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記敘文高階寫作模式(二),作文想提分?進來看就對了

于老師說

按“標誌”的不同可將有標誌塊狀結構記敘文再分成四種形式, 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①數位小標題標誌

如:閱讀下面的文字, 根據要求作文。 (60分)

在漢語裡, “三”是個有意味的數詞, 構成了很多詞語。 比如:“三思而行”, “三省吾身”, “舉一反三”,“三人行, 必有我師”, “三個臭皮匠, 頂個諸葛亮”等等。 這些詞語既是社會生活現象或人生經驗的概括, 又隱含著一定的文化意蘊和人生哲理。

請根據你對上述詞語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帶“三”詞語(注意“三”在詞語中的含義)的聯想與感悟, 寫一篇文章, 可以就某一個詞語聯想思考,

也可以把幾個詞語聯繫起來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 自擬標題, 自選文體, 不少於800字。

三岔口

三個我分別守在三個不同的岔道口, 前兩個漸漸絕望, 只能選擇逃避, 一起逃向第三個岔口, 三個我同時匯合, 去作出鄭重的抉擇。 ——題記

“快考試了吧?”老媽坐在沙發上詢問我。

“明白!”我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間, 重重關上門, 背靠著門, 深呼吸。

為什麼我可以不做自己喜歡的事, 而偏偏學習是個例外呢?

我總對自己說, 既然不喜歡, 難道就不能選擇放棄?時間上的距離, 使我除了彷徨, 還是彷徨。 我變得固執偏激, 抉擇著前行的路口。 我喜歡文學和音樂, 夜深人靜的時候, 戴上隨身聽, 伏在我一個人的書桌前, 放飛心情, 讓靈魂徜徉, 享受自由的我的快樂;但這並不能長久,

岔路口上的“我”總被現實中的我拉了回來, 走向比我還高的作業。 我只好祈求幸運之神, 可是在學習上, 一直是被動、消沉的我, 總是抱有能夠僥倖過關的心理, 但哪能每次都那麼幸運啊!

我變得莫名的恐慌, 來自無形的壓力。

我開始選擇逃避, 逃竄出第一個岔口, 我變得不像是本我了……

“很久沒見了吧……現在怎麼樣了?”漸漸我害怕聽到從前的老友的這句話, 總是覺得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我恨透了那個叫作距離的抽象的東西, 它讓我們彼此變得陌生, 變得不再像從前的我們自己。

“改天一起出去玩吧?”

“嗯。 ”

沒過幾天又是一個短信, “對不起, 那天我們不休息了, 去不了”。 “呵──沒事。 ”其實長大後, 越來越覺得約定有時候不太需要遵守,

不再像小時候一樣, 兩個小拇指勾在一起, 就允諾一百年不許變, 現在想想的確可笑。

落寂的心情沒人理解, 我黯然地離開第二個岔口, 漫無目的, 就那樣遊走。

一個人的時候, 變得出奇的安靜, 害怕吵鬧, 覺得吵鬧後隱藏著的都是一個個空虛的靈魂。

我遊走到三岔口, 看著三個失落的自己, 一樣的感傷, 一齊的抱怨, 與平時每一個守在不同岔口的自己似乎總有差距。 我面向三岔路口, 儘量讓三個我歸於平靜。

如果要真正走出那個彷徨、絕望的三岔口, 必需先認清不同的自己。 我再次來到三岔口的中心, 審視著其他的岔口, 我不再讓那兩個我遊走, 我似乎看到用書籍鋪就的道路上, 長滿了知識之樹,

盛開著睿智之花, 哦, 那才是我的抉擇, 聞著書香, 伴著動聽的音樂, 我邁步前行……

點評

文章有三個片斷, 每個片斷上標有一個數位作標誌。 層次非常清晰, 形式非常美觀。 這是文章結構上的特點。 當然, 它首先是一篇記敘文, 突出了記敘文的文體特徵——善於描寫。 每個片斷都有生動細緻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這是另一個關鍵所在。

