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相傳崔判官名玨,乃隋唐間甯州羅川縣(今慶陽正寧)人

相傳崔判官名玨(即:崔玨), 乃隋唐間甯州羅川縣(今甘肅省正寧縣)人。 唐貞觀七年(633)入仕, 為潞州長子縣令。 據說能“晝理陽間事, 夜斷陰府冤, 發摘人鬼, 勝似神明。 ”

崔判官是馳名陰曹地府的頭號人物, 身著紅袍, 左手執生死薄, 右手拿勾魂筆, 專門執行為善者添壽, 讓惡者歸陰的任務。 據《西遊記》第十回中記載:“崔玨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 先受磁州令, 後升禮部侍郎。 在日與臣八拜之交, 相知甚厚。 ”生前為官清正, 死後當了閻羅王最親信的查案判官, 主管查案司, 賞善罰惡, 管人生死, 權冠古今, 你們看他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筆,

只需一勾一點, 誰該死誰該活便只在須臾之間。

民間有許多崔玨斷案的傳說, 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

故事說: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 名叫雕黃嶺, 舊時常有猛獸出沒。 一日, 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

其寡母痛不欲生, 上堂喊冤, 崔玨即刻發牌, 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 憲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後供在神案, 隨即有一虎從廟後竄出, 銜符至憲前, 任其用鐵鍊綁縛。 惡虎被拘至縣衙, 玨立刻升堂訊。 堂上, 玨歷數惡虎傷人之罪, 惡虎連連點頭。 最後判決:“啖食人命, 罪當不赦。 ”虎便觸階而死。 當年唐太宗因牽涉涇河老龍一案, 猝然駕崩, 前往陰司三曹對質。 於是魏征修書重托, 崔玨不但保護唐太宗平安返陽, 還私下給他添了二十年陽壽。 在還陽途中, 太宗又遇到被他掃蕩的六十四處煙塵, 七十二家草寇中慘死的成千上萬的冤魂前來索命, 崔玨又出面排解糾紛, 幫助李世民代借一庫金銀安撫眾鬼, 太宗方得脫身。 崔玨也因此名聲大震,
並從中發了一筆橫財。 崔玨死後, 百姓在多處立廟祭祀。

閻羅王殿裡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 有人把陰律司視為催命判官崔畔, 是把原來在陰陽界的崔畔搬到這裡來了。 這四大判官, 最有名的也就是崔判官。 這崔判官是誰呢?豐都有人傳為崔畔,

在《西遊記》第十、十一回裡, 他的名字叫崔玨。 在《西遊記》第十、十一回裡敘述了涇河龍王與袁守誠打賭, 錯行雨布, 被唐王李世民的老臣魏征夢斬, 涇河龍王要唐王還命, 整得唐王日夜不得安寧, 最後重病而亡。 在他死前, 魏征奏道:“陛下寬心, 臣有一事, 管保陛下長生。 ”太宗道:“病勢以入膏肓, 命將危矣, 如何保得?”征雲道:“臣有書一封, 進與陛下, 捎去到冥司, 付豐都判官崔玨。 ”太宗道:“崔玨是誰?”征雲道:“崔玨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 先受茲州令, 後升禮部侍郎。 再日與臣八拜為交, 相知甚厚。 他如今已死, 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豐都判官, 夢中常與臣相會。 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 他念微臣薄分, 必然放陛下回來。
管教魂魄還陽世, 定取龍顏轉帝都。 ”

民間傳說故事中也有把崔判官說得最正直無私的, 既是判官, 與己無關的, 那他還是可以下得手的吧。

究竟是有了崔判官的民間傳說, 吳承恩才寫進《西遊記》?還是有了《西遊記》中崔判的故事, 酆都才有了鬼城中的崔判?一句兩句是難以說清的。 但有一點可以說明, 在明代, 酆(fēng)都被傳為“鬼城”已很有聲勢了, 吳承恩能這麼完整地寫唐王遊地府的故事, 靠他一個人的想像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