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暖冬丨每天叫醒你的不是夢想,而是暖笠笠的粵式早餐

關於冬天, 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是千里冰封的蕭條景象,

還是迎面而來刺骨的寒風?

都不是。

對於冬天, 每個在廣東生活過的人

都曾有過這樣的記憶:

城市裡繁花似錦, 冬日融融,

食肆中“一盅兩件”仍美;

柔柔海風, 溫度正好,

市場裡的海鮮生猛依舊;

鄉村民俗爭豔,

節日味道正濃;

溫泉釋放著大地的熱情,

讓人欲罷不能……

來廣東, 遇見一個有溫度的冬季,

開啟一趟用溫度盛情款待的別樣之旅。

從今天開始, 小編將不定期陸續推出

“暖冬”系列文章,

帶你悅享冬日, 感受暖暖廣東~

今天, 我們就從“吃住行遊購娛”排第一的“吃”開始,

感受廣東生活的溫度。

美好的一天, 從早餐開始

一頓滿足的早餐, 它的能量除了飽腹, 更讓你的好心情瞬間滿格並持續良久。 而粵式早餐, 更是廣東人心中不可忘卻的獨家記憶。

粵式早餐大揭秘

「廣東人懂吃」,

這個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這是一個人人都是美食家的省份,

集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於一體,

粵式早餐正體現了廣東人的講究。

話不多說, 立刻和小編穿街過巷

去體驗專屬於廣東人味蕾的早餐吧!

地道廣府味

“一盅兩件”與粥粉面的嶺南“扛把子”

在有職業的人眼裡, 早餐是今天的開始, 吃飽了才能工作。

——國學大師錢鐘書

作為“北上廣”的成員之一, 繁華的廣州雖然工作節奏飛快, 但在生活上卻從不冷漠。 “民以食為天”的廣州用美食打破隔閡, 讓你感受到歸屬感。

無論是人均十幾的傳統麵食,還是新穎精緻的新派粵式茶點,都會讓你的味蕾在熱氣中漸漸蘇醒。

一盅兩件

對於老廣們來說,飲茶是維繫他們生活的紐帶。老廣們早上見面打招呼時通常會說一句"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的代名詞。邊吃邊談,不僅填飽了肚子、還聯絡了感情。而廣州作為早茶界的杠把子,不得不提其中的“四大天王”。

蝦餃

作為點心之王,蝦餃自然成為眾多早茶茶點中最受關注的點心。它從百年前發展至今,幾經更迭,成為眾多茶樓的必備菜品。

蝦餃由澄粉、鮮蝦、豬肉、鮮筍結合而成。一隻優秀的蝦餃必先要皮薄而軟,半透明更佳。當一顆飽滿的大蝦仁直接彈跳而出,你咬一口便能感受到蝦的Q彈多汁。

幹蒸燒賣

幹蒸燒賣以肥豬肉粒、瘦豬肉粒、鮮蝦為主要餡料。自20世紀30年代,它已成為嶺南茶樓、酒家茶市必備品。鮮蝦蒸燒賣肥瘦均勻,外形小巧玲瓏,口感更滑膩有彈性。所以,在廣州喝早茶的時候,記得叫上一籠幹蒸燒賣仔!

叉燒包

小時候跟著爺爺去取點心時,愛吃的小編站在堆滿點心的手推車前必會指著那籠熱騰騰的叉燒包。它們一個個包型挺身,像雀籠一樣,叉燒餡“顯山不露水”,賣相非常誘人。

一口咬下,那雪白鬆軟的包身微微燙嘴,同時還能感受到叉燒餡料甘香又帶點醬汁,這樣誘人的叉燒包來多兩籠又何妨!

