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瞧不起女人在家帶娃,你的孩子就不可能遇到好老師

最近幼 兒 園的事情, 看到其中有一網友說:“即使這次不是RYB, 還有青藍紫, 即使不是今年爆出, 也會是明年爆出。 這樣的事情早就存在, 而且是普遍存在, 即使不是身體虐待, 語言虐待、冷暴力也不會少。 這次被爆出並且引起全民關注, 只是因為事件性質升級, 刷新人們三觀。 ”

新聞出來後, 很多媽媽都變成驚弓之鳥, 害怕同類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但害怕的時候, 我們是否能做點什麼, 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除了給孩子買各種性教育、保護自己的繪本, 最應該做的是透過這樣的事情, 改變人們對女性、幼教、帶孩子這件事情的看法。

只有扭轉認知, 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虐童事件。

幼師學歷偏低, 因為社會認為照顧孩子是個簡單工作

即使看這篇文章的你, 是個本科畢業的學前教育幼教老師, 但你不能否認你的行業裡, 大部分幼教老師比起小學、初中老師的學歷要低。

本科畢業從事幼教, 這個比例在我國依然很低。 真實情況是大部分初中畢業沒有上高中的女生讀幾年幼教中專, 或者高中沒讀大學, 讀幾年幼教大專就出來教幼稚園了。 二十出頭的女孩, 自己還是個小女孩, 談戀愛會耍性子的年齡, 怎麼能要求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去對待孩子們。

有人說, 這些事件根本就是老師的素質低下, 只有提高待遇, 才能吸引更好的人才來從事幼教工作。

其實, 說對了一半。 幼教普遍薪水不高, 是整個社會對幼教這份工作的不重視。 資源沒有向幼教傾斜, 人才和薪資, 自然沒有到位。

說白了, 整個社會都覺得帶孩子是個簡單的工作, 才導致幼教的薪水低, 人員素質差。

大部分人都覺得小孩子上幼稚園, 就是吃喝玩睡, 哪裡需要什麼技巧呀, 頂多學幾個幼兒心理課程就可以了。 除了當媽的, 不管是男人、未婚女人、上了年紀的女人, 都覺得帶孩子挺輕鬆的。 正是因為有這樣想法的人占了大部分, 才是令幼教低收入, 低素質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幼稚園老師, 一天接近8個小時帶著小孩子, 負責吃喝玩睡, 還要給孩子們上唱歌、跳舞、畫畫、手工課程, 累死累活的, 一個月的薪資才有2、3000元, 明顯是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的。

工作量大, 心理壓力大, 收入低, 導致大部分有能力做好這份工作的女孩, 最後都選擇其他行業。 錢沒給到位, 優秀人才求不來, 只能退而求其次, 導致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

整個社會對幼師, 有嚴重的認知偏差

幼兒、小學重要時期, 是人格、性格、智商、情商形成的重要時期, 更應該配備學歷高, 品格高尚的老師。 孩子們3歲第一次上幼稚園, 邁出人生第重要一步, 引導他們看向真善美的人, 應該是本身就擁有真善美的老師。

可惜目前現狀是最好的師資配備留給了大學、碩士、博士生。 坦白地說, 上了大學的成年人, 在自由的氛圍下, 能通過各種方法獲取知識, 老師已經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 即使被打擊了, 在良好的心理素質下依然有自我復原的能力。 就像一個長大的樹, 即使還沒長成蒼天大樹, 但它已經有能力獨立於世間,不懼怕尋常的風雨。但幼稚園、小學的孩子們,就像一顆剛剛種下發芽的小苗,如果不用心呵護,還使勁踩幾腳,怎麼還有機會長成大樹?

