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援助百多億:此國貪心被拒反咬一口,如今不足深圳零頭

50年前的中國, 說一貧如洗不過分吧?如果說當時的中國挨餓受凍也要省出錢來援助一個國家, 而且是16年時間援助了100多億人民幣, 那這個國家該有多感激中國?然而, 現實卻令人唏噓不已......

阿爾巴尼亞, 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國家, 總面積2.8萬平方公里生活著280萬人口。 雖然這個國家很小, 還是歐洲最窮最落後的國家之一, 但它同時還是歐盟、北約以及世貿組織成員, 最獨特的身份是歐洲唯一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

1949年就與中國建交, 隨後就開始要求無止盡的援助:從鋼鐵到木材, 從玉米到小麥;最後直接要求貸款, 並且開口一次比一次狠:5億、10億、50億......

嘴上說貸款, 但這個國家卻直接表示:從未想過要還, 因為我們是弟弟, 而中國是哥哥, 理應照顧我們!

過分的是, 阿爾巴尼亞當時人口不足200萬, 卻用中國援助的1.75億美元修建了40多萬個碉堡, 連海岸線都要修, 平均5個人就能分到一個碉堡。 還要求中國援助水泥和鋼筋, 理由是中國產的品質好!比這個更過分的是, 阿爾巴尼亞居然虛報建材數量, 將多出來的軍用鋼材用做路燈和電線杆, 還在不足3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修建了一萬多個紀念碑, 平均20個人就能擁有一座。

如今, 這幾十萬個碉堡成為當地人的餐廳、倉庫或廢棄, 只有不到100個成為開放的景點與博物館, 並且資料寫著是:阿爾巴尼亞人縮衣減食的戰果......連德國記者採訪後都表示:忘恩負義的民族, 不值得交往!

為何說阿爾巴尼亞忘恩負義?因為任何國家都看到了中國付出,

也都看到了阿爾巴尼亞轉眼不認人、甚至將舉國之力援助它的中國列為敵人, 還聲稱被拋棄!

由於阿爾巴尼亞不停的索取, 導致中國宣佈停止援助, 隨後就被其列為敵國。 50年前的100多億, 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如今再看看這些郵票,

又是何滋味。 俗語說“報應不爽”, 當初每個人平均能分到幾千元人民幣的阿爾巴尼亞, 如今人均GDP不足中國一半, 總GDP不足深圳一個城市的200分之一, 連零頭都算不上, 這還是在阿爾巴尼亞加入歐盟與北約的前提下。

2016年世界銀行給出的數據是:阿爾巴尼亞的GDP不足歐盟平均水準的30%, 41%的人口仍在從事農業, 而國民最大收入卻來自旅遊業, 經濟結構已經產生扭曲(嚴重拖後腿的意思)!

但阿爾巴尼亞的旅遊業並沒有描述的那麼美好,尤其是地處巴爾幹半島的其他鄰國,早就發展成系統並且極具特色的熱門旅行地。而阿爾巴尼亞別說熱門城市,連一年一度的旅遊節也才接待了2萬遊客,希臘或馬其頓隨便一個節日都是數十萬遊客,黑山和塞爾維亞等等國家也先後對中國遊客免簽,並且增加了大量中文標識。

再加上阿爾巴尼亞為尋求歐盟援助而轉為資本主義國家,導致如今極為罕見的混合經濟制度,用“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來形容還是比較合適的。當然,兩個字形容更貼切:作死!

據說,阿爾巴尼亞也準備對中國遊客開放免簽,但小編相信沒有多少中國人會給他們送錢的!

但阿爾巴尼亞的旅遊業並沒有描述的那麼美好,尤其是地處巴爾幹半島的其他鄰國,早就發展成系統並且極具特色的熱門旅行地。而阿爾巴尼亞別說熱門城市,連一年一度的旅遊節也才接待了2萬遊客,希臘或馬其頓隨便一個節日都是數十萬遊客,黑山和塞爾維亞等等國家也先後對中國遊客免簽,並且增加了大量中文標識。

再加上阿爾巴尼亞為尋求歐盟援助而轉為資本主義國家,導致如今極為罕見的混合經濟制度,用“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來形容還是比較合適的。當然,兩個字形容更貼切:作死!

據說,阿爾巴尼亞也準備對中國遊客開放免簽,但小編相信沒有多少中國人會給他們送錢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