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上九頭鳥,揭秘湖北人九頭鳥的來歷

湖北人九頭鳥的來歷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上九頭鳥, 地下湖北佬。 很多人對湖北人的瞭解, 都是源於這句話,

對於此話中的“九頭鳥”人們有很多種理解。 有人說這是說湖北人有九個頭腦, 形容非常的狡猾聰明。 也有人說九頭鳥是指湖北人生命力頑強。 這個九頭鳥到底是個什麼生物?九頭鳥之謎其實是源於古代的《山海經》。

總之是把湖北人比作九頭鳥。 實際上古代的人現在的人對所謂的九頭鳥並沒有什麼感性認識,

古書裡對九頭鳥的記載也沒有誰去認真翻看更不用說研究。 人們把湖北人看作九頭鳥, 到底是什麼意思, 完全只是一種印象或者想像, 是從九頭鳥之九頭想像或派生出來的。 說湖北人聰明或者狡猾, 很多人是贊成的。 確實, 湖北人並不笨。

“天上九頭鳥, 地下湖北佬”。 這句諺語據說最早是用來送給明朝湖北籍宰相張居正的。 明萬曆年間, 張居正推行改革, 整飭朝綱, 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獲生機。 但張居正死後不久即遭守舊官宦們的猛烈攻擊, 這位被貶稱“九頭鳥”的湖北佬還差點被刻棺戮屍, 其實這並不是九頭鳥之謎的真正來歷。

但據筆者所知, 湖北佬, 更確切地說是楚人有“九頭鳥”的綽號, 應該遠遠早于張居正時代, 大概可上溯至春秋戰國時期。 而那只怪異的“九頭鳥之謎”, 實際上是楚地的原始神物“九鳳神鳥”的妖魔化, 是中國封建王朝“唯龍獨尊”下對其他神物排斥的結果。

眾所周知, 中國古老的圖騰文化是“鳳翥龍騰”, 在歷史上很大時間內, 南北兩大圖騰崇拜“龍鳳呈祥”, 並駕齊驅。 古代楚人尤崇鳳, 人們憑藉其豐富的想像力, 塑造出一隻“身披五彩、鳴若簫笙、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非琅玕不食”的大鳳鳥, 以寄託遠大的志向與高潔的抱負。

因而在楚人心目中, “魂兮歸來, 鳳凰翔只”, 鳳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徵, 是導引人的精魂“飛登九天、周遊八極”的載體。 當年楚莊王自喻是一隻大鳳, “三年不飛, 飛將沖天;三年不鳴, 鳴將驚人”。 後來果然一鳴驚人, 一度問鼎中原。 莊周《逍遙遊》中那只“展垂天烏雲之翼, 擊三千里之水, 摶扶遙而直上者九萬里”的大鵬鳥,其實也是指鳳鳥,更確切地說是莊周自身的化身。 鳳又日漸演化為九鳳、九頭鳳、九鳳神鳥。

九頭鳥之謎出自戰國至漢初時楚人之手的《山海經》,應該是記載九頭鳥原始形象的最早文獻。《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說:“大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從中可以看出九頭鳥的原型即“九鳳”。九鳳是“鳳”與“九”的組合:鳳,是楚人崇拜的神物;九,是楚人尊崇之數。在楚地九是陽數之極,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廣曰九域,數大曰九鈞,險多曰九難……因而,由鳳崇拜演化的“人面鳥身九首”的九鳳,曾經是楚人所崇拜的一個半人半鳥的圖騰形象,這無疑應該是九頭鳥的最早原型。

【版權說明】圖文綜合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摶扶遙而直上者九萬里”的大鵬鳥,其實也是指鳳鳥,更確切地說是莊周自身的化身。 鳳又日漸演化為九鳳、九頭鳳、九鳳神鳥。

九頭鳥之謎出自戰國至漢初時楚人之手的《山海經》,應該是記載九頭鳥原始形象的最早文獻。《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說:“大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從中可以看出九頭鳥的原型即“九鳳”。九鳳是“鳳”與“九”的組合:鳳,是楚人崇拜的神物;九,是楚人尊崇之數。在楚地九是陽數之極,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廣曰九域,數大曰九鈞,險多曰九難……因而,由鳳崇拜演化的“人面鳥身九首”的九鳳,曾經是楚人所崇拜的一個半人半鳥的圖騰形象,這無疑應該是九頭鳥的最早原型。

【版權說明】圖文綜合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