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史上最全的「兒童發燒」解讀

第一講 發燒是什麼

1.1 多少度算發燒

在正確的使用體溫計來測量孩子的溫度, 根據你測量溫度的部位的不同, 發燒的標準如下:

口腔:37.5℃以上可視為發燒;

直腸(最準確):38℃;

耳溫:38℃;

腋下:37.2℃。

當然每個孩子的正常體溫不一樣, 家長應該記錄一下寶寶平時的體溫, 這樣對判定是否發燒有幫助。

1.2 發燒不可怕

控制體溫是人腦中一個叫下丘腦(Hypothalamus)的來負責的, 它是一個杏仁大小的組織, 用來控制內臟活動和一大堆要命的內分泌活動, 體溫、血糖、水平衡、脂肪代謝、飲食習慣、睡眠、情緒甚至OOXX都是要靠它控制的。

通常下丘腦把人體控制在一個合適的溫度下(大部分人是37℃),

不過這種控制不是那麼恒定:早上會低些, 晚上又高些, 運動、玩耍、洗澡都會導致體溫的變化。

但有些時候, 由於感染、生病或其他原因, 受到這些刺激的下丘腦會告訴人體把體溫控制到更高的區間上去, 這就是我們俗稱的“發燒”。

一些研究人員相信, 這是人體和細菌的鬥爭:很多病菌的最佳存活溫度就是體溫37℃, 發燒有助於幫助消滅病菌, 所以發燒不是生病, 而是抵抗生病的戰鬥。

需要提醒的是:我們從小常聽到的腦袋或眼睛燒壞了等等, 是因為這是腦膜炎或其他疾病帶來的發燒, 而不是發燒本身導致腦損傷的, 傳統觀念中因為缺乏對真實病因的瞭解, 有些是因果倒置了。

1.3 發燒的原因

一定要記住, 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病, 它只是身體內一些問題的外在表現而已。 如果孩子發燒, 家長的注意力應該放在是什麼導致孩子發燒, 而不是著急退燒。

發燒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感染:大多數發燒是由於人體受到病毒感染或者其他疾病感染導致;

②穿的太多:由於孩子本身調節自身體溫的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 所以如果裹太緊或者環境溫度太高, 都有可能導致他們發燒。

③接種疫苗:孩子接種疫苗後有時會有低燒的正常反應。

④出牙:不過雖然出牙有時候會導致低燒, 但一般不會超過37.8℃。

1.4 發燒需要嚴肅對待嗎?

不過有些時候發燒可能會是一些嚴重疾病的表現, 那麼孩子發燒什麼時候是需要儘快送去醫院檢查就診的呢, 我們根據孩子的年齡給出如下建議:

3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燒超過38℃需要儘快就診——即便是輕微的發燒, 在新生兒階段也可能是嚴重感染的表現;

3個月到3歲的孩子:如果發燒超過39℃, 建議送醫就診, 向醫生諮詢;

超過3歲的孩子:建議家長觀察孩子目前的綜合表現。

如果有如下表現, 需要送醫:

一、活力與外觀表現

不愛玩了或者反映遲緩;

吃飯喝水不正常(胃口不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但如果飲水不正常就需要加強注意了);

體溫雖然下降但精神仍然很差或心跳仍然很快;

皮膚顏色不正常或有皮疹出現(考慮手足口病等原因);

二、消化排泄表現

反復的嘔吐或者腹瀉情況;

小便疼痛;

小便減少, 哭沒有眼淚(考慮脫水的可能);

三、持續發燒

持續的發燒(2歲以下24小時, 或2歲以上持續72小時);

長時間間斷性的發燒;

四、慢性疾病歷史

比如心臟病、紅斑狼瘡、癌症等等;

此外還有一些症狀如果孩子出現了就要緊急送醫:

精神表現:大聲痛哭;狀態特別煩躁;一直昏睡;

外觀表現:孩子皮膚出現紫班或者皮疹;指甲、舌頭或者嘴唇發紫;頭骨有突出或者凹陷的情況;

