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豬瘟綜合防治技術(一)

豬瘟一直困擾著我國養豬業的發展, 其防治越來越受到重視, 本文從疫苗預防與淨化方案方面詳細的介紹了豬瘟的防治措施。

1 概述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 流行廣泛, 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高, 危害極大, 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近年來, 有人進行過用干擾素、中草藥製劑預防和治療豬瘟的試驗, 但均未取得成功。 抗生素與磺胺類藥物基本無效。 目前, 唯一有效的治療製劑是豬瘟高免血清, 但也只限於對發病前期的豬有效, 而對病程進行到中後期的豬無效。

我國一直重視豬瘟的防制, 1956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以免疫為基礎的消滅豬瘟的規劃並要求在12年消滅豬瘟。 但時間整整過去了50年, 豬瘟的大流行、地方性流行雖然得到控制, 但目前仍普遍存在, 而且持續存在。 據我們近年來用豬瘟螢光抗體技術對我國14省、市、自治區的39個規模化豬場的26 418頭種公、母豬進行的檢測, 共檢出3 215頭帶毒豬, 陽性率高達12.17%。

近20年, 世界各國的豬瘟流行形式和發病特點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國豬瘟狀況也不例外, 普遍出現了長期持續存在多點散發性豬瘟, 臨床上表現為非典型、溫和型、亞臨床和無症狀的隱性感染。 特別是持續感染、胎盤垂直傳播、初生仔豬先天性帶毒和妊娠母豬帶毒綜合征等非常普遍。

其根源主要在於帶毒母豬, 毫無臨床表現的母豬卻常常出現流產、早產、產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 不僅帶毒母豬妊娠後豬瘟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垂直傳播, 而且帶毒公豬也可以通過精液感染母豬。 因此, 種豬群感染豬瘟後, 帶毒母豬通過胎盤垂直感染胎兒, 產下的先天感染的仔豬不斷產毒、排毒、污染環境, 感染其他健康豬, 使那些健康豬發病死亡。 同時, 先天感染的仔豬又產生後天免疫耐受性, 形成持續性感染的帶毒豬。 如果未經嚴格的實驗室檢測, 這些豬就會被誤作後備種豬培養而形成新的帶毒種豬群, 繼續繁衍帶毒後代。 帶毒種豬在產生垂直傳播的同時, 又向環境排放病毒, 感染其他健康豬。 這樣由於豬瘟的垂直傳播與水準傳播在一個豬場不間斷地反復、交替進行,
而且範圍越來越大, 情況愈來愈嚴重, 形成了令人頭痛的豬瘟感染的惡性循環鏈鎖。 這是形成豬瘟持續性感染的根本原因, 也是長期困擾著養豬業發展的問題, 並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2 豬瘟的綜合防治技術

控制和消滅豬瘟是一項系統工程, 必須多方面密切配合, 運用有效的科技手段, 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 許多國家為了消滅豬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歐共體國家按歐盟法規中有關豬瘟條例的規定不能採用疫苗接種, 一旦發生豬瘟, 立即圈定範圍, 實施全部撲殺(損失由政府補償), 追蹤傳染源和可能接觸物、限制來往、對受感染的豬場進行消毒。

我國是一個養豬大國, 目前經濟尚不很發達, 還不能實行全部撲殺的計畫, 長期以來預防接種豬瘟疫苗作為控制豬瘟的主要手段。 近年來, 我們把研究與生產緊密結合起來, 經反復研究、田間應用、探索出一整套比較符合我國國情、行之有效的豬瘟綜合防治技術,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基本歸納為如下幾個要點:

①加強以淨化種公、母豬及後備種豬為主的淨化措施, 及時淘汰帶毒種豬, 剷除持續感染的根源, 建立健康種群, 繁育健康後代;

② 做好免疫, 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式, 以提高群體的免疫力, 並做好免疫抗體的跟蹤檢測;

③ 加強豬場的科學化管理, 實行定期消毒;

④採用全進全出計畫生產, 防止交叉感染;

⑤有選擇性地使用對免疫有促進作用的藥物或添加劑, 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目前在部分大型豬場使用效果較好的有美國伊利納伊斯州立大學與廣東騰駿藥業聯合研製的“抗疫鍵”以及巴羅頓等。

⑥加強對其他疫病的協同防制, 如確診有其他疫病存在, 則還需同時採取其他疫病的綜合防制措施。

2.1 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製及應用

豬瘟的免疫接種, 包括被動免疫和主動免疫。 被動免疫應用免疫血清, 主動免疫則有高免疫血清——血毒同時接種法、滅活結晶紫疫苗和弱毒活疫苗。

高免血清——血毒同時注射法可以產生堅強持久的保護力, 但因使用高免血清價格高, 且因應用強毒血毒, 有造成散毒的危險, 已禁止使用。

我國于1974年由馬聞天、金惠昌等率先報導了試製豬瘟滅活疫苗,後經試驗研究人員從各地篩選的毒株中,挑選出免疫原性最好的石門系毒株作為制苗用種毒,在豬感染病毒發病後,高溫稽留期第7 d采血毒,減毒6 d,苗效最好。1954年經農業部制訂國家規程,在全國各生藥廠大量投產,推廣應用,控制疫情效果顯著。由於結晶紫滅活苗需用豬瘟強毒株作為生產種毒,同樣存在散毒的危險,且不宜大批量生產,多年前已被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所代替。

弱毒疫苗產生免疫力快,且堅強持久。關鍵是要選擇和培育出一株安全性穩定、免疫性強的弱毒株。許多弱毒株仍保留一定程度的殘餘致病力,必須同時注射一定量的免疫血清以減輕其反應。就全世界來說,豬瘟弱毒疫苗已廣泛應用。經過較長時期的田間應用,公認安全有效,沒有殘餘致病力的弱毒疫苗株有3株:①中國“54——Ⅲ系”,又稱“C株”兔化弱毒;②日本GPE—細胞弱毒株;③法國Thiverval冷變異弱毒株。

我國于1974年由馬聞天、金惠昌等率先報導了試製豬瘟滅活疫苗,後經試驗研究人員從各地篩選的毒株中,挑選出免疫原性最好的石門系毒株作為制苗用種毒,在豬感染病毒發病後,高溫稽留期第7 d采血毒,減毒6 d,苗效最好。1954年經農業部制訂國家規程,在全國各生藥廠大量投產,推廣應用,控制疫情效果顯著。由於結晶紫滅活苗需用豬瘟強毒株作為生產種毒,同樣存在散毒的危險,且不宜大批量生產,多年前已被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所代替。

弱毒疫苗產生免疫力快,且堅強持久。關鍵是要選擇和培育出一株安全性穩定、免疫性強的弱毒株。許多弱毒株仍保留一定程度的殘餘致病力,必須同時注射一定量的免疫血清以減輕其反應。就全世界來說,豬瘟弱毒疫苗已廣泛應用。經過較長時期的田間應用,公認安全有效,沒有殘餘致病力的弱毒疫苗株有3株:①中國“54——Ⅲ系”,又稱“C株”兔化弱毒;②日本GPE—細胞弱毒株;③法國Thiverval冷變異弱毒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