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撞上職場好機會

一個問題

如果找工作, 第一步你要幹什麼?

有人肯定第一反應是——寫簡歷, 然後上傳到招聘網站上去。 搜索需要的職位, 然後到處投遞,

等人面試機會啊。

別傻了, 80%的好工作都不在招聘網站上。 尤其是在職人士的招聘。

一個觀察

老闆想的和你不一樣。 我們換個思路想想看——如果你是一個老闆, 你的職位是如何發佈出去的?

第一步, 內部提升

有好的職位, 老闆會優先提升全職的, 轉正兼職的, 或者翻翻以前合作過的。 總之, 越是重要的職位, 越要控制風險——看這個人工作過, 知道是靠譜的;和這個人接觸過, 覺得他是忠誠的。

所以其實你的組織裡每天都飛著很多好職業機會。 你的優質社交圈子裡蘊藏著機會。

據說李開複剛進入微軟, 就挨個請高管吃午飯, 和他們談人生談工作, 也是為自己刷存在感。

一次開會, 他突然收到一份郵件, 一看是來自在同一會場的一位高管,

問他“你對XXX職位感興趣嗎?” 李開複馬上回復對方, 接著對方就向大家提議:“這個位置, 我覺得Kai-fu Lee比較合適。 ”

——不是讓你開會玩手機, 是要讓你多和高層接觸, 他們時常在尋找優秀又忠誠的人。

第二步, 找到那些能讓我體驗的人

老闆希望能讓他體驗你的能力, 讓他知道你是怎樣一個人。

如果你是設計師, 郵寄出你的作品;如果你是程式師, 帶上你的軟體;如果你是顧問, 列舉你的成功案例。

《超級個體》專欄上線以後, 我就收到了非常多的講課、諮詢、寫書的邀請, 也是因為我的作品讓更多人直觀地瞭解到我的能力。

進一步來說, 在互聯網時代創業失敗、專案失敗可不可怕?其實不怕, 關鍵是要在做的過程中, 讓外界充分理解和認識到你的能力,

這樣大家就願意給你下一次機會。 你多做幾次, 很難不成功。

很大部分的優質機會, 從這裡也就找到人了。

第三步, 我希望我信任的人推薦

老闆開始找那些自己信任的、有專業鑒別能力的人幫忙推薦。

對於求職者來說, 可以找到在你目標公司工作的人, 找到專業圈子裡面說得上話的人。 讓他們幫你推薦, 遞一下簡歷, 機會會大很多。

最近在行很火, 和創始人姬十三聊天的時候, 他很早就意識到了社交在招聘中的作用——在行不僅提供知識服務, 關鍵是找到一種連結你想見的人的機會。

很多時候與行家聊著聊著, 如果你真的優秀, 對方會問你, “你有沒有想過……”也許就是一個機會——優秀的人人愛, 推薦給朋友也是社交貨幣。

但是記得千萬不要直接一上來就提出求職需求——因為直接求職, 正是在釋放“我是屌絲, 我沒人要”的社交信號。

很多人希望成為諮詢師、培訓師、或者想做自己知識產品, 都會約我見面, 一聊下來, 如果真的合適, 即使自己公司不要, 我也很願意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很多好的職位, 在這裡也被敲定了。

第四步, 實在找不到, 試試看獵頭和人力資源吧

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老闆才需要借助獵頭和人力資源在各大招聘網站發佈招聘啟示。 這個時候你才能通過搜索, 看到職位招聘。

你想想看, 一個好職位經過了:內部提拔、親身體驗、熟人舉薦, 最後才對外公開招聘——這時候, 真正的好職位本來就已經不多了,

還要在各種千人一面的簡歷中再篩選一遍, 能找到你真是阿彌託福。

雇主思維和求職者思維用圖形表現出來是這樣的:

一個策略

這個圖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呢?

1. 選對路徑

你發現普通人的求職路徑, 和好職位的招人路徑, 幾乎完全相反。 選對路徑, 你幾乎能跑贏了80%的人。 大部分的勝利, 都是心智模式的勝利。

2. 寫簡歷, 不投簡歷

一個職業發展不錯的人, 應該隨時能拿出簡歷, 定期在社交媒體、獵頭那裡更新簡歷, 但是卻很少“投”簡歷求職。

因為他已經在前面三輪:人脈背書、作品背書、組織背書中被挑選走了——所以我們才常常聽牛人說, “我從大學畢業後就沒有投過簡歷”, 因為完全沒必要。

3. 認真做事, 好好做人。 功不唐捐。

功不唐捐是《法華經》的一句話, 意思是: “功業是不會白白的被捐掉,它會用一種你不一定能理解的方式,回到你身上” 。

在一個到處互聯,輸入與回饋都更快的時代,優秀的超級個體能難被埋沒。

意思是: “功業是不會白白的被捐掉,它會用一種你不一定能理解的方式,回到你身上” 。

在一個到處互聯,輸入與回饋都更快的時代,優秀的超級個體能難被埋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