不正常的反應:孩子特別拒絕被移動;脖子轉動發生困難;劇烈的頭疼;不是鼻塞造成的呼吸困難;發生痙攣;腹痛。

雖然上面列出來了一大堆需要送醫的, 其實這些情況出現的概率不高, 一些家長一輩子可能沒遇到過, 大部分發燒是普通感冒造成的。

一定要記得, 生病的嚴重性和體溫高低不是成正比的。 普通的感冒可能導致39~40℃的高熱, 但不會對孩子身體造成嚴重影響, 不用吃藥過幾天就好了。 而低燒甚至體溫降低, 有時候卻是一些嚴重的感染的反應(如結核和紅斑狼瘡等疾病往往表現為低燒, 而敗血症則可能表現為體溫降低)。 家長應該更關注的是孩子的精神狀態和整體表現, 而不是只在乎體溫計度數。

第二講 準確掌握孩子的發燒情況

2.1 你的測量方法對嗎?

請不要想當然的覺得自己幾十年久病就算沒成醫,至少量體溫沒問題。實際上大部分父母測量孩子體溫時候都會犯各種錯誤。

當然最簡單的方法是摸一下孩子的額頭,這種方法當然也是最不準確的。準確測量體溫的要求很簡單:封閉。所以最好的測量環境是口腔和直腸,其次是耳內,這些都是人體內部環境。再其次是腋下,雖然是體表溫度,但也算是個半封閉環境,而各種測量額頭溫度的方法,和真實的體溫偏差就會更遠了。

所以如果測量口腔溫度,孩子不能張口呼吸或者說話。而奶嘴體溫計一般要求測量時間較長,孩子很難堅持一直不張嘴,因此準確度不高。

根據不同年齡,我們推薦的測溫方法是:

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最好選擇直腸測溫,其次是腋下。因為孩子的耳蝸較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建議使用電子耳溫計測量。

3個月到3歲的孩子:直腸測溫最好,其次耳溫。當然粗糙的測量可以測量腋下的體溫。

3歲以上的小朋友:對測體溫比較合作了,家長可以選擇測量口腔溫度。但有時孩子因為鼻塞或者咳嗽無法長時間的閉嘴測量溫度,這時候家長應該選擇耳溫或者腋下。

2.2 怎麼選擇和使用體溫計?

電子溫度計真的不是什麼高科技的產品,所以品牌不重要,什麼歐姆龍,松下,博朗的,但選擇種類很重要。

Rule 1 絕對不用玻璃水銀溫度計

雖然這是一種我們從小就使用的產品,但是歐盟的很多國家已經禁用,美國兒科醫生協會(AAP)和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也強烈建議家長不能使用這種體溫計給孩子測量體溫。孩子因體溫計破碎接觸而造成汞中毒的風險甚至要高於孩子發燒本身對孩子傷害的可能性。

我們很少用嚇人的方式來寫文章,但汞這東西真的不應該在家裡出現,在化學樓裡,我們都是拿汞洩露當恐怖故事講的。不過也請不要隨便把水銀體溫計扔掉,這同樣會造成很嚴重的環境污染,鑒於我國沒有水銀回收管道,請大家用錫紙把它包起來,在孩子夠不到的隱蔽角落當傳家寶藏好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了。

Rule 2 看說明

無論使用什麼體溫計,耐心看一下說明書,不同的體溫計對如何啟動,如何清零都有不同要求,在使用新的體溫計時候,一定要看懂說明書,還要記得耐心把使用方式教會老人。

Rule 3 聽聲音

絕大部分的電子體溫計是不需要像古老的玻璃水銀體溫計一樣測量5分鐘等結果的,基本上測量是瞬間完成的。所以看一下說明書上完成提醒是什麼。不同的體溫計提醒測量完成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數字閃動的,有一聲嘀聲的,有的是兩聲等等,需要確認測量完成後才取出。

