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沒有共用經濟,只有共用未來!

文/王可

共用單車最近頻現“猝死”事件, 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6家共用單車企業倒閉或者正在痛苦的倒閉過程中。 共用單車作為一個2017年“互聯網+”最大的“風口”,

從“看著他起高樓”到“到看著他樓塌了”, 是融資的問題?競爭的問題?還是共用經濟本身的問題?

共用經濟本不是互聯網的創新內容之一, 作為一個術語——Sharing Economy, 早在1978年就被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Spaeth)在發表的論文《群落結構和協同消費》(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

作為兩個社會學家在論文當中其實是對社會的發展趨勢做出了預判, 其中之一就是共用經濟, 提到了閒置私家車的共用模式。 我們目前見到的“共用經濟”, 多數只是企業處於各種目的戴到頭上的“帽子”而已, 所以我認為沒有共用經濟, 只有共用未來!

共用單車不是共用經濟

共用單車其實是公共自行車的分時租賃業務,

運營商都是非典型的融資租賃公司。 非典型的主要原因是資產管理與風險控制相比正規的融資租賃公司差很多, 所以才出現了如今多家運營商押金難退和供應商討債的現象。 但是我認為共用單車是一次偉大的社會實踐, 雖然不是共用經濟, 但是通向共用未來的最直接的一次探索與實踐, 資本與科技一起在做“撞牆式”的創新發展。

直接的探索與實踐, 註定存在“失控、野蠻、盲目”等等人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 就像歷史中出現的革命浪潮一樣, 流血犧牲總是不可避免, 參與其中的有英雄先烈就有投機分子, 有令人鼓舞的事件就有令人傷心事件。 共用單車從誕生, 到受到資本的瘋狂追逐,

再到如今, 始終沒有變的是共用單車的“普惠性”。 這種普惠性要想可持續發展, 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共用單車的“照妖鏡”現象令人心碎, 但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就是進步的開始, 而且全社會擁有了最普遍的參與感, 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 都可以隨時參與解決問題。 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肯定不是整天感歎“我們生活在一個互害社會中”的人群, 而是那些原因站出來自覺自願做互利互惠事情的人群, 非常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主動參與到了解救共用單車的“單車獵人”隊伍當中。 我們的公民意識在提高, 尤其是年輕人的參與, 據說目前單車獵人群體有幾千人, 貌似很少,

但已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當然倒閉的共用單車企業不可避免的對供應商和用戶的權益造成了傷害, 希望能夠盡可能的妥善處理, 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有所行動,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善後工作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取得一個相對較好的結果, 創新有風險, 但是不能停止創新的腳步!

共用單車領域最近也有好消息, 摩拜單車提前一個月完成了2017年底服務全球200個城市的發展目標, 其中包括海外城市拓展, 希望摩拜單車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作為目前市場規模領先的OFO小黃車貌似遭遇到了投資方與創業團隊的危機, 希望能夠妥善的解決, 因為摩拜和OFO不應該是此消彼長的競爭關係, 而是共同破局的友商, 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創新路上你們和所有的友商代表了“中國創新”與“中國創造”。

作為用戶希望共用單車這樣的“普惠性”創新創業克服萬難堅持下去, 成功有很多種, 但是不是每一種成功都值得載入史冊, 共用單車需要成功的載入史冊, 不僅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史冊, 更應該是中國建設普惠型社會的史冊!

共用出行如何共用未來

共用經濟儘管在2017年沒有見到瓜熟蒂落的結果, 但是主要的代表企業尤其在出行領域取得的成績是非常值得贊許的, 每一個企業都明確了自己的發展路徑並做好了準備, 代表了創業公司發展中最寶貴的特質:格局、堅韌、戰略、初心, 這才是真情懷!我們有理由相信共用未來已經來了!

