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災害是我們身邊經常會發生的事情,怎麼災害傷急救我給大家介紹下

火災傷

有人統計, 在1974年以前的20年中, 美國每年平均約有1.2萬人死於火災, 即每天因火災死亡32.9人, 日本1985年統計, 全年因火災死亡的有1741人。 我國1971~1980年間, 平均每年死于火災4000餘人, 平均每天11人。 如果加上森林起火、地下礦井發生火災而死亡的人數, 恐怕還要上升1倍。

火災造成人類死亡的直接原因歸納起來有三條:

1.煙霧中毒窒息死亡, 這是火災致死的首要原因。 因為大火煙霧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 吸入後立即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為碳氧血紅蛋白。 當人體血液中含有10%的碳氧血紅蛋白時, 就會發生中毒, 占50%時就會窒息死亡。

2.被火燒死。

3.跳樓摔死, 多數發生在高樓失火, 又缺乏自救知識, 被火逼得走投無路而跳樓摔死。

【火口脫險五大要點】

1.沉著冷靜:根據火勢實情選擇最佳的自救方案, 千萬不要慌亂。

2.防煙堵火:這是非常關鍵的, 當火勢尚未蔓延到房間內時, 緊閉門窗,

堵塞孔隙, 防止煙火竄入。 若發現門、牆發熱, 說明大火逼近, 這時千萬不可開窗、開門, 可以用浸濕的棉被等堵封, 並不斷澆水, 同時用折成8層的濕毛巾捂住嘴、鼻, 一時找不到濕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織物替代, 其除煙率達60%~100%, 可濾去10%~40%一氧化碳。 1983年, 哈爾濱“4·17”大火中, 河圖街73號居民大樓絕大部分被燒毀了, 只有一戶居民用堵火辦法阻擋了烈火入侵, 堅持到消防隊把火勢壓下後才得救, 創造了“火海孤島”的奇跡。

3.設法脫離險境:利用各種地形、設施, 選擇各種比較安全的辦法下樓。 首先是在正常樓梯下樓, 如果沒有起火, 或火勢不大, 可以裹上一件雨衣(尼龍、塑膠禁用)、用水浸濕的毯子、棉被包裹全身後, 快速從樓梯衝下去。 如果樓梯脫險已不可能,

可利用牆外排水管下滑;或用繩子, 順繩而下, 二樓、三樓可將棉被、席夢思墊等扔到窗外, 然後跳在這些墊子上。 跳時, 可先爬到窗外, 雙手拉住窗臺, 再跳, 這樣可減少一人加一手臂高度, 還可保持頭朝上體位, 減少內臟特別頭顱損傷。

4.顯示求救信號:發生火災, 呼叫往往不易被發現, 可以用竹竿撐起鮮明衣物, 不斷搖晃, 紅色最好, 黃色、白色也可以, 或打手電或不斷向窗外擲不易傷人的衣服等軟物品, 或敲擊面盆、鍋、碗等。

5.勿因財物而貽誤逃生良機, 一旦發生火災, 則應因火制宜, 在可能情況下, 顧及財物, 但危急火勢下, 切不可捨命救物。

水災傷

5~10月是洪澇災害好發季節。 由於暴雨、山洪, 在短期內造成水位迅速上漲, 建築物被淹,

房屋倒塌。 暴雨來臨時, 又往往夾著雷擊、龍捲風等, 因此一旦發生洪澇災害, 容易發生塌方傷、溺水、雷擊傷、觸電、毒蛇咬傷、毒蟲咬蜇傷、外傷等。

1.塌方傷急救:

(1)迅速救出傷患;

(2)救出現場時, 搬動要細心, 嚴禁拖拉傷患而加重傷情;

(3)清除口腔、鼻腔泥沙、痰液等雜物,

對呼吸困難者或呼吸停止者, 作人工呼吸;大出血傷患須止血;骨折者就地固定後運送。 頸椎骨折者搬運時需一人扶住傷患頭部並稍加牽引, 同時頭部兩側放砂袋固定;

(4)傷患清醒後喂少量鹽開水;

(5)送醫院急救。

2.溺水急救:速將溺水者從水中托出水面, 上岸後以最快速度清除口鼻汙物, 人工呼吸(詳見溺水急救)。

3.雷擊傷急救:當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時應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 直至恢復其自動呼吸能力。 有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均停止時宜作心肺復蘇術(即口對口人工呼吸加胸外心臟按壓), 直至心肺功能恢復或出現屍斑方可停止(詳見觸電急救)。