2.3 那些比較特殊的體溫計

電子耳溫計用來測量3個月以內的嬰兒體溫不是十分準確,請用來測量3個月以上的兒童體溫。

塑膠條體溫計不能用來測量準確的體溫,尤其是新生兒的體溫測量的偏差會很大。請儘量不要使用這種方式。

紅外額頭溫度計看著又高科技又帥,但一樣只是粗糙測量的工具。

奶嘴體溫計非常CUTE,但是很不準確的。奶嘴體溫計需要讓孩子近乎靜止的含著它並保持幾分鐘不變,就算你有這個耐心,寶寶也沒有啊。

2.4 正確的體溫測量方法

很多父母會覺得用電子體溫計測量孩子的體溫不準確,其實大部分時候是因為你的測量方法錯誤。常用接觸式電子溫度計的測量精度是在0.02度,遠遠高於玻璃水銀溫度計的讀值精度。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今天,沒道理連體溫都測不准,對吧。

請避免下列問題,很可能導致結果不准:

A.在剛洗澡完測量;

B.孩子剛剛裹的嚴不透風;

C.喝水吃飯後半小時內測量口腔體溫;

D.口腔測量時體溫計沒壓在舌頭下麵;

E.測量腋下溫度時上衣穿很多,甚至被衣服隔開(這是很多爸爸媽媽覺得電子體溫計不准的原因)。

國外醫生推薦的最佳的3歲以內嬰兒體溫測試方法是測量直腸溫度,不過中國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敢使用這種方法。其實按照下面五步,測量是很簡單的。

1選擇一個可以測量直腸溫度的體溫計,用凡士林塗抹體溫計前段探頭部分。2

讓孩子趴在你的大腿或者一個平坦堅固的平面上,用手輕輕按住他的後背;或者讓孩子躺著,大腿抬到胸部,你用手按住他的大腿。

3用另外一隻手將體溫計前段輕輕插入孩子的肛門1.5~2釐米,如果這時候感覺有阻礙,就不要再繼續插入。4用你的食指和中指夾住體溫計,手合攏成一個碗狀,扣在孩子pp上,另外一隻手輕輕撫摸孩子,和孩子輕柔的說話,安撫他的情緒。5等到蜂鳴等測量完成信號,取出體溫計,記錄溫度,放好孩子,將體溫計消毒。測量結束。

第三講 如何照顧發燒的孩子

3.1 那些對的或錯的降溫方法們

如之前所說的,大部分的發燒如果沒有造成孩子不適,都不需要治療;父母總會心疼孩子,覺得孩子發燒一定很難過,實際上很多時候孩子即便發燒到38度以上,也是活蹦亂跳的,這時候往往不需要吃藥或者送醫,只是持續觀察就好。

當然上面只是理想狀態,絕大部分爸媽是肯定要找一些退燒方法的,其中有一些方法是可以選擇的:

1、根據醫生的建議服藥 √

可以服用適量的含布洛芬(美林)或者撲熱息痛(泰諾林)的藥物會幫助孩子降溫;

2、服用阿司匹林 ×

除非根據醫囑,一定不能給孩子吃阿司匹林,對於孩子阿司匹林可能會導致少見但是致命的雷氏綜合症——一種急性腦病綜合症;

3、3個月內的孩子發燒送醫 √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發燒一定要讓醫生診斷,而不能自己給孩子任何藥吃,要知道發燒藥只是緩解了孩子的症狀,並不能真的治療孩子的疾病;

4、捂汗 ×

應該少穿一些衣服,蓋比較薄的被子,而不是給孩子裹上衣服和被子來試圖捂汗,那樣只能導致孩子體溫更加上升;

5、房間不要見風 ×

孩子的房間溫度保持適中,不要怕見風而一直關著門,保持良好的通風和適當的溫度對發燒的孩子很重要;

6、洗溫水澡 可以

屬於沒什麼壞處,但實際作用效果並不明顯的方法。不過在洗澡小朋友折騰玩鬧出汗,是可以降溫的,不過洗澡時候注意室溫和水溫都不應該太高;

