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烏當區:濃墨重彩 繪就民生幸福畫卷

近年來, 烏當區大力實施“教育立區”戰略, 不斷完善基礎教育設施, 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圖為下壩鎮谷庚小學的學生在上電腦課。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黨的十九大報告以新的高度強調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這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重點。

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 烏當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發展成果全民共用, 落實發展為民理念, 把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作為工作目標, 不斷加大民生投入, 提高保障水準, 做大做好“民生蛋糕”, 推動民生事業和社會治理實現“雙進步”。

精准扶貧

圓夢幸福小康

“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越來越好, 我們的生活, 比以前好太多了。 ”近日, 烏當區新場鎮保寨村村民葉春碧高興地說。

保寨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寨, 而這一切在2015年發生變化。 這一年, 保寨村成立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 種植了70餘畝油用牡丹、觀賞牡丹、菊花等。 為了讓低收入困難群眾走上致富道路, 合作社結合國家精准扶貧政策,

積極探索新模式扶貧, 採用農村“三變”改革模式, 將41戶低收入困難農戶幫扶資金入股牡丹種植合作社, 同時貧困戶還可以以土地、勞務等方式入股, 收益按入股比例分紅。

如今, “三變”改革拓寬了群眾的收入管道, 增加了收入來源, 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雖然專案還在起步階段, 但保寨村的低收入困難戶信心十足。

烏當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緊扣全市“高一格”扶貧的要求, 以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為主線, 大力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 依據各鄉鎮的資源發展產業, 凸顯產業扶貧功能, 主攻低收入困難群體, 力爭在全省、全市率先建成更高水準全面小康。

烏當區將持續推進精准扶貧計畫,

深化小鎮經濟業態培育、美麗鄉村建設等農村經濟發展措施, 大力扶持村集體經濟, 兼顧低收入群體的合作經營, 做到“既授以魚、更授以漁”;繼續開展“三訪四查五看六保”, 落實產業、教育、醫療等扶貧政策措施, 到2020年使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越過6500元。

補齊短板

增進民生福祉

今年10月, 貴州首個PPP教育項目——烏當區振新幼稚園揭牌。 這所幼稚園的建成, 使烏當區實現了全區鄉(鎮)、社區均有一所公辦幼稚園的目標, 有效緩解了“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近幾年, 隨著新天城區的快速發展, 城區學校入學壓力逐漸變大, 很多農村學生也到城區學校就讀, 教育資源緊張。 為解決區內教學資源投入不足問題, 改善區內適齡兒童、青少年學習條件, 烏當區決定新建下壩鎮九年制學校、水田中學和振新幼稚園。

一下子建三所學校, 資金從哪裡來?靠有限的財政資金肯定無法實現, 烏當區創新性地將教育項目與PPP 項目結合起來, 既讓專案資金有了保障, 也讓專案建設進度更快……

一樁樁的民生實事,都是烏當區對“以民生為本”的詮釋。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烏當區深入實施“教育立區”戰略,深化教育“123工程”,加快智慧教育配套建設,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優質教育,加快“高中聚集核心城區、初中整合居中區域、小學分佈中心村鎮、學前教育村級全覆蓋”佈局,構建多層次立體化教育發展體系;扎實推進教育“1+2”工程,教師培養、課題研究、績效考核等工作取得突破,加大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力度,有效提升教育教學品質,切實解決好“上學難、上好學難”問題。

烏當區深入推進國家基層衛生綜合改革重點聯繫點工作,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加快“四醫”聯動和基層醫療衛生“五個全覆蓋”,不斷提升區醫院與省級大型綜合醫院“醫聯體”、與鄉鎮衛生院“醫共體”建設,建立起醫院管理HIS系統和影像、心電診斷、檢驗等三個中心,推進城鄉優質醫療資源分享、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醫療服務水準同步提升;扎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扎實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構建分級診療、慢病分治、雙向轉診、疾病預防、衛生監督的衛生診療體系。

瞄準百姓需求,在向高品質發展邁進的進程中,烏當區民生領域齊頭並進,一個個短板正在補齊。

共建共用

辦好民生實事

“生病了都不用出養老院,醫生就在身邊,第一時間就能得到治療。”入住曜陽養老服務中心後,崔智雲老人對該中心的設施和服務都很滿意。

曜陽養老服務中心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在貴陽市發起成立的公益性機構、全國首家由二級中西醫結合的醫院和現代化老年公寓組成的醫養結合型養老示範性基地,也是貴陽市五個省級醫養結合示範點之一。曜陽養老服務中心第一期投資2000萬元,現已建成1.6萬平方米,擁有醫養床位266張,配備有先進大型醫療、康復設備,預計二期建設5.7萬平方米,新增床位1000張。