②文字小標題標誌

這類記敘文在組成記敘文的每個片斷前都有一個文字小標題作標誌, 使得文章層次更加清晰, 形式更加美觀。 對文字小標題的要求:語言簡潔, 結構一致。 對組成記敘文的每個片斷的要求:夾敘夾議。 “敘”要用描寫的表達方式, 力求描寫生動具體、語言形象優美;“議”要承擔兩個任務:一方面要揭示所敘片斷的中心意思, 另一方面要用簡潔的語言, 議論或抒情的表達方式, 把“敘”的內容和話題恰當掛鉤。 這類文章的結尾要有總評, 將幾個片斷所寫的分散的內容統一到一個主題上來, 並再次巧妙照應話題或命題, 既做到形散神聚, 又做到符合話題或命題。舉例說明。

愛是什麼(“答案是豐富多彩”話題優秀作文)

也許,當亞當和夏娃從伊甸園中走出的那一天起,愛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人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他的成長,死亡、與愛都如影相隨。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但是這一個簡簡單單的字,卻很難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因為,不同的人會見有不同的理解。

公園裡

草地上,一個小寶寶正在學走路。他蹣跚地向不遠處正伸開雙臂的媽媽走去。一不小心。寶寶跌倒了,媽媽飛快地跑過去,將寶寶緊緊地抱在懷中,輕輕地揉著他的痛處。輕輕地安慰著他。不久,寶寶用掛著淚珠的小臉沖著媽媽樂了。媽媽將他抱得更緊了……

也許,在媽媽看來,愛是一種無私的給予,全心的奉獻。

捐款處

1998年的洪水來勢迅猛。前方的人民抗洪搶險,後方的人們用捐款捐物來盡自己一份綿薄的力量。一大早我就來到捐款處,誰知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這其中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也有天真活潑的孩子;有衣著鮮豔的青年,也有衣著樸素的中年;有“大款”,也有下崗職工。大家為了共同的願望,走到一起。只願我們的心意能夠快快送到遠方受災的親人手裡。

也許,捐款的人們認為,愛是一種及時,無私的援助。

深夜裡

燈下,妻子正不停地織著毛衣。她的眼睛裡佈滿了血絲,她已經連續幾天幾夜了。丈夫明天就要出差了,她想趕在丈夫走之前為他織好禦寒的衣服。丈夫心疼她,讓她不要織了,舊的還能穿。可妻子卻依舊堅持,她要把無盡的關懷和濃濃的思念織進衣服裡,伴他遠行,盼他早歸。

也許,妻子覺得,愛是一種不盡的關懷和無悔的付出。

愛,是一個具體而又抽象的概念。一千個會對它有一種不同的解釋。但,我們沒有必要為它下一個固定的定義,因為不同的心靈對愛的體會也不是相同的。

點評

這篇塊狀結構的記敘文有文字小標題作標誌,三個小標題“公園裡”、“捐款處”、“深夜裡”,語言非常簡潔,結構保持一致,使得文章層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觀;夾敘夾議,三個片斷中的斜體紅字部分的“敘”是生動具體的描寫,三個片斷中與正文字體相同部分的“議”能夠揭示片斷中心,照應話題;總評,最後一自然段將三個材料母子之愛、友愛、夫妻之愛——“形”統一到本文主題“愛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神”上來了,做到了形散神聚。這是一篇內容豐富充實,又符合題意的成功的考場記敘文。

③空格標誌

給塊狀結構的記敘文加數位標題或文字標題也許考場功利色彩太濃,有時也讓有的閱卷老師反感。怎樣做到既讓記敘文層次結構清晰,讀者一目了然,易於接受,又不讓讀者因文章結構的功利色彩太濃形式主義色彩太重而產生反感呢?有辦法:既讓記敘文的塊狀結構有標誌,又不那麼明顯,不那麼功利。片斷與片斷之間有內在的、相似的、大致同一的結構形式,又以“空格”將各片斷自然分開,形成相對清晰的塊狀結構層次。從標誌的角度講,顯得含蓄,有分寸感,度拿捏得好。適合更多不同個性和年齡特點的人的欣賞口味。

八·十八·二十八

啪!”一巴掌猛地打在屁股上。我大哭起來。“老師怎麼教你的,小草是綠的,太陽是紅的。看看你,怎麼畫的?”我透過淚眼,看著那張被撕掉的畫:小草是黃的,太陽也是黃的。為什麼非要把小草畫成綠的,把太陽畫成紅的?我戴爸爸那個太陽鏡,看到的小草和太陽就是黃的。我不解。