7、洗冷水澡或者冰敷身體降溫 ×

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冷水給發燒的孩子洗澡或者使用冰敷身體,身體升到寒冷的刺激會通過打顫等方式製造更多的熱量,導致體溫上升而不是下降;

8、酒精擦拭降溫 ×

不要用酒精給孩子擦,因為對嬰兒來說,這可能導致酒精從皮膚吸收而造成酒精中毒;

9、多喝水 √

多給孩子喝水來避免脫水,因為發燒會導致孩子身體脫水速度加快,水,湯,冰棒都可以給孩子吃,但是要避免喝茶、咖啡或者可樂,因為咖啡因會導致排尿增加而進一步脫水;

10、喝電解質水 √

11、多吃點才能好 不一定

基本上來說,可以讓孩子適量的吃他們想吃的食物,而不要強迫孩子吃那些我們認為有營養但是他們不喜歡的東西,同樣生病的時候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對腸胃壓力也會小;

12、保持臥床休息 不一定

發燒的孩子需要足夠的休息,但是也沒有必要一直保持臥床,如果孩子有精神在家裡四處玩,這反而是家長不需要過分擔心的證明;

13、發燒不能看電視 ×

保持孩子好的心情才是儘快康復的最佳方法,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正常,那麼即便發燒也可以看動畫片,看看米老鼠或者維尼都是不錯的選擇(熊出沒或者喜羊羊就算了)。哪怕比平時的電視時間更多一些也可以。

14、不燒了就去上學 ×

學校是孩子之間發生傳染的主要場所,如果孩子發燒了,應該在家休息,直到燒退了之後24小時沒有反復,再去上學。

3.2 關於退燒藥

如何用藥請根據醫生的具體要求,下面只是一些我們的初步建議:

1、可以根據說明書使用非處方的退燒藥,基本上兒童用的退燒藥主要是布洛芬類和撲熱息痛類,前者代表作是美林,後者是泰諾、泰諾林,百服寧等等。請記住兩個英文詞Ibuprofen,Paracetamol,基本上再神奇的兒童退燒藥或者相關產品上都有這兩個之一。只要按照醫囑和說明書用藥,這兩個藥物都是安全的,只不過WHO更喜歡美林,把美林列入了基本健康醫療系統的核心藥物;

2、請記住發燒不是病,所以退燒藥不是治病的。如果寶寶是病毒感冒,抗生素是沒用的,靠抵抗力自愈是最好的方法。細菌感冒可以用抗生素,但是請先化驗確認是細菌感染再使用。還有其他的原因造成發燒,一定要根據具體的病因來治療;

3、請注意退燒藥使用間隔。退燒藥都有最低使用間隔,如果家長一定需要在不到最低間隔的時候再次用藥,請選用不同類型的,比如布洛芬類和撲熱息痛類交叉使用,但是布洛芬和撲熱息痛單獨的使用間隔也還要保持在說明書要求之上。所以一定要瞭解你給孩子用的任何退燒藥物和用品是含有哪種成分的,包括一些複合中藥中間也是有這兩種成分的;

4、物理自然降溫比服藥好,口服藥比肌肉注射好,肌肉注射比靜脈注射好,不是什麼傷身之類的問題,而是靜脈注射直接將藥物進入孩子血液,造成不良反應的速度和可能性都更高;

5、拒絕使用中藥注射劑,哪怕是醫生在醫院開的,也請醫生更換成化學注射劑或口服藥物,中藥注射劑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藥物不良反應原因。

3.3 怎麼和孩子說明發燒的問題

對於生病的小朋友,還有一件麻煩的事情是怎麼讓他們明白現在身體的異樣是為什麼,爸爸媽媽為什麼會緊張起來。推薦幾種比較靠譜的辦法提供給你:

1、告訴小朋友:你發現了吧,有時候你會突然覺得熱一會又覺得冷,其實是你的體溫會比平時高,這可能是因為有一些壞細菌跑到你的身體裡了,所以你的身體要把體溫調高一點點來把病毒趕走,所以發燒是個好事情,證明你的身體在好起來,不需要擔心呢;

2、可以給孩子臥床的時候講講體溫的故事,比如關於世界上的動物可以分成兩種: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關於溫血動物體溫恒定,所以就算是冬天也能到處跑;關於冷血動物的冬眠;如果小盆友的精神比較好,可以再一起玩猜猜什麼是冷血動物什麼是溫血動物的遊戲。一方面讓小朋友知道發燒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一方面也抓緊一切機會展示爸爸無所不知的全能形象。

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而不是只在乎體溫計度數。

第二講 準確掌握孩子的發燒情況

2.1 你的測量方法對嗎?

