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九九消寒圖,你見過嗎?

九九消寒圖, 你見過嗎?

若您熱愛生活, 喜愛傳統文化, 請關注【雅穀堂】, 這裡將時刻為您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今日冬至, 從今日起就算進“九”了, 在冬至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 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歷”, 是壹種很有傳統特色的、好看的日歷。 它壹共有九九八十壹個單位, 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 從冬至算起, 以九天作壹單元, 連數九個九天, 八十壹天後冬天就過去了。

九九消寒圖的種類很多, 有畫圈消寒圖、文字消寒圖和梅花消寒圖等多種。 畫消寒圖, 壹方面是為了計算過去的九九日數, 另壹方面也是壹種有趣的消寒娛樂活動。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幾種有趣的消寒圖:

畫圈式消寒圖

第壹類比較簡單的消寒圖形式, 是畫圈消寒圖, 在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有記載:“有直作圈九叢, 叢九圈者, 刻而市之, 附以九九之歌, 述其寒燠之候”。 在壹張白紙上畫九個大方格, 上面寫圖名, 下邊寫“九九歌”。 再在每個大方格中, 用筆帽印九個紅圈, 或者印上九個銅錢文。

▲畫銅錢式消寒圖

從冬至日起, 每過壹天便用筆點染壹個圈。 點的時候只點圈的某壹部分, 以便區別不同的天氣, 規則如下:“上畫陰, 下畫晴, 左風右雨雪當中。 ”就是說如果是陰天, 就在圈的上部分染墨, 如果是晴天就把下面壹半染黑, 左邊代表風天, 右邊說明有雨, 如果這天有雪就把中間染黑。 等紅圈全部染完了, 則九出春來。 另外也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 晴為紅, 陰為黑, 雨為藍,

風為黃, 落雪則白。 等到穿暖花開的時候, 紙上也五彩繽紛。

▲消寒益氣歌

這種記錄每日天氣的消寒圖比較簡單, 在農業時代, 對於計算雨雪天氣, “估來年豐歉”還是很有幫助的。 另外, 在紫禁城景仁宮東廂, 還懸掛著壹幅利用吉祥佛教語和圖案重新組合的消寒圖《消寒益氣歌》,

每壹九圈組成壹圖, 如七星拱壹、壹門五福、八方朝貢, 並配合祈禱吉祥的佛語歌詞, 使消寒圖又增添了祈福意味。

文字式消寒圖

第二種文字消寒圖略復雜些, 稱為“寫九”。 選九畫的字九個, 組成壹句詩句, 每畫代表壹天, 每字代表壹個九, 九個字代表九九八十壹天。 用雙鉤空心字體畫到壹張紙上, 每過壹天, 用帶顏色的筆填壹劃, 填完九個字, 則九盡九出。 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就是常用的寫九的壹句話, 從這句話中還能讀出人們熬冬盼春的急切心情。

▲文字版九九消寒圖

上有題“管城春滿”,因為有秦代大將蒙恬造筆的典故,蒙恬被封在管城,所以後世就用管城作為毛筆的代稱。“管城春滿”便是在筆下春意逐漸充滿人間的意思。在故宮養心殿燕喜堂的隔扇上便懸掛著壹幅描好了的消寒圖,是1924年,溥儀最後壹年居住宮中時所使用,便屬此類。

▲葫蘆型九九消寒圖

“寫九”還有更復雜的形式,便是在每壹筆中留白填塗出每日的天氣。徐珂《清稗類鈔·時令類》“九九銷寒”:“宣宗(道光)禦制詞,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畫,其後雙鉤之,裝潢成幅,曰《九九銷寒圖》。題‘管城春色’四字於其端。南書房翰林日以陰晴風雪註之,自冬至始,日填壹畫,凡八十壹日而畢事。”漢聲《美哉漢字》壹書選用了壹幅故宮舊藏“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消寒圖,圖上每壹筆都用蠅頭小楷寫著當日天氣,如“終日涼風侵入皮膚如刀刺”、“冷”等,最後壹筆還寫著“浪費筆墨今日休風”,可見到了九九的最後壹天,總算春暖花開了。此圖便極有可能是南書房翰林所填塗。

