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邱吉爾帶領英國打贏了二戰,為何卻被民眾趕下了台?

導讀:邱吉爾帶領英國打贏了二戰, 為何卻被民眾趕下了台?看看大家如何說。

1、邱吉爾在二戰末期失去了領導權力, 在1945年波茨坦會議最後時刻, 美國總統換成了“杜魯門”、英國首相變成了艾德禮。 只有史達林還是三巨頭之一, 史達林對邱吉爾說:“邱吉爾, 你打贏了仗, 人民卻罷免了你。 看看我, 誰敢罷免我!”邱吉爾說:“我打仗就是保衛讓人民有罷免我的權力。 ”這位帶領英國人民走過戰爭年代的首相被“選舉”罷免了, 原因很簡單:邱吉爾好戰剛烈的性格不可能帶領英國走向強盛, 他的時代已經隨著希特勒的自殺而終結。

邱吉爾並不適合和平時期的英國首相之位, 因為他是一位戰士卻不是也個博士, 它只會維護大英帝國的領地和權力卻不會治理帝國土地上的人民。 大英帝國是一個領土遍佈全球、種族眾多的綜合統一體, 邱吉爾帶有種族主義的性格是不可能領導這個集體的。

邱吉爾對印度人、黑人、黃種人甚至鄰居愛爾蘭人都視為二等公民, 在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眼看既要進入印度時, 邱吉爾殘酷剝削當地印度人的同時還對印度孟加拉邦的大饑荒視若無睹, 甚至有意阻撓救濟災民。 他的這種政策就是出於內心的種族主義理念。

邱吉爾說:“印度人像兔子一樣生一窩孩子”因此饑荒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但是印度的英國當局在饑荒之前強迫印度輸出糧食, 並大量囤積稻米穀物和銷毀當地的牛馬等運輸工具, 說是為了戰爭需要囤積糧食同時防止日軍繳獲利用當地的運輸工具, 卻片面促成了饑荒的大爆發。 毋庸置疑這是邱吉爾政策的責任。 英國官員艾默里對邱吉爾種族歧視非常失望, 他說:“看不出他(邱吉爾)的觀點同希特勒有多大區別”;邱吉爾對非中黑人更加殘暴, 英國殖民地肯亞爆發黑人和白人對肥沃土地的爭奪, 邱吉爾下清理當地黑人, 將15萬起義黑人關進集中營其中就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祖父。

2、

邱吉爾實質上是一個狂熱的帝國主義者, 他雖然代表了正義的一方打贏了二次世界大戰, 但是其治國手段絕對不是長遠可取的!英國人很明白這位戰時強硬果敢的領導人不可能帶領他們走向富裕, 因此他被排擠下臺。

邱吉爾曾經下令坐視印度大饑荒而不去救濟, 理由竟然是印度的饑荒是因為當地人像兔子一樣生了一窩孩子, 可見這個人本質上是存在狹隘種族主義的。 他對黑人同樣殘酷無情, 坦尚尼亞在二戰時期是英國實際控制的土地, 邱吉爾針對當地肥沃土地的歸屬問題瞧不起當地黑人, 強硬剝奪當地人的土地交給白人,此舉引起大英聯邦這個多民族大家庭的嚴重不滿。

美國黑色總統奧巴馬上台入住白宮後,將英國人贈送給前總統的邱吉爾銅像送還給英國政府。由此可見邱吉爾絕對不是我們理想中那樣的正義使者,相反他就是一個對權力有著無比狂熱的戰爭狂人。早在希特勒上臺之前邱吉爾就主張對德國再來一次大規模戰爭,理由竟然是德國已經太強大了!

/3、邱吉爾曾經兩度擔任英國首相,一是1940年,第二次是1951年。說被民眾拋棄是不準確的,提問裡指的應該是1945年大選保守黨敗給工黨,邱吉爾被迫下臺的事。

至於為什麼在剛剛帶領英國取得反法西斯鬥爭勝利卻接著在大選中失敗,歷史學家也多有分析,BBC專門拍過一個叫做“Winning The War, Losing The Peace”(贏在戰爭,敗在和平)的紀錄片來講這件事。簡單地說,邱吉爾屬於時勢造英雄,他的狂熱、固執、決心、追求勝利的絕對單一思想在戰爭時期是巨大的優勢,最終成就了英國以少勝多戰勝法西斯的勝利,但這種“戰鬥、戰鬥、再戰鬥”的意識形態不適合戰後的英國。

經過6年的戰爭,民眾迫切需要和平的環境來休養生息,需要社會向好的方向改變,這個時候以艾德禮為首的工黨許諾進行廣泛的社會改革,包含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和國民醫療制度,這對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顯然更合時宜。而保守黨誤判了民眾心理,以為仍然可以打戰爭英雄牌來贏得大選,這顯然是誤判了民眾心理。民眾是感激的,但也是現實的,他們認清了邱吉爾的領導方式只適合戰爭年代,不適合和平環境,因此投給了“Let's face the future”(艾德禮競選口號)的工黨。靈遁者相學書籍《相觀天下》在靈遁者淘寶有。

邱吉爾是天才無疑,但是有缺陷的天才。他出身貴族,一生都是以維多利亞時代貴族的眼光來看待世界,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與工人階級之間一直存在敵意。邱吉爾對工人階級的定位一直是“僕人”,在1910和1926年的大罷工中他採用強硬不妥協立場,甚至以“戰爭”來形容與工人們的對立,這也是邱吉爾群眾基礎不好的原因。從執政主張上講,邱吉爾也完全不顧工人階級的想法和需求,公開嘲諷民眾呼聲很高迫切需要改善的公眾教育體系和公共保障制度,在大選中失利也就不難理解了。

