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豬繁殖障礙的原因與控制

母豬繁殖障礙嚴重影響養豬生產發展, 筆者根據多年的養豬實踐和技術服務經驗, 總結母豬繁殖障礙的原因與控制措施如下:

1 生理因素造成的母豬繁殖障礙

1.1 因先天性因素造成的母豬生殖器官不健全或畸形, 臨床表現為不發情、假髮情、遲發情、屢配不孕等。 控制措施是早診斷、及時淘汰處理。

1.2 因生理因素或泌乳因素造成黃體、卵巢囊腫等, 臨床表現為發, 情不正常、遲發情、配不准胎等, 可採取激素治療, 即利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前列腺素、雌激素等藥物治療, 發情正常後即可配種。 若為卵巢囊腫又治療無效的應淘汰處理。

1.3 母豬懷孕期間使用禁忌藥物、驚嚇、跌打損傷、應激等人為因素所致的母豬流產、死胎。 應對措施是加強飼養管理和母豬護理, 避免驚嚇、應激和亂用藥物。

2 營養因素造成的母豬繁殖障礙

2.1 因營養過度或不足導致母豬過肥或過瘦, 影響母豬發情。 臨床表現為後備母豬生長發育到性成熟期不發情或異常發情或斷奶母豬遲發情。 可通過調整日糧、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方法改善機體機能, 促其正常發情。

2.2 因飼料缺乏某些營養物質, 如蛋白質不足, 微量元素、維生素缺乏, 飼喂黴變飼料所致的發情異常、流產、死胎等, 可通過調整日糧、飼喂添加劑、禁用黴變飼料等方法來控制。

3 病理因素造成的母豬繁殖障礙

3.1 母豬患子宮內膜炎所致的流產、死胎、屢配不孕等, 可針對母豬個體對症治療、沖洗子宮、抗生素治療等, 習慣性流產久治不愈的應淘汰處理。

3.2 因患某種傳染病、病原微生物感染母豬機體引起的繁殖障礙, 如繁殖障礙型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感染及日本乙型腦炎、布氏桿菌病、鏈球菌病、鉤端螺旋體病等病時, 母豬常出現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怪胎等現象。 對這些疫病要注意鑒別診斷, 採取綜合性防治措施, 按程式做好免疫接種和藥物防治, 加強檢疫、監測和淨化, 堅持自繁自養, 保持豬場清淨無疫。

3.3 由某些寄生蟲感染引起的母豬繁殖障礙;如豬梨形蟲病, 妊娠母豬感染後可發生流產、死胎或畸形胎;可用磺胺類藥物防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