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京城那些百年老字型大小餐館!

精彩閱讀 回復"推薦"提取文章史上最強稻香村攻略(注意是全部!)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京城近期回頭率最高的草根小館探秘京城瘋狂排隊的那些美食北京最火的麵館!中國名酒竟然是這樣排名

東來順、全聚德、柳泉居、東來順、都一處、天福號北京的老字型大小多的數都數不過來, 有些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消失, 有些仍舊像小編一樣, 堅挺的為吃貨服務著, 今天編編就為吃貨親親們講講那些健在的京城老字型大小和他們故事。

天興居

地址: 前門鮮魚口街81-83號(近前門大街)

人均:26元

天興居炒肝店, 原名“會仙居”, 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前門外鮮魚口開業, 創始人劉永奎。 最初, 會仙居是個小酒館, 經營黃酒和花生米、松花蛋、鹹鴨蛋等小菜。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 會仙居由劉喜貴經營, 先後增加了白酒和自製的醬肉、火燒、白水雜碎。

1933年, 會仙居斜對面新開了一家專營炒肝的天興居。 該店欲與會仙居爭雄, 便在提高炒肝品質上狠下功夫, 精心製作, 並採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設專人洗腸, 洗之前除掉腸頭腸尾, 以保證味道肥美;其次豬肝選用肝尖部位;

再次在使用佐料方面, 用上等好醬油代替醬色, 用剛剛問世不久的味之素代替口蘑湯;最後勾芡用的澱粉品質嚴格把關, 購進之前, 先沖一碗看看, 必須又透明又清亮。 這些做法使天興居也逐漸興旺起來。

1956年公私合營, 會仙居與天興居合併, 在天興居的店址, 稱天興居。 由原天興居經理的後代任經理, 由會仙居做炒肝技術最好的師傅掌灶, 還專門設了洗腸子車間, 使北京炒肝的傳統風味得以繼承。

小腸陳鹵煮

地址: 南橫東街194號

人均:43

小腸陳是老北京鹵煮的前三甲之一, 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 距今已有百年歷史, 以經營老北京風味鹵煮小腸而著名。

鹵煮小腸源自清乾隆年間的一道禦膳“蘇造肉”。 後傳入民間經改進演變為鹵煮小腸。 小腸陳第三代傳人陳玉田製作的鹵煮——“腸肥而不膩, 肉爛而不糟, 火燒透而不粘, 湯濃香醇厚”, 堪稱一絕。

解放前, 小腸陳在天橋、虎坊橋、前門和西單牌樓等一帶都設有攤位, 屬設在華北樓戲院門前的攤位最有名。當時一些梨園名角,梅蘭芳大師、張君秋、新鳳霞等都在唱罷大戲後叫碗鹵煮當宵夜。陳玉田製作的鹵煮小腸不但味道獨特,且經濟實惠,深受京城百姓的喜愛。人送雅號——“小腸陳”

鹵煮做的那是軟糯嫩滑,不膻不膩,特別乾淨,肥腸很香,老湯特別的入味,熱乎乎的一碗鹵煮配著火燒吃下去,讓你整個人都從頭暖到腳,從汗毛孔裡透著舒服!

護國寺小吃

地址: 護國寺大街93號

人均:26元

護國寺小吃是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一,以其品種豐富,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稱。小吃品種包括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象鼻子糕、饊子麻花、麻團、焦圈、麵茶、雜碎湯、豆汁等八十餘種,聚集了京味小吃之精華,深受京城及全國各地賓客的喜愛和國外友人的讚譽。

據史料記載,護國寺始建於元代。舊時,每月陰曆初八有廟市,彙集了京城有名護國寺小吃的絕活小吃攤商。據老輩兒人回憶,護國寺廟會最招人的是拿繞世界的小吃浮攤。攤主們支個布棚,亮出字型大小,擺上條案、長凳,有的索性把肩挑的擔子或手推獨輪車找個地兒,廟裡一停,邊安爐邊坐鍋,鍋旁擺上調料罐、碗筷,這就拉開了“陣勢”準備開賣:“豆麵糕來,要糖錢!”“滾糖的驢打滾啦”……廟會上的小吃、茶食等是最受歡迎的食品。年糕、灌腸、煮羊霜腸、扒糕、涼粉、爆肚、茶湯等小吃品種在食攤上應有盡有。護國寺小吃由此而來......

