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長生不死的秘術奇方

你能活多久?對這個問題最合理也最富哲理的答案也許是:活到死為止。 但相信大多數人心中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地老天荒”, 如果一定要加上一個期限, 那希望是一萬年。

被今天中國養生宗視為長壽指南的經典《黃帝內經》中,黃帝與他的醫療大臣岐伯之間有一段對話。 這位上古傳說中的帝王, 對比他還上古的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今人卻“年半百, 而動作皆衰”感到很好奇。

岐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 上古之人過著天人合一的絕對健康的生活, 所以“盡終其天年, 度百歲乃去”;而今人則較之古人自甘墮落, 違背自然之道,所以年齡未過半百, 就老態已現, 這種狀況不說活過100歲了, 活到60歲就已經衰頹得不成樣子。 再加上73歲、84歲這兩個根據被尊為聖人的孔子和孟子的自然壽命給凡人劃的壽限, 使對上古之人來說稀鬆平常的百歲壽命, 對後世墮落的凡人來說,

更成為一種奢望。

同樣, 在西方亦如是。 印度人相信太初之人都能一活萬年, 一兩百歲只算是人類的童年, 完全是因為人類貪婪縱欲, 不修正法, 所以, 壽命才短促到100歲就算是人類的極限了。

古希臘羅馬的哲人則篤信在太初鴻蒙之時, 乃是人類的黃金時代, 物產豐隆, 人少青春, 300歲方是大限將至, 而之後, 人類肆無忌憚的欲望和殘忍好殺的本性, 使地力被逐漸耗盡, 人類壽命也隨之衰微。

但現代的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聯手揭示真相, 那些被認為是人人皆享百歲高夀的上古時代, 恰恰是人類平均壽命最短的時代。 根據人類學家統計,歷史上相當於上古時代的新石器時代, 人平均壽命只有36歲, 青銅器時代,

人的平均壽命是38歲, 希臘羅馬時代的人與之相差無幾,中世紀略有下降, 在32歲到38歲之間徘徊, 但到了17世紀, 人類的平均壽命就已經上升為51歲。

為了活得更長, 各種追求長生的秘術奇方被開發出來。 秦始皇求取海外仙方的狂熱行徑和唐代諸帝對金丹靈藥的前赴後繼,

在這些努力中不過是滄海一粟,為了獲得更長的壽命, 人類的想像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最富想像力的長生妙方來自西方中世紀, 從將自己流放到荒野沙漠中終身不洗澡, 到只靠野草和露水維持生命, 各種奇葩的長生妙方破土而出。 有些雖然怪異, 但卻無害, 比如對著太陽又蹦又跳, 把陽光吞進肚子裡。 有些長生的靈藥卻相當邪惡, 比如, 法國的德·萊斯男爵和匈牙利的巴托裡伯爵夫人, 他們相信沐浴和飲用兒童和少女的鮮血就可以長生不老。

連被後世奉為理性科學之父的羅傑·培根也不能免俗, 他的《藝術與自然中的奇跡芻議》是十三、十四世紀歐洲人的養生聖經。 根據他提供的秘方, 毒蛇肉乃是絕佳的增壽妙藥,

但療效最佳的還是衣索比亞的龍肉。 培根還特意提到歐洲很難弄到這種龍, 這就更證明了它是延年益壽的殊方靈藥。

培根還提供了另一個延年益壽的方法, 就是接受“最高等生物的生命力”, 具體操作方式是把健康少男少女貼在身上, 吸入他們產生的熱氣和呼出的氣息。

在這一點上, 培根與中國古代的養生方士倒是殊途同歸, 不過後者顯然走得更遠。 《醫心方》中記載了“養陰得道”的女神西王母, “一與男交, 而男立損病, 女顏色光澤”, 就靠著這種秘術青春永駐, 西王母登上女仙之首的地位。

儘管古人發明了如此多稀奇古怪的手段來延年益壽,但在18世紀前, 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仍然停滯不前, 而從18世紀之後, 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卻突然間突飛猛進,以每世紀至少10年的速度飛速發展,到21世紀初,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高達71.5歲,其中日本最高,達83.4歲。

