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越成熟的人,越不會控制別人

各位書友你們好, 今天我們繼續共讀《人類的終極命運》的第十一章, 請大家帶著以下問題完成今日的早讀:

1.你瞭解控制論嗎?

2.你能說出生活中有哪些屬於控制論系統?

本書讀到今天, 書友們可能已經發現, 本書涵蓋的知識範圍非常廣泛, 不僅融合了十幾門領域的學科知識, 也涉及到了許多專業名詞、學術術語以及概念。

對於有些書友來說, 會覺得收穫滿滿。 但是對於專業不在一個頻道上的書友來說, 可能會覺得實在燒腦, 根本讀不下去。

為了方便書友們能夠理解和接受書中的內容, 我在拆讀的過程中, 一直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闡述書中的專業術語及名詞概念, 並儘量將書中的理論簡化成直白而有趣的內容。

在今天這個章節裡, 書中所涉及的全都是專業的理論知識, 可能會有些枯燥, 不過, 如果你能耐心地聽完, 相信會受益匪淺。

在本章的開篇, 作者就給我們拋出了一個重要的專業名詞“控制論”。 我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控制論。

“控制論”一詞來自希臘語“控制”(governor), 原意為“統治者”或“操舵術”。 在柏拉圖的許多哲學著作中, 經常用它來表示管理人的藝術。

當然, 我們今天要講的可不是教大家怎麼去控制和管理別人, 而是繼續探索人工智慧的奧秘。

理解控制論對於研究人工智慧至關重要, 這兩個領域是緊密相連的。

控制論的基本定義是:為了“改善”某個或某些受控物件的功能或發展, 需要獲得並使用資訊, 然後以這種資訊為基礎而選出的, 加於該物件上的作用, 就叫作控制。

控制論的核心就是“控制”和“資訊”, 一切資訊傳遞都是為了控制, 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賴於資訊回饋來實現。

所以資訊回饋是控制論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控制論適用的範圍很廣, 幾乎所有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都能運用。

比如:生物的、物理的、技術的、社會的、經濟的、心理的等等, 可以說控制論是歷史上最具洞察力, 也最有野心的綜合科學理論。

控制論並不關注系統是如何建立的, 它特別強調系統的行為能力和系統的目的性。

也就是說, 控制論特別關注自動化的系統, 因為這些系統一經誕生, 就不再需要它們的創造者來實現運轉, 它們可以自訂目標, 並且自我控制。

那究竟什麼是系統呢?系統可以寬泛地定義為:獨立組建功能的集合。

比如, 一個人加上紙和筆就可以看作是有書寫能力的系統。 因為大腦連接著手, 控制著筆。 一個控制系統也是一個自動化的系統, 它能夠自我控制和自我引導。

人體也是一個自動化的系統, 對於人體, 自我調節的控制論目標叫做“體內平衡”。 在體內平衡狀態下, 身體系統可以通過調整內部狀態, 來應對外部刺激,

使體內的環境保持穩定。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人體的正常溫度總能夠始終保持在37℃左右, 因為我們身體系統內的多種互相影響的回饋迴圈, 接收到了外部環境的資訊, 並用這些資訊調節體內的生物化學過程。

理解了控制論的基本定義,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人工智慧與控制論的起因與發展。

在上世紀40年代, 有一個名叫史密斯的美國管理者, 他因為對大腦和人體極感興趣, 於是發起了一個叫“人機計畫”的研究小組, 許多科學家都應邀加入了這個小組。

其中有四位大師, 對控制論的促進以及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只是其中兩位, 一位是生理學家麥卡洛克, 一個是人工智慧的控制論教父諾依曼。

1943年,麥卡洛克和皮茨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論文中,他們論證了神經元等同於“圖靈機”中運轉的程式。他們指出,神經元應該被看作資訊處理的機器,是大腦基本的邏輯單元。

如果大腦是由處理資訊的基本邏輯單元構成,那麼智慧就是從這些單元的連接中湧現出來的。大腦因此就是一種控制論系統。

如果這種假設成立,那就可以利用任何媒介來複製大腦。媒介由什麼構成並不重要,可以是齒輪、螺絲與滑輪,也可以是矽基晶片或者水管,只要能夠以近似的方式處理資訊就行。

麥卡洛克和皮茨的神經元模型,為研發人工神經網路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這一模型將人工智慧的核心問題聯繫到了人類意識,如果我們可以發現控制論的大腦是如何思考的,我們也就解決了人工智慧的問題。

而這正是人工智慧領域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諾依曼也受“通用圖靈機”的啟發,運用控制論的方法,構建了一個生物組織或機械自我複製的理論。