滴滴出行:

作為共用經濟的宣導企業,《滴滴:分享經濟改變中國》一書中對共用經濟有非常系統的闡述,共用與分享在英文中都是Sharing,只是翻譯的微小差異。滴滴出行在2017年眾所眾知遭遇到了政策性的長期利空,對於企業發展而言無異於一次“撞牆式”的考驗。

如今滴滴平臺每天高達2500萬個訂單,是全球所有其他市場總量的兩倍,每天有400萬人使用滴滴的拼車服務。這是中國的人口紅利,我認為更是消費升級的趨勢紅利,也充分說明了《專車新政》絕對不是阻礙創新發展,更加完善規範的體制是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截止2017年6月,資料顯示,滴滴平臺上開網約車的退伍轉業軍人達到178.8萬,其中專職司機50.5萬。這組資料顯示了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網約計程車行業迅速的走向規範化,已經成為公共交通系統的有力補充力量。我認為滴滴出行承認有專職司機的存在與宣導司乘相互理解共同營造沒有的出行體驗比海外拓展與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更加令人興奮,這是滴滴出行在發展中的巨大進步,這是使用者需要的滴滴,是行業持續發展的基石。沒有補貼用戶也是要出行的,這是剛需,規範運營是企業的基礎,先成為一家服務可靠網約計程車公司,是滴滴成為偉大公司的真正起點。

滴滴出行一直被外界熱議的是其融資能力,堪稱強悍,但是我認為真正支撐起滴滴核心競爭力的應該是格局,滴滴如果能夠成為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註定是一場“格局的逆襲”!

易到用車:

2017年對於易到用車堪稱重生,幾乎遭遇了一個創業公司能夠遭遇的所有危機,就不多累述了。易到還活著就是其最大今年的成就,證明C2C模式專車是有發展空間的,情懷不是其活下去的根本,提供的服務相對優質才是根本,因此在最危機的時候韜蘊資本沒有放棄,大多數用戶和司機沒有放棄。

2017年8月中旬,易到上線“認證專車”制度,面向全國車主展開專項培訓和認證工作,並宣佈首批將優選出約30萬“認證專車司機”,預計在2018年1月完成百萬車主認證,截至目前,易到已在全國獲得了21個地市的網約車牌照。2017年7月底,Young車啟動雙選機制,“雙選”機制是平臺賦予司乘兩端的訂單雙向選擇權利,乘客和車主兩端均可按需選擇用車、接單,這種公平選擇權是專車服務的核心體驗,也是打造和諧司乘關係的關鍵,目前易到全平臺車型均實行雙選機制。易到是專車領域唯一實行雙選機制的網約車平臺。易到用車今年參與承接了許多海內外大型活動的用車服務並且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目前我們見到的易到是一個新的易到,只要堅持把服務做好共用的未來一定是有一席之地的。互聯網創業本就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保持堅韌的心,新團隊應該做的更好!

神州專車:

這是一家特別穩健的創業公司,相對於滴滴和易到神州專車代表另一條網約車創新發展的路徑,從傳統走向創新!截至2017年11月,神州專車已在全國43個城市獲得網約車運營牌照,位居網約車行業首位。其中,佔據國內網約車市場90%以上份額的北上廣深、武漢、成都等一二線城市,神州專車已經基本拿齊。以B2C模式為主的專車公司發展有其與生俱來的優勢與劣勢,優勢是高品質服務可以保障,劣勢是重資產發展速度慢,因此採取了差異化行銷策略。

神州專車差異化行銷在2017年是值得點贊的,新政之後,合規網約車也納入了公務用車的採購範疇。今年6月份,神州專車中標了浙江、杭州兩級政府公務用車,隨著公務用車市場的進一步被激發,神州專車也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神州專車已成為企業用車、會議用車首選品牌。在以往孕媽專車、親情號碼服務的基礎上,今年神州專車還推出了無霾專車、金領司機等高標準服務。9月份,神州專車APP新增租車功能模組,使用者通過神州專車也能租車,直接預訂全國各地車輛。近年來,神州專車連續服務達沃斯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博鼇亞洲論壇等國際級會議。

神州專車過去不是,將來也不太可能成為一家“現象級”的創業公司,但一定是中流砥柱式的公司。神州專車是神州優車的一部分,其創新發展得益于神州優車的產業鏈資源更得益於發展戰略的精准,步步為營!創業公司大多能提出宏大的戰略,但是戰略執行過程中大都嚴重缺乏精准度,神州租車到神州專車再到神州優車一路走來戰略都異常精准,都不像個創業公司。在我看來上一家類似的公司應該就是阿裡巴巴了。

滴嗒拼車:

這是一家最堅持初心的公司一直在堅持“順路搭車”,最符合共用經濟學術概念,“讓路上沒有空車”就是在用最簡單的方式去提供私家車的使用效率。滴答到今天也不是一家大公司,團隊人員還不過百,但是截止2017年9月,平臺已經超過7000萬用戶,1200萬車主,要是算員工績效的話,這是一家效率極高的公司。如今誰還記得其他拼車公司?滴答在“合乘”出行領域已經成為毋庸置疑的第一平臺。堅持初心不改的滴答拼車在2017年獲得了最好的回報就是《專車新政》的政策性利好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很多地方的首張合乘牌照只能頒發給滴答拼車。

