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專家學者熱議《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

12月20日,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 這個意見對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 提高品質, 服務需求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研究生教育應該做哪些回應?我們邀請了校內外的專家學者對這一意見做了評述解讀。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夏清

1、研究生的培養應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 研究生課程體系的設計和論文的方向, 應抓住國家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難點和痛點。 徹底改變重論文、輕應用的現狀。

2、重視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加強實驗環節的訓練、動手能力的培養。

3、研究生的課程體系要精!要新!要用!要提高研究生獲取知識的效率,

要將產業的新需求容納在我們的課程體系裡, 要教會學生如何應用知識。

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安雪暉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實施, 將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在進一步促進校企合作和落實科技成果轉化上具有重要意義。 在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 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該意見:

1、充分發揮已有的校企合作成果, 將研究生教育與校企合作的各類平臺相融合。 一方面可以在研究生教育經費上獲得國家和企業的支援;另一方面研究課題與產業發展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也能實現更有機的結合。

2、優先發展學科交叉的產教融合項目,

順應企業急需的新型人才的需求, 在學校層面鼓勵產教融合型研究生, 在培養計畫和研究課題上進行學科交叉。

3、把產教融合型研究生培養與科技成果轉化, 校地校企科技服務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專案相結合, 爭取多方資源, 以人才培養為抓手, 為學校全面服務新時代國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副教授李小東

呼應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 建設管理系目前要在工程管理碩士(MEM)人才培養中緊密將結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需求, 與中建、中交、中鐵、中水等承擔大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工程公司合作, 重點招收從事海外工程建設專案的骨幹工程技術管理人員,

旨在培養擁有全球視野, 對中國工程建設“走出去”發揮關鍵作用的領軍人才和中堅力量。 未來也將根據MEM的招生總體要求和側重, 聚焦工程建設國際化、智慧城市、PPP項目融資、建築工業化、智慧建造等對工程管理高端人才培養的需求, 有側重地招收符合需求的學生, 確保教育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本方向人才培養的持續開展。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陳煜波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出的非常及時, 對我國新時期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以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位技術迅猛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數位化轉型的不斷深入,

數字人才日益成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在大資料、人工智慧深度分析及創新創業方面, 業界的實踐和人才越來越走在學界前面, 所以高校在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方面需要升級, 應該加強和業界的合作, 產教協同, 通過建立長期合作, 聘請業界導師、產教合作開發課程授課和實踐實習等方式, 讓學生在學校期間接受最前沿的技術和創新能力訓練。 過去幾年清華大學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大資料能力提升證書專案、創新力提升證書項目在這些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得到了學生和社會的好評。

清華大學電腦系教授武永衛

我覺得對深化研究生教育非常有影響力:

1、強調以提升產業發展, 促進科技進步為導向去開展研究生培養;

2、培養方案的重構應該強調與產業發展和國家戰略的切合度;

3、課程建設加大企業的參與, 甚至以企業為主進行課程設計, 使得學生培養和學習更能和產業貼近。

清華大學工物系教授高喆

學校正在關於碩士培養定位規模和培養途徑的研討, 這個檔的發佈應該說是恰逢其時。 相對于更加注重通識培養的本科教育和定位高端學術引領的博士生教育, 碩士生教育應該著力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主動適應國家戰略中需求側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為產業變革和經濟結構轉型提供人才支撐。 為此, 需要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認真設計, 在包括指導方式、課程體系、實習實踐、論文設計的全過程中考慮如何更好地實現產教融合的目標。 此外,在碩士研究生招生環節,應該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推進申請審核制度,吸納有志于應用型研究和產業發展的優秀人才。尤其是,從機制上要鼓勵有工作實踐經驗的人員通過研究生教育成長為行業的領軍人才。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肖星

意見強調教育與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研究生教育上,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本科教育越來越成為基本素質的培養,研究生教育則是直接為社會輸送人才。基於《意見》,我認為未來的研究生教育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出調整和呼應:

