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同為漢初三傑,蕭何和呂後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原因有五點

張良、蕭何和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 劉邦能擊敗群雄, 最終問鼎天下, 離不開他們三個的協助。 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特點, 韓信號稱軍神統兵殺伐無人能出其右, 蕭何老成謀國運籌帷幄, 而張良以奇謀見長多謀善斷, 多次救高祖劉邦于危難。

他們三個按理來說應該惺惺相惜, 更何況蕭何和韓信的關係更是親密, 但是為何最後蕭何與呂後密謀殺了韓信, 而張良卻也未加以阻止?

一、處死韓信本來就是劉邦的意思

做為劉邦的心腹謀士, 張良知道韓信的死是必然的, 只不過是時間而已。 早在韓信要脅劉邦加封他為齊王的時候, 韓信的喪鐘就已經敲響了, 收留項羽的愛將鐘離昧又進一步讓劉邦堅定了除掉韓信的想法。 但是凡事都要有個過程和步驟, 於是第一步是去掉韓信的兵權, 這裡劉邦採用了陳平的計謀, 削去了韓信的兵權。

沒有了部隊的韓信就像老虎拔掉了獠牙, 已經不足為慮了。 殺還是不殺, 就看劉邦的一句話。 呂後和蕭何不過是執行人, 沒有高祖劉邦的默許, 呂後和蕭何是沒有膽量處死韓信的。

二, 天下平定之後, 韓信不懂得自身的危險

張良積極隱退, 劉邦夫婦還要盡力挽留, 這是多好的畫面。 不貪戀朝中的權力, 自然讓人敬佩你的高風亮節。 韓信由齊王到楚王, 由楚王再貶淮陰侯, 居然看不出劉邦對自己的不放心。

在京城裡偶爾一次遇到樊噲, 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 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 真是臣下的光耀。 ”韓信出門後, 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可見韓信骨子裡的優越性。 要知道樊噲是劉邦手下一流戰將, 還是呂後的妹夫。 歧視樊噲, 相信韓信的路也走不太遠了。

三、韓信準備和陳稀造反, 不值得救

韓信和造反的陳稀是有勾連的, 這點在正史裡是有記載的, 當時韓信表示自己可以做為內應, 只要陳稀在外造反, 韓信可以做為內應, 這是要謀奪大漢天下, 對於這種情況, 不僅呂後和蕭何不會同意, 張良也不會認同, 這不僅是不臣之心的問題, 還關乎到國家的統一問題, 楚漢相爭多年, 民生凋敝, 大家都痛恨戰亂, 但是韓信和陳稀還要造反,這不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嗎?

四、韓信是害死酈食其的元兇

酈食其做為劉邦最得力的謀士,他的死是韓信一手造成的,而且死的很悲壯被齊王廣烹殺。酈食其本來去勸降齊王田廣已經成功了,但是韓信怕酈食其搶自己的風頭,趁著齊國軍隊鬆懈,一舉擊潰了齊軍。田廣大怒認為是酈食其背信棄義欺騙自己,因此就把酈食其烹殺了。這件事是韓信一生的污點,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韓信的人品低下,是個無信無義之人,對於這種人張良更沒有救他的理由。

五、韓信功高震主

韓信的軍事才能人所共知,如果劉邦死了之後,誰能駕馭得了,包括張良這樣為劉邦辛辛苦苦打天下的人,誰也不希望劉邦死後,韓信做大。韓信是軍事天才,能把作戰搞得和繡花一樣,這種本領不能不讓人佩服。

不過這也是有帝王之心的劉邦多不能容忍的,劉邦知道自己兒子的實力,也知道手下大臣誰也奈何不了韓信,因此呂後殺韓信,劉邦不表態,張良也不便於求情。

但是韓信和陳稀還要造反,這不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嗎?

四、韓信是害死酈食其的元兇

酈食其做為劉邦最得力的謀士,他的死是韓信一手造成的,而且死的很悲壯被齊王廣烹殺。酈食其本來去勸降齊王田廣已經成功了,但是韓信怕酈食其搶自己的風頭,趁著齊國軍隊鬆懈,一舉擊潰了齊軍。田廣大怒認為是酈食其背信棄義欺騙自己,因此就把酈食其烹殺了。這件事是韓信一生的污點,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韓信的人品低下,是個無信無義之人,對於這種人張良更沒有救他的理由。

五、韓信功高震主

韓信的軍事才能人所共知,如果劉邦死了之後,誰能駕馭得了,包括張良這樣為劉邦辛辛苦苦打天下的人,誰也不希望劉邦死後,韓信做大。韓信是軍事天才,能把作戰搞得和繡花一樣,這種本領不能不讓人佩服。

不過這也是有帝王之心的劉邦多不能容忍的,劉邦知道自己兒子的實力,也知道手下大臣誰也奈何不了韓信,因此呂後殺韓信,劉邦不表態,張良也不便於求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