滴答拼車的“初心”最初就是想解決上班族通勤的問題,最初的種子用戶幾乎都來自大燕郊大天通苑等地區,公交高峰時段太過擁擠,黑車各種不好,那就讓我們一起拼車上班吧!這種消費場景是基於“友鄰互助”的,司乘雙方壓根就不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雙方之間的交易是一種互惠,車主降低了通勤成本,乘客提供了通勤體驗,所以平臺、車主與乘客各方都顯得很友善,很Nice!滴答未來的盈利模式除了撮合交易的傭金,更多的應該來自平臺的“網路社交”屬性,這很互聯網思維!在出行領域,滴答應該感謝所有的友商,瘋狂的競爭性補貼策略在供給兩側客觀上幫助滴答“提純”了用戶群體,目前滴答平臺的用戶群體商業價值很高。

“堅持初心,方得始終”,在滴答拼車的發展歷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共用未來,我們需要一家很Nice的公司,將互助互惠出行做的越來越好。

這四家公司在出行領域非常有代表性,特點鮮明,共性也特別鮮明,都是系統性賦能型的公司,都是運用互聯網科技給行業賦能,隨著AI等前沿科技的成熟落地,將會殊途同歸,共同為整個城市交通體系賦能,必將讓城市交通變得更加智慧,出行更加美好。過去他們可能是競爭的成分更多一些,2017年將是一個分水嶺,以後他們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友商。其實出行領域還有很多友商存在,有的也很值得期待,比如途歌,對外界表達的企業理念非常清晰,就是要提高汽車的使用效率,就是要減少年輕人買車,讓出行變得更好,其實就是互聯網技術優化的汽車分時租賃業務,發展了兩年多今年也開始遍地開花了。

任何變革都是一個“不破不立,立在破中”的過程,出行領域已經“破”的轟轟烈烈了,2017年應該是“立”的元年。先進的總是要破掉落後的,傳統計程車行業正在被“破”掉,所有的計程車公司都該驚醒了,再不思進取下去,消亡也就這幾年的事情。

神州專車U+平臺今年進一步開放,在浙江、上海等部分城市接入計程車,又相繼落地嘉興、麗江等特色旅遊城市,通過接入有資質的計程車企業實現業務擴張,彌補重資產發展的短板。對於合作的計程車公司而言,神州專車在利用線上流量幫助其升級消費場景,合作的好就等於進化成網約車公司了,合作的不好就等於被淘汰了,因為平臺輸出訂單的同時也賦予了用戶和司機用腳投票的權力。

滴滴出行已經推出了專業的網約車SAAS系統——穀雨,正在説明越來越多的汽車租賃公司進化成為網約計程車公司。穀雨是一個工具屬性的系統,典型的互聯網賦能產品,“破”的就是傳統計程車公司目前僅存的那點政策壁壘。

滴答拼車10月27日上線了計程車業務,在北京、上海、天津陸續上線,目前接單率分別為74%,81%,84%。這說明傳統計程車已經很缺訂單了,進化成網約計程車是大勢所趨。這麼高的接單率,滴答一定會陸續增加計程車業務城市。

目前各大網約車平臺給計程車輸出訂單,不是在“餵養”傳統計程車公司,是在進一步的滲透,不思進取的企業就等同進入了“安樂死”的過程,醒悟早的會得到反覆運算的機會。其實在北京已經出現了某些計程車公司招聘不到司機的情況,大量的車閒置或即將閒置。

目前很多觀點認為以滴滴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正在形成“壟斷”出行市場,首先目前中國共用出行的滲透率只有1.5%,在全球範圍內只有1%,怎麼可能是壟斷呢?其次互聯網科技反覆運算的速度遠高於傳統行業,一個企業可以幾年內高速成長,規模很大,但是一旦停止反覆運算發展,衰退更快,因此具有規模效應的企業必定要保持科技領先,領先性是互聯網公司能夠給用戶更好消費體驗的基礎,難道這不是反壟斷的目的嗎?出行領域歸根到底是服務行業,如果沒有強權規定使用者必須選擇,提供服務的企業怎麼會構成壟斷呢?在我看來,中國互聯網行業反壟斷是偽命題,電商發展了這麼多年,對全國的貿易滲透率不過剛超過10%,哪來壟斷可反呢?