1、明確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的不同培養目標,進一步強化博士研究生的學術訓練和碩士研究生面向實踐的特點;碩士研究生在學科設置和名額分配上加入學生就業情況的考慮因素,定期(比如每五年)重新進行評估和調整。

2、適應中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途徑,對院系聯合設立專案給予一定優惠政策。

3、深化與引領企業或行業組織合作進行研究生培養的機制,包括招生、培養和就業。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慶龍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對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十分重要。

1、產教融合不僅進一步指出教育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對科技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也有重要意義。

2、對不同類型的高等學校來說,貫徹這一意見,應有不同的針對性措施。作為研究型大學,在突出基礎理論研究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基礎上,還應重視碩士專業學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清晰確定碩士專業學位人才的培養方向和具體措施。

3、只有大批培養更多的產教融合專業應用型人才,才能把我們技術大國提升為技術強國。

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副校長張淑林教授

近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檔,是國家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的又一重要舉措,特別對我國今後一個時期工程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全國工程教指委一直高度重視聯合培養工作,一直高度重視提高研究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工程教指委2014年在全國各專業學位中率先開展了“全國示範聯合培養基地”的評選表彰宣傳推介活動,目前己評選出三屆共108個聯合培養基地。2017年,工程教指委又認定了廣東順德工業設計研究院為全國首家聯合培養開放基地,該基地面向全國幾十家院校,服務順地區域的幾百家製造業企業,在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促進企業競爭力等方面成效顯著。同時,工程教指委還與石藥集團簽訂共建製藥工程領域聯合培養開放基地的合作協定。

建設聯合培養基地,旨在形成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程專業學位聯合培養模式,培養“思想政治正確、社會責任合格、理論方法扎實、技術應用過硬”的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提高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服務國家和產業需求的品質。

《若干意見》是我國首次出臺的促進產教融合的重要文件。我們要認真對照《若干意見》中的新要求,進一步推出新舉措,深入推進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

上海大學戰略院副院長于曉宇教授

《意見》將對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提高品質,服務需求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 對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的影響。

第一,“產教融合戰略”是“校企合作戰略”的創新升級,旨在提高產業界和高校聯合的緊密程度,由“相加”升級為“相融”,破除產教各方在各類介面上的壁壘,構建人才培養的“命運共同體”。

第二,相比其他基礎學科專業,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對“產教融合”有更加迫切的需求。

第三,“產教融合”是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發力點,《意見》對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途徑、模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指導。

第四,“產教融合”將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動人才培養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 對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提高品質)的影響。

對教育品質的影響體現在3個方面。

第一,健全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調整機制,將直接影響、優化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學科上的佈局。產業所需、區域急需的學科專業將被大力發展,事關國家戰略、國家安全的學科專業將被大力支持。

第二,強化企業重要主體作用,將打破產教壁壘,使研究生能儘早熟悉、對接企業、產業和區域需求,優化能力培養路徑,使研究生從“專業人才”培養為“行業人才”。

第三,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將對在校期間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應該做哪些回應?

第一,高校主動瞭解、對接產業、區域需求,要“走出去”,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

第二,深化“引企入教”改革,與企業共建產業技術實驗室、中試和工程化基地,支援引導企業深度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升級“校企合作”為“產教融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姬紅兵教授

示範基地是原來沒有政府支援的情況下,我們自由探索的一種方式,現在國家有明確的政策支援,所以需要提高層次,擴大影響,在更高水準上做出一些工作。

這個產教結合與我們過去的工程碩士培養不完全是一回事,應該是整個高等教育與產業和科技結合的一攬子鼓勵性的政策,工程碩士只是其中的一個內容,我們應該在更高的,比如博士和碩士怎麼去推進產教結合方面思考?

在這樣的一個政策框架下,可以做出很多探索性的做法來。

要突破原來工程碩士與企業結合的這樣一個較低水準的合作基礎。應該以重大問題的解決,產業升級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作為切入點,思考相應的高等教育如何應對,如何嵌入,如何作出貢獻?