人類的預期壽命增長速度之快,原因很簡單,科技的進步將人類的致死的原因大大降低了。古代死神的三大必殺利器—天花、鼠疫和肺結核,都在19世紀到20世紀時被科技一一攻克。

1928年弗萊明發現的青黴素在15年後得以批量生產,從而使肺結核這種不治之症成為一種和流行感冒差不多的疾病。鼠疫在20世紀中葉就被人類攻克,發病率以個位數來計算。至於天花,這種奪走了上千萬人生命的瘟疫,經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全面圍剿,目前已銷聲匿跡。

回歸到中國,同時期人均壽命也被青黴素拯救了。統計資料顯示,20世紀的前50年,中國人口的死亡率為20‰—25‰,嬰兒死亡率高達200‰,平均壽命不到40歲,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壽命最低的國家之一。而這一時期中國人口死亡率較高,並非因為戰爭和饑荒,疾病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抗菌的特效,到1944年,美國能夠生產出來並廣泛應用,直到1958年時,已發現和生產應用了紅黴素、金黴素、氯黴素、創黴素、土黴素和卡那黴素等一系列的抗菌素,而且新產品還在不斷地增加。

青黴素的廣泛傳播,適逢中國內戰結束而加快了這類特效藥在大陸的推廣。中國除了進口藥品就是進口原料藥簡單地加工成製劑來應用,而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就由蘇聯援助建立了華北製藥廠。這是蘇聯援建156個重點項目之一,使用了德國的設備而實現了用量最大的青黴素和鏈黴素能夠大部分自產。

與此同時,中國也大規模推廣無菌分娩,在城市、鄉村提倡更衛生的生活習慣,於是,文明的進步為中國帶來了人均壽命的大幅提高,從1960年到1970年的10年間,人均壽命從43.5歲增長到62.9歲,並於1980年達到67.7歲。

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卻突然間突飛猛進,以每世紀至少10年的速度飛速發展,到21世紀初,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高達71.5歲,其中日本最高,達83.4歲。

人類的預期壽命增長速度之快,原因很簡單,科技的進步將人類的致死的原因大大降低了。古代死神的三大必殺利器—天花、鼠疫和肺結核,都在19世紀到20世紀時被科技一一攻克。

1928年弗萊明發現的青黴素在15年後得以批量生產,從而使肺結核這種不治之症成為一種和流行感冒差不多的疾病。鼠疫在20世紀中葉就被人類攻克,發病率以個位數來計算。至於天花,這種奪走了上千萬人生命的瘟疫,經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全面圍剿,目前已銷聲匿跡。

回歸到中國,同時期人均壽命也被青黴素拯救了。統計資料顯示,20世紀的前50年,中國人口的死亡率為20‰—25‰,嬰兒死亡率高達200‰,平均壽命不到40歲,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壽命最低的國家之一。而這一時期中國人口死亡率較高,並非因為戰爭和饑荒,疾病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抗菌的特效,到1944年,美國能夠生產出來並廣泛應用,直到1958年時,已發現和生產應用了紅黴素、金黴素、氯黴素、創黴素、土黴素和卡那黴素等一系列的抗菌素,而且新產品還在不斷地增加。

青黴素的廣泛傳播,適逢中國內戰結束而加快了這類特效藥在大陸的推廣。中國除了進口藥品就是進口原料藥簡單地加工成製劑來應用,而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就由蘇聯援助建立了華北製藥廠。這是蘇聯援建156個重點項目之一,使用了德國的設備而實現了用量最大的青黴素和鏈黴素能夠大部分自產。

與此同時,中國也大規模推廣無菌分娩,在城市、鄉村提倡更衛生的生活習慣,於是,文明的進步為中國帶來了人均壽命的大幅提高,從1960年到1970年的10年間,人均壽命從43.5歲增長到62.9歲,並於1980年達到67.7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