豌豆黃

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於春季廟會上。 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奶油炸糕

主要製作材料是麵粉,配料是雞蛋液、香草粉、奶油,調料是白糖,通過大火炸制而成。護國寺的最地道,香脆可口!

麵茶

老北京人最喜歡護國寺的麵茶,在這裡你經常看到老北京人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麵茶很燙,其實用吸溜更加恰當。碗裡的麵茶和麻醬一起流到碗邊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醬又是麵茶,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這種味道。

恩元居

地址: 西城區虎坊橋仁民路11號

人均:52元

恩元居始創於1929年,當年是北京前門一帶名聲響亮、家喻戶曉的清真餐館。

民國初年,北京和平門外臧家橋附近的穆老太和她女兒母女倆開了個飯鋪,取名“廣福館”由於本小《恩元居》創始人馬東峰一家利微,飯菜平常,生意很不景氣。有一天,只合了十斤面,賣了一天,臨到關門時還剩下了五、六斤。母女倆正發愁,忽然想起了一個主意。

她放平案板,把剩餘的飴烙面拿過來重新揉過,然後揪成比疙瘩骰子略大一點的小疙瘩,下到開水鍋中煮熟,撈出後攤在陰涼處。當晚,母女倆就用這些熟面疙瘩加了些青菜炒著吃,沒想到口味特別好。

她們邊吃邊商量,決定在原經營品種的基礎上再添上這道新的麵食,起名叫“炒疙瘩”。製作過程中煮炒兼用。炒疙瘩顏色焦黃,配上綠葉鮮菜,黃綠相間。吃起來又綿軟又有勁,越嚼越香。

炒疙瘩問世以後,最初來吃的大多是勞動人民。後來由於越做越好,越賣越有名,許多社會名流也慕名而來,一嘗為快。從此,各種風味的炒疙瘩成了“廣福館”的特色。為北京傳統小吃增添了新的花樣,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

《恩元居》創始人馬東峰1904年生於河北省河間縣城關鎮紅廟前街,1922年把家裡的二畝地變賣當成盤纏徒步從河間一路來到北京,經人介紹到西城西絨線胡同學徒,滿徒後用自己攢的錢在前門外開了一個小糧店維持生計,出售一些五穀雜糧,後來在《廣福館》學習炒疙瘩(用黃醬炒),由於廣福館穆家無人繼業,1929年在馬東峰在糧店原址開了飯館,就是現在的“恩元居”。

錦芳小吃店

地址: 磁器口大都市街南一樓

人均:16

錦芳小吃店創建於1926年,錦芳回民小吃店原名叫榮祥成,是北京有名的小吃店。民國15年(1926年)由山東德州人(第一代北漂)滿樂亭在崇文門外大街路東創建。

1956年公私合營,掌櫃年事已高,由其子任經理,從業人員5人,仍舊經營冷飲、小吃。1958年停止生產冰棒,專營牛奶、杏仁豆腐、乳酪、咖啡、糕點、元宵及小吃等。1960-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時,專門生產高級點心,除自銷外,還供應全區小吃店銷售。1963年繼續經營小吃。1966年初期,店名改為:錦芳回民小吃店。

錦芳的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裡嫩,香味濃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

艾窩窩軟軟糯糯的,裡面的餡也挺足,很有特色。價格倒是不貴,一頓早點可以吃得很飽

西德順爆肚王

地址: 朝陽區化工路垡頭北裡南

人均:79元

京城老號西德順爆肚王從老東安市場到朝內小街再到東四美術館在到這裡已經歷了100多年,百年滄桑鑄就了這塊金字招牌。老北京人都知道,爆肚王是西德順老經理王金良的官稱,他爆的爆肚京城一絕,是當時北京真正的“爆肚之王”