在城區,城市建設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保障體系、人居環境品質明顯提升,呈現一幅生態、美麗、宜居、宜業的幸福畫卷;

在鄉村,越來越多的村寨街巷乾淨、庭院整潔、綠樹成蔭,一幅幅產業興旺、環境優美、村容整潔、文明和諧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烏當區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狠抓就業民生之本、狠抓教育民生之基、狠抓社保民生之盾、狠抓就醫民生之急、狠抓安居民生之要、狠抓人居環境民生之需、狠抓扶貧開發民生之重,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鼓勵扶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快速發展,把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閒等多種元素融入養老產業,培育發展養老、康復、老年產品等一體化的特色產品,推進烏當養老品牌建設;

大力培育地域特色文化,發掘傳承水東文化、屯堡文化、民族文化,注重文化保護性開發,加大文化創意產業培育力度,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完善大資料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鞏固“無毒害區”成果,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嚴打違法行為;

扎實辦好為民“十件實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在烏當大地,一項又一項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溫暖的民生圖景體現在百姓心坎裡、口碑中。

一樁樁的民生實事,都是烏當區對“以民生為本”的詮釋。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烏當區深入實施“教育立區”戰略,深化教育“123工程”,加快智慧教育配套建設,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優質教育,加快“高中聚集核心城區、初中整合居中區域、小學分佈中心村鎮、學前教育村級全覆蓋”佈局,構建多層次立體化教育發展體系;扎實推進教育“1+2”工程,教師培養、課題研究、績效考核等工作取得突破,加大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力度,有效提升教育教學品質,切實解決好“上學難、上好學難”問題。

烏當區深入推進國家基層衛生綜合改革重點聯繫點工作,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加快“四醫”聯動和基層醫療衛生“五個全覆蓋”,不斷提升區醫院與省級大型綜合醫院“醫聯體”、與鄉鎮衛生院“醫共體”建設,建立起醫院管理HIS系統和影像、心電診斷、檢驗等三個中心,推進城鄉優質醫療資源分享、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醫療服務水準同步提升;扎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扎實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構建分級診療、慢病分治、雙向轉診、疾病預防、衛生監督的衛生診療體系。

瞄準百姓需求,在向高品質發展邁進的進程中,烏當區民生領域齊頭並進,一個個短板正在補齊。

共建共用

辦好民生實事

“生病了都不用出養老院,醫生就在身邊,第一時間就能得到治療。”入住曜陽養老服務中心後,崔智雲老人對該中心的設施和服務都很滿意。

曜陽養老服務中心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在貴陽市發起成立的公益性機構、全國首家由二級中西醫結合的醫院和現代化老年公寓組成的醫養結合型養老示範性基地,也是貴陽市五個省級醫養結合示範點之一。曜陽養老服務中心第一期投資2000萬元,現已建成1.6萬平方米,擁有醫養床位266張,配備有先進大型醫療、康復設備,預計二期建設5.7萬平方米,新增床位1000張。

在城區,城市建設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保障體系、人居環境品質明顯提升,呈現一幅生態、美麗、宜居、宜業的幸福畫卷;

在鄉村,越來越多的村寨街巷乾淨、庭院整潔、綠樹成蔭,一幅幅產業興旺、環境優美、村容整潔、文明和諧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烏當區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狠抓就業民生之本、狠抓教育民生之基、狠抓社保民生之盾、狠抓就醫民生之急、狠抓安居民生之要、狠抓人居環境民生之需、狠抓扶貧開發民生之重,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鼓勵扶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快速發展,把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閒等多種元素融入養老產業,培育發展養老、康復、老年產品等一體化的特色產品,推進烏當養老品牌建設;

大力培育地域特色文化,發掘傳承水東文化、屯堡文化、民族文化,注重文化保護性開發,加大文化創意產業培育力度,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完善大資料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鞏固“無毒害區”成果,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嚴打違法行為;

扎實辦好為民“十件實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在烏當大地,一項又一項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溫暖的民生圖景體現在百姓心坎裡、口碑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