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贊贊贊!永安小陶“扛龍柱”要上中央電視臺!全國矚目!

見過背新娘

你見過扛龍柱嗎?

央視攝製組在上湖口村樹林中拍攝, 扛龍柱隊伍24人扛著2000余斤的龍柱, 喊著口號、踩著堅實的步伐,

完成著一遍又一遍的扛龍柱動作。

攝製組來到上湖口村馮氏宗祠拍攝, 草垛、老厝和扛龍柱形成一種美麗的畫卷;最後到下湖口村廊橋拍攝, 龍柱穿梭在廊橋中,讓許多村民駐足觀看。傍晚,攝製組又從永安趕進上湖口,拍攝小陶鎮糍粑製作,扛龍柱隊伍中有的打糍粑、有的搬桌子,整個事情安排得井然有序,順利完成了拍攝工作。

什麼是“扛龍柱”?

扛“龍柱”,又稱扛大樑,扛橋樑,扛車梁等,這是生產力極低下的情況下,人們憑藉著肩膀,幾十個人用肩膀將重達幾千斤的木頭扛回家中建設橋樑、房子、寺廟或水車長軸等。

這已經失傳多年的民間技藝,在創建國家公共示範區活動中,由上湖口村兩委召集55-75歲的老人20余人,登臺表演扛龍柱。

該龍柱長達13米,頭直徑57釐米,尾巴直徑37釐米,重達2500餘斤,由24名老人用肩膀扛,他們喊著號子,踩著整齊的步伐,雄風不減當年。

“扛龍柱”有什麼要求?

這是已經失傳多年的民間技藝,如建車寮時需要一根長達15米,尾徑30釐米以上的木頭作為轉軸,木頭外皮又不能受損,因此必須要用肩膀來扛。

聰明的人們找准了這根木頭重心後,依次分別朝兩個方向釘上竹芊把手,兩個竹竿只能相間45-50釐米,人們在扛木頭時,把住竹芊,用同一方向肩膀,肩膀中墊著肩貼,腳踩內八字,喊著口號,將木頭從山上扛下來,每一次扛木頭要根據木頭的重量和長度來定人。

永安小陶“扛龍柱”

▲在福建省文化廳、三明市政府主辦的“2016年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上,永安小陶“扛龍柱”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後街展開。

為永安小陶“扛龍柱”項目喝彩!

為上湖口村的這些花甲老人點贊!

龍柱穿梭在廊橋中,讓許多村民駐足觀看。傍晚,攝製組又從永安趕進上湖口,拍攝小陶鎮糍粑製作,扛龍柱隊伍中有的打糍粑、有的搬桌子,整個事情安排得井然有序,順利完成了拍攝工作。

什麼是“扛龍柱”?

扛“龍柱”,又稱扛大樑,扛橋樑,扛車梁等,這是生產力極低下的情況下,人們憑藉著肩膀,幾十個人用肩膀將重達幾千斤的木頭扛回家中建設橋樑、房子、寺廟或水車長軸等。

這已經失傳多年的民間技藝,在創建國家公共示範區活動中,由上湖口村兩委召集55-75歲的老人20余人,登臺表演扛龍柱。

該龍柱長達13米,頭直徑57釐米,尾巴直徑37釐米,重達2500餘斤,由24名老人用肩膀扛,他們喊著號子,踩著整齊的步伐,雄風不減當年。

“扛龍柱”有什麼要求?

這是已經失傳多年的民間技藝,如建車寮時需要一根長達15米,尾徑30釐米以上的木頭作為轉軸,木頭外皮又不能受損,因此必須要用肩膀來扛。

聰明的人們找准了這根木頭重心後,依次分別朝兩個方向釘上竹芊把手,兩個竹竿只能相間45-50釐米,人們在扛木頭時,把住竹芊,用同一方向肩膀,肩膀中墊著肩貼,腳踩內八字,喊著口號,將木頭從山上扛下來,每一次扛木頭要根據木頭的重量和長度來定人。

永安小陶“扛龍柱”

▲在福建省文化廳、三明市政府主辦的“2016年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上,永安小陶“扛龍柱”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後街展開。

為永安小陶“扛龍柱”項目喝彩!

為上湖口村的這些花甲老人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