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高平陵事變前司馬懿都做了哪些準備?

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西元239年)逝世, 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 司馬懿乃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 曹芳即位, 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 共執朝政。 曹爽重用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 排斥司馬懿;且不久即晉升司馬懿為太傅而奪去了他的實權。 之後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訓為中領軍及武衛將軍, 曹爽集團於是完全掌握宮中禁軍。 從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運作, 權傾朝野, 而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則被架空。

司馬懿裝病

司馬懿無法參與政令決策, 為了等待時機, 凝聚反擊力量, 於正始八年(西元247年)藉故生病辭職以回避曹爽。 西元248年, 李勝到荊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馬懿辭行, 司馬懿更在他面前裝出重病的樣子, 因此令曹爽對他更為鬆懈;但于此同時, 司馬懿卻與兒子司馬師(當時為中護軍)、司馬昭以及太尉蔣濟等人暗中準備發動政變。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 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 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 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 請廢曹爽兄弟。 當時, 司馬師為中護軍, 率兵屯司馬門, 控制京都。 司馬懿列陣, 經過曹爽門前, 曹爽部將嚴世登樓, 引弩欲射, 孫謙拉著他的胳膊阻止他說:“事未可知。 ”大司農桓範出城去投曹爽, 蔣濟擔心道:“智囊往矣。 ”司馬懿則說:“范則智矣, 駑馬戀棧豆, 爽必不能用也。 ”司馬懿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 管領曹爽軍營, 對他說:“君為周勃矣。 ”召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 統攝曹羲軍營。

曹爽

司馬懿自率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 駐紮在洛水浮橋。 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述曹爽之罪。 曹爽扣住奏章, 把曹芳留在伊水之南, 砍伐樹木建成鹿角, 徵發屯兵數千人以自守。 桓范勸曹爽挾持皇帝到許昌去, 發文書徵調天下兵馬勤王。 曹爽果然疑惑, 不從其計。 反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去見司馬懿,

探聽動靜。 司馬懿乘機數說曹爽的過失, 讓他早來服罪。 接著又派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對他說, 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職, 並以洛水為誓。 同時, 他還讓蔣濟寫信給曹爽, 稱自己只是想將他們免官, 勸告他儘早交出權力投降, 可以保他們爵位富貴。 曹爽欲信其言, 桓範等人從晚上一直勸到第二天黎明。 結果, 曹爽投刀於地, 說:“司馬懿正當欲奪吾權耳。 吾得以侯還第, 不失為富家翁。 ”桓範哭說:“曹子丹佳人, 生汝兄弟, 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 ”於是, 曹爽請免職, 隨曹芳回京。 曹爽兄弟一回府, 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 司馬懿違背諾言, 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 並滅三族。

司馬懿發動政變

司馬懿通過政變, 消除了由曹爽領導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 曹氏宗室力量日漸薄弱, 司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權力, 控制了曹魏朝政, 逐步消滅支持曹氏的勢力, 向篡奪曹魏政權的目標前進, 為日後司馬炎代魏立晉奠下了根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