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一名將被冤死後,一家為其守墓400年,說:凡我後代不准當官

西元一六二八年八月, 在京城的刑場之上, 數以千計的百姓爭相圍觀一位大將被處以淩遲之刑。 這名罪犯還沒有被帶上刑場時, 周圍的百姓們便紛紛撲上去撕咬著他的肉, 直到肩膀上的骨頭暴露在了空氣中才肯甘休。

劊子手將他的身體削成了一片片肉, 百姓們花一文錢就可以買到他的一片肉, 回到家中讓自己家豢養的土狗吞食。 而不久前, 正是由於這員大將才得以將後金侵略者趕跑, 救京城黎民百姓於危難之際的他, 為何受到了這等不公平的待遇?百姓為何對他如此憎恨?

我們今天就來好好瞭解一下這位在明末清初的虎將——袁崇煥。

他出生在廣東省東莞的一個小鎮上, 自幼便酷愛舞槍弄棒, 在明朝崇禎年間憑藉文進士的功名被任命為地方知縣, 此後, 便開始了他具有傳奇色彩的宦海生涯。 就他的履歷來看, 這在歷朝歷代也十分罕見,

在福建當了三年的地方知縣, 不斷給朝廷上書建議軍事方面的事情,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可以說他是一個處級小幹部, 同時也是一位軍事發燒友, 不停地給國防部發信提建議。

在回京述職的時候他被破格提拔進了兵部, 這使得他在軍事上成就事業的夢想更加狂熱, 直接上書崇禎皇帝表明自己的信心:“給我足夠的軍餉和糧食, 我一個人就可以守住山海關。 ”幾番自薦之後, 皇上果然注意到了他, 將他提拔為僉事負責督辦關外軍事, 撥給二十萬兩白銀。 此時的袁崇煥已經相當於現在的廳局級幹部了, 而這一切只用了僅僅三年的時間便已經完成, 這是多少混跡在官場的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而更加令人咋舌的是,

在這個職位上僅僅用了四年時間他便再次擢升為遼東巡撫, 一年之後又升任為兵部尚書。 這就相當於從副部級又升到正部級幹部。 他只用了八年的時間, 便從一個偏遠縣城的處級幹部升任成為國家正部級幹部, 可以說, 這樣的履歷在歷朝歷代都是絕無僅有的。

而這一切的背後則是他八年來的浴血奮戰。

西元一六二二年, 後金軍隊攻陷廣寧地區, 山海關危在旦夕, 袁崇煥帶領手下的守關將士奮勇廝殺, 最終擊退了來勢洶洶的後金軍隊。

一六二六年, 努爾哈赤親率大軍進攻距離山海關只有百里之遙的寧遠城, 袁崇煥出奇招在敵軍後方架起了火炮轟打金營, 再次擊退進攻的後金軍隊, 努爾哈赤也在這次戰役中受了重傷, 沒過多久便去世了。

一六二九年十一月, 皇太極舉兵數十萬直取京城而來, 又是袁崇煥率軍解圍。

但是, 這次擊退金兵之後崇禎皇帝卻將他問罪, 原因是他私通敵國, 將他作為賣國賊的表率告知天下百姓。 而給他定罪的證據卻是由兩個從金營中逃脫回來的太監竊聽得知的情報。

後世皆傳, 崇禎皇帝是由於受了敵軍的反間計才自斷臂膀, 將自己最得力的守關大將處死。

在我看來這種說法並不可信, 原因有三。

其一, 反間計的最大特點就是在短時間內奏效, 時間一旦拖延便很快就被識破了。 三國志中曹操中了反間計將蔡瑁等人殺死只是一眨眼的功夫,當這些人的人頭剛剛被呈上來時,曹操便立刻明白自己已經中計了。而袁崇煥從被下獄到淩遲處死,這期間有半年多的時間,如果是反間計的話早已經被人識破了。

其二,崇禎皇帝僅僅憑兩個逃跑回來的太監就輕易將自己的大將處死,僅憑他們的一面之詞就草率斷定袁崇煥私通敵國,換做是你你會相信嗎?