“還有你的作文,”老師的喊聲把我拉回現實,“讓你寫爸爸、媽媽,你怎麼寫的?媽媽是書童,爸爸是車夫。”“本來就是嘛,媽媽陪我讀書,爸爸背我上學,不是書童、車夫,是什麼?”我不服,和老師頂嘴。(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那年我八歲,還是一個不規則的多邊形,新穎、多變,極富想像力。周長長,面積小,人生閱歷淺。(議論)

“太過份了。”我回到家,把書包一扔,坐在沙發上生悶氣。“怎麼了?”爸爸關切地問。“今天考試,居然有人作弊,老師也沒看到。”“他有沒有抄你的?你有沒有受影響?”說到作弊,父母如臨大敵,緊張地問。“那倒沒有。只是這樣對努力學習的同學太不公平了。我要去舉報。”“別傻了,沒影響到你不就行了。舉報,萬一人家報復怎麼辦?再說了,那麼多作弊的,你舉報得過來嗎?”聽聽父母的話,有道理,於是打消了舉報的念頭。

回到房間,我想起剛剛被老師讀過的作文.寫友情的.只是我所描述的友情與我遇到的相差甚遠。文中用了很華麗的辭藻,而我擁有的友情都是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卻又很溫馨的。“文章很唯美,但很違心。”我苦笑著對自己說。(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那年我十八歲,已經被漸漸改造成規則的圖形,只是棱角還在,不新穎也不規範,不多變也不穩定。周長不長,面積也不小。(議論)

“我的這件衣服怎麼樣?”女伴向我展示她新買的衣服。“很不錯,和你很配,你穿上它年輕了十歲.”我讚不絕口,其實那件衣服很難看,但我在‘讚美’的時候,竟沒有任何感覺。全然沒有第一次說違心話時的慌張,老闆剛剛批評了我,說我工作的方法不對,並告訴我另一種工作方法。於是我很聽話地按老闆介紹的方法去工作,儘管方法更不對。但管他那麼多,這是老闆交待的工作方法,出了問題不關我的事。再說了,和老闆頂嘴沒好下場.多年的經歷,已經讓我有經驗了。(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這年我二十八歲,已經被打磨成了一個圓了,我穩定,我周長短,我面積大。我的人生閱歷豐富了,我變得世故圓滑了……(議論)

一天,去幼稚園接女兒,女兒哭著撲過來。“老師說太陽是紅的,小草是綠的。可我戴爸爸那個黃黃的眼鏡看到的太陽和小草就是黃的,老師說不行,還打我。”女兒哭哭啼啼地講完。這些話猛地擊中我的心,塵封已久的記憶大門猛地打開。我想起了那黃的草,黃的太陽,媽媽是書童,爸爸是車夫,想起那個未經世俗打磨的不規則的多邊形。我的淚水悄然滑落,為不再擁有的那個不規則的多邊形……

點評

這篇塊狀結構的記敘文的結構標誌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是題目的提示“八、十八、二十八”,提示主體內容有三塊構成;另一方面是夾敘夾議,各片斷內在的、相似的結構提示;再一方面是作者有意識在各片段之間設置的“空格”提示。當然,這篇文章首先是記敘文,有鮮明的記敘文的文體特徵,描寫生動具體,議論簡潔精當,照應話題巧妙活潑細緻貼切。

④過渡句標誌

這種塊狀結構的記敘文的標誌形式是最美的記敘文結構形文。過渡句或領起句的標誌有一石三鳥的作用:既在文章內容上有過渡作用或領起下文的作用,又在結構上有標明層次、美觀形式的作用,還有統一主題、增加文學意蘊的作用,再次就是有娛人耳目,悅人身心的美妙的藝術效果。舉例說明。

人與路

小時候,路是一條羊腸小徑,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還記得麼?那時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從我媽手中接過我說:“這孩子,瘦成這樣難養啊!”於是,你省吃儉用,把攢下來的錢給我買奶粉,買糖葫蘆。漸漸地,我胖了,會走路了,一張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後面,一個勁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卻瘦了,村上人見了說:“老太婆怎麼這麼瘦啊?”你笑呵呵地撫摸著我的腦袋說:“千金難買老來瘦啊!”每到週末,你牽著我的手,走過那條羊腸小徑來到村口等我媽來接,把我“歸還”後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對你的呼喚,在小道的盡頭,你轉身再朝我揮揮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勁地擦著自己的臉。

