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長子曹昂英年早逝,若曹昂不死稱霸三國根本沒曹丕什麼事!

文 | xiao麼林, 簡書作者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三國紛亂, 以魏最強。 魏國之主乃亂世奸雄曹操。 不同的歷史, 卻有著相同的版本。 當一個王朝強盛之極, 當權者首先考慮的便是繼承人, 而在繼承人選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上, 曹操也猶豫了。 大家都知道曹操死後, 曹丕繼承王位, 他還篡漢當了皇帝, 但是可能只有極少數的人知道, 魏國最合適的繼承人已經遠去, 他就是今天的主角——曹昂, 一個被塵世所淹沒的世子。

在歷史上對這位曹家後輩中的大哥記載極少。 曹昂, 字子脩。 曹操長子, 沛國譙縣人。 庶妻劉氏所生, 但由於生母早死, 是由曹操的正室丁夫人撫養長大。 他是曹操的嫡長子, 聰明且性情剛膽謙和, 為曹操所喜愛, 二十歲時即舉孝廉。

建安二年(197年), 曹昂隨曹操出征張繡, 張繡投降, 曹操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 張繡因此懷恨曹操。 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

就秘密準備殺掉張繡。 結果計畫洩漏, 張繡偷襲曹操, 曹操戰敗, 曹操的座騎絕影也因為張繡軍的伏擊而身亡在宛城, 曹昂更是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曹操, 主動將自己的座騎戰馬讓給父親曹操逃脫, 步行保護其父脫身于宛城, 而近身侍衛典韋為了堵住寨門讓曹操脫險負責斷後阻敵, 最終曹昂與典韋、曹安民一同戰死于宛城。

養母丁夫人得知曹昂戰死的消息後失聲痛哭, 所以她便大罵曹操:“你害死了我的兒子, 從此我沒什麼可留戀的!”丁夫人在惱羞成怒之後返回了老家。 之後的幾年裡曹操曾親自回丁夫人之故鄉找丁夫人, 撫摸丁夫人的背說, 我們一起坐車回家, 好不好。 可丁夫人默不作聲, 曹操走到門前問, 跟我回去, 行不行?丁夫人依舊默不作聲, 二人關係從此斷絕。 直到後來曹操病重, 自認為時日無多, 歎息說:“我一生做事, 沒有什麼後悔的。 假如死後還有靈的話, 子脩如果問我他的母親在哪, 我將怎麼回答啊!”由此可見曹操雖被定義為好色, 其實他一生所愛只有丁夫人一個,

對曹昂的愛護也是其他幾個兄弟可望不可及的。

而由於丁夫人的出走, 卞夫人便成為正室, 卞夫人所生的長子曹丕則成為嫡長子, 最終繼承曹操的魏王位, 並脅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並代漢朝建立曹魏。 據載曹丕登基稱帝之後當眾在朝臣面前常說:“孝廉長兄, 自然應當繼承這個位置。 如果倉舒還在的話, 我也當不了皇帝。 ”

以上就是史書中對曹昂僅有的記載, 但是從隻言片語中, 我們依然可以得出很多資訊。

第一:曹昂年輕有為並擁有實戰經驗, 他戰死宛城時年僅20歲, 宛城之戰對於曹操來說極為重要, 就算他報以給曹昂刷戰爭經驗的目的去, 也不至於帶一個第一次上戰場的嫡長子, 由此可以推論在宛城戰役之前, 曹昂就已經有了帶兵打戰的經驗, 曹操只是想通過一次大戰役來鞏固曹昂在軍事將領中的地位, 以確保圍繞他建立一個曹魏二代核心政治體系。

第二:曹昂深受曹操和丁夫人喜愛, 在曹軍中也有一定的威望。 在曹昂戰死後丁夫人一度心態大崩, 都到了和曹操決裂的份上,再加上曹操臨死前的幾句話,由此可見,性情溫和謙虛的曹昂在曹操和丁夫人心中是如此的重要。如果不是他的隕落,曹魏的繼承人怎麼也不會輪到後面的幾個兄弟,魏國的命運趨勢也會有所改變,只是造化弄人,和郭嘉一樣,天妒英才,一顆將星的隕落,讓成百上千顆新星升起。

第三:這是我的個人觀點,一切的一切都有一隻命運的大手在背後推動,那是一個足以推動整個三國格局的人,他就是賈詡。賈詡有亂國毒士之稱,正是他一手策劃了差點令曹操喪命的宛城之戰,但是從之後他與曹丕的關係可以猜測,宛城戰役的目標可能不是曹操本人,而是他的長子曹昂。因為後來在魏國立嗣的問題上,曹操不問誰,偏偏問了賈詡,而曹丕的繼承,篡漢一系列動作都可以說是賈詡一手推動的。然而要促成這些事件,就得有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曹昂的死亡。在加上曹丕稱帝后,賈詡便開始韜光養晦,不會過多的過問政治大事,也是一種自保的表現,這和一千年後的那個“黑衣宰相姚廣孝”的做法極為相似。

站在兩千多年後的我們在去回望這段往事,除了感歎造化弄人,天妒英才外,可能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詞來表達內心。世間萬物皆活於歷史之中,我們從過去走過,走向另一個過去,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都到了和曹操決裂的份上,再加上曹操臨死前的幾句話,由此可見,性情溫和謙虛的曹昂在曹操和丁夫人心中是如此的重要。如果不是他的隕落,曹魏的繼承人怎麼也不會輪到後面的幾個兄弟,魏國的命運趨勢也會有所改變,只是造化弄人,和郭嘉一樣,天妒英才,一顆將星的隕落,讓成百上千顆新星升起。

第三:這是我的個人觀點,一切的一切都有一隻命運的大手在背後推動,那是一個足以推動整個三國格局的人,他就是賈詡。賈詡有亂國毒士之稱,正是他一手策劃了差點令曹操喪命的宛城之戰,但是從之後他與曹丕的關係可以猜測,宛城戰役的目標可能不是曹操本人,而是他的長子曹昂。因為後來在魏國立嗣的問題上,曹操不問誰,偏偏問了賈詡,而曹丕的繼承,篡漢一系列動作都可以說是賈詡一手推動的。然而要促成這些事件,就得有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曹昂的死亡。在加上曹丕稱帝后,賈詡便開始韜光養晦,不會過多的過問政治大事,也是一種自保的表現,這和一千年後的那個“黑衣宰相姚廣孝”的做法極為相似。

站在兩千多年後的我們在去回望這段往事,除了感歎造化弄人,天妒英才外,可能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詞來表達內心。世間萬物皆活於歷史之中,我們從過去走過,走向另一個過去,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