大量兒童心理研究證明:在兒童時期受過的創傷,即使長大遺忘了具體事情的經過,但後遺症是能跟隨你一輩子的。

一個涉及17000人的大規模調查,試圖尋找童年創傷和成年後疾病的關聯,使用ACE(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童年負面經歷,分數越高,傷害越高)分值來衡量一個人經歷過幾種不同的童年創傷,結果令人震驚了。

4分的人酗酒的可能性是0分者的7倍,面臨抑鬱的可能性是5倍;和0分者相比,4分的人患癌症可能性是2倍,慢阻肺的可能性是4倍;一個6分以上的人,預期壽命幾乎縮短了20歲;而7分的人就算不吸煙不喝酒不肥胖不糖尿病不高膽固醇,他的心臟病風險依然是0分者的4.6倍。

ACE研究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兒童虐待和身心關係的理解。

在合適的治療下,創傷能夠撫平,疾病可以控制,甚至大腦也能重新學會以正常的方式應對壓力。對一個遭受傷害的人而言,尋求幫助永遠都不晚。但是所有這些都需要付出成本,更何況現在我們知道兒童虐待的傷害遠超出過去想像。

改變現狀,從教育我們的孩子開始

前段時間奚夢瑤在維密摔倒後,一開始有人大喊心疼加油,最後爆出她後半部分的視頻,開始質疑她的專業。“專業”這個詞又被提起來了。

這個社會缺乏普遍的敬業價值觀。對待像科研專家、醫生這些專業人士,要求必須敬業,計算錯一個小數點,火箭就爆炸,寫錯注射藥物單位,病人就死亡。反而對待普通工作的要求就低很多,不管怎麼出錯以後,說句對不起就可以被原諒?虐待孩子,喂芥末、扎針,跪下道歉,發個公告就可以了?憑什麼?

如果整個社會對敬業的要求非常高,保持專注,保持專業,幼稚園老師不說能教出清華北大的學生,好歹不會出現喂芥末和扎針的事情。

我們的女寶寶,在20年後就長大了,希望女寶寶的家長們,不要和你的孩子說:

“女孩子隨便找個工作,以後嫁個有錢人就可以了”

“認真工作不重要,那麼辛苦幹什麼?以後還不是要回歸家庭”

如果你們從小就教育女寶寶工作不重要,認真不重要,她們長大以後,一定不會成為一個認真的人。如果整個社會對於認真工作的女孩子都陰陽怪氣地看待,這個社會就不可能擁有認真工作敬業的女性工作者,我們的孩子就不可能擁有稱職的幼稚園老師、小學老師。最後這個社會只會自食其果。

而我們的男寶寶,20多年後也會走上社會崗位,逐漸成為別人的丈夫和爸爸,希望媽媽們不要大包大攬,把一些家務分給你的男寶寶做,哪怕是丟自己的紙尿褲和給媽媽遞紙巾小事情。你現在願意放手,就是給以後他的家庭和另外一個女孩子的幸福做了很多的貢獻。

男寶寶的爸爸,也請你不要和你的孩子說:

“吃完飯去玩吧,碗筷給你媽媽洗。”

“一個家庭沒有男孩,是不行的。”

“女人讀這麼多書幹嘛,還不是要嫁人生娃”

如果你不尊重你的妻子,不重視她為家庭的付出,瞧不起她在家帶孩子,你的孩子也不會瞧得起自己的母親,長大以後,也不會瞧得幼師這個職業。我們的下下一代,也不會擁有優秀的幼師、小學老師。

我們這一代,未必能看到亮堂堂的大環境,但有信心一代比一代好。重視每一個在家帶娃的全職媽媽,肯定他們的付出與辛勞;放下職場裡的女性歧視;教育我們的男寶寶做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爸爸。

為了以後的孩子能出生在一個幼稚園老師可以拿更高薪水,只有呵護,沒有虐待的環境裡。每一個人都從現在開始改變,所有的希望都有機會變成現實。

但它已經有能力獨立於世間,不懼怕尋常的風雨。但幼稚園、小學的孩子們,就像一顆剛剛種下發芽的小苗,如果不用心呵護,還使勁踩幾腳,怎麼還有機會長成大樹?