那條羊腸小徑,如今已鋪上水泥了罷?那些你踩過的腳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裡。

再大些,路是一根電話線,你在家裡,我在遠方。

就像鷹要成為翱翔蒼穹的使者,就必須離開母親的懷抱,用雙翅開拓出屬於自己的藍天,我離開了家,去遠方念書,獨自一人。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和你早就準備好的大袋水果,還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嚀萬囑咐。身處異地,成績的不理想,以及同學關係的難處,讓我屢次垂淚。於是打電話給你,向你傾訴,你的話語如涓涓細流,洗滌著我浮躁的、不安的心靈。慢慢的,我適應了環境,也很少想起你。偶爾打電話給你,聽你用高興而微顫的聲音,叫我注意身體云云。我呢,總是用不在乎的口氣應和著,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熱過幾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攢錢,為我。我聽到你對隔壁的李嬸說過:“俺孫女聰明著,俺現在多攢點錢,供她上大學!”

那根電話線,也許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卻承載著天下最闊大的愛。

後來啊,路是一張張冥幣,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說,你要等我回來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個禮拜,我還是沒回來。看到你時,你那雙在田間耕作了半個世紀的手涼了。我問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著這些冥幣,讓它們為我鋪一條“心路”,寄託我的深情,問候天堂裡的你……

點評

這篇塊狀結構記敘文用三個過渡句“小時候,路是一條羊腸小徑,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再大些,路是一根電話線,你在家裡,我在遠方”、“ 後來啊,路是一張張冥幣,你在天上,我在地上”串聯起文章的三個片斷,既提示結構層次,又豐富文章韻味。對過渡句或領起句的要求:儘量做到結構一致,儘量做到與上下文實際內容切合無際,邏輯上有並列關係或層遞關係。結構構成一致,內容前後呼應本身就有內在地含蓄地提醒和標明層次的作用。妙就妙在這裡,有提醒但很含蓄,有標誌但很內在,很中國化,受眾易理解,樂接受,老少皆宜。

小尾

記敘文高階寫作模式到這裡就結束了,你有什麼收穫嗎?

關注初中語文你能獲得什麼?

1:海量初中語文乾貨+優選家庭教育類文章

2:初中語文精品學習資料免費領

3:于老師的貼心答疑

又做到符合話題或命題。舉例說明。

愛是什麼(“答案是豐富多彩”話題優秀作文)

也許,當亞當和夏娃從伊甸園中走出的那一天起,愛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人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他的成長,死亡、與愛都如影相隨。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但是這一個簡簡單單的字,卻很難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因為,不同的人會見有不同的理解。

公園裡

草地上,一個小寶寶正在學走路。他蹣跚地向不遠處正伸開雙臂的媽媽走去。一不小心。寶寶跌倒了,媽媽飛快地跑過去,將寶寶緊緊地抱在懷中,輕輕地揉著他的痛處。輕輕地安慰著他。不久,寶寶用掛著淚珠的小臉沖著媽媽樂了。媽媽將他抱得更緊了……

也許,在媽媽看來,愛是一種無私的給予,全心的奉獻。

捐款處

1998年的洪水來勢迅猛。前方的人民抗洪搶險,後方的人們用捐款捐物來盡自己一份綿薄的力量。一大早我就來到捐款處,誰知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這其中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也有天真活潑的孩子;有衣著鮮豔的青年,也有衣著樸素的中年;有“大款”,也有下崗職工。大家為了共同的願望,走到一起。只願我們的心意能夠快快送到遠方受災的親人手裡。

也許,捐款的人們認為,愛是一種及時,無私的援助。

深夜裡

燈下,妻子正不停地織著毛衣。她的眼睛裡佈滿了血絲,她已經連續幾天幾夜了。丈夫明天就要出差了,她想趕在丈夫走之前為他織好禦寒的衣服。丈夫心疼她,讓她不要織了,舊的還能穿。可妻子卻依舊堅持,她要把無盡的關懷和濃濃的思念織進衣服裡,伴他遠行,盼他早歸。