請不要想當然的覺得自己幾十年久病就算沒成醫,至少量體溫沒問題。實際上大部分父母測量孩子體溫時候都會犯各種錯誤。

當然最簡單的方法是摸一下孩子的額頭,這種方法當然也是最不準確的。準確測量體溫的要求很簡單:封閉。所以最好的測量環境是口腔和直腸,其次是耳內,這些都是人體內部環境。再其次是腋下,雖然是體表溫度,但也算是個半封閉環境,而各種測量額頭溫度的方法,和真實的體溫偏差就會更遠了。

所以如果測量口腔溫度,孩子不能張口呼吸或者說話。而奶嘴體溫計一般要求測量時間較長,孩子很難堅持一直不張嘴,因此準確度不高。

根據不同年齡,我們推薦的測溫方法是:

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最好選擇直腸測溫,其次是腋下。因為孩子的耳蝸較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建議使用電子耳溫計測量。

3個月到3歲的孩子:直腸測溫最好,其次耳溫。當然粗糙的測量可以測量腋下的體溫。

3歲以上的小朋友:對測體溫比較合作了,家長可以選擇測量口腔溫度。但有時孩子因為鼻塞或者咳嗽無法長時間的閉嘴測量溫度,這時候家長應該選擇耳溫或者腋下。

2.2 怎麼選擇和使用體溫計?

電子溫度計真的不是什麼高科技的產品,所以品牌不重要,什麼歐姆龍,松下,博朗的,但選擇種類很重要。

Rule 1 絕對不用玻璃水銀溫度計

雖然這是一種我們從小就使用的產品,但是歐盟的很多國家已經禁用,美國兒科醫生協會(AAP)和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也強烈建議家長不能使用這種體溫計給孩子測量體溫。孩子因體溫計破碎接觸而造成汞中毒的風險甚至要高於孩子發燒本身對孩子傷害的可能性。

我們很少用嚇人的方式來寫文章,但汞這東西真的不應該在家裡出現,在化學樓裡,我們都是拿汞洩露當恐怖故事講的。不過也請不要隨便把水銀體溫計扔掉,這同樣會造成很嚴重的環境污染,鑒於我國沒有水銀回收管道,請大家用錫紙把它包起來,在孩子夠不到的隱蔽角落當傳家寶藏好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了。

Rule 2 看說明

無論使用什麼體溫計,耐心看一下說明書,不同的體溫計對如何啟動,如何清零都有不同要求,在使用新的體溫計時候,一定要看懂說明書,還要記得耐心把使用方式教會老人。

Rule 3 聽聲音

絕大部分的電子體溫計是不需要像古老的玻璃水銀體溫計一樣測量5分鐘等結果的,基本上測量是瞬間完成的。所以看一下說明書上完成提醒是什麼。不同的體溫計提醒測量完成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數字閃動的,有一聲嘀聲的,有的是兩聲等等,需要確認測量完成後才取出。

2.3 那些比較特殊的體溫計

電子耳溫計用來測量3個月以內的嬰兒體溫不是十分準確,請用來測量3個月以上的兒童體溫。

塑膠條體溫計不能用來測量準確的體溫,尤其是新生兒的體溫測量的偏差會很大。請儘量不要使用這種方式。

紅外額頭溫度計看著又高科技又帥,但一樣只是粗糙測量的工具。

奶嘴體溫計非常CUTE,但是很不準確的。奶嘴體溫計需要讓孩子近乎靜止的含著它並保持幾分鐘不變,就算你有這個耐心,寶寶也沒有啊。

2.4 正確的體溫測量方法

很多父母會覺得用電子體溫計測量孩子的體溫不準確,其實大部分時候是因為你的測量方法錯誤。常用接觸式電子溫度計的測量精度是在0.02度,遠遠高於玻璃水銀溫度計的讀值精度。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今天,沒道理連體溫都測不准,對吧。