共用經濟代表性企業主要集中在“住、行”

為什麼共用經濟的代表性企業主要集中在“住、行”兩個領域。首先,“衣食住行”是最主要的顯性消費領域,“衣、食”目前基本被電商承包了,因為這兩個領域的商品所有權和使用權基本上是不可分離的,就是在每次交易的時候所有權與使用權同時進行。“住、行”領域,交易過程中所有權與使用權是可以暫時分離的,可以單獨交易使用權,比如租房租車,承租人是不能對所有權進行處置的,只能對使用權進行契約範圍內的處置權。這就是共用經濟的最核心要件,另一個核心要件是在交易過程中能夠提供相應服務的協力廠商能夠獲利。

Airbnb(愛彼迎)和途家網這兩家公司應該是共用在“住”領域扛著共用大旗的公司,2017年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增長,但是我認為他們取得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變得越來越像“行”的公司,他們應該屬於旅遊行業。

Airbnb在做旅遊體驗內容,平臺上的房東分享的不僅僅閒置的房間和必要的服務,還有“體驗”,對於用戶而言,消費的不僅是一個旅途中客房,而是一個房東設計主導的旅遊度假計畫,這是很高級的消費體驗。

途家網在並購了攜程和去哪網的公寓民宿業務之後,獲得了目前國內最大的OTA平臺強大的流量資源支持,證明其多年的運營能力受到了認可。途家網在我看來就是在做互聯網流量生意,因為行業的問題,其創新性並不是很明顯。

在“住”的領域我認為更是共用未來,但是目前互聯網科技的賦能效果還停留在資訊交換的初級階段,仲介或者撮合經濟更準確一些。

商品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共用商業行為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商品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也就是在其使用週期中價值體現的更好。這個屬性對我們目前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因為一個行業中商品的使用價值得不到釋放,使用效率低下,肯定會嚴重影響其發展,比如我們現在的房地產行業,“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房子繼續炒下去,空置的房子還在不斷的增多,最終垮掉的不僅是房地產行業,我們這個社會都會出問題。

我們中國人對“居者有其屋”的美好生活有強烈的嚮往並願意為之努力奮鬥,在這個過程當中大量的社會財富正在被固化,到了一定的階段社會消費就會受到影響。城市裡大量的建設商品房,高階層人群出於投資的目的採購然後空置,或者租售比低到在試用期內根本無法收回採購成本,如果沒有炒作的價格提升就是負資產,就是泡沫,建設用地畢竟是有限的,建的商品房多了,勢必公共建築用地就少了。一系列的問題累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經濟的結構性問題,調控政策目前就成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當然還需要其他的方法,其中公民共用意識的提升肯定也是一種方法。

互聯網的發展就是一個社會化賦能的過程,是工業化革命的再次反覆運算升級。人類文明進程中,工業革命是最重要的節點。我認為工業化之前,人類大多數發明創造都是讓“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都是在給個人賦能,賦能後的個體再形成協同效應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工業革命之後,機器的廣泛使用越來越趨近於行業乃至社會化賦能發展,在這個賦能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崗位,崗位上的人越來越需要協同工作,逐漸整個社會都在一個協同的生態當中。如今的互聯網革命更加突顯了社會化賦能的特點,生產生活中的協同效應越來越明顯,消費也進入了協同消費的時代,共用就成為一種趨勢。

消費觀念肯定是需要轉變的,我們要樂於接受享受一個商品的使用價值不必要擁有其所有權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勢必會強化互信關係,逐漸形成創新的秩序,推動各種社會制度不斷完善,最終社會肯定是變得越來越普惠而和諧。所以,2017年我們不需要去糾結“沒有見到一個成功的共用經濟企業”,因為我們已經可以預見到共用的未來!