大量兒童心理研究證明:在兒童時期受過的創傷,即使長大遺忘了具體事情的經過,但後遺症是能跟隨你一輩子的。

一個涉及17000人的大規模調查,試圖尋找童年創傷和成年後疾病的關聯,使用ACE(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童年負面經歷,分數越高,傷害越高)分值來衡量一個人經歷過幾種不同的童年創傷,結果令人震驚了。

4分的人酗酒的可能性是0分者的7倍,面臨抑鬱的可能性是5倍;和0分者相比,4分的人患癌症可能性是2倍,慢阻肺的可能性是4倍;一個6分以上的人,預期壽命幾乎縮短了20歲;而7分的人就算不吸煙不喝酒不肥胖不糖尿病不高膽固醇,他的心臟病風險依然是0分者的4.6倍。

ACE研究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兒童虐待和身心關係的理解。

在合適的治療下,創傷能夠撫平,疾病可以控制,甚至大腦也能重新學會以正常的方式應對壓力。對一個遭受傷害的人而言,尋求幫助永遠都不晚。但是所有這些都需要付出成本,更何況現在我們知道兒童虐待的傷害遠超出過去想像。

改變現狀,從教育我們的孩子開始

前段時間奚夢瑤在維密摔倒後,一開始有人大喊心疼加油,最後爆出她後半部分的視頻,開始質疑她的專業。“專業”這個詞又被提起來了。

這個社會缺乏普遍的敬業價值觀。對待像科研專家、醫生這些專業人士,要求必須敬業,計算錯一個小數點,火箭就爆炸,寫錯注射藥物單位,病人就死亡。反而對待普通工作的要求就低很多,不管怎麼出錯以後,說句對不起就可以被原諒?虐待孩子,喂芥末、扎針,跪下道歉,發個公告就可以了?憑什麼?

如果整個社會對敬業的要求非常高,保持專注,保持專業,幼稚園老師不說能教出清華北大的學生,好歹不會出現喂芥末和扎針的事情。

我們的女寶寶,在20年後就長大了,希望女寶寶的家長們,不要和你的孩子說:

“女孩子隨便找個工作,以後嫁個有錢人就可以了”

“認真工作不重要,那麼辛苦幹什麼?以後還不是要回歸家庭”

如果你們從小就教育女寶寶工作不重要,認真不重要,她們長大以後,一定不會成為一個認真的人。如果整個社會對於認真工作的女孩子都陰陽怪氣地看待,這個社會就不可能擁有認真工作敬業的女性工作者,我們的孩子就不可能擁有稱職的幼稚園老師、小學老師。最後這個社會只會自食其果。

而我們的男寶寶,20多年後也會走上社會崗位,逐漸成為別人的丈夫和爸爸,希望媽媽們不要大包大攬,把一些家務分給你的男寶寶做,哪怕是丟自己的紙尿褲和給媽媽遞紙巾小事情。你現在願意放手,就是給以後他的家庭和另外一個女孩子的幸福做了很多的貢獻。

男寶寶的爸爸,也請你不要和你的孩子說:

“吃完飯去玩吧,碗筷給你媽媽洗。”

“一個家庭沒有男孩,是不行的。”

“女人讀這麼多書幹嘛,還不是要嫁人生娃”

如果你不尊重你的妻子,不重視她為家庭的付出,瞧不起她在家帶孩子,你的孩子也不會瞧得起自己的母親,長大以後,也不會瞧得幼師這個職業。我們的下下一代,也不會擁有優秀的幼師、小學老師。

我們這一代,未必能看到亮堂堂的大環境,但有信心一代比一代好。重視每一個在家帶娃的全職媽媽,肯定他們的付出與辛勞;放下職場裡的女性歧視;教育我們的男寶寶做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爸爸。

為了以後的孩子能出生在一個幼稚園老師可以拿更高薪水,只有呵護,沒有虐待的環境裡。每一個人都從現在開始改變,所有的希望都有機會變成現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