4.觸電急救:(參見觸電急救547頁)。

5.毒蛇咬傷急救:(參見毒蛇咬傷急救555頁)。

6.毒蟲咬螯傷急救:(參見蟲螯傷或咬傷急救556頁)。

7.外傷急救(參見外傷急救548~552頁)。

8.防止疾病流行。

地震傷

地震,雖然目前人類還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災害降到最低限度。

保持鎮靜 在地震中,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並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於精神崩潰,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中,始終要保持鎮靜,分析所處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止血、固定 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開放性創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參見止血法580~582頁)抬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場重定,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面,作簡單固定後再進行轉運。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見現場急救基礎知識)。並對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妥善處理傷口 擠壓傷時,應設法儘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傷者,要保持創面清潔,用乾淨紗布包紮創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院聯繫,及時診斷和治療。對大面積創作和嚴重創傷者,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發生。

防止火災 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災害”,火災是常見的一種。在大火中應儘快脫離火災現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濕衣服覆蓋身上,或臥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消毒紗布或清潔布料包紮後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車禍傷

車禍,已成為當今社會公害,為城市人口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車禍造成的傷害大體可分為減速傷、撞擊傷、碾挫傷、壓榨傷及跌撲傷等,其中以減速傷、撞擊傷為多。減速傷是由於車輛突然而強大的減速所致傷害,如顱腦損傷、頸椎損傷,主動脈破裂、心臟及心包損傷,以及“方向盤胸”等。撞擊傷多由機動車直接撞擊所致。碾挫傷及壓榨傷多由車輛碾壓挫傷,或被變形車廂、車身和駕駛室擠壓而致傷。實際上,機動車致傷常是幾種傷害同時發生於一體。因此,傷勢重、變化快、死亡率高。

1.現場組織:臨時組織救護小組,統一指揮,避免慌亂,要立即撲滅烈火或排除發生火災的一切誘因,如熄滅發動機、關閉電源、搬開易燃物品,同時派人向急救中心呼救。指派人員負責保護肇事現場,維持秩序。開展自救互救,做好檢傷分類,以便及時救護。

2.根據分類,分輕重緩急進行救護,對垂危病人及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心臟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對意識喪失者宜用手帕、手指清除傷患口鼻中泥土、嘔吐物、假牙等,隨後讓傷患側臥或俯臥。對出血者立即止血包紮。如發現開放性氣胸,進行嚴密封閉包紮。伴呼吸困難張力性氣胸,條件許可時,可在第二肋骨與鎖骨中線交叉點行穿刺排氣或放置引流管。骨折處進行固定。對呼吸困難、缺氧並有胸廓損傷、胸壁浮動(呼吸反常運動)者,應立即用衣物、棉墊等充填,並適當加壓包紮,以限制浮動。

3.正確搬運:不論在何種情況下,搶救人員特別要預防頸椎錯位、脊髓損傷,須注意:

(1)凡重傷患從車內搬動、移出前,首先應在草地放置頸托,或行頸部固定,以防頸椎錯位,損傷脊髓,發生高位截癱。一時無頸托,可用硬紙板、硬橡皮、厚的帆布,仿照頸托,剪成前後兩片,用布條包紮固定。

(2)對昏倒在坐椅上傷患,安放頸托後,可以將其頸及軀於一併固定在靠背上,然後拆卸座椅,與傷患一起搬出。

(3)對拋離座位的危重、昏迷傷患,應原地上頸托,包紮傷口,再由數人按脊柱損傷的原則搬運傷患。動作要輕柔,腰臀部托住,搬運者用力要整齊一致,平放在木板或擔架上。

現場急救後傷患根據輕重緩急由急救車運送。千萬不要現場攔車運送危重病人,否則由於其他車輛缺乏特殊搶救設備,傷患多半採用不正確半坐位、半臥位、歪側臥位等而加重傷勢,甚至死於途中。

空難傷

飛機起飛後的6分鐘和著陸的7分鐘內,最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國際上稱為“可怕的13分鐘”。據航空醫學家統計,在我國有65%的事故發生在這13分鐘內。因此,乘坐飛機應按要求,在起飛前就要系好安全帶。

空中常見的緊急情況有密封增壓艙突然低落、失火或機械故障等。一般機長和乘務長會簡明地向乘客宣佈緊急迫降的決定,並指導乘客應採取應急處理。水上迫降時,空中小姐會講解救生衣的用法,但在緊急脫離前,乘客仍應系好安全帶。若飛機高度在3660~4000米,旅客頭頂上的氧氣面罩會自動下垂,此時應立即吸氧,絕對禁止吸煙。如果機艙內失火,可用二氧化碳滅火瓶和藥粉滅火瓶(駕駛艙禁用);非電器和非油類失火,應用水滅火瓶。乘客要聽從指揮,儘量蹲下,處於低水準位,屏住呼吸,或用濕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中毒。