我想教指委的重點主要還是在培養模式的探索方面,我們那大都是教育背景,所以不可能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來拓展一些事情,培養模式的改革需要外部的環境,如何借助外部環境推進模式改革,提高教育品質,能夠切切實實將研究生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這才是根本。

原來工程碩士聯合培養基地,主要是解決工程碩士實習實踐的問題。可以說更多的是在較低層次水準上的一種無奈之舉,真正要做的有水準,有品質,必須要有企業的大力參與,企業必須發揮主體作用和引領作用,才能夠使得研究生教育更加符合社會需求。

我還是在看這個意見,很多的話需要認真的思考和理解,國家出臺這樣的一個意見,肯定不是在一個較低水準上去理解。

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河海大學原副校長朱躍龍教授

日前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是落實十九大精神關於教育和人才改革發展的重要行動,是適應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的必然要求,全面回答了高等教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是統籌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綱領性方針。

目前,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供給和產業需求在結構、品質、水準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產教融合是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的制度創新,為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培養“思想政治正確、社會責任合格、理論方法扎實、技術應用過硬”的工程專業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們應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加強與行業組織的對接,做好人才培養標準的頂層設計,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雙主體作用;固化校企協同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模式,提升企業在人才培養全過程(招生、培養、就業)的參與度,進一步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同時,我們還應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產教融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這是提升校企合作育人品質的關鍵。

培養單位應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定位。結合不同類別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和自身辦學特色,落實各項改革要求,徹底改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學術化傾向,逐步建立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格局,提升人才培養品質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

清華大學精儀系教授王雪:探索產教融合研究生教育培養機制培養一流人才

1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品質、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促進高等教育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機制,注重發揮對國家和區域創新中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健全高等學校與行業骨幹企業、中小微創業型企業緊密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增強創新中心集聚人才資源、牽引產業升級能力。清華大學提出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底色”,博士生培養品質反映了一流大學培養人才的“高度”,碩士生的培養要與本科生、博士生培養統籌考慮。創建符合世界一流大學標準的碩士教育。加強辦學特色的多樣性、靈活性、創新性。《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發佈對清華大學研究生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與需求。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培養將進一步圍繞世界一流中國特色的培養目標,加強產教融合機制的研究與探索,建立有效的校企業聯合培養機制。根據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建立按大類培養研究生的體系,加強產教融合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養實踐課程體系、機制、環節和提高品質措施的可操作性。

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

關於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實施規劃

《意見》明確將產教融合作為高校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比重,在不同層次深化產教融合。針對此檔,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簡稱高端院)在專業碩士培養方向的實施規劃如下:

一、準確定位清華大學工科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落實雙T(Thought & Technology)教育思想,確保三個綜合能力(行業洞見力、專業擔當力、國際勝任力)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著力發揮派出院作為校外實踐基地的支撐作用,著力打造高水準的有教學情懷的企業導師團,以科研轉化與產業發展凝聚高水準的企業導師團(世界100強和國內50強企業的技術總監與CEO),配合學校的專碩培養改革,落實雙導師制,引入產業導師進入培養與實踐環節。

三、凝聚國內外的行業資源,利用高端院的產業園政策引入國內外一流企業的研發中心、實驗室與生產線,打造學生培養的“實景實踐場地”;形成重點產業需求為引導的、與產業發展前沿同步的實踐課程體系,確保培養與實踐品質。

四、配合國家的雙創政策,鼓勵一流企業或創新企業的董事長在專碩生中“以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進行領域內的創新創業,手把手帶領學生進入創業的實際環節。

作為校外實踐基地,高端院將積極支撐機械系的“高端裝備實踐課程”與“智慧製造專業碩士”,在已有平臺上凝聚國內外一流的企業和行業資源,共同打造教改項目和培養環節,促進產業與培養交叉融合,加快推進新工科建設,爭取發展成為高端裝備、智慧製造行業產教融合建設試點,為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清華大學電子系副教授吳及

高校的人才培養說到底是要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的需要。我們近幾年在學校的引導下逐步形成了新的研究生培養理念,博士生主要面向高水準的學術研究,而碩士生主要面向產業,力爭培養產業發展所急需的人才。