其三,朝鮮國發現的有關此事的記載都表明,君臣二人由於意見不合關係不斷惡化,只是找了個謀反的罪名處死大臣而已。這件事情歸根結底還是由於袁崇煥的剛愎自用惹惱了皇帝,兩人的性格矛盾最終導致了皇帝只能對其痛下殺手,而並非中了什麼反間計。

並且,在崇禎二年,袁崇煥以東江毛文龍雖然能牽制後金軍,但毛文龍耗費的錢糧實在太大,袁崇煥上書請求讓朝廷派人來管理毛文龍部的軍餉,毛文龍不喜歡有文官監製著自己,於是上書爭辯。而後毛文龍前來拜謁袁崇煥,袁崇煥以上賓之禮接待毛文龍,毛文龍也不謙讓,袁崇煥於是決定殺掉毛文龍。

在袁崇煥被處死之後,他手下一名姓佘的軍師佘義士冒著風險將他的殘餘屍首埋在自己的後院之內,並且,在其臨終前囑咐家人死後把他埋在袁大將軍身旁,並要求佘家子孫此後不許為官、不許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為袁將軍守墓。現今,袁崇煥祠就在北京的花市斜街52號,後院是兩個圓圓的墓塚,大的是袁崇煥之墓,上書“有明袁大將軍墓”,旁邊的小墓則是佘幼芝的先祖之墓。

墓碑早已被腐蝕,只能看到殘缺的“墓”字。

好在,他的後人真的做到了,四百年來佘氏族人為冤死的袁崇煥將軍守墓。袁崇煥墓第十七代守墓人這樣說道:“我們守護著袁將軍的墓,同時也守護著一份特殊的遺產,這份遺產叫做忠義精神。”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佘氏最後一位守墓人的兒子不幸遭遇車禍身亡,佘氏族人持續了四百年的守墓重任才算得以告終。

佘氏後人佘幼枝曾做了這樣的詩:

“十年浩劫掘忠魂,盼黨重接墓中人。

元素舍死保北京,英雄事蹟傳美名。

獨守陵園思哀情,代代相傳元素情。

苦守陵園三百載,誰知我氏心中情。 ”

參考資料:

『《尋找雷鋒——守墓老太佘幼芝》、《明史·袁崇煥傳》』

三國志中曹操中了反間計將蔡瑁等人殺死只是一眨眼的功夫,當這些人的人頭剛剛被呈上來時,曹操便立刻明白自己已經中計了。而袁崇煥從被下獄到淩遲處死,這期間有半年多的時間,如果是反間計的話早已經被人識破了。

其二,崇禎皇帝僅僅憑兩個逃跑回來的太監就輕易將自己的大將處死,僅憑他們的一面之詞就草率斷定袁崇煥私通敵國,換做是你你會相信嗎?

其三,朝鮮國發現的有關此事的記載都表明,君臣二人由於意見不合關係不斷惡化,只是找了個謀反的罪名處死大臣而已。這件事情歸根結底還是由於袁崇煥的剛愎自用惹惱了皇帝,兩人的性格矛盾最終導致了皇帝只能對其痛下殺手,而並非中了什麼反間計。

並且,在崇禎二年,袁崇煥以東江毛文龍雖然能牽制後金軍,但毛文龍耗費的錢糧實在太大,袁崇煥上書請求讓朝廷派人來管理毛文龍部的軍餉,毛文龍不喜歡有文官監製著自己,於是上書爭辯。而後毛文龍前來拜謁袁崇煥,袁崇煥以上賓之禮接待毛文龍,毛文龍也不謙讓,袁崇煥於是決定殺掉毛文龍。

在袁崇煥被處死之後,他手下一名姓佘的軍師佘義士冒著風險將他的殘餘屍首埋在自己的後院之內,並且,在其臨終前囑咐家人死後把他埋在袁大將軍身旁,並要求佘家子孫此後不許為官、不許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為袁將軍守墓。現今,袁崇煥祠就在北京的花市斜街52號,後院是兩個圓圓的墓塚,大的是袁崇煥之墓,上書“有明袁大將軍墓”,旁邊的小墓則是佘幼芝的先祖之墓。

墓碑早已被腐蝕,只能看到殘缺的“墓”字。

好在,他的後人真的做到了,四百年來佘氏族人為冤死的袁崇煥將軍守墓。袁崇煥墓第十七代守墓人這樣說道:“我們守護著袁將軍的墓,同時也守護著一份特殊的遺產,這份遺產叫做忠義精神。”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佘氏最後一位守墓人的兒子不幸遭遇車禍身亡,佘氏族人持續了四百年的守墓重任才算得以告終。

佘氏後人佘幼枝曾做了這樣的詩:

“十年浩劫掘忠魂,盼黨重接墓中人。

元素舍死保北京,英雄事蹟傳美名。

獨守陵園思哀情,代代相傳元素情。

苦守陵園三百載,誰知我氏心中情。 ”

參考資料:

『《尋找雷鋒——守墓老太佘幼芝》、《明史·袁崇煥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