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福州為什麼叫榕城?難道就因為榕樹多?

沒錯!

就是因為榕樹多啊!

哈哈哈哈~

但至於為什麼種這麼多榕樹

就有一段歷史悠久的故事啦~

榕樹因他而種?

在福州市楊橋西路與江濱西大道的交叉口, 金牛山公園的對面, 一座高3.8米、造型奇特的雕塑默然佇立, 雕像左手向上托起, 右手執鋤頭, 頭頂上是一株榕樹的造型。 雕塑上的這位名人, 便是宋代福州太守張伯玉, 西元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 張伯玉在晚年移知福州, 主政這一方水土, 從此與福州結緣, 福州別稱“榕城”的由來與他有著深厚的淵源。

為啥種榕樹?

62歲的張伯玉自越州知府任上移知福州。 在福州, 張伯玉幹了一件大事, 改變了這座城市的走向, 也讓他青史留名。

當時福州城內居民飽受旱澇之苦, 再加上南方夏季炎熱, 很多百姓因此患病。 張伯玉經過仔細考察, “令通衢編戶浚溝六尺, 外植榕為樾, 歲暮不凋”。 這項“編戶植榕”的政策, 效果非常明顯,

由於大力植榕, 以至於福州“熙寧以來, 綠蔭滿城, 行者暑不張蓋”。

不過, 福州之所以得名“榕城”, 卻也並非張伯玉一人的功勞。 唐宋時期, 先後有多名福州的地方官員為“榕城”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在張伯玉之前, 閩王王審知築夾城擴土地, 為編戶植榕奠定土地基礎;北宋的蔡襄任職福州時,

大力宣導水利, 曾在官道上種植榕樹。 張伯玉移知福州時, 各項條件基本成熟, 編戶植榕的推行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張伯玉在福州任太守, 只有短短三年時間, 且已過花甲之年。 然而編戶植榕的實施, 卻給後世留下了足以享用千年的財富, 在福州這座城市的發展史上留下了自己深刻的印記。

在張伯玉離任後, 後任太守程師孟曾撰詩曰:“三樓相望枕城隅, 臨去猶栽木萬株。 試問國人來往處, 不知曾憶使君無。 ”可見編戶植榕的歷史功績, 在其身後不遠, 便得到認可。

陰澤後人

榕樹一般要20年以上樹齡才能成陰。 作為地方官, 已是老人的張伯玉要在任期內, 給自己添上功績, 顯然是不現實的(張伯玉1069年去世)。 他只是覺得城市遍種榕樹, 可以抵禦災害, 美化環境, 陰澤後人, 造福一方, 就義無反顧地去做。

“中庭樹老閱人多”, 北宋已經遠去近千年了, 後人于樹下歇息瞻仰時, 自然會發思古之幽情。 人們遙想當年植樹人的艱辛, 對張伯玉的記憶和懷念, 不僅沒有因時光流逝而淡忘, 卻是更加濃烈。 一位古代的地方官有著為民情懷, 終給後人留下了滿城綠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