電子系在學校的支援下,從2017年開始建設“電子資訊創新創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專案,將其作為電子系碩士培養的主要形式。我們這個項目的培養理念很好地符合中央文件的理念和精神。專案要求建設一批高水準的產業實踐基地,作為專案學生進行科研實踐和論文工作的場所,面向實際應用,研發實用產品,滿足實際需求,經受實際考驗。通過在第一線真刀真槍的實際工作,培養貼合產業需求,擁有正確理念的產業領導型和骨幹型人才,以適應產業快速發展和不斷變革的需要。目前以天津電子資訊研究院為代表的一批實踐基地已經正式簽約,其中既有電子系技術轉化和成果孵化的基地,也有和電子系長期合作的一批行業領軍企業。

其次,我們也意識到人才培養不能僅僅依靠院系現有的專業培養能力,我們需要引入外部資源説明我們培養具有更全面綜合素質的產業領軍人才。因此,在“電子資訊創新創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項目中增設了創新實踐課組,在研究生院和校友的大力支持,目前首批三門課程已經通過電子教學工作委員會的審批,將于明年開始授課。這三門課程分別是“領導力開發”,“智慧製造”,“創新創業”,“領導力開發”課程由經管學院校友徐中負責組織,“智慧製造”和“創新創業”由清華大學校友會先進製造專委會王健,顏強,康英楠負責組織。電子系教委會在審批過程中對這三門課程予以了高度評價,相信這些課程的開設對於我們的人才培養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高校是社會的組成部分,而不是獨立於社會的象牙塔。我們的人才培養,特別是工科人才培養需要與社會,與產業密切融合。我們需要進一步學習和領會中央文件精神,認真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為產業,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清華大學公管學院教授彭宗超

國辦新發深化產教融合的幾點意見對於我國新時代的產業與教育的協同創新發展意義重大!這一政策必將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強大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與供給保障,也將為高教職教創新發展提供務實的產業企業投入保障與需求引力。

研究生教育似可充分利用這一政策機會之窗,大力推動博士學術創新能力教育完善、學術碩士的應用導向培養改革和專業碩士的行業及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大力利用企業及產業行會的捐贈,改善高校投入資源結構,重點投入職業化國際化師資力量建設,切實改善教室、宿舍及各類教育設施條件。

同時也需要預防產業教育融合對高校基礎研究與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可能產生的負面衝擊,確保高校基礎創新能力與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水準的持續穩定提升。

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助理張雅娟

2017年1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才,但受體制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品質、水準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出了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若干意見。

在校企協同,合作育人的大原則下,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對新時期教育提出了深化“引企入教”改革的新要求,也就是說人才的培養要更以市場為導向,並以最終滿足市場需求為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主觀能動作用也將得到充分發揮,甚至可能採取企業訂制的方式打造高素質人才。

以藥學學科為例,藥學是一門與轉化和終端市場緊密相連的學科。藥學研究生的培養需滿足藥學行業對能夠及時解決實際研發和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的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藥學院正在積極推動改革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式,將所有學術型碩士轉型為專業碩士進行培養,在充分發揮學院高精尖學術研究實力的基礎上,重點搭建一個高層次平臺,整合行業有效資源,強化學生在一線企業和研發機構的實踐,加強校企間合作,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展,為行業培養更多符合現代製藥所需的創新人才,在引領即將到來的醫藥技術新浪潮之同時,提升學院乃至學校的全球影響力。

藥學專業學位教育將全面探索產教融合的教育新模式,關注人才培養的素養、能力、知識三個核心教育維度,讓與藥學相關的產業界從“需求方”逐漸向“合作方”轉變。在招生和選拔方式、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實踐平臺建設、就業管道、評價標準等各個方面全面配合產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動態性需求。

此外,在碩士研究生招生環節,應該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推進申請審核制度,吸納有志于應用型研究和產業發展的優秀人才。尤其是,從機制上要鼓勵有工作實踐經驗的人員通過研究生教育成長為行業的領軍人才。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肖星