蛋撻

蛋撻是一種以蛋漿做成餡料的西式餡餅。蛋撻要好吃,一要撻餡香滑、二是撻皮酥鬆。比起西方口感奶味稠密的蛋撻,經過多年本土的改良,我們在茶樓品嘗的蛋撻更講究香軟嫩滑而濃而不膩。

鬆脆的酥皮,加上蛋香濃郁的柔軟內心,每一口都是滿溢的幸福感。

粥粉面

相比起週末儀式感十足的“一盅兩件”,廣東人工作日的早餐更多是粥粉面。清晨如果來一碗熱騰騰的艇仔粥加一條油炸鬼,便足以滿足餓了一整夜的五臟六腑,整個人舒服到連毛孔都在伸懶腰呢。

最能代表廣府特色的,首先應數來自西關荔灣的艇仔粥。一份地道的艇仔粥少不了以魚片、豬肚、蛋絲、花生、炸豬皮為主要輔料,再配上蔥花、油條。

廣府早餐的粥追求的是粥底綿綢香滑,後將佐料與白粥交融在一起,一入口,那滑入喉嚨的溫柔感縈繞在口腔中久久不散。

腸粉作為最受廣州人歡迎的早餐之一,百姓對它的要求顯得更為嚴苛了。米漿刷在織得細細密密的籠屜布上,蒸到初成熟,在師傅乾脆俐落的一抖下爽快脫落。

腸粉的絕妙之處在于米漿的新鮮度以及爽滑的口感,再搭配上濃厚的豉香,相信這碟腸粉一定會讓你停下腳步,心甘情願為它排隊。

比起腸粉的名聲在外,瀨粉更像是一位不爭不寵的淡泊老江湖。

真正的瀨粉以粘米為主要原料,加水拌和成稠度適中的粉漿,將米漿從有孔瓢中漏下,遇滾水而凝成的圓條狀透明粉條。

粘稠糯軟的它在咀嚼下口感略帶筋道,摻雜著蝦米、冬菇粒以及豬油渣的香氣久久不散。

還記得TVB這句最常青的臺詞嗎?在飽腹這件事上,麵食已經成為當仁不讓的首選。

每次旅遊或者短暫離家,回來的第一時間,小編都要吃碗面,讓溫存的味道告訴自己:我回到家了。而這碗面,首選雲吞面中的竹升面。

懂行的老廣會知道,正宗的竹升面必定是工人坐在竹杠上,彈彈跳跳間將麵團壓制成薄薄一片,這樣製作出來的面身口感緊身爽滑,有著與北方不一樣的“嚼勁兒”。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化制面開始逐步替代了傳統的竹升制面。

可無論傳統老字型大小還是新興面店,都遵循著「湯鮮面爽雲吞靚」的原則,那份狹縫中生存的舊香氣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大都市更顯得彌足珍貴。

地道潮汕味

大隱于市的白糜亦有後宮三千

對於一位真正的美食家,

潮汕是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

這是著名美食家蔡瀾鍾愛的華南老城,

曾被高度評價為「中國美食界的孤島」。

在潮汕,

人只有一個胃實為憾事一件。

白糜雜鹹

潮州有多少種粥呢?小編覺得有兩種,一種叫白糜,一種叫其他。白糜配上百樣雜鹹,從此讓你愛上潮汕的早晨。

一碗潮汕糜,幾個小雜鹹,加上一個白煮蛋或是菜脯蛋,是潮汕人吃早餐的標配。

與廣府粥不同,潮汕白糜的特色是要用由猛火煮至米粒剛爆腰後,還需餘熱糜化讓米粒下沉,上面浮起一層狀如凝脂的糜漿。

說到白糜,就不得不說到潮汕的雜鹹。潮汕人將佐餐小菜都稱為雜鹹,種類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是菜脯(醃蘿蔔乾)和潮汕鹹菜(醃芥菜)。蔡瀾先生曾戲稱白糜配雜鹹是“潮汕的滿漢全席”。鹹酸甜各種風味,多不勝數。

此外,還有各式各樣的“香糜”:蠔糜、鮷魚糜、菜糜、蟹糜、鴨肉糜……萬般皆可煮糜。現在紅遍大江南北的潮汕砂鍋粥,其實也是潮汕香糜的一種。

腸粉

有別於廣府的簡單的板塊狀,潮汕腸粉像鼓包一樣收藏了很多寶藏!