【作者簡介】

王可,現任中網載線執行副總裁,國華世紀(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車八度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最早專注於汽車後市場以及出行領域的專欄作者之一。

滴滴出行:

作為共用經濟的宣導企業,《滴滴:分享經濟改變中國》一書中對共用經濟有非常系統的闡述,共用與分享在英文中都是Sharing,只是翻譯的微小差異。滴滴出行在2017年眾所眾知遭遇到了政策性的長期利空,對於企業發展而言無異於一次“撞牆式”的考驗。

如今滴滴平臺每天高達2500萬個訂單,是全球所有其他市場總量的兩倍,每天有400萬人使用滴滴的拼車服務。這是中國的人口紅利,我認為更是消費升級的趨勢紅利,也充分說明了《專車新政》絕對不是阻礙創新發展,更加完善規範的體制是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截止2017年6月,資料顯示,滴滴平臺上開網約車的退伍轉業軍人達到178.8萬,其中專職司機50.5萬。這組資料顯示了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網約計程車行業迅速的走向規範化,已經成為公共交通系統的有力補充力量。我認為滴滴出行承認有專職司機的存在與宣導司乘相互理解共同營造沒有的出行體驗比海外拓展與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更加令人興奮,這是滴滴出行在發展中的巨大進步,這是使用者需要的滴滴,是行業持續發展的基石。沒有補貼用戶也是要出行的,這是剛需,規範運營是企業的基礎,先成為一家服務可靠網約計程車公司,是滴滴成為偉大公司的真正起點。

滴滴出行一直被外界熱議的是其融資能力,堪稱強悍,但是我認為真正支撐起滴滴核心競爭力的應該是格局,滴滴如果能夠成為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註定是一場“格局的逆襲”!

易到用車:

2017年對於易到用車堪稱重生,幾乎遭遇了一個創業公司能夠遭遇的所有危機,就不多累述了。易到還活著就是其最大今年的成就,證明C2C模式專車是有發展空間的,情懷不是其活下去的根本,提供的服務相對優質才是根本,因此在最危機的時候韜蘊資本沒有放棄,大多數用戶和司機沒有放棄。

2017年8月中旬,易到上線“認證專車”制度,面向全國車主展開專項培訓和認證工作,並宣佈首批將優選出約30萬“認證專車司機”,預計在2018年1月完成百萬車主認證,截至目前,易到已在全國獲得了21個地市的網約車牌照。2017年7月底,Young車啟動雙選機制,“雙選”機制是平臺賦予司乘兩端的訂單雙向選擇權利,乘客和車主兩端均可按需選擇用車、接單,這種公平選擇權是專車服務的核心體驗,也是打造和諧司乘關係的關鍵,目前易到全平臺車型均實行雙選機制。易到是專車領域唯一實行雙選機制的網約車平臺。易到用車今年參與承接了許多海內外大型活動的用車服務並且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目前我們見到的易到是一個新的易到,只要堅持把服務做好共用的未來一定是有一席之地的。互聯網創業本就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保持堅韌的心,新團隊應該做的更好!

神州專車:

這是一家特別穩健的創業公司,相對於滴滴和易到神州專車代表另一條網約車創新發展的路徑,從傳統走向創新!截至2017年11月,神州專車已在全國43個城市獲得網約車運營牌照,位居網約車行業首位。其中,佔據國內網約車市場90%以上份額的北上廣深、武漢、成都等一二線城市,神州專車已經基本拿齊。以B2C模式為主的專車公司發展有其與生俱來的優勢與劣勢,優勢是高品質服務可以保障,劣勢是重資產發展速度慢,因此採取了差異化行銷策略。

神州專車差異化行銷在2017年是值得點贊的,新政之後,合規網約車也納入了公務用車的採購範疇。今年6月份,神州專車中標了浙江、杭州兩級政府公務用車,隨著公務用車市場的進一步被激發,神州專車也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神州專車已成為企業用車、會議用車首選品牌。在以往孕媽專車、親情號碼服務的基礎上,今年神州專車還推出了無霾專車、金領司機等高標準服務。9月份,神州專車APP新增租車功能模組,使用者通過神州專車也能租車,直接預訂全國各地車輛。近年來,神州專車連續服務達沃斯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博鼇亞洲論壇等國際級會議。

神州專車過去不是,將來也不太可能成為一家“現象級”的創業公司,但一定是中流砥柱式的公司。神州專車是神州優車的一部分,其創新發展得益于神州優車的產業鏈資源更得益於發展戰略的精准,步步為營!創業公司大多能提出宏大的戰略,但是戰略執行過程中大都嚴重缺乏精准度,神州租車到神州專車再到神州優車一路走來戰略都異常精准,都不像個創業公司。在我看來上一家類似的公司應該就是阿裡巴巴了。

滴嗒拼車:

這是一家最堅持初心的公司一直在堅持“順路搭車”,最符合共用經濟學術概念,“讓路上沒有空車”就是在用最簡單的方式去提供私家車的使用效率。滴答到今天也不是一家大公司,團隊人員還不過百,但是截止2017年9月,平臺已經超過7000萬用戶,1200萬車主,要是算員工績效的話,這是一家效率極高的公司。如今誰還記得其他拼車公司?滴答在“合乘”出行領域已經成為毋庸置疑的第一平臺。堅持初心不改的滴答拼車在2017年獲得了最好的回報就是《專車新政》的政策性利好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很多地方的首張合乘牌照只能頒發給滴答拼車。

滴答拼車的“初心”最初就是想解決上班族通勤的問題,最初的種子用戶幾乎都來自大燕郊大天通苑等地區,公交高峰時段太過擁擠,黑車各種不好,那就讓我們一起拼車上班吧!這種消費場景是基於“友鄰互助”的,司乘雙方壓根就不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雙方之間的交易是一種互惠,車主降低了通勤成本,乘客提供了通勤體驗,所以平臺、車主與乘客各方都顯得很友善,很Nice!滴答未來的盈利模式除了撮合交易的傭金,更多的應該來自平臺的“網路社交”屬性,這很互聯網思維!在出行領域,滴答應該感謝所有的友商,瘋狂的競爭性補貼策略在供給兩側客觀上幫助滴答“提純”了用戶群體,目前滴答平臺的用戶群體商業價值很高。

“堅持初心,方得始終”,在滴答拼車的發展歷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共用未來,我們需要一家很Nice的公司,將互助互惠出行做的越來越好。

這四家公司在出行領域非常有代表性,特點鮮明,共性也特別鮮明,都是系統性賦能型的公司,都是運用互聯網科技給行業賦能,隨著AI等前沿科技的成熟落地,將會殊途同歸,共同為整個城市交通體系賦能,必將讓城市交通變得更加智慧,出行更加美好。過去他們可能是競爭的成分更多一些,2017年將是一個分水嶺,以後他們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友商。其實出行領域還有很多友商存在,有的也很值得期待,比如途歌,對外界表達的企業理念非常清晰,就是要提高汽車的使用效率,就是要減少年輕人買車,讓出行變得更好,其實就是互聯網技術優化的汽車分時租賃業務,發展了兩年多今年也開始遍地開花了。

任何變革都是一個“不破不立,立在破中”的過程,出行領域已經“破”的轟轟烈烈了,2017年應該是“立”的元年。先進的總是要破掉落後的,傳統計程車行業正在被“破”掉,所有的計程車公司都該驚醒了,再不思進取下去,消亡也就這幾年的事情。

神州專車U+平臺今年進一步開放,在浙江、上海等部分城市接入計程車,又相繼落地嘉興、麗江等特色旅遊城市,通過接入有資質的計程車企業實現業務擴張,彌補重資產發展的短板。對於合作的計程車公司而言,神州專車在利用線上流量幫助其升級消費場景,合作的好就等於進化成網約車公司了,合作的不好就等於被淘汰了,因為平臺輸出訂單的同時也賦予了用戶和司機用腳投票的權力。

滴滴出行已經推出了專業的網約車SAAS系統——穀雨,正在説明越來越多的汽車租賃公司進化成為網約計程車公司。穀雨是一個工具屬性的系統,典型的互聯網賦能產品,“破”的就是傳統計程車公司目前僅存的那點政策壁壘。

滴答拼車10月27日上線了計程車業務,在北京、上海、天津陸續上線,目前接單率分別為74%,81%,84%。這說明傳統計程車已經很缺訂單了,進化成網約計程車是大勢所趨。這麼高的接單率,滴答一定會陸續增加計程車業務城市。

目前各大網約車平臺給計程車輸出訂單,不是在“餵養”傳統計程車公司,是在進一步的滲透,不思進取的企業就等同進入了“安樂死”的過程,醒悟早的會得到反覆運算的機會。其實在北京已經出現了某些計程車公司招聘不到司機的情況,大量的車閒置或即將閒置。

目前很多觀點認為以滴滴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正在形成“壟斷”出行市場,首先目前中國共用出行的滲透率只有1.5%,在全球範圍內只有1%,怎麼可能是壟斷呢?其次互聯網科技反覆運算的速度遠高於傳統行業,一個企業可以幾年內高速成長,規模很大,但是一旦停止反覆運算發展,衰退更快,因此具有規模效應的企業必定要保持科技領先,領先性是互聯網公司能夠給用戶更好消費體驗的基礎,難道這不是反壟斷的目的嗎?出行領域歸根到底是服務行業,如果沒有強權規定使用者必須選擇,提供服務的企業怎麼會構成壟斷呢?在我看來,中國互聯網行業反壟斷是偽命題,電商發展了這麼多年,對全國的貿易滲透率不過剛超過10%,哪來壟斷可反呢?