意見強調教育與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研究生教育上,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本科教育越來越成為基本素質的培養,研究生教育則是直接為社會輸送人才。基於《意見》,我認為未來的研究生教育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出調整和呼應:

1、明確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的不同培養目標,進一步強化博士研究生的學術訓練和碩士研究生面向實踐的特點;碩士研究生在學科設置和名額分配上加入學生就業情況的考慮因素,定期(比如每五年)重新進行評估和調整。

2、適應中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途徑,對院系聯合設立專案給予一定優惠政策。

3、深化與引領企業或行業組織合作進行研究生培養的機制,包括招生、培養和就業。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慶龍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對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十分重要。

1、產教融合不僅進一步指出教育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對科技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也有重要意義。

2、對不同類型的高等學校來說,貫徹這一意見,應有不同的針對性措施。作為研究型大學,在突出基礎理論研究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基礎上,還應重視碩士專業學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清晰確定碩士專業學位人才的培養方向和具體措施。

3、只有大批培養更多的產教融合專業應用型人才,才能把我們技術大國提升為技術強國。

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副校長張淑林教授

近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檔,是國家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的又一重要舉措,特別對我國今後一個時期工程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全國工程教指委一直高度重視聯合培養工作,一直高度重視提高研究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工程教指委2014年在全國各專業學位中率先開展了“全國示範聯合培養基地”的評選表彰宣傳推介活動,目前己評選出三屆共108個聯合培養基地。2017年,工程教指委又認定了廣東順德工業設計研究院為全國首家聯合培養開放基地,該基地面向全國幾十家院校,服務順地區域的幾百家製造業企業,在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促進企業競爭力等方面成效顯著。同時,工程教指委還與石藥集團簽訂共建製藥工程領域聯合培養開放基地的合作協定。

建設聯合培養基地,旨在形成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程專業學位聯合培養模式,培養“思想政治正確、社會責任合格、理論方法扎實、技術應用過硬”的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提高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服務國家和產業需求的品質。

《若干意見》是我國首次出臺的促進產教融合的重要文件。我們要認真對照《若干意見》中的新要求,進一步推出新舉措,深入推進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

上海大學戰略院副院長于曉宇教授

《意見》將對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提高品質,服務需求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 對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的影響。

第一,“產教融合戰略”是“校企合作戰略”的創新升級,旨在提高產業界和高校聯合的緊密程度,由“相加”升級為“相融”,破除產教各方在各類介面上的壁壘,構建人才培養的“命運共同體”。

第二,相比其他基礎學科專業,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對“產教融合”有更加迫切的需求。

第三,“產教融合”是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發力點,《意見》對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途徑、模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指導。

第四,“產教融合”將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動人才培養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 對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提高品質)的影響。

對教育品質的影響體現在3個方面。

第一,健全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調整機制,將直接影響、優化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學科上的佈局。產業所需、區域急需的學科專業將被大力發展,事關國家戰略、國家安全的學科專業將被大力支持。

第二,強化企業重要主體作用,將打破產教壁壘,使研究生能儘早熟悉、對接企業、產業和區域需求,優化能力培養路徑,使研究生從“專業人才”培養為“行業人才”。

第三,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將對在校期間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應該做哪些回應?

第一,高校主動瞭解、對接產業、區域需求,要“走出去”,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

第二,深化“引企入教”改革,與企業共建產業技術實驗室、中試和工程化基地,支援引導企業深度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升級“校企合作”為“產教融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姬紅兵教授

示範基地是原來沒有政府支援的情況下,我們自由探索的一種方式,現在國家有明確的政策支援,所以需要提高層次,擴大影響,在更高水準上做出一些工作。

這個產教結合與我們過去的工程碩士培養不完全是一回事,應該是整個高等教育與產業和科技結合的一攬子鼓勵性的政策,工程碩士只是其中的一個內容,我們應該在更高的,比如博士和碩士怎麼去推進產教結合方面思考?

