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945年,領導英國贏得二戰的邱吉爾,為何會被請下臺?

1945年7月, 美英蘇三國領導人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了會議, 這就是著名的波茨坦會議。 當時, 德國已經戰敗投降。 三國領導在波茨坦舉行會議,

主要討論對日作戰以及亞洲勢力劃分問題。 這次會議非常有意思, 會議前半段是邱吉爾參加的, 後半段則換成了新首相艾德禮。 邱吉爾領導英國苦戰了5年, 最終贏得了勝利, 那麼為何會把邱吉爾請下臺呢?

相信大家對張伯倫應該很熟悉,

在二戰爆發的初期, 張伯倫推行了綏靖政策, 這對德國刺激很大。 按照張伯倫的說法, 德國會繼續向東進攻。 但德國並沒有繼續向東, 而是開始進攻西歐各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 綏靖政策已經徹底破產。 張伯倫只能選擇辭職, 隨後, 邱吉爾成為了英國戰時首相。 邱吉爾自然是標準的抵抗派, 他在戰爭中的名言很多, 最著名的就是勝利手勢。 但當時英國普通百姓的生活並不好, 而且越來越差。

由於戰爭的嚴重影響, 英國民眾的生活品質很低。 根據當時的記載, 英國人甚至開始吃烏鴉肉。 這在二戰之前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由此可見, 英國人的生活品質下降很大。 雖然英國在對抗德國的態度上是一致的, 但英國人並不都支持邱吉爾。 與邱吉爾相比, 其競爭對手艾德禮則主張對民生水準的恢復。 在1945年7月, 英國舉行了選舉, 艾德禮成功當選為首相, 取到了領導英國苦戰5年的邱吉爾。 這才會出現波茨坦會議中的場景, 兩位首相交接班。

除了民生問題以外, 還有就是對國際局勢的態度。 在二戰之前, 英國還是威名赫赫的大英帝國, 在世界擁有大量的殖民地。 但是在二戰之後, 英國的國力遭受了嚴重削弱。 邱吉爾主張保住英國的地位, 為此不惜爆發戰爭, 比如邱吉爾堅持反對印度獨立。 與之相反, 艾德禮認為大勢已去, 應該進行戰略收縮,

先保住國內的問題。 不得不說, 當時大部分人更偏向艾德禮。 打個比方說, 自己國家的軍隊天天打勝仗, 但自己天天啃土豆, 這樣的生活肯定不喜歡。

此外就是對蘇聯的態度, 邱吉爾主張遏制蘇聯, 後來還發表了鐵幕演說。 但是面對強大的蘇聯, 英國根本沒有多少實力。英國國內對此十分恐慌,擔心會爆發戰爭。對此,艾德禮的意見則完全不同,艾德禮還是主張收縮,不要做全面對抗。當時,英國還是支持艾德禮的人更多。艾德禮成為首相之後,也確實執行了這樣的政策。

有人誇就肯定有人罵,完全是眾口難調。艾德禮成為首相之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戰略收縮政策,英國人的生活開始提高。但由於在很多問題上的過分讓步,英國人又感覺影響英國的國際形象,畢竟英國還是一個強國。就這樣,到了1951年的選舉中,邱吉爾再次成為了英國首相。當時,邱吉爾以48.8%比48%的微弱優勢,最終再次成為了首相。有人對邱吉爾進行了評價,他見證了英國的興衰,就像桃花扇裡的那句:“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英國根本沒有多少實力。英國國內對此十分恐慌,擔心會爆發戰爭。對此,艾德禮的意見則完全不同,艾德禮還是主張收縮,不要做全面對抗。當時,英國還是支持艾德禮的人更多。艾德禮成為首相之後,也確實執行了這樣的政策。

有人誇就肯定有人罵,完全是眾口難調。艾德禮成為首相之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戰略收縮政策,英國人的生活開始提高。但由於在很多問題上的過分讓步,英國人又感覺影響英國的國際形象,畢竟英國還是一個強國。就這樣,到了1951年的選舉中,邱吉爾再次成為了英國首相。當時,邱吉爾以48.8%比48%的微弱優勢,最終再次成為了首相。有人對邱吉爾進行了評價,他見證了英國的興衰,就像桃花扇裡的那句:“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