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滿洲第一巴圖魯鼇拜軍功昭著:敗吳三桂、破李自成、殺張獻忠

鼇拜, 姓瓜爾佳氏, 滿洲鑲黃旗人, 以武功高強的滿洲第一巴圖魯形象, 通過《鹿鼎記》小說、影視劇的傳播而讓大家熟悉。 粗魯、蠻橫的白鬍子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但《鹿鼎記》中的鼇拜形象和歷史上的鼇拜並不符合——至少鼇拜並不是一個大鬍子形象, 而是一個白白淨淨的人, 雖然不帥但不怒而威。

下圖是鼇拜朝服像

真實的鼇拜並無很多鬍子

鼇拜這個名字, 其實是滿語

鼇拜的滿語寫法

的音譯, 穆麟德寫法為:Oboi。 因此, 如果影視劇中有稱呼鼇拜為鼇大人之類的劇情, 那說明編劇、導演沒知識。

除了滿洲第一巴圖魯的身份, 鼇拜的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康熙四大輔助大臣之一。 雖然排行四大輔政大臣最末, 但鼇拜在四大輔政大臣中最出名。

康熙擒拿鼇拜的原因

在《鹿鼎記》中鼇拜被康熙擒拿是因為鼇拜有謀逆之心、欺辱康熙等原因。 在《清史稿》中是如此記載康熙擒拿鼇拜的原因:

“上久悉鼇拜專橫亂政, 特慮其多力難制, 乃選侍衛、拜唐阿年少有力者為撲擊之戲。 是日, 鼇拜入見, 即令侍衛等掊而縶之。 ”

在雍正九年官方編寫完成的《康熙朝實錄》中是這樣記載:

“戊申。 命議政王等、拏問輔臣公鼇拜等。 諭曰:前工部尚書員缺, 鼇拜以朕素不知之濟世, 妄稱才能推補。 通同結黨、以欺朕躬。 又奏稱戶部尚書缺、太宗文皇帝時、設有二員、今亦應補授二員。 將馬邇賽狥情補用。 又鼇拜於朕前辦事、不求當理。 稍有拂意之處、即將部臣叱喝。 又引見時、鼇拜在朕前、理宜聲氣和平、乃施威震眾、高聲喝問。 又科道官員條奏、鼇拜屢請禁止、恐身幹物議、閉塞言路。 又凡用人行政、鼇拜欺朕專權、恣意妄為、文武各官、盡出伊門下。

內外用伊奸黨、大失天下之望。 穆裡瑪、塞本得、訥莫、佛倫、蘇爾馬、班布林善、阿思哈、噶褚哈、濟世、馬邇賽、泰璧圖、邁音達、吳格塞、布達禮等、結成同黨。 凡事在家定議、然後施行。 且將部院衙門各官、於啟奏後、常帶往商議。 眾所共知。 鼇拜等、倚仗兇惡。 棄毀國典。 與伊等相好者薦拔之。 不相好者陷害之。 朕念鼇拜舊臣、遺詔有名、寵眷過深、望其改惡悔罪。 今乃貪聚賄賂、奸黨日甚、上違君父重托、下則殘害生民、種種惡跡、難以枚舉。 遏必隆、知而緘口、將伊等過惡、未嘗露奏一言、是何意見。 阿南達、負朕恩寵、每進奏時、稱讚鼇拜為聖人。 著一併嚴拏勘審。 ”

這是康熙口中的鼇拜:

1、當著康熙的面, 稍不如意呵斥官員;

2、在康熙已經任命戶部尚書下,

強制康熙任命瑪爾賽為戶部尚書, 按照順治朝雙尚書故事;

3、請求禁止言官上奏;

4、任用自己人為官, 文武大臣都歸於鼇拜門下;

5、在家裡商議政事後不問康熙一聲就下令實施;

6、打擊不聽從鼇拜的官員。

簡單一句話就是:鼇拜不尊重康熙, 做事不給康熙面子。 另外還需要知道的一點就是:鼇拜被康熙擒拿當天, 最後一個輔政大臣遏必隆被康熙下獄。

這樣順治給康熙留下的四大輔政大臣的結局:索尼在康熙六年病死;

蘇克薩哈在康熙六年康熙親政當月被鼇拜所殺;

遏必隆於鼇拜被擒拿當日被下獄;

鼇拜在康熙八年被康熙擒拿圈禁。

因此康熙在康熙六年七月開始親政、但在康熙八年五月擒拿鼇拜的根本原因是奪權。

四大輔政大臣名存2個, 擒拿鼇拜、下獄遏必隆, 就無人能夠阻攔康熙大權獨攬。

四大輔政大臣就是一個限制康熙的牢籠, 在康熙親政後, 僅剩下2個。 這就是康熙擒拿鼇拜的原因——鼇拜已經是阻攔康熙的障礙。 康熙在康熙九年授予遏必隆公爵宿衛內廷, 就是證據。

大家熟悉的影視劇鼇拜形象

為什麼康熙不殺鼇拜

在影視劇中,鼇拜就是一個亂臣賊子的形象出現。但康熙為何不殺鼇拜呢?僅僅是因為鼇拜的軍功嗎?是否有其他原因呢?

