, 他一直心不在焉。

他拆開老師送的禮物,

把垃圾扔到地上, 媽媽指著地上的垃圾說, “那像什麼樣子?撿起來!”男孩看了媽媽一眼, 不情願地把垃圾撿起來, 送進了垃圾桶。

匯演結束, 離開時, 媽媽又命令他和老師說再見, 他小聲說“拜拜”, 可老師在和別人聊天, 沒聽到。 媽媽推了他一把, 讓他走過去說。 男孩走過去再說一遍, 老師還是沒有聽到。

孩子接連跟老師說了三次“拜拜”, 老師都沒有聽見, 他的媽媽只好黑著臉把他牽走了。

在這位元媽媽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中, 幾乎感覺不到親子關係中愛的流動, 相反, 很像老師和學生、教官和新兵之間命令和服從的互動。

大概是望子成龍的心情太過迫切了吧, 甚至都忘記了自己是個媽媽。 一個原本應該給孩子愛、親密, 和自由的媽媽。

2

命令式育兒的環境中, 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匯演結束後, 和我同去的媽媽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她說, 看到那個男孩, 就像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 她就是一直被父母命令著、催逼著長大的。

每一件事情, 都要按照父母的指令去做, 不僅要做, 還要達到父母的要求。

否則, 等著她的, 不是語重心長的說教, 就是劈頭蓋臉的指責。

在很長的時間裡, 她的內心明明充滿反叛的欲望, 行動上卻又不得不服從, 漸漸活成了一個特別彆扭的人。

參加工作之後, 她發現自己和別人溝通總是充滿障礙。 因為, 她總是下意識地把別人的請求甚至求助, 都曲解成命令, 進而生出抗拒之意。

當上司指示她做某項工作時, 她總是會瞬間生出怨氣。 有時同事請她幫忙帶個盒飯, 她都會覺得那是命令, 然後說話、做事都變得彆彆扭扭。 因此, 她的職業生涯推進得十分困難。

我的一個同事, 他的父母都是軍人, 他也是在命令式育兒的環境下長大的。 成人之後, 他表現出來的是依賴, 總希望事事都有人給他發出明確的指示。

工作上, 他總是希望上司把工作安排得滿滿的。 每次把手上的活幹完, 就跑去問上司, 接下來要做什麼。 如果上司出差幾天, 他幹完手上的活就會整天坐立難安, 不知所措。

我的父母, 也很喜歡用命令來教養子女, 讀大學之前, 我從沒為自己的生活做過主。 我所表現出來的弱勢, 就是無法自律。 過去事事有人安排有人監督, 讀大學之後, 所有安排和監督瞬間消失, 人就變得特別迷茫。

雖然讀了許多書, 也在刻意地訓練自己的自律能力。 但是, 還是會經常恍神, 陷入空茫。 我知道, 在我的潛意識中, 也還是任何時候, 都在等待著來自父母的命令。

幼年時, 父母對我們來說就是整個世界。 而心理學上認為, 人終其一生, 都在重複幼年時的生活模式,沒有人能徹底擺脫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

而命令式的育兒方式,就是在告訴孩子:你是屬於我的,你的一切,都該遵從我的安排。這是在剝奪孩子心智成長的機會,也在給孩子之後的人生設置障礙。

命令式育兒的環境中,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毛病:沒有安全感、依賴、不善溝通、無法自律。

這並不是在指責我們的父母,因為我們深知,他們那個時代,環境惡劣,比起我們現在,他們有更大的認知局限。

只是,當我們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裡,就應該儘量去避免它。

3

一次,有個同學在朋友圈發了和女兒鬥智鬥勇的搞笑段子,我看完,卻只感覺到對她的佩服。

事情是這樣的:

她和五歲的女兒一邊看電視一邊吃紅薯,一轉頭才發現,女兒很隨意地把紅薯皮扔了一地。本來她伸出食指指著地上準備發飆了,可轉念一想,衝動是魔鬼啊,忍了!接著,她把自己的紅薯皮也扔了一地。

等看完電視,她指著地上的紅薯皮問女兒,“地上怎麼這麼髒?你說媽媽這樣做對嗎?”

女兒看看地上,又看看媽媽,笑著搖頭。

“那你說,錯在哪裡啊?”

女兒說,“垃圾不能隨便亂扔,應該扔到垃圾桶裡。”

她又問:“那現在該怎麼辦啊?”

女兒說,“你打掃掉吧。”

“可這不是我一個人扔的啊,我看到你也扔了,我們一起打掃好嗎?”她裝出為難的樣子問女兒。

女兒賴在沙發上不肯下來,她便一直溫柔地強調,“又不是我一個人扔的,幹嘛讓我一個人打掃啊?”

接著,他們兩個一個拿笤帚,一個拿簸箕,合作完成了這項“艱難”的工作。

在文末,她調侃女兒,“小樣,我還治不了你了!”