4、邱吉爾不僅想打贏二戰,還想重現日不落帝國的榮光。二戰期間英國採用拉高稅收,實行商品管制的政策,大量物資為戰爭服務,雖然本土較少受到戰火波及,但人民的生活狀況還是下降了很多的。因此,戰後人民渴望的是和平與民生的發展,希望切實地恢復到優良的生活水準。但是在對待民生方面和福利國家的改革方面,邱吉爾所代表的保守黨態度是消極的,在1945年的競選宣言中保守黨只是做出了社會保障,建設住房方面的許諾,但是反對當時已是潮流,已是民意的國家干預方針。

並且,邱吉爾競選宣傳的側重點在外交,帝國和國防戰備,這些在戰爭後人民已經厭倦的東西上,甚至提出了“準備進行又一場巨大而恐怖的戰爭”。1945年的競選綱領被稱為保守黨史上最失敗的競選綱領之一也不為過分。 反觀工黨,1945年工黨發表了題為《讓我們面向未來的》的競選宣言(1945Labour Party Manifesto -),提出“戰爭中的勝利必須伴隨著繁榮的和平”,突出民生,主張和平,嚴詞抨擊資本主義和大資本家。不知如此,工党還對選民一直關注大的農業,住房,教育,社會保障等提出了詳細具體的政策措施,為人們提供了戰後美好新生活的期待,與邱吉爾帶了戰爭陰影的選舉相比,人們自然更親近工黨。

獨立學者靈遁者整理提供。

強硬剝奪當地人的土地交給白人,此舉引起大英聯邦這個多民族大家庭的嚴重不滿。

美國黑色總統奧巴馬上台入住白宮後,將英國人贈送給前總統的邱吉爾銅像送還給英國政府。由此可見邱吉爾絕對不是我們理想中那樣的正義使者,相反他就是一個對權力有著無比狂熱的戰爭狂人。早在希特勒上臺之前邱吉爾就主張對德國再來一次大規模戰爭,理由竟然是德國已經太強大了!

/3、邱吉爾曾經兩度擔任英國首相,一是1940年,第二次是1951年。說被民眾拋棄是不準確的,提問裡指的應該是1945年大選保守黨敗給工黨,邱吉爾被迫下臺的事。

至於為什麼在剛剛帶領英國取得反法西斯鬥爭勝利卻接著在大選中失敗,歷史學家也多有分析,BBC專門拍過一個叫做“Winning The War, Losing The Peace”(贏在戰爭,敗在和平)的紀錄片來講這件事。簡單地說,邱吉爾屬於時勢造英雄,他的狂熱、固執、決心、追求勝利的絕對單一思想在戰爭時期是巨大的優勢,最終成就了英國以少勝多戰勝法西斯的勝利,但這種“戰鬥、戰鬥、再戰鬥”的意識形態不適合戰後的英國。

經過6年的戰爭,民眾迫切需要和平的環境來休養生息,需要社會向好的方向改變,這個時候以艾德禮為首的工黨許諾進行廣泛的社會改革,包含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和國民醫療制度,這對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顯然更合時宜。而保守黨誤判了民眾心理,以為仍然可以打戰爭英雄牌來贏得大選,這顯然是誤判了民眾心理。民眾是感激的,但也是現實的,他們認清了邱吉爾的領導方式只適合戰爭年代,不適合和平環境,因此投給了“Let's face the future”(艾德禮競選口號)的工黨。靈遁者相學書籍《相觀天下》在靈遁者淘寶有。

邱吉爾是天才無疑,但是有缺陷的天才。他出身貴族,一生都是以維多利亞時代貴族的眼光來看待世界,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與工人階級之間一直存在敵意。邱吉爾對工人階級的定位一直是“僕人”,在1910和1926年的大罷工中他採用強硬不妥協立場,甚至以“戰爭”來形容與工人們的對立,這也是邱吉爾群眾基礎不好的原因。從執政主張上講,邱吉爾也完全不顧工人階級的想法和需求,公開嘲諷民眾呼聲很高迫切需要改善的公眾教育體系和公共保障制度,在大選中失利也就不難理解了。

4、邱吉爾不僅想打贏二戰,還想重現日不落帝國的榮光。二戰期間英國採用拉高稅收,實行商品管制的政策,大量物資為戰爭服務,雖然本土較少受到戰火波及,但人民的生活狀況還是下降了很多的。因此,戰後人民渴望的是和平與民生的發展,希望切實地恢復到優良的生活水準。但是在對待民生方面和福利國家的改革方面,邱吉爾所代表的保守黨態度是消極的,在1945年的競選宣言中保守黨只是做出了社會保障,建設住房方面的許諾,但是反對當時已是潮流,已是民意的國家干預方針。

並且,邱吉爾競選宣傳的側重點在外交,帝國和國防戰備,這些在戰爭後人民已經厭倦的東西上,甚至提出了“準備進行又一場巨大而恐怖的戰爭”。1945年的競選綱領被稱為保守黨史上最失敗的競選綱領之一也不為過分。 反觀工黨,1945年工黨發表了題為《讓我們面向未來的》的競選宣言(1945Labour Party Manifesto -),提出“戰爭中的勝利必須伴隨著繁榮的和平”,突出民生,主張和平,嚴詞抨擊資本主義和大資本家。不知如此,工党還對選民一直關注大的農業,住房,教育,社會保障等提出了詳細具體的政策措施,為人們提供了戰後美好新生活的期待,與邱吉爾帶了戰爭陰影的選舉相比,人們自然更親近工黨。

獨立學者靈遁者整理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