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原創丨宣導特色農業的天津進士姜秉善

姜秉善書法

科舉時代, 舉人考中進士後, 通常不在本地任職。 第二甲、第三甲進士如被欽點為即用知縣, 經吏部掣簽後, 均分發各省試用、候補。

天津歷史上, 被授為各地知縣的進士出身者, 不乏其人。 雖然他們大多只能長期紮根基層, 但如果心系百姓、廉潔奉公, 一樣備受尊重, 一樣輝耀史乘。

清末天津籍進士姜秉善宦遊四川期間, 堅持在窮鄉僻壤發展特色農業。 此舉頗著政聲, 窮黎感戴, 迄今仍有益閭閻、傳頌鄉里。 薑秉善(1866—1911), 字少雲。 早年就讀于天津問津書院學海堂, 師從李慈銘。 1898年考中進士後, 改授翰林院庶起士。 1903年補授四川省保寧府蒼溪縣(今屬廣元市)知縣。

蒼溪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秦巴山脈南麓, 素有“秦隴鎖鑰”“蜀北屏藩”之稱。 雖然自然資源較為豐富, 但僻處一隅、風氣不通, 素稱瘠苦。 清末連歲饑饉, 黎民啼饑號寒。 薑秉善就任後, 心急如焚, 竭力解民於倒懸,

輿情感動。 他一面籌措糧米濟貧, 一面發動富戶賑災, 並責成鄉紳陶鴻恩、楊家法秉公辦理, 收效尤顯。 官方後特令嘉許, 頒給“勸濟有功”匾額。 從此, 邑人競相傳頌這位從三千里之外空降的“薑大令”。

薑秉善“治蒼三年, 從未妄取民財, 且捐俸錢”。 他曾派員攜銀數千金歸庫, 但在途經中江縣興隆場時, 遭盜匪搶劫。 薑秉善迅即稟報, 表示寧願設法與中江縣知縣共同賠償, 也絕不增加民眾分文負擔。 姜秉善因地制宜, 謀求富民之策。 首先是致力振興蠶政, 不僅首倡“蠶桑傳習所”, 而且擇蒼溪縣“先農壇、春場壩, 倡植湖桑、草桑數千株”。 湖桑是薑秉善等從浙江湖州引進的, 此舉豐富了蒼溪縣的桑樹品種。 又經勸導農蠶, 當地農民植桑熱情很快就被調動起來,

僅數年工夫就大見成效。 至1910年, 蒼溪縣已有“成片桑園180畝、散栽桑640畝, 官桑2353株、私桑6.45萬株”。 民國初年, 絲價漸高, 農民爭相栽桑。 薑秉善推廣蠶桑, 福澤一方。 1928年版《蒼溪縣誌》稱, 對於桑植, 鄉民“迄今利賴之”。 而對於薑秉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之胸襟, 蒼溪一帶鄉民皆同深感佩。

蒼溪縣盛產雪梨, 尤以“施家梨”為上品。 薑秉善為把這一土特產推銷出去, 遂將“施家梨”奉為貢品。 此舉頗具眼光, 蒼溪貢梨聲名大噪後, 栽植規模日益擴大。 蒼溪雪梨後因具有“果形正、果點稀、果皮光滑、色澤黃、外觀美、風味佳”等特點, 成為“全國名梨”, 被譽為“沙梨之王”。 蒼溪縣還被命名為“中國雪梨之鄉”。

如今, 雪梨樹已遍佈蒼溪縣全境, 2013年栽植已近千萬株。

2003年起, 每年3月舉辦“中國·蒼溪梨花節”, 已成一道特色旅遊風景線, 蒼溪縣也成為名符其實的“川北淳邑”。 這不能不感念薑秉善100多年前的卓異治行、清正持躬。 姜秉善實事求是地發展高效農業的構想和實踐, 效果顯著, 影響深遠。 其著力於經濟作物的栽植, 對於推動蒼溪縣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 功不可沒, 實可謂德澤在民, 至深至厚。 官方對薑秉善評價頗高。 1908年, 川滇邊務大臣、護理四川總督趙爾豐奏稱:“蒼溪縣知縣姜秉善樸誠練達, 盡心民事”“政績懋著, 堪膺卓異之選, 均應薦舉, 以勵人材”“蒼溪縣知縣姜秉善勤政愛民, 輿情感戴, 實為循良之吏”“得諸經驗, 輿論翕然, 治行可觀, 無慚課最。 自應懇恩諭嘉獎, 以表賢能”。 清政府定期考核、檢查官吏政績,
政績最優者稱“課最”。

薑秉善此後曆官四川省中江縣、長寧縣、什邡縣知縣。 在任期間均秉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 為政清廉。 1911年, 其卒于任上的噩耗傳來, “蒼人聞而哀之”。 姜秉善家風純樸、素尚禮義, 對後代影響較大, 家族人才輩出。 姜秉善之孫姜泗長(1913—2001)是醫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現代耳鼻咽喉科創始人之一。 1993年被中央軍委授予“模範醫學教授”稱號。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 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自海河網。 歡迎關注並按規則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