也許在看來這只是一件和孩子鬥智鬥勇的趣事,可我卻看到了對自己的克制、對孩子的尊重。

如果她因為女兒亂扔垃圾斥責她,並且命令她馬上去掃掉,女兒多半也是會照做的。可是她用了一點智慧,最後和女兒協商一致,一起收拾了這個殘局。

達到的結果是一樣的,可心情卻大不相同。大人不必動用情緒,孩子可以在合作中意識到自己的壞毛病,還能感覺到來自媽媽的愛和尊重。

孩子很小,也做了錯事,可不能因此就否定她的獨立人格。而每一個獨立的人格,都值得,也應該被尊重。

命令式的育兒,毀掉了孩子的獨立性;而學會和孩子協商,就是在尊重,並且強調孩子的獨立性。

4

教育和受教育,都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

有一種家長,他說什麼孩子都會聽,然後去執行。因為孩子明白,自己並沒有不聽的餘地,服從是唯一的選擇。

還有一種家長,他說什麼孩子也會聽。因為孩子明白,父母所說的話,是一個方向,自己還需要鑒別,詢問自己的內心,然後決定是否遵從。

家,應該是個充滿愛的地方;而育兒,應當以豐盈而流動的愛、尊重和自由為基礎。家庭中只有命令和服從,孩子的心便會無處安放。

糟糕的是,許多家長自己擁有很高的學歷、很棒的學識,卻因為望子成龍心切,抱著“我為你選的路一定比你自己選的好”的心態,用命令式育兒的方式,漸漸毀掉孩子的自主性。

這樣養出來的孩子,有的是家長的簡單複製品,父母,是他們永遠都突破不了的上限。有的,成人後變成了無根的浮萍,總是在等待水波的推動。

聰明的家長,永遠都懂得,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尊重,才是育兒的根本。

他們態度溫和,但是立場堅定。幫孩子把住了大方向,然後給孩子留下協商和自己選擇的餘地,讓孩子憑藉自己的力量,去尋找自我發展的空間。

對孩子,他們從來都確認這一點:

你的選擇也許是錯誤的,但是我永遠捍衛你選擇的權利。

都在重複幼年時的生活模式,沒有人能徹底擺脫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

而命令式的育兒方式,就是在告訴孩子:你是屬於我的,你的一切,都該遵從我的安排。這是在剝奪孩子心智成長的機會,也在給孩子之後的人生設置障礙。

命令式育兒的環境中,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毛病:沒有安全感、依賴、不善溝通、無法自律。

這並不是在指責我們的父母,因為我們深知,他們那個時代,環境惡劣,比起我們現在,他們有更大的認知局限。

只是,當我們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裡,就應該儘量去避免它。

3

一次,有個同學在朋友圈發了和女兒鬥智鬥勇的搞笑段子,我看完,卻只感覺到對她的佩服。

事情是這樣的:

她和五歲的女兒一邊看電視一邊吃紅薯,一轉頭才發現,女兒很隨意地把紅薯皮扔了一地。本來她伸出食指指著地上準備發飆了,可轉念一想,衝動是魔鬼啊,忍了!接著,她把自己的紅薯皮也扔了一地。

等看完電視,她指著地上的紅薯皮問女兒,“地上怎麼這麼髒?你說媽媽這樣做對嗎?”

女兒看看地上,又看看媽媽,笑著搖頭。

“那你說,錯在哪裡啊?”

女兒說,“垃圾不能隨便亂扔,應該扔到垃圾桶裡。”

她又問:“那現在該怎麼辦啊?”

女兒說,“你打掃掉吧。”

“可這不是我一個人扔的啊,我看到你也扔了,我們一起打掃好嗎?”她裝出為難的樣子問女兒。

女兒賴在沙發上不肯下來,她便一直溫柔地強調,“又不是我一個人扔的,幹嘛讓我一個人打掃啊?”

接著,他們兩個一個拿笤帚,一個拿簸箕,合作完成了這項“艱難”的工作。

在文末,她調侃女兒,“小樣,我還治不了你了!”

也許在看來這只是一件和孩子鬥智鬥勇的趣事,可我卻看到了對自己的克制、對孩子的尊重。

如果她因為女兒亂扔垃圾斥責她,並且命令她馬上去掃掉,女兒多半也是會照做的。可是她用了一點智慧,最後和女兒協商一致,一起收拾了這個殘局。

達到的結果是一樣的,可心情卻大不相同。大人不必動用情緒,孩子可以在合作中意識到自己的壞毛病,還能感覺到來自媽媽的愛和尊重。

孩子很小,也做了錯事,可不能因此就否定她的獨立人格。而每一個獨立的人格,都值得,也應該被尊重。

命令式的育兒,毀掉了孩子的獨立性;而學會和孩子協商,就是在尊重,並且強調孩子的獨立性。

4

教育和受教育,都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

有一種家長,他說什麼孩子都會聽,然後去執行。因為孩子明白,自己並沒有不聽的餘地,服從是唯一的選擇。

還有一種家長,他說什麼孩子也會聽。因為孩子明白,父母所說的話,是一個方向,自己還需要鑒別,詢問自己的內心,然後決定是否遵從。

家,應該是個充滿愛的地方;而育兒,應當以豐盈而流動的愛、尊重和自由為基礎。家庭中只有命令和服從,孩子的心便會無處安放。

糟糕的是,許多家長自己擁有很高的學歷、很棒的學識,卻因為望子成龍心切,抱著“我為你選的路一定比你自己選的好”的心態,用命令式育兒的方式,漸漸毀掉孩子的自主性。

這樣養出來的孩子,有的是家長的簡單複製品,父母,是他們永遠都突破不了的上限。有的,成人後變成了無根的浮萍,總是在等待水波的推動。

聰明的家長,永遠都懂得,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尊重,才是育兒的根本。

他們態度溫和,但是立場堅定。幫孩子把住了大方向,然後給孩子留下協商和自己選擇的餘地,讓孩子憑藉自己的力量,去尋找自我發展的空間。

對孩子,他們從來都確認這一點:

你的選擇也許是錯誤的,但是我永遠捍衛你選擇的權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