請避免下列問題,很可能導致結果不准:

A.在剛洗澡完測量;

B.孩子剛剛裹的嚴不透風;

C.喝水吃飯後半小時內測量口腔體溫;

D.口腔測量時體溫計沒壓在舌頭下麵;

E.測量腋下溫度時上衣穿很多,甚至被衣服隔開(這是很多爸爸媽媽覺得電子體溫計不准的原因)。

國外醫生推薦的最佳的3歲以內嬰兒體溫測試方法是測量直腸溫度,不過中國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敢使用這種方法。其實按照下面五步,測量是很簡單的。

1選擇一個可以測量直腸溫度的體溫計,用凡士林塗抹體溫計前段探頭部分。2

讓孩子趴在你的大腿或者一個平坦堅固的平面上,用手輕輕按住他的後背;或者讓孩子躺著,大腿抬到胸部,你用手按住他的大腿。

3用另外一隻手將體溫計前段輕輕插入孩子的肛門1.5~2釐米,如果這時候感覺有阻礙,就不要再繼續插入。4用你的食指和中指夾住體溫計,手合攏成一個碗狀,扣在孩子pp上,另外一隻手輕輕撫摸孩子,和孩子輕柔的說話,安撫他的情緒。5等到蜂鳴等測量完成信號,取出體溫計,記錄溫度,放好孩子,將體溫計消毒。測量結束。

第三講 如何照顧發燒的孩子

3.1 那些對的或錯的降溫方法們

如之前所說的,大部分的發燒如果沒有造成孩子不適,都不需要治療;父母總會心疼孩子,覺得孩子發燒一定很難過,實際上很多時候孩子即便發燒到38度以上,也是活蹦亂跳的,這時候往往不需要吃藥或者送醫,只是持續觀察就好。

當然上面只是理想狀態,絕大部分爸媽是肯定要找一些退燒方法的,其中有一些方法是可以選擇的:

1、根據醫生的建議服藥 √

可以服用適量的含布洛芬(美林)或者撲熱息痛(泰諾林)的藥物會幫助孩子降溫;

2、服用阿司匹林 ×

除非根據醫囑,一定不能給孩子吃阿司匹林,對於孩子阿司匹林可能會導致少見但是致命的雷氏綜合症——一種急性腦病綜合症;

3、3個月內的孩子發燒送醫 √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發燒一定要讓醫生診斷,而不能自己給孩子任何藥吃,要知道發燒藥只是緩解了孩子的症狀,並不能真的治療孩子的疾病;

4、捂汗 ×

應該少穿一些衣服,蓋比較薄的被子,而不是給孩子裹上衣服和被子來試圖捂汗,那樣只能導致孩子體溫更加上升;

5、房間不要見風 ×

孩子的房間溫度保持適中,不要怕見風而一直關著門,保持良好的通風和適當的溫度對發燒的孩子很重要;

6、洗溫水澡 可以

屬於沒什麼壞處,但實際作用效果並不明顯的方法。不過在洗澡小朋友折騰玩鬧出汗,是可以降溫的,不過洗澡時候注意室溫和水溫都不應該太高;

7、洗冷水澡或者冰敷身體降溫 ×

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冷水給發燒的孩子洗澡或者使用冰敷身體,身體升到寒冷的刺激會通過打顫等方式製造更多的熱量,導致體溫上升而不是下降;

8、酒精擦拭降溫 ×

不要用酒精給孩子擦,因為對嬰兒來說,這可能導致酒精從皮膚吸收而造成酒精中毒;