梨園行裡的梅蘭芳、小蘑菇、馬連良、吳素秋、侯寶林等每次在附近的老吉祥戲院演出完,必到此一品爆肚王的爆肚。如今第三代傳人王維章繼承了父業,始終延續著老爆肚王的傳統。

爆肚王的爆肚只爆肚仁、散丹等樣。但從選料、加工到作料配製樣樣講究,一板一眼按照老輩兒的傳統手藝去做。

原料必須是頭天屠宰的鮮肚,不用凍貨,吃的是鮮兒;牛百葉、羊散丹都是翻過來正過去一葉一葉地洗,以洗得水清為止,吃的是乾淨;刀功亦很講究,不僅薄厚適當而且整齊不碎;

最後一道關鍵工序是爆,其水溫、火候的掌握極為合適,堅持每盤一爆,不管多忙絕不大鍋燴。爆肚王吃爆肚的佐料更是一絕,九種配料均選用名知名品牌的,經加工後分盆盛置,吃時每碗現對,不僅味道純正,黃褐紅白綠的天然色也很耐看。

後來“爆肚王”于安外和平里中街29號重新開張了。這是“爆肚王”自公私合營後,第一次恢復自己的爆肚店。

hobor一帶一路生活服務行業網(shfwhyw.top)

屬設在華北樓戲院門前的攤位最有名。當時一些梨園名角,梅蘭芳大師、張君秋、新鳳霞等都在唱罷大戲後叫碗鹵煮當宵夜。陳玉田製作的鹵煮小腸不但味道獨特,且經濟實惠,深受京城百姓的喜愛。人送雅號——“小腸陳”

鹵煮做的那是軟糯嫩滑,不膻不膩,特別乾淨,肥腸很香,老湯特別的入味,熱乎乎的一碗鹵煮配著火燒吃下去,讓你整個人都從頭暖到腳,從汗毛孔裡透著舒服!

護國寺小吃

地址: 護國寺大街93號

人均:26元

護國寺小吃是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一,以其品種豐富,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稱。小吃品種包括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象鼻子糕、饊子麻花、麻團、焦圈、麵茶、雜碎湯、豆汁等八十餘種,聚集了京味小吃之精華,深受京城及全國各地賓客的喜愛和國外友人的讚譽。

據史料記載,護國寺始建於元代。舊時,每月陰曆初八有廟市,彙集了京城有名護國寺小吃的絕活小吃攤商。據老輩兒人回憶,護國寺廟會最招人的是拿繞世界的小吃浮攤。攤主們支個布棚,亮出字型大小,擺上條案、長凳,有的索性把肩挑的擔子或手推獨輪車找個地兒,廟裡一停,邊安爐邊坐鍋,鍋旁擺上調料罐、碗筷,這就拉開了“陣勢”準備開賣:“豆麵糕來,要糖錢!”“滾糖的驢打滾啦”……廟會上的小吃、茶食等是最受歡迎的食品。年糕、灌腸、煮羊霜腸、扒糕、涼粉、爆肚、茶湯等小吃品種在食攤上應有盡有。護國寺小吃由此而來......

豌豆黃

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於春季廟會上。 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奶油炸糕

主要製作材料是麵粉,配料是雞蛋液、香草粉、奶油,調料是白糖,通過大火炸制而成。護國寺的最地道,香脆可口!

麵茶

老北京人最喜歡護國寺的麵茶,在這裡你經常看到老北京人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麵茶很燙,其實用吸溜更加恰當。碗裡的麵茶和麻醬一起流到碗邊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醬又是麵茶,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這種味道。

恩元居

地址: 西城區虎坊橋仁民路11號

人均:52元

恩元居始創於1929年,當年是北京前門一帶名聲響亮、家喻戶曉的清真餐館。

民國初年,北京和平門外臧家橋附近的穆老太和她女兒母女倆開了個飯鋪,取名“廣福館”由於本小《恩元居》創始人馬東峰一家利微,飯菜平常,生意很不景氣。有一天,只合了十斤面,賣了一天,臨到關門時還剩下了五、六斤。母女倆正發愁,忽然想起了一個主意。