筷子一戳下去,都是好吃又豐富的材料。材料有什麼?這可豐富了,一張米漿皮包有雞蛋、豬肉末、鮮蝦與蠔、豆芽與生菜等食材。

在上碟前,師傅均勻地澆一層特製鹵汁和一勺菜脯碎末。入口後你能感受到米漿中帶有幾許恰到好處的香氣,潮汕腸粉猶如一件藝術品,讓人感歎。

粿汁

潮汕人最日常的早餐怎能缺少粿汁的身影?一碗地道的粿汁可謂十分講究。粿皮、滷味、湯汁、配料、配菜都是需要下深功夫的地方。

粿皮講究勁道嫩,待水燒開後等待其與粿湯融合後便可撈起。將滷味和調料湯汁一同淋澆在白粿身上,嘗起來非常爽口。

地道客家味

梅縣醃面與三及第湯的“拜把子”情誼

慵懶的氣息在蔓延,

悠閒的幸福讓人歡喜。

無論是在年代久遠的圍屋中品茗,

還是在清新秀美的山水間耕作,

都顯露著客家人的安逸生活。

千百年以來,

客家人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

傳承並創造出獨具魅力的早餐文化。

晨之味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起的饑腸轆轆的人們總是會毫不猶豫地紮進早餐店裡,享受著空蕩的胃被填滿的幸福感。梅縣醃面、豐順捆粄和三及第湯都能讓你體驗到不一樣的客家早餐文化。

醃面&三及第湯

說到客家早餐,

當地人脫口而出的一定是醃面。

醃面的地位,

這就好比你去了蘭州沒吃蘭州拉麵,

到了陝西沒吃涼皮,

到了東北沒喝疙瘩湯一樣。

在梅州的清晨,醃面無處不在。對於客家人來講,再豐盛的早餐也不及一份醃面一碗三及第,幸福無須言表。

嗦一口香滑爽口的麵條,配一口滾燙鮮美的湯,可謂風味萬千。梅縣醃面的身側最不能少的,就是它的黃金搭檔——三及第湯。

吃醃面的時候一定要配一碗現煮一份豬肉、豬肝、豬粉腸、枸劄葉煮成的三及第湯。相傳,“三及第”是指殿試中的狀元、榜眼與探花,這個湯是由清朝狀元林召棠所獨創。

爽口的醃面搭配拌著秘制醬料,上面撒上香氣撲鼻的炸蒜蓉與青翠的蔥花,濃湯入口時皆是順滑柔嫩,從此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捆粄

說完醃面,各種“粄”也是客家早餐的一大代表。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欲罷不能的誘人米食,統稱為“粄”。

捆粄是豐順的特色小吃,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捲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由於其製作快捷、口味豐富,很多早餐小店賣捆粄,經常大排長龍,可見客家人對米製品的喜愛。

味道,是一種神奇的東西。

一頓早餐,可能夾雜著

少年時的愛戀、窩心的母愛

或是濃濃的鄉愁。

每天喚醒你的,或許不是夢想,

而是專屬於廣東人味蕾的粵式早餐。

今日話題:你最喜歡吃的早餐是什麼?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無論是人均十幾的傳統麵食,還是新穎精緻的新派粵式茶點,都會讓你的味蕾在熱氣中漸漸蘇醒。

一盅兩件

對於老廣們來說,飲茶是維繫他們生活的紐帶。老廣們早上見面打招呼時通常會說一句"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的代名詞。邊吃邊談,不僅填飽了肚子、還聯絡了感情。而廣州作為早茶界的杠把子,不得不提其中的“四大天王”。

蝦餃

作為點心之王,蝦餃自然成為眾多早茶茶點中最受關注的點心。它從百年前發展至今,幾經更迭,成為眾多茶樓的必備菜品。

蝦餃由澄粉、鮮蝦、豬肉、鮮筍結合而成。一隻優秀的蝦餃必先要皮薄而軟,半透明更佳。當一顆飽滿的大蝦仁直接彈跳而出,你咬一口便能感受到蝦的Q彈多汁。

幹蒸燒賣

幹蒸燒賣以肥豬肉粒、瘦豬肉粒、鮮蝦為主要餡料。自20世紀30年代,它已成為嶺南茶樓、酒家茶市必備品。鮮蝦蒸燒賣肥瘦均勻,外形小巧玲瓏,口感更滑膩有彈性。所以,在廣州喝早茶的時候,記得叫上一籠幹蒸燒賣仔!