9、多喝水 √

多給孩子喝水來避免脫水,因為發燒會導致孩子身體脫水速度加快,水,湯,冰棒都可以給孩子吃,但是要避免喝茶、咖啡或者可樂,因為咖啡因會導致排尿增加而進一步脫水;

10、喝電解質水 √

11、多吃點才能好 不一定

基本上來說,可以讓孩子適量的吃他們想吃的食物,而不要強迫孩子吃那些我們認為有營養但是他們不喜歡的東西,同樣生病的時候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對腸胃壓力也會小;

12、保持臥床休息 不一定

發燒的孩子需要足夠的休息,但是也沒有必要一直保持臥床,如果孩子有精神在家裡四處玩,這反而是家長不需要過分擔心的證明;

13、發燒不能看電視 ×

保持孩子好的心情才是儘快康復的最佳方法,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正常,那麼即便發燒也可以看動畫片,看看米老鼠或者維尼都是不錯的選擇(熊出沒或者喜羊羊就算了)。哪怕比平時的電視時間更多一些也可以。

14、不燒了就去上學 ×

學校是孩子之間發生傳染的主要場所,如果孩子發燒了,應該在家休息,直到燒退了之後24小時沒有反復,再去上學。

3.2 關於退燒藥

如何用藥請根據醫生的具體要求,下面只是一些我們的初步建議:

1、可以根據說明書使用非處方的退燒藥,基本上兒童用的退燒藥主要是布洛芬類和撲熱息痛類,前者代表作是美林,後者是泰諾、泰諾林,百服寧等等。請記住兩個英文詞Ibuprofen,Paracetamol,基本上再神奇的兒童退燒藥或者相關產品上都有這兩個之一。只要按照醫囑和說明書用藥,這兩個藥物都是安全的,只不過WHO更喜歡美林,把美林列入了基本健康醫療系統的核心藥物;

2、請記住發燒不是病,所以退燒藥不是治病的。如果寶寶是病毒感冒,抗生素是沒用的,靠抵抗力自愈是最好的方法。細菌感冒可以用抗生素,但是請先化驗確認是細菌感染再使用。還有其他的原因造成發燒,一定要根據具體的病因來治療;

3、請注意退燒藥使用間隔。退燒藥都有最低使用間隔,如果家長一定需要在不到最低間隔的時候再次用藥,請選用不同類型的,比如布洛芬類和撲熱息痛類交叉使用,但是布洛芬和撲熱息痛單獨的使用間隔也還要保持在說明書要求之上。所以一定要瞭解你給孩子用的任何退燒藥物和用品是含有哪種成分的,包括一些複合中藥中間也是有這兩種成分的;

4、物理自然降溫比服藥好,口服藥比肌肉注射好,肌肉注射比靜脈注射好,不是什麼傷身之類的問題,而是靜脈注射直接將藥物進入孩子血液,造成不良反應的速度和可能性都更高;

5、拒絕使用中藥注射劑,哪怕是醫生在醫院開的,也請醫生更換成化學注射劑或口服藥物,中藥注射劑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藥物不良反應原因。

3.3 怎麼和孩子說明發燒的問題

對於生病的小朋友,還有一件麻煩的事情是怎麼讓他們明白現在身體的異樣是為什麼,爸爸媽媽為什麼會緊張起來。推薦幾種比較靠譜的辦法提供給你:

1、告訴小朋友:你發現了吧,有時候你會突然覺得熱一會又覺得冷,其實是你的體溫會比平時高,這可能是因為有一些壞細菌跑到你的身體裡了,所以你的身體要把體溫調高一點點來把病毒趕走,所以發燒是個好事情,證明你的身體在好起來,不需要擔心呢;

2、可以給孩子臥床的時候講講體溫的故事,比如關於世界上的動物可以分成兩種: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關於溫血動物體溫恒定,所以就算是冬天也能到處跑;關於冷血動物的冬眠;如果小盆友的精神比較好,可以再一起玩猜猜什麼是冷血動物什麼是溫血動物的遊戲。一方面讓小朋友知道發燒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一方面也抓緊一切機會展示爸爸無所不知的全能形象。

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