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希阿榮博堪布:輪回中痛苦普遍存在,想離苦得樂,只有解脫輪回!

世間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依賴各種因緣, 念念生滅, 沒有什麼是完全孤立、自給自足的。

瞭解無我, 可以幫助我們淡化分別念, 認識到傾盡全力去搭建自我的堡壘、堅守人我的區別和界限, 不僅是痛苦的而且是徒勞的。 我們因此更能理解、體諒別人, 更容易與外界形成和諧的關係。

菩提心的訓練之所以可能, 正是因為我們看到萬物相互依存、息息相通的事實。

每次去醫院, 看見病房、走廊、大廳裡到處是人, 老的、少的、生病的、陪伴病人的、哭喊的、沉默的, 每個人都在受苦。 我的心裡充滿悲傷, 真希望自己能做點什麼讓他們快樂一些。

疾病使人們比平常更加脆弱、敏感。 這時, 來自他人的關愛, 哪怕只是一句真誠的問候、一個體諒的微笑、一個謙讓的表示, 也會對患者有幫助。

最近一次去醫院, 有弟子幫忙聯繫了快速通道, 不需要排隊直接就接受了體檢。 很感謝這位弟子, 他工作非常忙, 那天卻拋開所有事務, 一大早就陪我到醫院, 前前後後地打理安排。

檢查出來後, 聽說這家醫院的體檢中心一天只能接待十來位病人, 普通病患通常需要提前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預約、排隊, 才能得到一次檢查及與醫生面談的機會, 我的心情一下沉重起來。 想到因為我的插隊, 後面的病人不得不等待更長時間, 有的重症病人多耽擱一天,

病情就會多惡化一步, 有的病人從外地來, 住在條件很差的旅館裡等待接受檢查, 每多滯留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住宿費, 對很多貧困家庭來說, 一天的住宿費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我覺得自己不但沒有幫助減輕他人的痛苦, 反而無意中增加了他們的痛苦和麻煩, 心裡難過極了。

我們常說利益眾生, 然而, “眾生”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我們心中一個抽象的集體名詞, 而不是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形態各異卻具有同樣的覺知能力、能感受痛苦和快樂的一個個生命。

我們往往因大失小, 擔心過於關注眼前的個體, 會導致失去整體的視角和心胸。 所以, 口頭上對“眾生”充滿感情, 行動中卻對近在身邊的親友、同事們的身體痛苦和精神孤獨熟視無睹。

的確, 作為大乘佛子,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盡虛空界無量無邊的眾生的福祉, 但同樣重要的是, 我們不能忽視因為各種因緣來到我們面前, 需要幫助和關愛的每一個有情, 他們來世以及今生、日後以及眼前的安樂。

佛教許多經論中都談到痛苦及痛苦對覺悟的意義, 歷史上也有大量修行人終身選擇比一般世人更艱苦的生活方式。

不過,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認為痛苦是美好的, 是所有人都必須追求的。 一切眾生都希望得到快樂, 這一點毋庸置疑。 我相信我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求安樂, 為了獲得滿足感。 總是提醒自己眾生在這個層面上的共同性, 有利於我們培養同理、同情心, 也能讓我們更加順利地發展菩提心。

我在本書第三部“走出修行的誤區——菩提心”中, 講到了生起、鞏固菩提心的具體方法, 這裡就不再贅述。

普賢菩薩曾發願:十方所有諸眾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餘。 這正是對願菩提心的具體闡釋:其一, 希望眾生遠離挫折、痛苦、磨難, 經常感受快樂;其二, 希望眾生真正趣入正法, 信受奉行, 由此擺脫輪回的痛苦, 並最終滅盡煩惱, 成就無上正等覺。 或許我們遇到的大多數人都不求出離輪回, 只求眼前離苦得樂。 不管怎樣, 我們還是應該盡己所能地去幫助他們, 讓貧窮的免於匱乏, 讓患病的得到照料, 讓孤獨的得到關愛, 讓受蔑視的感到被尊重, 讓受冤枉的感到被理解。 這是菩提心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要求自己以解脫為目標、捨棄對今生和來世安適的希求, 但不能因此不尊重他人對幸福快樂的理解和對現世福報的追求。

對修行人而言, 生病使我們更真切地體會到眾生的痛苦和他們對健康快樂的渴求。 平常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就該擁有的東西, 像能看見這世界的五彩繽紛、能聽見鳥語、能聞見花香、能嘗到酸甜苦辣、能感受風淨涼恬、能哭、能笑、能跑、能跳, 乃至餓了吃飯、困了睡覺……這都不是隨時想有就能有的。 身體健康的人往往忽視健康的可貴, 不知道沒有病痛的身體多麼自由輕鬆、令人羡慕。

因為不知道可貴, 所以不知道希求。 難怪天道眾生雖然受用具足、無衰無病、無憂無慮, 福報比人大得多, 卻少有解脫的緣分。他們生活得太安逸,不知痛苦匱乏為何物,又對安樂富足習以為常,很難生起求解脫的心。天人只有在漫長的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突然警醒,原來痛苦墮落時時刻刻都在逼近,而再想做點什麼以求遠離痛苦,已經來不及了。

人不一樣。人無可避免地要在短暫的一生中經歷憂患變遷,他本能會對痛苦生起畏懼、躲避之心,希求安樂。如果有正確的引導,他會進一步認識到世人所追求的功名富貴、健康長壽等幸福也是無常的,終不離痛苦。

輪回中痛苦普遍存在,要想徹底地離苦得樂,只有解脫輪回。

——希阿榮博堪布《次第花開》

綠度母咒輪壇城——明月勝幢製作

卻少有解脫的緣分。他們生活得太安逸,不知痛苦匱乏為何物,又對安樂富足習以為常,很難生起求解脫的心。天人只有在漫長的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突然警醒,原來痛苦墮落時時刻刻都在逼近,而再想做點什麼以求遠離痛苦,已經來不及了。

人不一樣。人無可避免地要在短暫的一生中經歷憂患變遷,他本能會對痛苦生起畏懼、躲避之心,希求安樂。如果有正確的引導,他會進一步認識到世人所追求的功名富貴、健康長壽等幸福也是無常的,終不離痛苦。

輪回中痛苦普遍存在,要想徹底地離苦得樂,只有解脫輪回。

——希阿榮博堪布《次第花開》

綠度母咒輪壇城——明月勝幢製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