叉燒包

小時候跟著爺爺去取點心時,愛吃的小編站在堆滿點心的手推車前必會指著那籠熱騰騰的叉燒包。它們一個個包型挺身,像雀籠一樣,叉燒餡“顯山不露水”,賣相非常誘人。

一口咬下,那雪白鬆軟的包身微微燙嘴,同時還能感受到叉燒餡料甘香又帶點醬汁,這樣誘人的叉燒包來多兩籠又何妨!

蛋撻

蛋撻是一種以蛋漿做成餡料的西式餡餅。蛋撻要好吃,一要撻餡香滑、二是撻皮酥鬆。比起西方口感奶味稠密的蛋撻,經過多年本土的改良,我們在茶樓品嘗的蛋撻更講究香軟嫩滑而濃而不膩。

鬆脆的酥皮,加上蛋香濃郁的柔軟內心,每一口都是滿溢的幸福感。

粥粉面

相比起週末儀式感十足的“一盅兩件”,廣東人工作日的早餐更多是粥粉面。清晨如果來一碗熱騰騰的艇仔粥加一條油炸鬼,便足以滿足餓了一整夜的五臟六腑,整個人舒服到連毛孔都在伸懶腰呢。

最能代表廣府特色的,首先應數來自西關荔灣的艇仔粥。一份地道的艇仔粥少不了以魚片、豬肚、蛋絲、花生、炸豬皮為主要輔料,再配上蔥花、油條。

廣府早餐的粥追求的是粥底綿綢香滑,後將佐料與白粥交融在一起,一入口,那滑入喉嚨的溫柔感縈繞在口腔中久久不散。

腸粉作為最受廣州人歡迎的早餐之一,百姓對它的要求顯得更為嚴苛了。米漿刷在織得細細密密的籠屜布上,蒸到初成熟,在師傅乾脆俐落的一抖下爽快脫落。

腸粉的絕妙之處在于米漿的新鮮度以及爽滑的口感,再搭配上濃厚的豉香,相信這碟腸粉一定會讓你停下腳步,心甘情願為它排隊。

比起腸粉的名聲在外,瀨粉更像是一位不爭不寵的淡泊老江湖。

真正的瀨粉以粘米為主要原料,加水拌和成稠度適中的粉漿,將米漿從有孔瓢中漏下,遇滾水而凝成的圓條狀透明粉條。

粘稠糯軟的它在咀嚼下口感略帶筋道,摻雜著蝦米、冬菇粒以及豬油渣的香氣久久不散。

還記得TVB這句最常青的臺詞嗎?在飽腹這件事上,麵食已經成為當仁不讓的首選。

每次旅遊或者短暫離家,回來的第一時間,小編都要吃碗面,讓溫存的味道告訴自己:我回到家了。而這碗面,首選雲吞面中的竹升面。

懂行的老廣會知道,正宗的竹升面必定是工人坐在竹杠上,彈彈跳跳間將麵團壓制成薄薄一片,這樣製作出來的面身口感緊身爽滑,有著與北方不一樣的“嚼勁兒”。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化制面開始逐步替代了傳統的竹升制面。

可無論傳統老字型大小還是新興面店,都遵循著「湯鮮面爽雲吞靚」的原則,那份狹縫中生存的舊香氣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大都市更顯得彌足珍貴。