先來看鼇拜的軍功:

1、崇德二年攻克皮島,被封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

2、崇德六年,跟從濟爾哈朗包圍錦州,和來援的洪承疇激戰,五戰皆捷,明軍潰敗,追擊明軍,擒斬一半明軍,論功最高,被提升為巴牙喇纛章京;

3、崇德八年,跟隨阿巴泰攻打燕京、山東等地,大有斬獲,回程路上擊敗范志萬、吳三桂軍,被封三等昂邦章京;

4、順治元年,跟隨多爾袞攻克燕京,進爵一等;

5、順治二年,在湖廣安陸擊破李自成軍;

6、順治二年,攻打四川,斬殺張獻忠於陣前,並攻下遵義、夔州、茂州等郡縣;

7、順治五年,擊敗薑瓖叛軍,攻克孝義。

從上面可以看出鼇拜的輝煌履歷,毛文龍、吳三桂、李自成、張獻忠都和鼇拜有關聯。在四大輔政大臣中,鼇拜的軍功最多也最大。

根據當時的法國傳教士白晉的記錄,鼇拜被擒拿後,曾經親自面見康熙,讓康熙看他以前為救皇太極所留下的傷疤而得以免死。

另外一個康熙不殺鼇拜的原因是鼇拜沒有什麼大錯,康熙也只是為了奪權而已,沒有必要處死鼇拜。在上文中雍正九年編修成的《康熙朝實錄》中康熙也找不到殺鼇拜的大罪,只是不尊重康熙而已。鼇拜結黨是屬實:不用聽從自己的人,如何能夠施行政策?鼇拜營私則未必,鼇拜被擒拿後家產被沒收,也不見有很多的財產記錄。

不客氣的說句,從康熙元年到康熙八年鼇拜被擒拿,這8年康熙朝治理措施應該多數都是鼇拜所作出的:索尼老病不管事、蘇克薩哈也不是鼇拜對手、遏必隆不管事。

康熙二年大清和荷蘭共同攻打臺灣、康熙三年以施琅為靖海將軍攻打臺灣,這些事情應該都少不了鼇拜的大力推動。

鹿鼎記中的鼇拜形象

鼇拜被康熙擒拿的過程

康熙設計擒拿鼇拜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姚元之所寫《竹葉亭雜記》中所記錄的以布庫為戲擒拿鼇拜。這個版本,就是《鹿鼎記》中康熙擒拿鼇拜的版本,也是《清史稿》說認可的版本。

但在《南亭筆記》中還有另外一個康熙以熱茶碗設計擒拿鼇拜的版本。其記載如下:

“康熙帝在南齋,召鼇拜入。內侍請鼇拜坐在三條腿椅子上,而以一位內侍在其後扶著椅子。命賜茶,先把茶碗煮於熱水,上茶時,鼇拜接茶,茶碗燙手,砰然墜地。靠椅子的內侍乘勢一推,鼇拜僕倒在地。康熙帝呼曰:“鼇拜大不敬。”健童群起,擒撲鼇拜,交部論罪。”

鼇拜

鼇拜為何殺蘇克薩哈

在影視劇中蘇克薩哈被塑造為忠臣形象。但實際上,鼇拜之所以殺蘇克薩哈,是因為蘇克薩哈不同意換圈地。

在八旗入關後,八旗都有自己的圈地,以分配自己旗下的旗人耕種或放牧。當時多爾袞掌鑲黃旗,但多爾袞是攝政王,出於公平、不偏私的目的,鑲黃旗所得的圈地都是最差的土地。

到了鼇拜掌鑲黃旗時,鼇拜認為鑲黃旗受到了不公平對待,因此要求把蘇克薩哈所掌正白旗下的薊、遵化、遷安三地圈地換給鑲黃旗、重新圈定土地給正白旗以補償。

鼇拜的換圈地建議,遭到了蘇克薩哈的堅決抵抗。為此,鼇拜不惜殺蘇克薩哈以達成鑲黃旗和正白旗換圈地的目的。因此說,鼇拜殺蘇克薩哈,只是八旗的內部利益矛盾,並不是如現在的影視劇所誤導的鼇拜為了一己私利圈地。

因為攝政王多爾袞,鑲黃旗得不到和其他旗相同的公平待遇,鼇拜為鑲黃旗的利益提出合理的要求並不算蠻橫無理。

綜述,鼇拜的所作所為並不算得上是奸臣。相反從鼇拜為了鑲黃旗利益,不惜殺蘇克薩哈等人來爭取利益,可以看出鼇拜是一個說得出做得到的重諾之人。

在四大輔政大臣中,只有鼇拜才是真正符合輔政大臣的人:做事敢作敢為,不給人面子,哪怕是皇帝的面子也不給。

三觀不正聊歷史,45度的視角,向你講述不一樣的歷史,歡迎關注!