共用經濟代表性企業主要集中在“住、行”

為什麼共用經濟的代表性企業主要集中在“住、行”兩個領域。首先,“衣食住行”是最主要的顯性消費領域,“衣、食”目前基本被電商承包了,因為這兩個領域的商品所有權和使用權基本上是不可分離的,就是在每次交易的時候所有權與使用權同時進行。“住、行”領域,交易過程中所有權與使用權是可以暫時分離的,可以單獨交易使用權,比如租房租車,承租人是不能對所有權進行處置的,只能對使用權進行契約範圍內的處置權。這就是共用經濟的最核心要件,另一個核心要件是在交易過程中能夠提供相應服務的協力廠商能夠獲利。

Airbnb(愛彼迎)和途家網這兩家公司應該是共用在“住”領域扛著共用大旗的公司,2017年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增長,但是我認為他們取得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變得越來越像“行”的公司,他們應該屬於旅遊行業。

Airbnb在做旅遊體驗內容,平臺上的房東分享的不僅僅閒置的房間和必要的服務,還有“體驗”,對於用戶而言,消費的不僅是一個旅途中客房,而是一個房東設計主導的旅遊度假計畫,這是很高級的消費體驗。

途家網在並購了攜程和去哪網的公寓民宿業務之後,獲得了目前國內最大的OTA平臺強大的流量資源支持,證明其多年的運營能力受到了認可。途家網在我看來就是在做互聯網流量生意,因為行業的問題,其創新性並不是很明顯。

在“住”的領域我認為更是共用未來,但是目前互聯網科技的賦能效果還停留在資訊交換的初級階段,仲介或者撮合經濟更準確一些。

商品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共用商業行為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商品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也就是在其使用週期中價值體現的更好。這個屬性對我們目前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因為一個行業中商品的使用價值得不到釋放,使用效率低下,肯定會嚴重影響其發展,比如我們現在的房地產行業,“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房子繼續炒下去,空置的房子還在不斷的增多,最終垮掉的不僅是房地產行業,我們這個社會都會出問題。

我們中國人對“居者有其屋”的美好生活有強烈的嚮往並願意為之努力奮鬥,在這個過程當中大量的社會財富正在被固化,到了一定的階段社會消費就會受到影響。城市裡大量的建設商品房,高階層人群出於投資的目的採購然後空置,或者租售比低到在試用期內根本無法收回採購成本,如果沒有炒作的價格提升就是負資產,就是泡沫,建設用地畢竟是有限的,建的商品房多了,勢必公共建築用地就少了。一系列的問題累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經濟的結構性問題,調控政策目前就成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當然還需要其他的方法,其中公民共用意識的提升肯定也是一種方法。

互聯網的發展就是一個社會化賦能的過程,是工業化革命的再次反覆運算升級。人類文明進程中,工業革命是最重要的節點。我認為工業化之前,人類大多數發明創造都是讓“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都是在給個人賦能,賦能後的個體再形成協同效應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工業革命之後,機器的廣泛使用越來越趨近於行業乃至社會化賦能發展,在這個賦能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崗位,崗位上的人越來越需要協同工作,逐漸整個社會都在一個協同的生態當中。如今的互聯網革命更加突顯了社會化賦能的特點,生產生活中的協同效應越來越明顯,消費也進入了協同消費的時代,共用就成為一種趨勢。

消費觀念肯定是需要轉變的,我們要樂於接受享受一個商品的使用價值不必要擁有其所有權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勢必會強化互信關係,逐漸形成創新的秩序,推動各種社會制度不斷完善,最終社會肯定是變得越來越普惠而和諧。所以,2017年我們不需要去糾結“沒有見到一個成功的共用經濟企業”,因為我們已經可以預見到共用的未來!

【作者簡介】

王可,現任中網載線執行副總裁,國華世紀(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車八度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最早專注於汽車後市場以及出行領域的專欄作者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