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豐縣人的燒餅情結

文: 張淑慧

說起燒餅, 根據史書考證, 最早是班超出使西域時帶來的, 《續漢書》中有記載:靈帝好胡餅。 這“胡餅”, 就是今天的燒餅。 白居易也曾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于饑讒楊大使, 嘗香得似輔興無。

宋代陶穀的《清異錄》一書也有“消災餅”的記錄, 劉伯溫對西元2000年後中華民族的預言《燒餅歌》也不能不提。

可見燒餅有其悠久的歷史, 儘管這幾乎是生活中最平凡的食物, 但是在智慧的中國人手中, 也因各地加以不同的配料、烹飪方法, 而被賦予不同的靈魂。 也就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燒餅:吊爐燒餅, 周村燒餅, 黃橋燒餅, 武大郎燒餅, 博山肉燒餅等。 而我對豐縣的燒餅情有獨鍾。

它雖沒有咬一口就珠散玉碎的周村燒餅的薄酥脆, 也沒有那酥嫩柔軟的博山肉燒餅香, 但是它卻讓我魂牽夢繞。

只要你走在豐縣的街頭巷尾, 不管是縣城, 還是鄉鎮,

就是村莊上也能見到“打燒餅”的。 遠遠地就能看到燒餅爐子, (燒餅爐子由兩口鐵鍋對扣而成的, 上為天鍋, 下為地鍋, 天鍋切割去約三分之一作為爐口, 用白灰、泥土和成泥漿塗在外表以保溫, 爐內生的是木炭火, 所以很健康環保, 放心食用。 )如果趕上燒餅正出爐, 且看燒餅的形狀圓如滿月, 紅中透黃, 外焦裡嫩, 香酥可口。 剛出鍋的燒餅, 那甜絲絲, 香噴噴的味聞著就讓人陶醉, 如若你用手揭開, 底兒、蓋兒、芯兒層層分離, 五香的氣味撲鼻, 吃一口保准外酥裡嫩, 不硬不粘, 真的是人間美味。

剛出爐的熱燒餅不搭配菜肴也是美餐, 如果夾上狗肉或羊盤腸, 則口味更佳。 據說漢高祖劉邦少時以愛食狗肉而被記入史冊, 其時即有反手燒餅問世了, 豐縣反手燒餅歷經兩千餘年的傳承, 在蘇魯豫皖接壤地區已享有盛譽。

豐縣反手燒餅的製作看似簡單, 但是好多效仿打燒餅的, 都不如豐縣的好看, 好吃。 記得那時我在師範學校上學呢, 回到家裡, 姐姐在打燒餅呢。 那個欣喜眼饞勁兒,

口水都流下來了。

其實那年姐姐的生活發生變故, 也是她生活最艱苦和難熬的日子, 除去想念孩子, 撫養孩子外, 還是自己和孩子的精神支柱和經濟來源。 生活還要繼續, 於是姐姐就幹起了打燒餅的小生意。 姐姐是個有苦不說的人, 她給我的印象總是那麼豁達和堅強。 看似簡單的事情, 如果以此為生活的依靠的話, 辛苦是不必說的, 起早貪黑, 一站就是一天。

冬天的時候, 面發酵要溫度, 晚上要起床幾次溫火, 睡不好。 白天盤面揉面, 配料, (將去皮後的芝麻、稀釋的糖稀、調和的佐料食用油、五香粉、食鹽等、清水分置入碗內, 排列於瓷盤旁備用。 )、 揪劑子, 填心, (左手持劑子, 右手食指、中指併攏挖取佐料, 置入劑子內, 隨手取一小塊面覆蓋佐料, 再揉成饅頭狀。 )切花, (將饅頭狀麵團放於案子上, 在旋轉中在下部邊緣切花, 約12刀左右。 )造型, (將切花後的麵團置於瓷盤內, 雙手在輕壓、沾水、提邊、旋轉中使之放大成餅狀。 ) 上麻, (餅坯成型後, 置於左手心上, 刷上糖稀後, 右手反沾芝麻, 均勻貼在刷上糖稀的一面。 ) 上爐。

將製作好的餅坯由左手反置於右手背上,右手把餅坯送人爐內,貼在天鍋內壁上。這些個程式幾乎都是她一人完成,接著 烘烤,爐內木炭文火燃燒,約五分鐘左右,燒餅受烤面隆起、呈金黃色時即熟,用鐵鏟和托子取下。這樣一天下來,幾百個燒餅,從早上五點開始,忙到晚上七點多,又開始第二天的準備工作……

夏天時,在空調屋呆著都嫌熱,姐姐卻在火爐旁打燒餅,那個汗水像雨點似的往下流。右手腕被火烤得看了讓人疼得割心。(往爐內貼餅時被火烤的)

那時的我,也只顧吃,哪裡有心想到姐姐的辛苦?有時回家,沒有剛出鍋的燒餅,甚至還讓她現做,因為剛下爐的好吃,每每想至此,都後悔莫及。也是從那時起,我深深地愛上了燒餅的味道。

姐姐不幹這個生意也好多年了,我只要回豐縣就會買燒餅吃,在沛縣生活了二十年,一看到燒餅爐子就無比的親切,(雖不好看也不好吃)。我驀地發現:我對燒餅的感情,絕不只是它的味道……

) 上爐。

將製作好的餅坯由左手反置於右手背上,右手把餅坯送人爐內,貼在天鍋內壁上。這些個程式幾乎都是她一人完成,接著 烘烤,爐內木炭文火燃燒,約五分鐘左右,燒餅受烤面隆起、呈金黃色時即熟,用鐵鏟和托子取下。這樣一天下來,幾百個燒餅,從早上五點開始,忙到晚上七點多,又開始第二天的準備工作……

夏天時,在空調屋呆著都嫌熱,姐姐卻在火爐旁打燒餅,那個汗水像雨點似的往下流。右手腕被火烤得看了讓人疼得割心。(往爐內貼餅時被火烤的)

那時的我,也只顧吃,哪裡有心想到姐姐的辛苦?有時回家,沒有剛出鍋的燒餅,甚至還讓她現做,因為剛下爐的好吃,每每想至此,都後悔莫及。也是從那時起,我深深地愛上了燒餅的味道。

姐姐不幹這個生意也好多年了,我只要回豐縣就會買燒餅吃,在沛縣生活了二十年,一看到燒餅爐子就無比的親切,(雖不好看也不好吃)。我驀地發現:我對燒餅的感情,絕不只是它的味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