大家熟悉的影視劇鼇拜形象

為什麼康熙不殺鼇拜

在影視劇中,鼇拜就是一個亂臣賊子的形象出現。但康熙為何不殺鼇拜呢?僅僅是因為鼇拜的軍功嗎?是否有其他原因呢?

先來看鼇拜的軍功:

1、崇德二年攻克皮島,被封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

2、崇德六年,跟從濟爾哈朗包圍錦州,和來援的洪承疇激戰,五戰皆捷,明軍潰敗,追擊明軍,擒斬一半明軍,論功最高,被提升為巴牙喇纛章京;

3、崇德八年,跟隨阿巴泰攻打燕京、山東等地,大有斬獲,回程路上擊敗范志萬、吳三桂軍,被封三等昂邦章京;

4、順治元年,跟隨多爾袞攻克燕京,進爵一等;

5、順治二年,在湖廣安陸擊破李自成軍;

6、順治二年,攻打四川,斬殺張獻忠於陣前,並攻下遵義、夔州、茂州等郡縣;

7、順治五年,擊敗薑瓖叛軍,攻克孝義。

從上面可以看出鼇拜的輝煌履歷,毛文龍、吳三桂、李自成、張獻忠都和鼇拜有關聯。在四大輔政大臣中,鼇拜的軍功最多也最大。

根據當時的法國傳教士白晉的記錄,鼇拜被擒拿後,曾經親自面見康熙,讓康熙看他以前為救皇太極所留下的傷疤而得以免死。

另外一個康熙不殺鼇拜的原因是鼇拜沒有什麼大錯,康熙也只是為了奪權而已,沒有必要處死鼇拜。在上文中雍正九年編修成的《康熙朝實錄》中康熙也找不到殺鼇拜的大罪,只是不尊重康熙而已。鼇拜結黨是屬實:不用聽從自己的人,如何能夠施行政策?鼇拜營私則未必,鼇拜被擒拿後家產被沒收,也不見有很多的財產記錄。

不客氣的說句,從康熙元年到康熙八年鼇拜被擒拿,這8年康熙朝治理措施應該多數都是鼇拜所作出的:索尼老病不管事、蘇克薩哈也不是鼇拜對手、遏必隆不管事。

康熙二年大清和荷蘭共同攻打臺灣、康熙三年以施琅為靖海將軍攻打臺灣,這些事情應該都少不了鼇拜的大力推動。

鹿鼎記中的鼇拜形象

鼇拜被康熙擒拿的過程

康熙設計擒拿鼇拜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姚元之所寫《竹葉亭雜記》中所記錄的以布庫為戲擒拿鼇拜。這個版本,就是《鹿鼎記》中康熙擒拿鼇拜的版本,也是《清史稿》說認可的版本。

但在《南亭筆記》中還有另外一個康熙以熱茶碗設計擒拿鼇拜的版本。其記載如下:

“康熙帝在南齋,召鼇拜入。內侍請鼇拜坐在三條腿椅子上,而以一位內侍在其後扶著椅子。命賜茶,先把茶碗煮於熱水,上茶時,鼇拜接茶,茶碗燙手,砰然墜地。靠椅子的內侍乘勢一推,鼇拜僕倒在地。康熙帝呼曰:“鼇拜大不敬。”健童群起,擒撲鼇拜,交部論罪。”

鼇拜

鼇拜為何殺蘇克薩哈

在影視劇中蘇克薩哈被塑造為忠臣形象。但實際上,鼇拜之所以殺蘇克薩哈,是因為蘇克薩哈不同意換圈地。

在八旗入關後,八旗都有自己的圈地,以分配自己旗下的旗人耕種或放牧。當時多爾袞掌鑲黃旗,但多爾袞是攝政王,出於公平、不偏私的目的,鑲黃旗所得的圈地都是最差的土地。

到了鼇拜掌鑲黃旗時,鼇拜認為鑲黃旗受到了不公平對待,因此要求把蘇克薩哈所掌正白旗下的薊、遵化、遷安三地圈地換給鑲黃旗、重新圈定土地給正白旗以補償。

鼇拜的換圈地建議,遭到了蘇克薩哈的堅決抵抗。為此,鼇拜不惜殺蘇克薩哈以達成鑲黃旗和正白旗換圈地的目的。因此說,鼇拜殺蘇克薩哈,只是八旗的內部利益矛盾,並不是如現在的影視劇所誤導的鼇拜為了一己私利圈地。

因為攝政王多爾袞,鑲黃旗得不到和其他旗相同的公平待遇,鼇拜為鑲黃旗的利益提出合理的要求並不算蠻橫無理。

綜述,鼇拜的所作所為並不算得上是奸臣。相反從鼇拜為了鑲黃旗利益,不惜殺蘇克薩哈等人來爭取利益,可以看出鼇拜是一個說得出做得到的重諾之人。

在四大輔政大臣中,只有鼇拜才是真正符合輔政大臣的人:做事敢作敢為,不給人面子,哪怕是皇帝的面子也不給。

三觀不正聊歷史,45度的視角,向你講述不一樣的歷史,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