清代“寫九消寒”的形式多樣,民間還有作九體對聯的:上下兩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壹筆,如上聯是“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待到九九結束,剛好作完壹幅對聯。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在楊柳青年畫中有壹種消寒圖,畫三出小戲,每出戲名三字,每字為九筆,共八十壹劃。如“南陽關”、“破洪洲”、“洪洋洞”,都是繁體字,有的連筆,勉強為九劃。還有中間刻繪清代衙門場面,外邊環以“九九消寒歌”,也多是戲曲故事。還有壹幅《三字經九九圖》,文詞裏都含《三字經》句。

▲楊柳青年畫

這類寓教育於圖中的“消寒圖”,過去在農村教育不普及的情況下,既有教子讀畫識字,又有教育兒童尚勤學、讀書成人的作用。 有的畫勾芒神倚臥牛背,配以每字九筆的佳句,或者童子戲弄九字牌。如:“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香保送茶來聽前待客”等。此外還有兩種圖上印二十四節氣表,供農民耕作參考,下印有“九九歌”。

畫梅式消寒圖

第三種消寒圖則比較浪漫和美觀,稱為素梅圖,或“畫九”。就是畫壹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有九個花瓣,共九九八十壹瓣,或者八十壹朵小小的梅花,代表“數九天”的八十壹天,每過壹天就用紅筆或黑筆塗染壹個花瓣或壹朵,花瓣盡而九九出,九盡春深,冬去春來。染完的素梅不但十分好看,而且猶如壹幅精心構思、技法獨特的梅花圖。古時百官在冬至日上朝畢後,互拜禮儀時還會素梅“九九消寒圖”相互雅贈。

▲九九消寒圖

這種《九九消寒圖》,現存最早的實物印刻於明弘治元年,圖中畫壹折枝梅花插於瓶中,梅花共有八十壹瓣,冬至數九日起,每天染壹瓣,染完則九九寒消,天氣轉暖。此圖四周還畫了壹九到九九的節氣景物,旁系壹詩。如:“二九”壹圖,畫寒林漠漠,華樓上玉人對飲賞雪,樓下遊子徘徊於途,上題“凜凜寒風刮地來,冰花妝就玉樓臺;銀瓶註酒歌金縷,誰嘆征人尚未回?”正如明代《帝京景物略》所記載的:“冬至日,人家畫素梅壹枝,為瓣八十有壹。日染壹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曉妝染梅

更有趣的是婦女曉妝染梅。明人楊允浮《灤京雜詠壹百首》曾提及此俗:“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他在自註中雲“冬至後,貼梅花壹枝於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胭脂日圖壹圈,八十壹圈既足,變作杏花,即暖回矣。”婦人每日清晨梳妝的時候用胭脂點素梅圖,別有壹番閨閣之中的樂趣。

▲九九消寒圖

總之,數九寒天,在古人手裏,並不是掰著手指頭苦熬苦盼,而是饒有興趣地在紙上描圖寫字,每天寫上壹筆,或是畫上壹個花瓣。壹天壹筆,等九個字寫完,等九個花瓣畫完,春天也就到了。有了它,蕭索的冬天也有了無窮況味,嚴寒的隆冬被點染得生機盎然。

如果妳能書會畫,何不親手繪制壹張九九消寒圖呢?下面提供幾個書帖素材,可以下載後臨摹或者列印出來,每天塗抹壹筆,妳能堅持到春暖花開嗎?

若您熱愛生活,喜愛傳統文化,請關注【雅穀堂】,這裡將時刻為您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文字版九九消寒圖

上有題“管城春滿”,因為有秦代大將蒙恬造筆的典故,蒙恬被封在管城,所以後世就用管城作為毛筆的代稱。“管城春滿”便是在筆下春意逐漸充滿人間的意思。在故宮養心殿燕喜堂的隔扇上便懸掛著壹幅描好了的消寒圖,是1924年,溥儀最後壹年居住宮中時所使用,便屬此類。