他使用邏輯替換法,替換了圖靈機所有的資訊部分,證明人工生命不僅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和行動,還可以用和生物一樣的方式進行繁殖。

聽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腦洞大開?是不是在呵呵一笑的同時覺得也太扯了!一個人造機器怎麼可能會像生物一樣進行繁殖呢?誒,你還別不信,這也許真有可能哦!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任何可以複製的生命系統,都具備兩種能力:生產和自我複製。

以基因為例,基因為了生產蛋白質而編碼資訊,也會編碼自我複製的資訊。那麼人工生命當然也就可以繁殖了。

諾依曼將自我複製的自動機稱為“通用製造機”。遺憾的是諾依曼還沒能完成他的理論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思想卻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通用製造機”的兩個特性告訴我們,當一個系統製造另一個系統時,不論是複製自身還是製造另一個產物,它都會變成它所製造的產物的一部分。這種過程稱為“自反性”。

“自反性”是回饋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因果迴圈、永不結束的自體再生。實際上,自反性可能就是生命的主要起因之一。

有一類叫做“自我催化”的化學反應體現了自反性,新陳代謝就是一種大規模的自我催化反應。構成細胞分子成分的反應都和這一類自我催化的分子有關。

作者說,“自我催化”可能參與了生命的起源,參與了從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過程。實驗已經證明,特定的自我催化反應會對環境變化做出回饋,因此可能會被自然選擇。

自反性作為控制論系統的固有特性,可能真的是生命的關鍵。人類的終極目標,即是建造有意識的機器這件事,等我們理解了意識的本質,我們就可以製造出擁有意識的機器了。

好了,今天的早讀到這裡就結束了,通過今天的共讀呢,我們瞭解到了控制論的基本理論,在今天晚讀的時間裡呢,我們將會看到人工心智的夢想是如何正在變成現實的。

1943年,麥卡洛克和皮茨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論文中,他們論證了神經元等同於“圖靈機”中運轉的程式。他們指出,神經元應該被看作資訊處理的機器,是大腦基本的邏輯單元。

如果大腦是由處理資訊的基本邏輯單元構成,那麼智慧就是從這些單元的連接中湧現出來的。大腦因此就是一種控制論系統。

如果這種假設成立,那就可以利用任何媒介來複製大腦。媒介由什麼構成並不重要,可以是齒輪、螺絲與滑輪,也可以是矽基晶片或者水管,只要能夠以近似的方式處理資訊就行。

麥卡洛克和皮茨的神經元模型,為研發人工神經網路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這一模型將人工智慧的核心問題聯繫到了人類意識,如果我們可以發現控制論的大腦是如何思考的,我們也就解決了人工智慧的問題。

而這正是人工智慧領域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諾依曼也受“通用圖靈機”的啟發,運用控制論的方法,構建了一個生物組織或機械自我複製的理論。

他使用邏輯替換法,替換了圖靈機所有的資訊部分,證明人工生命不僅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和行動,還可以用和生物一樣的方式進行繁殖。

聽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腦洞大開?是不是在呵呵一笑的同時覺得也太扯了!一個人造機器怎麼可能會像生物一樣進行繁殖呢?誒,你還別不信,這也許真有可能哦!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任何可以複製的生命系統,都具備兩種能力:生產和自我複製。

以基因為例,基因為了生產蛋白質而編碼資訊,也會編碼自我複製的資訊。那麼人工生命當然也就可以繁殖了。

諾依曼將自我複製的自動機稱為“通用製造機”。遺憾的是諾依曼還沒能完成他的理論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思想卻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通用製造機”的兩個特性告訴我們,當一個系統製造另一個系統時,不論是複製自身還是製造另一個產物,它都會變成它所製造的產物的一部分。這種過程稱為“自反性”。

“自反性”是回饋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因果迴圈、永不結束的自體再生。實際上,自反性可能就是生命的主要起因之一。

有一類叫做“自我催化”的化學反應體現了自反性,新陳代謝就是一種大規模的自我催化反應。構成細胞分子成分的反應都和這一類自我催化的分子有關。

作者說,“自我催化”可能參與了生命的起源,參與了從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過程。實驗已經證明,特定的自我催化反應會對環境變化做出回饋,因此可能會被自然選擇。

自反性作為控制論系統的固有特性,可能真的是生命的關鍵。人類的終極目標,即是建造有意識的機器這件事,等我們理解了意識的本質,我們就可以製造出擁有意識的機器了。

好了,今天的早讀到這裡就結束了,通過今天的共讀呢,我們瞭解到了控制論的基本理論,在今天晚讀的時間裡呢,我們將會看到人工心智的夢想是如何正在變成現實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