她放平案板,把剩餘的飴烙面拿過來重新揉過,然後揪成比疙瘩骰子略大一點的小疙瘩,下到開水鍋中煮熟,撈出後攤在陰涼處。當晚,母女倆就用這些熟面疙瘩加了些青菜炒著吃,沒想到口味特別好。

她們邊吃邊商量,決定在原經營品種的基礎上再添上這道新的麵食,起名叫“炒疙瘩”。製作過程中煮炒兼用。炒疙瘩顏色焦黃,配上綠葉鮮菜,黃綠相間。吃起來又綿軟又有勁,越嚼越香。

炒疙瘩問世以後,最初來吃的大多是勞動人民。後來由於越做越好,越賣越有名,許多社會名流也慕名而來,一嘗為快。從此,各種風味的炒疙瘩成了“廣福館”的特色。為北京傳統小吃增添了新的花樣,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

《恩元居》創始人馬東峰1904年生於河北省河間縣城關鎮紅廟前街,1922年把家裡的二畝地變賣當成盤纏徒步從河間一路來到北京,經人介紹到西城西絨線胡同學徒,滿徒後用自己攢的錢在前門外開了一個小糧店維持生計,出售一些五穀雜糧,後來在《廣福館》學習炒疙瘩(用黃醬炒),由於廣福館穆家無人繼業,1929年在馬東峰在糧店原址開了飯館,就是現在的“恩元居”。

錦芳小吃店

地址: 磁器口大都市街南一樓

人均:16

錦芳小吃店創建於1926年,錦芳回民小吃店原名叫榮祥成,是北京有名的小吃店。民國15年(1926年)由山東德州人(第一代北漂)滿樂亭在崇文門外大街路東創建。

1956年公私合營,掌櫃年事已高,由其子任經理,從業人員5人,仍舊經營冷飲、小吃。1958年停止生產冰棒,專營牛奶、杏仁豆腐、乳酪、咖啡、糕點、元宵及小吃等。1960-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時,專門生產高級點心,除自銷外,還供應全區小吃店銷售。1963年繼續經營小吃。1966年初期,店名改為:錦芳回民小吃店。

錦芳的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裡嫩,香味濃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

艾窩窩軟軟糯糯的,裡面的餡也挺足,很有特色。價格倒是不貴,一頓早點可以吃得很飽

西德順爆肚王

地址: 朝陽區化工路垡頭北裡南

人均:79元

京城老號西德順爆肚王從老東安市場到朝內小街再到東四美術館在到這裡已經歷了100多年,百年滄桑鑄就了這塊金字招牌。老北京人都知道,爆肚王是西德順老經理王金良的官稱,他爆的爆肚京城一絕,是當時北京真正的“爆肚之王”

梨園行裡的梅蘭芳、小蘑菇、馬連良、吳素秋、侯寶林等每次在附近的老吉祥戲院演出完,必到此一品爆肚王的爆肚。如今第三代傳人王維章繼承了父業,始終延續著老爆肚王的傳統。

爆肚王的爆肚只爆肚仁、散丹等樣。但從選料、加工到作料配製樣樣講究,一板一眼按照老輩兒的傳統手藝去做。

原料必須是頭天屠宰的鮮肚,不用凍貨,吃的是鮮兒;牛百葉、羊散丹都是翻過來正過去一葉一葉地洗,以洗得水清為止,吃的是乾淨;刀功亦很講究,不僅薄厚適當而且整齊不碎;

最後一道關鍵工序是爆,其水溫、火候的掌握極為合適,堅持每盤一爆,不管多忙絕不大鍋燴。爆肚王吃爆肚的佐料更是一絕,九種配料均選用名知名品牌的,經加工後分盆盛置,吃時每碗現對,不僅味道純正,黃褐紅白綠的天然色也很耐看。

後來“爆肚王”于安外和平里中街29號重新開張了。這是“爆肚王”自公私合營後,第一次恢復自己的爆肚店。

hobor一帶一路生活服務行業網(shfwhyw.to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