在這樣的一個政策框架下,可以做出很多探索性的做法來。

要突破原來工程碩士與企業結合的這樣一個較低水準的合作基礎。應該以重大問題的解決,產業升級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作為切入點,思考相應的高等教育如何應對,如何嵌入,如何作出貢獻?

我想教指委的重點主要還是在培養模式的探索方面,我們那大都是教育背景,所以不可能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來拓展一些事情,培養模式的改革需要外部的環境,如何借助外部環境推進模式改革,提高教育品質,能夠切切實實將研究生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這才是根本。

原來工程碩士聯合培養基地,主要是解決工程碩士實習實踐的問題。可以說更多的是在較低層次水準上的一種無奈之舉,真正要做的有水準,有品質,必須要有企業的大力參與,企業必須發揮主體作用和引領作用,才能夠使得研究生教育更加符合社會需求。

我還是在看這個意見,很多的話需要認真的思考和理解,國家出臺這樣的一個意見,肯定不是在一個較低水準上去理解。

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河海大學原副校長朱躍龍教授

日前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是落實十九大精神關於教育和人才改革發展的重要行動,是適應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的必然要求,全面回答了高等教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是統籌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綱領性方針。

目前,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供給和產業需求在結構、品質、水準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產教融合是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的制度創新,為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培養“思想政治正確、社會責任合格、理論方法扎實、技術應用過硬”的工程專業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們應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加強與行業組織的對接,做好人才培養標準的頂層設計,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雙主體作用;固化校企協同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模式,提升企業在人才培養全過程(招生、培養、就業)的參與度,進一步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同時,我們還應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產教融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這是提升校企合作育人品質的關鍵。

培養單位應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定位。結合不同類別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和自身辦學特色,落實各項改革要求,徹底改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學術化傾向,逐步建立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格局,提升人才培養品質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

清華大學精儀系教授王雪:探索產教融合研究生教育培養機制培養一流人才

1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品質、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促進高等教育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機制,注重發揮對國家和區域創新中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健全高等學校與行業骨幹企業、中小微創業型企業緊密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增強創新中心集聚人才資源、牽引產業升級能力。清華大學提出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底色”,博士生培養品質反映了一流大學培養人才的“高度”,碩士生的培養要與本科生、博士生培養統籌考慮。創建符合世界一流大學標準的碩士教育。加強辦學特色的多樣性、靈活性、創新性。《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發佈對清華大學研究生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與需求。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培養將進一步圍繞世界一流中國特色的培養目標,加強產教融合機制的研究與探索,建立有效的校企業聯合培養機制。根據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建立按大類培養研究生的體系,加強產教融合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養實踐課程體系、機制、環節和提高品質措施的可操作性。

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

關於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實施規劃

《意見》明確將產教融合作為高校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比重,在不同層次深化產教融合。針對此檔,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簡稱高端院)在專業碩士培養方向的實施規劃如下:

一、準確定位清華大學工科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落實雙T(Thought & Technology)教育思想,確保三個綜合能力(行業洞見力、專業擔當力、國際勝任力)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著力發揮派出院作為校外實踐基地的支撐作用,著力打造高水準的有教學情懷的企業導師團,以科研轉化與產業發展凝聚高水準的企業導師團(世界100強和國內50強企業的技術總監與CEO),配合學校的專碩培養改革,落實雙導師制,引入產業導師進入培養與實踐環節。

三、凝聚國內外的行業資源,利用高端院的產業園政策引入國內外一流企業的研發中心、實驗室與生產線,打造學生培養的“實景實踐場地”;形成重點產業需求為引導的、與產業發展前沿同步的實踐課程體系,確保培養與實踐品質。

四、配合國家的雙創政策,鼓勵一流企業或創新企業的董事長在專碩生中“以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進行領域內的創新創業,手把手帶領學生進入創業的實際環節。

作為校外實踐基地,高端院將積極支撐機械系的“高端裝備實踐課程”與“智慧製造專業碩士”,在已有平臺上凝聚國內外一流的企業和行業資源,共同打造教改項目和培養環節,促進產業與培養交叉融合,加快推進新工科建設,爭取發展成為高端裝備、智慧製造行業產教融合建設試點,為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清華大學電子系副教授吳及