▲葫蘆型九九消寒圖

“寫九”還有更復雜的形式,便是在每壹筆中留白填塗出每日的天氣。徐珂《清稗類鈔·時令類》“九九銷寒”:“宣宗(道光)禦制詞,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畫,其後雙鉤之,裝潢成幅,曰《九九銷寒圖》。題‘管城春色’四字於其端。南書房翰林日以陰晴風雪註之,自冬至始,日填壹畫,凡八十壹日而畢事。”漢聲《美哉漢字》壹書選用了壹幅故宮舊藏“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消寒圖,圖上每壹筆都用蠅頭小楷寫著當日天氣,如“終日涼風侵入皮膚如刀刺”、“冷”等,最後壹筆還寫著“浪費筆墨今日休風”,可見到了九九的最後壹天,總算春暖花開了。此圖便極有可能是南書房翰林所填塗。

清代“寫九消寒”的形式多樣,民間還有作九體對聯的:上下兩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壹筆,如上聯是“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待到九九結束,剛好作完壹幅對聯。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在楊柳青年畫中有壹種消寒圖,畫三出小戲,每出戲名三字,每字為九筆,共八十壹劃。如“南陽關”、“破洪洲”、“洪洋洞”,都是繁體字,有的連筆,勉強為九劃。還有中間刻繪清代衙門場面,外邊環以“九九消寒歌”,也多是戲曲故事。還有壹幅《三字經九九圖》,文詞裏都含《三字經》句。

▲楊柳青年畫

這類寓教育於圖中的“消寒圖”,過去在農村教育不普及的情況下,既有教子讀畫識字,又有教育兒童尚勤學、讀書成人的作用。 有的畫勾芒神倚臥牛背,配以每字九筆的佳句,或者童子戲弄九字牌。如:“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香保送茶來聽前待客”等。此外還有兩種圖上印二十四節氣表,供農民耕作參考,下印有“九九歌”。

畫梅式消寒圖

第三種消寒圖則比較浪漫和美觀,稱為素梅圖,或“畫九”。就是畫壹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有九個花瓣,共九九八十壹瓣,或者八十壹朵小小的梅花,代表“數九天”的八十壹天,每過壹天就用紅筆或黑筆塗染壹個花瓣或壹朵,花瓣盡而九九出,九盡春深,冬去春來。染完的素梅不但十分好看,而且猶如壹幅精心構思、技法獨特的梅花圖。古時百官在冬至日上朝畢後,互拜禮儀時還會素梅“九九消寒圖”相互雅贈。

▲九九消寒圖

這種《九九消寒圖》,現存最早的實物印刻於明弘治元年,圖中畫壹折枝梅花插於瓶中,梅花共有八十壹瓣,冬至數九日起,每天染壹瓣,染完則九九寒消,天氣轉暖。此圖四周還畫了壹九到九九的節氣景物,旁系壹詩。如:“二九”壹圖,畫寒林漠漠,華樓上玉人對飲賞雪,樓下遊子徘徊於途,上題“凜凜寒風刮地來,冰花妝就玉樓臺;銀瓶註酒歌金縷,誰嘆征人尚未回?”正如明代《帝京景物略》所記載的:“冬至日,人家畫素梅壹枝,為瓣八十有壹。日染壹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曉妝染梅

更有趣的是婦女曉妝染梅。明人楊允浮《灤京雜詠壹百首》曾提及此俗:“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他在自註中雲“冬至後,貼梅花壹枝於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胭脂日圖壹圈,八十壹圈既足,變作杏花,即暖回矣。”婦人每日清晨梳妝的時候用胭脂點素梅圖,別有壹番閨閣之中的樂趣。

▲九九消寒圖

總之,數九寒天,在古人手裏,並不是掰著手指頭苦熬苦盼,而是饒有興趣地在紙上描圖寫字,每天寫上壹筆,或是畫上壹個花瓣。壹天壹筆,等九個字寫完,等九個花瓣畫完,春天也就到了。有了它,蕭索的冬天也有了無窮況味,嚴寒的隆冬被點染得生機盎然。

如果妳能書會畫,何不親手繪制壹張九九消寒圖呢?下面提供幾個書帖素材,可以下載後臨摹或者列印出來,每天塗抹壹筆,妳能堅持到春暖花開嗎?

若您熱愛生活,喜愛傳統文化,請關注【雅穀堂】,這裡將時刻為您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