地道潮汕味

大隱于市的白糜亦有後宮三千

對於一位真正的美食家,

潮汕是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

這是著名美食家蔡瀾鍾愛的華南老城,

曾被高度評價為「中國美食界的孤島」。

在潮汕,

人只有一個胃實為憾事一件。

白糜雜鹹

潮州有多少種粥呢?小編覺得有兩種,一種叫白糜,一種叫其他。白糜配上百樣雜鹹,從此讓你愛上潮汕的早晨。

一碗潮汕糜,幾個小雜鹹,加上一個白煮蛋或是菜脯蛋,是潮汕人吃早餐的標配。

與廣府粥不同,潮汕白糜的特色是要用由猛火煮至米粒剛爆腰後,還需餘熱糜化讓米粒下沉,上面浮起一層狀如凝脂的糜漿。

說到白糜,就不得不說到潮汕的雜鹹。潮汕人將佐餐小菜都稱為雜鹹,種類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是菜脯(醃蘿蔔乾)和潮汕鹹菜(醃芥菜)。蔡瀾先生曾戲稱白糜配雜鹹是“潮汕的滿漢全席”。鹹酸甜各種風味,多不勝數。

此外,還有各式各樣的“香糜”:蠔糜、鮷魚糜、菜糜、蟹糜、鴨肉糜……萬般皆可煮糜。現在紅遍大江南北的潮汕砂鍋粥,其實也是潮汕香糜的一種。

腸粉

有別於廣府的簡單的板塊狀,潮汕腸粉像鼓包一樣收藏了很多寶藏!

筷子一戳下去,都是好吃又豐富的材料。材料有什麼?這可豐富了,一張米漿皮包有雞蛋、豬肉末、鮮蝦與蠔、豆芽與生菜等食材。

在上碟前,師傅均勻地澆一層特製鹵汁和一勺菜脯碎末。入口後你能感受到米漿中帶有幾許恰到好處的香氣,潮汕腸粉猶如一件藝術品,讓人感歎。

粿汁

潮汕人最日常的早餐怎能缺少粿汁的身影?一碗地道的粿汁可謂十分講究。粿皮、滷味、湯汁、配料、配菜都是需要下深功夫的地方。

粿皮講究勁道嫩,待水燒開後等待其與粿湯融合後便可撈起。將滷味和調料湯汁一同淋澆在白粿身上,嘗起來非常爽口。

地道客家味

梅縣醃面與三及第湯的“拜把子”情誼

慵懶的氣息在蔓延,

悠閒的幸福讓人歡喜。

無論是在年代久遠的圍屋中品茗,

還是在清新秀美的山水間耕作,

都顯露著客家人的安逸生活。

千百年以來,

客家人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

傳承並創造出獨具魅力的早餐文化。

晨之味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起的饑腸轆轆的人們總是會毫不猶豫地紮進早餐店裡,享受著空蕩的胃被填滿的幸福感。梅縣醃面、豐順捆粄和三及第湯都能讓你體驗到不一樣的客家早餐文化。

醃面&三及第湯

說到客家早餐,

當地人脫口而出的一定是醃面。

醃面的地位,

這就好比你去了蘭州沒吃蘭州拉麵,

到了陝西沒吃涼皮,

到了東北沒喝疙瘩湯一樣。

在梅州的清晨,醃面無處不在。對於客家人來講,再豐盛的早餐也不及一份醃面一碗三及第,幸福無須言表。

嗦一口香滑爽口的麵條,配一口滾燙鮮美的湯,可謂風味萬千。梅縣醃面的身側最不能少的,就是它的黃金搭檔——三及第湯。

吃醃面的時候一定要配一碗現煮一份豬肉、豬肝、豬粉腸、枸劄葉煮成的三及第湯。相傳,“三及第”是指殿試中的狀元、榜眼與探花,這個湯是由清朝狀元林召棠所獨創。

爽口的醃面搭配拌著秘制醬料,上面撒上香氣撲鼻的炸蒜蓉與青翠的蔥花,濃湯入口時皆是順滑柔嫩,從此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捆粄

說完醃面,各種“粄”也是客家早餐的一大代表。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欲罷不能的誘人米食,統稱為“粄”。

捆粄是豐順的特色小吃,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捲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由於其製作快捷、口味豐富,很多早餐小店賣捆粄,經常大排長龍,可見客家人對米製品的喜愛。

味道,是一種神奇的東西。

一頓早餐,可能夾雜著

少年時的愛戀、窩心的母愛

或是濃濃的鄉愁。

每天喚醒你的,或許不是夢想,

而是專屬於廣東人味蕾的粵式早餐。

今日話題:你最喜歡吃的早餐是什麼?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