高校的人才培養說到底是要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的需要。我們近幾年在學校的引導下逐步形成了新的研究生培養理念,博士生主要面向高水準的學術研究,而碩士生主要面向產業,力爭培養產業發展所急需的人才。

電子系在學校的支援下,從2017年開始建設“電子資訊創新創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專案,將其作為電子系碩士培養的主要形式。我們這個項目的培養理念很好地符合中央文件的理念和精神。專案要求建設一批高水準的產業實踐基地,作為專案學生進行科研實踐和論文工作的場所,面向實際應用,研發實用產品,滿足實際需求,經受實際考驗。通過在第一線真刀真槍的實際工作,培養貼合產業需求,擁有正確理念的產業領導型和骨幹型人才,以適應產業快速發展和不斷變革的需要。目前以天津電子資訊研究院為代表的一批實踐基地已經正式簽約,其中既有電子系技術轉化和成果孵化的基地,也有和電子系長期合作的一批行業領軍企業。

其次,我們也意識到人才培養不能僅僅依靠院系現有的專業培養能力,我們需要引入外部資源説明我們培養具有更全面綜合素質的產業領軍人才。因此,在“電子資訊創新創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項目中增設了創新實踐課組,在研究生院和校友的大力支持,目前首批三門課程已經通過電子教學工作委員會的審批,將于明年開始授課。這三門課程分別是“領導力開發”,“智慧製造”,“創新創業”,“領導力開發”課程由經管學院校友徐中負責組織,“智慧製造”和“創新創業”由清華大學校友會先進製造專委會王健,顏強,康英楠負責組織。電子系教委會在審批過程中對這三門課程予以了高度評價,相信這些課程的開設對於我們的人才培養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高校是社會的組成部分,而不是獨立於社會的象牙塔。我們的人才培養,特別是工科人才培養需要與社會,與產業密切融合。我們需要進一步學習和領會中央文件精神,認真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為產業,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清華大學公管學院教授彭宗超

國辦新發深化產教融合的幾點意見對於我國新時代的產業與教育的協同創新發展意義重大!這一政策必將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強大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與供給保障,也將為高教職教創新發展提供務實的產業企業投入保障與需求引力。

研究生教育似可充分利用這一政策機會之窗,大力推動博士學術創新能力教育完善、學術碩士的應用導向培養改革和專業碩士的行業及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大力利用企業及產業行會的捐贈,改善高校投入資源結構,重點投入職業化國際化師資力量建設,切實改善教室、宿舍及各類教育設施條件。

同時也需要預防產業教育融合對高校基礎研究與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可能產生的負面衝擊,確保高校基礎創新能力與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水準的持續穩定提升。

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助理張雅娟

2017年1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才,但受體制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品質、水準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出了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若干意見。

在校企協同,合作育人的大原則下,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對新時期教育提出了深化“引企入教”改革的新要求,也就是說人才的培養要更以市場為導向,並以最終滿足市場需求為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主觀能動作用也將得到充分發揮,甚至可能採取企業訂制的方式打造高素質人才。

以藥學學科為例,藥學是一門與轉化和終端市場緊密相連的學科。藥學研究生的培養需滿足藥學行業對能夠及時解決實際研發和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的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藥學院正在積極推動改革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式,將所有學術型碩士轉型為專業碩士進行培養,在充分發揮學院高精尖學術研究實力的基礎上,重點搭建一個高層次平臺,整合行業有效資源,強化學生在一線企業和研發機構的實踐,加強校企間合作,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展,為行業培養更多符合現代製藥所需的創新人才,在引領即將到來的醫藥技術新浪潮之同時,提升學院乃至學校的全球影響力。

藥學專業學位教育將全面探索產教融合的教育新模式,關注人才培養的素養、能力、知識三個核心教育維度,讓與藥學相關的產業界從“需求方”逐漸向“合作方”轉變。在招生和選拔方式、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實踐平臺建設、就業管道、評價標準等各個方面全面配合產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動態性需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