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但劉伯承卻讓八路軍推起了火車頭

(民國車站)

為了便於指揮火車的行止, 劉伯承坐在第一節車廂裡, 其他部隊分坐在後面幾節車廂。 按照他的指示, 從車頭到車尾都拉上了電話線,

而且設置複綫, 以便電話暢通無阻。

劉伯承有用列車運兵的經驗:“火車上要不搞好前後的聯繫, 後面的車廂掉了還不知道。 如果掉了的車廂被後面開上來的機車給撞上, 那就更要壞大事了。 我們就這麼點本錢, 每一個人都是寶貝疙瘩, 容不得半點疏忽。 ”

10月9日, 下午3點, 劉伯承下令開車, 沿同蒲鐵路北上太原。

八路軍中以前坐過火車的很少, 現在能夠坐火車上太原, 都非常高興。 可是實際上這些列車車皮多半是運煤用的, 上下車都得用人梯, 而且坐在車廂裡面一點都不舒服。

劉伯承所坐的那節車廂尤其令人不適。 不僅火車的汽笛聲震耳欲聾, 火車頭上冒出的濃煙和煙灰使人無法睜眼, 同時車廂的震動也使得辦公寫字變得十分困難。

坐得不舒服倒也罷了, 更糟糕的是, 火車從侯馬車站開出一個多小時後, 越開越慢, 最後竟然停了下來!

(電視劇《劉伯承元帥》, 閻錫山)

發現火車停下來後, 劉伯承急忙詢問司機:“為什麼不開了?”

司機回答:“報告長官, 水箱沒水了。

“趕快檢查。 ”

“是。 ”

經過檢查, 是水箱漏了, 水箱沒水, 火車自然就沒法開了。

劉伯承歎息道:“這是想叫我們寸步難行啊!過河沒有船, 給個火車頭又是漏水的。 ”

值得慶倖的是, 車停下來的地方離汾河不遠, 可能灌水, 但是灌上水的火車只能再往前開幾十裡, 之後如果再漏光, 就沒有水可灌了。

情急之下, 有些人向劉伯承建議:“乾脆把閻錫山的‘慰勞品’給他留下, 咱們下車走吧。 ”

劉伯承說:“‘慰勞品’不能丟, 要是丟下, 就隨了閻錫山的心。 他正不想讓我們帶走呢。 ”

考慮了一會, 他有了一個主意:“俗話說, 牛皮不是吹的, 火車不是推的。 我們今天硬是要推一推火車喲。 ”

劉伯承調來一些戰士, 將與後面車廂摘鉤的火車頭推到離汾河較近的地段。

他們先將車頭灌滿水, 接著押著車頭開往距侯馬250裡路的霍縣車站, 在那裡調換一台車頭, 最後再返回侯馬掛上車廂。

(火車頭)

此時天色已晚, 劉伯承下令連夜北上, 中途由於遭到日機空襲, 又停了幾次車, 直到天亮火車才到達太原。

從侯馬至太原不到800裡,

火車就是按照最慢的速度開, 一天時間也夠了, 但這次卻多耽擱了許多時間。

經過這番折騰, 劉伯承對閻錫山的“熱情”有了更深體會。 不過一到太原, 他又不得不親自去拜訪閻錫山, 並且很客氣地稱呼對方“閻長官”。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謀帥劉伯承》)

實體書《謀帥劉伯承》現已出版上市。

謀帥劉伯承 ¥37.8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