也許,妻子覺得,愛是一種不盡的關懷和無悔的付出。

愛,是一個具體而又抽象的概念。一千個會對它有一種不同的解釋。但,我們沒有必要為它下一個固定的定義,因為不同的心靈對愛的體會也不是相同的。

點評

這篇塊狀結構的記敘文有文字小標題作標誌,三個小標題“公園裡”、“捐款處”、“深夜裡”,語言非常簡潔,結構保持一致,使得文章層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觀;夾敘夾議,三個片斷中的斜體紅字部分的“敘”是生動具體的描寫,三個片斷中與正文字體相同部分的“議”能夠揭示片斷中心,照應話題;總評,最後一自然段將三個材料母子之愛、友愛、夫妻之愛——“形”統一到本文主題“愛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神”上來了,做到了形散神聚。這是一篇內容豐富充實,又符合題意的成功的考場記敘文。

③空格標誌

給塊狀結構的記敘文加數位標題或文字標題也許考場功利色彩太濃,有時也讓有的閱卷老師反感。怎樣做到既讓記敘文層次結構清晰,讀者一目了然,易於接受,又不讓讀者因文章結構的功利色彩太濃形式主義色彩太重而產生反感呢?有辦法:既讓記敘文的塊狀結構有標誌,又不那麼明顯,不那麼功利。片斷與片斷之間有內在的、相似的、大致同一的結構形式,又以“空格”將各片斷自然分開,形成相對清晰的塊狀結構層次。從標誌的角度講,顯得含蓄,有分寸感,度拿捏得好。適合更多不同個性和年齡特點的人的欣賞口味。

八·十八·二十八

啪!”一巴掌猛地打在屁股上。我大哭起來。“老師怎麼教你的,小草是綠的,太陽是紅的。看看你,怎麼畫的?”我透過淚眼,看著那張被撕掉的畫:小草是黃的,太陽也是黃的。為什麼非要把小草畫成綠的,把太陽畫成紅的?我戴爸爸那個太陽鏡,看到的小草和太陽就是黃的。我不解。

“還有你的作文,”老師的喊聲把我拉回現實,“讓你寫爸爸、媽媽,你怎麼寫的?媽媽是書童,爸爸是車夫。”“本來就是嘛,媽媽陪我讀書,爸爸背我上學,不是書童、車夫,是什麼?”我不服,和老師頂嘴。(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那年我八歲,還是一個不規則的多邊形,新穎、多變,極富想像力。周長長,面積小,人生閱歷淺。(議論)

“太過份了。”我回到家,把書包一扔,坐在沙發上生悶氣。“怎麼了?”爸爸關切地問。“今天考試,居然有人作弊,老師也沒看到。”“他有沒有抄你的?你有沒有受影響?”說到作弊,父母如臨大敵,緊張地問。“那倒沒有。只是這樣對努力學習的同學太不公平了。我要去舉報。”“別傻了,沒影響到你不就行了。舉報,萬一人家報復怎麼辦?再說了,那麼多作弊的,你舉報得過來嗎?”聽聽父母的話,有道理,於是打消了舉報的念頭。

回到房間,我想起剛剛被老師讀過的作文.寫友情的.只是我所描述的友情與我遇到的相差甚遠。文中用了很華麗的辭藻,而我擁有的友情都是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卻又很溫馨的。“文章很唯美,但很違心。”我苦笑著對自己說。(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那年我十八歲,已經被漸漸改造成規則的圖形,只是棱角還在,不新穎也不規範,不多變也不穩定。周長不長,面積也不小。(議論)

“我的這件衣服怎麼樣?”女伴向我展示她新買的衣服。“很不錯,和你很配,你穿上它年輕了十歲.”我讚不絕口,其實那件衣服很難看,但我在‘讚美’的時候,竟沒有任何感覺。全然沒有第一次說違心話時的慌張,老闆剛剛批評了我,說我工作的方法不對,並告訴我另一種工作方法。於是我很聽話地按老闆介紹的方法去工作,儘管方法更不對。但管他那麼多,這是老闆交待的工作方法,出了問題不關我的事。再說了,和老闆頂嘴沒好下場.多年的經歷,已經讓我有經驗了。(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這年我二十八歲,已經被打磨成了一個圓了,我穩定,我周長短,我面積大。我的人生閱歷豐富了,我變得世故圓滑了……(議論)

