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書2周年“知檢大會”,為你的知識作體檢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日前, 微信大號、一站式終身學習服務平臺——有書在北京舉辦“你的知識也需要體檢”有書兩周年知檢大會, 邀請了來自各行各業的13名金牌講師, 圍繞學習能力、語言文化、人際溝通、職場開掛、思維進階等五大科目開講, 並首次提出“你的知識也需要體檢”的概念, 呼籲公眾適應知識經濟和學習型社會的趨勢和要求, 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知識體系進行全面系統體檢, 做一名終身學習的讀書人。

面對知識焦慮, 首次提出“知識需要體檢”的概念

近兩年, 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 跨越教育、出版、傳媒等領域的“知識付費”“知識服務”概念席捲而來,

湧現了一批像喜馬拉雅、得到、有書這樣的知識服務產品和平臺。 有人說, 知識服務、知識付費的興起, 是中產階級面對知識經濟、知識大爆炸的“知識焦慮”, 是人們面對眾多知識難以抉擇、無所適從的選擇恐慌。

在知識經濟時代,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國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 知識的更新反覆運算不斷加快, 而移動技術、音視頻技術的發展, 讓這種不斷更新反覆運算的知識本身也成為了可生產、可消費的商品, “知識服務”“知識付費”應用而生。

然而,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使得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挑選、去分辨、去嘗試各種知識。 在巨大的學習成本面前, 我們更需要專門為每個個體量身定制的知識清單。

我們想要這份知識清單既能高效吸收, 又能激發我們的學習動力, 還要能夠便捷獲取, 使我們覺得受益匪淺。

面對知識大爆炸, 面對知識焦慮, 有書兩周年特別活動——“知檢大會”應運而生。 “知檢大會”首次引入了“你的知識也需要體檢”的概念, 開設學習能力科、語言文化科、人際交流科、思維進階科、職場開掛科五個“科室”, 請來矽谷創業教父的Steve Hoffman, 有書CEO雷文濤, 德魯克管理學專家那國毅, TESOL認證高級講師熊叔、有書國學學院院長黃向軍、知乎心理學大V李松蔚、國家高級心理諮詢師周小鵬、北大哲學系教授陳少峰、95後天才少年申一帆、知名作家孟雲劍、哈佛商學院精英徐彬、資深媒體人劉主編、京東前副總裁路騁等十三位知檢官,

幫助大家查漏補缺, 對知識進行全面體檢, 針對“知識焦慮症”, 建立度身定制的知識體系, 讓我們可以胸有成竹地面對知識時代, 為未來發展的道路保駕護航。

未來即將到來, 現代人到底需要哪些知識

前不久, 穀歌研發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阿爾法狗”相繼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柯潔, 引發了人類對於人工智慧未來的思考。 很多人擔心, 人工智慧出現之後, 連下圍棋這樣高智商的活動都能勝任, 會不會取代很多職業, 導致我們人類大量失業。 一時間裡, 關於人工智慧出現, 最可能消失的職業討論席捲網路。

“不學習, 就會被拋棄;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 唯有不斷學習、不斷進化,

才能適應變化, 才能應對萬變。 ”有書CEO雷文濤在開場演講中, 就明確提出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並且提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學習是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三個概念, 呼籲大家要轉變心態、加強學習。

然而, 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 大量記憶性知識、重複性勞動都可能被機器人取代, 現代人到底需要學習哪些知識?我們的知識體系應該是什麼樣的?

雷文濤結合有書兩年來的知識服務歷程, 提出了順應人工智慧時代的個人知識體系的“六星模型”, 即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科學常識、人文素養;以及職業技能和專業能力。 “通過這樣知識能力結構的構建, 我們可以成為十字型的人, 通識面上很寬闊很深厚, 在專業技能方面上紮得很深,

擁有一技之長。 這樣我們才能勝任未來社會的工作、生活。 ”雷文濤。

而此次知檢大會特別開設了學習能力、語言文化、人際交流、思維進階以及職場開掛等五個方面的主題演講, 就是要通過這5個方面的知識體檢, 幫助廣大觀眾構建起既廣博又精深的十字型知識結構, 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工作生活。

回歸本源,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幸福

雖然這一輪“知識付費”“知識服務”的興起, 在一定程度上緣於現代人面對知識爆炸的“知識焦慮”, 但是從更深層原因分析, 實際上體現了人們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 正如黨的十九大所提出的,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後,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的體現。

學習知識、終身學習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緩解焦慮,而是為了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在有書兩周年的“知檢大會”上,兩位畢業或任職于北京大學的人文學者,都提出來,知識服務應當要瞄準人們的幸福,學習知識的最終目標,還是獲取幸福。

畢業於北京大學宗教學專業的有書國學學院院長黃向軍在談到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國學時指出,在這個功利化的時代,很多人學習知識都是為了升職、掙錢,而之所以我們要研究國學,就是因為除了升職、掙錢,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心靈、靈魂的安寧。我們研究國學,就是在研究靈魂,讓心靈更加幸福。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少峰則與大家分享了如何追求幸福的訣竅和法門。在題為“如何快樂而高效地獲得個人成長”的演講中,陳少峰從自己讀過的眾多書中提煉出很多人生智慧。比如,從莊子“各美其美”的哲學中提出遇事不要攀比,要發現自己的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一整天的知識分享內容,為觀眾帶來了密集的能量輸入,討論的議題從個人的自我進化,到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從如何掌握一門新的語言,到國學經典中的幸福之道,從人際溝通與心理學常識,到互聯網時代人才的選用育留,金牌講師的演講,讓很多聽眾不僅學習到很多知識,更讓大家真的來了一次“知識體檢”,尋找到學習知識、終身學習的本質和目標。

作為國內知名的一站式終身學習服務平臺,有書通過發起“有書共讀”計畫,已經聚集了2000萬的書友粉絲,超過10萬個書友群,線下同城書友會遍佈全國100個城市。每個小時,會有2840個人在“有書”閱讀,每一天,有68181人在有書上閱讀。

學習知識、終身學習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緩解焦慮,而是為了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在有書兩周年的“知檢大會”上,兩位畢業或任職于北京大學的人文學者,都提出來,知識服務應當要瞄準人們的幸福,學習知識的最終目標,還是獲取幸福。

畢業於北京大學宗教學專業的有書國學學院院長黃向軍在談到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國學時指出,在這個功利化的時代,很多人學習知識都是為了升職、掙錢,而之所以我們要研究國學,就是因為除了升職、掙錢,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心靈、靈魂的安寧。我們研究國學,就是在研究靈魂,讓心靈更加幸福。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少峰則與大家分享了如何追求幸福的訣竅和法門。在題為“如何快樂而高效地獲得個人成長”的演講中,陳少峰從自己讀過的眾多書中提煉出很多人生智慧。比如,從莊子“各美其美”的哲學中提出遇事不要攀比,要發現自己的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一整天的知識分享內容,為觀眾帶來了密集的能量輸入,討論的議題從個人的自我進化,到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從如何掌握一門新的語言,到國學經典中的幸福之道,從人際溝通與心理學常識,到互聯網時代人才的選用育留,金牌講師的演講,讓很多聽眾不僅學習到很多知識,更讓大家真的來了一次“知識體檢”,尋找到學習知識、終身學習的本質和目標。

作為國內知名的一站式終身學習服務平臺,有書通過發起“有書共讀”計畫,已經聚集了2000萬的書友粉絲,超過10萬個書友群,線下同城書友會遍佈全國100個城市。每個小時,會有2840個人在“有書”閱讀,每一天,有68181人在有書上閱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