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玻利維亞的領土變遷——面積萎縮三成,五百多公里海岸線盡失

玻利維亞史稱上秘魯, 1825年獨立時為紀念“南美解放者”波利瓦爾的功績, 取現名。 初時的玻利維亞是瀕臨太平洋的沿海國家, 但經百餘載後不僅出海口盡失, 南北亦同時退縮。

出海口盡失

南美太平洋戰爭使玻利維亞報銷了全部出海口。

玻利維亞建國後據有的沿海區域稱安托法加斯塔, 原是如火星般荒涼的乾燥沙漠地帶, 但隨著鳥糞和硝石資源的發掘而變得極其熱鬧。 鳥糞是優質肥料, 硝石更是彈藥的重要原料, 此大自然饋贈的禮物亦是玻利維亞等待發展國家創匯的有效手段, 故遭到諸國的普遍覬覦。

南美太平洋戰爭, 一方是佔據鳥糞、硝石主產區的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組成的軍事同盟;一方是有感分配不均的智利。 直接起因是玻利維亞擅自提高了智利礦業公司的稅額(智利公司擁有玻利維亞沿海地區礦業的開採權, 玻方曾承諾25年內不提高現行稅額)。

此次戰爭乃海軍制勝。 三國中玻利維亞實力最弱, 海軍可忽略不計。 秘魯則有兩艘主力鐵甲艦“胡阿斯卡”號和“獨立”號, 但隨著1879年5月“獨立”號在伊基克海戰中傾覆, 及10月8日“胡阿斯卡”號重傷被俘後, 智利完全掌控制海權, 隨後通過一系列登陸作戰, 逐漸佔據了太平洋沿岸的全部鳥糞、硝石產區。

戰後和約, 玻利維亞喪失全部濱海區域。 秘魯則割讓塔拉帕卡地區, 且將塔克納和阿里卡交予智利十年(智利未履約, 後在1929年經美國調節秘魯收回塔克納, 阿里卡則屬智利)。

查科戰爭

痛失出海口後, 玻利維亞逐漸將目光聚焦到查科地區, 寄希望控制流經此地的巴拉圭河, 以獲取入海通道。 而查科地區蘊藏有巨量石油資源的消息更加劇了當地的緊張局勢。

查科地區指巴拉圭河已西、安第斯山脈以東區域。 玻利維亞索取依據是殖民時代的劃界, 而巴拉圭的依據是組成其民族的瓜拉尼人世代在此墾荒放牧, 怎會因西班牙殖民者隨心所欲的標記就將祖輩辛勞創造的果實拱手送人?

1932年6月戰爭爆發, 起初玻利維亞憑藉稍勝一籌的軍事力量握有主動權(其裝備清單中包括6噸重的維克斯坦克、寇蒂斯“獵鷹”轟炸雙翼機等), 然巴拉圭憑藉急劇的動員能力逐漸扭轉頹勢, 1933年末將戰線推至玻利維亞查科控制區(根據1907年議定線所定),

1935年初已深入玻國境內, 鏖戰比亞蒙特斯。 但此時兩國均已筋疲力盡, 終在國際調停下, 於1935年6月實現停火。 1938年雙方在布宜諾賽勒斯簽署和平協議:

1)巴拉圭獲得75%的查科地區, 近20萬平方公里。 玻利維亞則為6萬平方公里左右;

2)玻利維亞擁有巴拉圭河航行權, 另在河道沿岸開闢出小塊土地為港口, 供玻方使用。

相送阿克裡地區

20世紀初玻利維亞曾與巴西簽署過“換地”協定, 將北部的阿克裡地區交予巴西管理。 因對換面積不等值, 巴另付200萬英鎊, 且需修建一條連接巴西瓜雅拉米林和波多韋柳的鐵路, 以解決玻國商品輸往大洋的出海通道問題。 依託此條鐵路, 玻國商品可直抵波多韋柳, 然後沿馬代拉河進入亞馬遜河而溝通浩瀚海波。

說是交換,然玻利維亞挺無奈的,因其已失去對阿克裡控制。話說阿克裡橡膠資源豐富,吸引了數量龐大的巴西族裔遷入,改變了當地的居民構成。這些膠農不依玻利維亞當局節制,甚至武裝抗拒,而玻國國力孱弱,連自發組織的膠農都對付不了,更遑論膠農背後的巴西啦。如此巴西據有19萬多平方公里的阿克裡地區(1909年巴西劃出3.9萬平方公里交予秘魯)。

下麵為玻利維亞失地匯總圖。

說是交換,然玻利維亞挺無奈的,因其已失去對阿克裡控制。話說阿克裡橡膠資源豐富,吸引了數量龐大的巴西族裔遷入,改變了當地的居民構成。這些膠農不依玻利維亞當局節制,甚至武裝抗拒,而玻國國力孱弱,連自發組織的膠農都對付不了,更遑論膠農背後的巴西啦。如此巴西據有19萬多平方公里的阿克裡地區(1909年巴西劃出3.9萬平方公里交予秘魯)。

下麵為玻利維亞失地匯總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