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荊軻出名背後的那些貓膩

在我國, 春秋戰國時期有四大刺客, 他們是:專諸, 聶政, 豫讓, 荊軻。 他們, 首先想到的就是荊軻刺秦王, 這件事家喻戶曉, 有人認為:荊軻的表現很糟糕, 根本不能被冠上“英雄”的名號。

《史記.刺客列傳》記載了很多刺客, 曹沫, 專諸, 聶政等, 和那些人相比, 荊軻並沒有完成任務, 與其他人相比起來, 荊軻唯一的優點就是, 做了周密的計畫, 但是荊軻的任務最艱巨, 難度也是最大的, 荊軻最後也只是砍斷了秦王的一個袖子, 根本沒有傷到對方, 可是行動最終失敗。

司馬遷的《史記》裡講述了吳國專諸的故事, 專諸的對象是吳國的國君, 面對防衛森嚴的國君護衛, 專諸把匕首藏在了魚肚之中, 見到吳國國君時, 直接了當的完成任務;再者韓國的聶政更是了得, 一人單槍匹馬, 沖進了韓國相國俠累的家裡, 也是順利完成任務。 反觀荊軻, 完成任務的過程比較曲折, 而且也沒有成功。

由此可見, 荊軻的武力值並不高, 武功真的不怎麼樣。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等)來分析, 荊軻已經遠遠超越了生理需求階段, 他根本不是貪圖享受;也超越了安全需求, 命都不要了還講什麼安全;社交需求則應該占一定比例,

荊軻本來是在底層混, 驀然和上流社會交往, 直接和太子對話, 無疑會得到一種滿足。 但是從後來荊軻怒叱太子看來, 荊軻和太子關係並不是很和諧, 他們根本不是朋友關係, 而是雇傭關係, 不管太子對他的態度有多恭敬。 也因此, 尊重的需求對荊軻來說, 應該也不是太重要。 太子對他的恭敬並不是真正的尊重, 實質是把他當槍使。 那麼荊軻接受任命應該就是出於自我實現的需求。

但是即便如此, 荊軻的準備確實最好的, 燕太子丹策劃的行動, 可謂是周密。 先是給荊軻重金打造兵器, 還給荊軻配備了副手, 入秦之時, 太子丹又重金賄賂了秦王身邊的一個寵臣, 給荊軻做內應。

無論哪個方面, 太子丹都給荊軻做了最完善的準備, 即使如此荊軻還是失敗了。 實際上太子丹讓荊軻幫忙, 只是為了報私仇, 國家的興亡只是順帶的。 那麼這樣的荊軻, 名聲為何如此出名呢?

荊軻離我們的時代比之前的那幾位更近, 司馬遷在記錄中更側重於描寫他;《史記》關於類似的記錄,

最早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曹沫, 他比荊軻早了接近五百年附近, 而離荊軻最近的聶政, 也比他早了接近二百多年, 對於漢朝的人來說, 荊軻的故事在秦漢時期流傳, 使得荊軻名氣相對於其他人更響亮。

加之荊軻的目標是秦始皇, 這就使得他更加名聲大噪, 其他幾個人的目標和秦始皇相比, 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所以荊軻刺秦, 不是荊軻吸引人, 而是這件事本身吸引人, 荊軻也因這件事情而出名。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 不盡之處請指正, 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