一天,去幼稚園接女兒,女兒哭著撲過來。“老師說太陽是紅的,小草是綠的。可我戴爸爸那個黃黃的眼鏡看到的太陽和小草就是黃的,老師說不行,還打我。”女兒哭哭啼啼地講完。這些話猛地擊中我的心,塵封已久的記憶大門猛地打開。我想起了那黃的草,黃的太陽,媽媽是書童,爸爸是車夫,想起那個未經世俗打磨的不規則的多邊形。我的淚水悄然滑落,為不再擁有的那個不規則的多邊形……

點評

這篇塊狀結構的記敘文的結構標誌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是題目的提示“八、十八、二十八”,提示主體內容有三塊構成;另一方面是夾敘夾議,各片斷內在的、相似的結構提示;再一方面是作者有意識在各片段之間設置的“空格”提示。當然,這篇文章首先是記敘文,有鮮明的記敘文的文體特徵,描寫生動具體,議論簡潔精當,照應話題巧妙活潑細緻貼切。

④過渡句標誌

這種塊狀結構的記敘文的標誌形式是最美的記敘文結構形文。過渡句或領起句的標誌有一石三鳥的作用:既在文章內容上有過渡作用或領起下文的作用,又在結構上有標明層次、美觀形式的作用,還有統一主題、增加文學意蘊的作用,再次就是有娛人耳目,悅人身心的美妙的藝術效果。舉例說明。

人與路

小時候,路是一條羊腸小徑,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還記得麼?那時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從我媽手中接過我說:“這孩子,瘦成這樣難養啊!”於是,你省吃儉用,把攢下來的錢給我買奶粉,買糖葫蘆。漸漸地,我胖了,會走路了,一張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後面,一個勁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卻瘦了,村上人見了說:“老太婆怎麼這麼瘦啊?”你笑呵呵地撫摸著我的腦袋說:“千金難買老來瘦啊!”每到週末,你牽著我的手,走過那條羊腸小徑來到村口等我媽來接,把我“歸還”後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對你的呼喚,在小道的盡頭,你轉身再朝我揮揮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勁地擦著自己的臉。

那條羊腸小徑,如今已鋪上水泥了罷?那些你踩過的腳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裡。

再大些,路是一根電話線,你在家裡,我在遠方。

就像鷹要成為翱翔蒼穹的使者,就必須離開母親的懷抱,用雙翅開拓出屬於自己的藍天,我離開了家,去遠方念書,獨自一人。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和你早就準備好的大袋水果,還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嚀萬囑咐。身處異地,成績的不理想,以及同學關係的難處,讓我屢次垂淚。於是打電話給你,向你傾訴,你的話語如涓涓細流,洗滌著我浮躁的、不安的心靈。慢慢的,我適應了環境,也很少想起你。偶爾打電話給你,聽你用高興而微顫的聲音,叫我注意身體云云。我呢,總是用不在乎的口氣應和著,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熱過幾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攢錢,為我。我聽到你對隔壁的李嬸說過:“俺孫女聰明著,俺現在多攢點錢,供她上大學!”

那根電話線,也許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卻承載著天下最闊大的愛。

後來啊,路是一張張冥幣,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說,你要等我回來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個禮拜,我還是沒回來。看到你時,你那雙在田間耕作了半個世紀的手涼了。我問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著這些冥幣,讓它們為我鋪一條“心路”,寄託我的深情,問候天堂裡的你……

點評

這篇塊狀結構記敘文用三個過渡句“小時候,路是一條羊腸小徑,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再大些,路是一根電話線,你在家裡,我在遠方”、“ 後來啊,路是一張張冥幣,你在天上,我在地上”串聯起文章的三個片斷,既提示結構層次,又豐富文章韻味。對過渡句或領起句的要求:儘量做到結構一致,儘量做到與上下文實際內容切合無際,邏輯上有並列關係或層遞關係。結構構成一致,內容前後呼應本身就有內在地含蓄地提醒和標明層次的作用。妙就妙在這裡,有提醒但很含蓄,有標誌但很內在,很中國化,受眾易理解,樂接受,老少皆宜。

小尾

記敘文高階寫作模式到這裡就結束了,你有什麼收穫嗎?

關注初中語文你能獲得什麼?

1:海量初中語文乾貨+優選家庭教育類文章

2:初中語文精品學習資料免費領

3:于老師的貼心答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