6.毒蟲咬螯傷急救:(參見蟲螯傷或咬傷急救556頁)。

7.外傷急救(參見外傷急救548~552頁)。

8.防止疾病流行。

地震傷

地震,雖然目前人類還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災害降到最低限度。

保持鎮靜 在地震中,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並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於精神崩潰,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中,始終要保持鎮靜,分析所處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止血、固定 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開放性創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參見止血法580~582頁)抬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場重定,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面,作簡單固定後再進行轉運。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見現場急救基礎知識)。並對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妥善處理傷口 擠壓傷時,應設法儘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傷者,要保持創面清潔,用乾淨紗布包紮創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院聯繫,及時診斷和治療。對大面積創作和嚴重創傷者,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發生。

防止火災 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災害”,火災是常見的一種。在大火中應儘快脫離火災現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濕衣服覆蓋身上,或臥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消毒紗布或清潔布料包紮後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車禍傷

車禍,已成為當今社會公害,為城市人口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車禍造成的傷害大體可分為減速傷、撞擊傷、碾挫傷、壓榨傷及跌撲傷等,其中以減速傷、撞擊傷為多。減速傷是由於車輛突然而強大的減速所致傷害,如顱腦損傷、頸椎損傷,主動脈破裂、心臟及心包損傷,以及“方向盤胸”等。撞擊傷多由機動車直接撞擊所致。碾挫傷及壓榨傷多由車輛碾壓挫傷,或被變形車廂、車身和駕駛室擠壓而致傷。實際上,機動車致傷常是幾種傷害同時發生於一體。因此,傷勢重、變化快、死亡率高。

1.現場組織:臨時組織救護小組,統一指揮,避免慌亂,要立即撲滅烈火或排除發生火災的一切誘因,如熄滅發動機、關閉電源、搬開易燃物品,同時派人向急救中心呼救。指派人員負責保護肇事現場,維持秩序。開展自救互救,做好檢傷分類,以便及時救護。

2.根據分類,分輕重緩急進行救護,對垂危病人及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心臟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對意識喪失者宜用手帕、手指清除傷患口鼻中泥土、嘔吐物、假牙等,隨後讓傷患側臥或俯臥。對出血者立即止血包紮。如發現開放性氣胸,進行嚴密封閉包紮。伴呼吸困難張力性氣胸,條件許可時,可在第二肋骨與鎖骨中線交叉點行穿刺排氣或放置引流管。骨折處進行固定。對呼吸困難、缺氧並有胸廓損傷、胸壁浮動(呼吸反常運動)者,應立即用衣物、棉墊等充填,並適當加壓包紮,以限制浮動。

3.正確搬運:不論在何種情況下,搶救人員特別要預防頸椎錯位、脊髓損傷,須注意:

(1)凡重傷患從車內搬動、移出前,首先應在草地放置頸托,或行頸部固定,以防頸椎錯位,損傷脊髓,發生高位截癱。一時無頸托,可用硬紙板、硬橡皮、厚的帆布,仿照頸托,剪成前後兩片,用布條包紮固定。

(2)對昏倒在坐椅上傷患,安放頸托後,可以將其頸及軀於一併固定在靠背上,然後拆卸座椅,與傷患一起搬出。

(3)對拋離座位的危重、昏迷傷患,應原地上頸托,包紮傷口,再由數人按脊柱損傷的原則搬運傷患。動作要輕柔,腰臀部托住,搬運者用力要整齊一致,平放在木板或擔架上。

現場急救後傷患根據輕重緩急由急救車運送。千萬不要現場攔車運送危重病人,否則由於其他車輛缺乏特殊搶救設備,傷患多半採用不正確半坐位、半臥位、歪側臥位等而加重傷勢,甚至死於途中。

空難傷

飛機起飛後的6分鐘和著陸的7分鐘內,最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國際上稱為“可怕的13分鐘”。據航空醫學家統計,在我國有65%的事故發生在這13分鐘內。因此,乘坐飛機應按要求,在起飛前就要系好安全帶。

空中常見的緊急情況有密封增壓艙突然低落、失火或機械故障等。一般機長和乘務長會簡明地向乘客宣佈緊急迫降的決定,並指導乘客應採取應急處理。水上迫降時,空中小姐會講解救生衣的用法,但在緊急脫離前,乘客仍應系好安全帶。若飛機高度在3660~4000米,旅客頭頂上的氧氣面罩會自動下垂,此時應立即吸氧,絕對禁止吸煙。如果機艙內失火,可用二氧化碳滅火瓶和藥粉滅火瓶(駕駛艙禁用);非電器和非油類失火,應用水滅火瓶。乘客要聽從指揮,儘量蹲下,處於低水準位,屏住呼吸,或用濕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中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