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恰逢“芳華”燦爛 方得春暖花開——2017年文化藝術事件回顧

2017“餘額”已經不足, 但是回望過去的這一年, 有太多的文化熱詞會脫口而出, “十九大”告訴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大小螢屏國產“良心”製作漸增、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等等都已成為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2017文化記憶。

十九大: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 要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他說,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 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圖書館法即將實施

《公共圖書館法》於2017年11月4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 正式頒佈,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共圖書館法的出臺, 對於進一步健全我國的文化法律制度, 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10月底, 甲骨文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 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這標誌著世界對甲骨文的重要文化價值及其歷史意義的高度認可, 對於國際社會瞭解和認識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國產劇“良心”製作

2017年,國產劇湧現出了《人民的名義》《白鹿原》《大秦帝國之崛起》《白夜追凶》等口碑極佳的作品,劇組的“良心”創作,

讓觀眾大呼過癮。 《人民的名義》平均收視3.661%創下近年收視率新高, 用“萬人空巷”來形容其播出盛況一點都不為過。 《白鹿原》則是將陳忠實筆下那大半個世紀的歲月滄桑演活了, 無論從製作還是呈現都是經典。 還有今年的“爆款”網劇《白夜追凶》, 海外播放權已經被美國媒體巨頭、世界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網飛(Netflix)拿下。 事實證明, 無論是大螢幕還是小螢屏或者是網劇, 只要是“良心”製作, 必會使口碑與收視率成正比。

大銀幕國產占比過半

2017年, 中國票房紀錄再創新高。 截至11月20日, 票房已破500億。 其中, 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 占比過半, 從《戰狼2》、紀錄電影《二十二》再到年底的《芳華》, 國產電影的話題一直高居不下,

暑期檔的《戰狼2》更是以56.8億票房刷新中國電影票房新紀錄!紀錄電影《二十二》《岡仁波齊》《嘉年華》等等的好口碑致使文藝片亦佔有一席之地。 《芳華》則是將中老年非主流觀影人群帶入了影院。 但是無論是哪部電影, 只有演員演技線上、影片製作精良、整體內容精彩, 觀眾才會打開腰包, 貢獻票房。

文化綜藝圈粉無數

從《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到《朗讀者》, 再到年底的《國家寶藏》, 今年文化類綜藝節目崛起的速度令人驚訝。 《中國詩詞大會》讓古詩詞文化更加廣泛傳播, 深入人心。 《朗讀者》以聲載道、以文傳情, 更是引發朗讀熱潮。 《國家寶藏》則是講述了國寶背後的歷史奧秘, 讓這些國寶“活”了起來, 播出後圈粉無數。 而這些文化類節目的走紅,

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現代生活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增加。

“人工智慧”走進生活

在5月份的“人機大戰”中, 柯潔0:3輸給了“阿爾法狗”;8月8日四川九寨溝地震, 寫稿機器人只用了25秒便完成地震報導;後來更有“微軟小冰”可以完成詩歌創作。 人工智慧如今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從語音辨識、智慧購物到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涉足越來越多領域, 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生活必然會有一個朋友叫“人工智慧”, 而“文化產業+人工智慧”未來潛藏著無限可能。

內容付費獲得認可

如今網上學習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消費,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內容付費來提升自我。 2017年9月北大教授一門網路課程價值3000萬的消息刷遍朋友圈,

喜馬拉雅知識狂歡節單日成交破5000萬, “分答”“知乎live“得到”“豆瓣時間”等內容付費平臺不斷湧現, 內容付費領域從最初的商業財經、技能培養等熱門領域向更多更豐富的細分領域擴展, 內容付費理念獲得越來越多用戶認可和接受。

文化新規明確文化發展

今年發佈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納入國家戰略高度。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 明確“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和任務。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實施, 為各級政府推進文化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 《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 包括22個專欄。 《“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明確了古籍普查登記、古籍保護、古籍修復等6個方面共20項具體任務。

緬懷一代藝術名家

1月14日,被譽為“中文拼音之父”的周有光逝世,享年112歲。1月22日,著名學者、以《紅樓夢》研究著稱于世的馮其庸先生逝世,享年93歲。4月5日以《尋秦記》開啟“穿越文學”的傑出武俠小說大師黃易逝世,享年66歲。4月15日,86版電視劇《西遊記》總導演、製片人楊潔逝世,享年88歲。還有相聲名家唐傑忠、傑出喜劇表演藝術家嚴順開,越劇藝術家徐玉蘭、資深電影人周傳基,國產漫畫《老夫子》原作者王家禧(筆名王澤),著名文學家、詩人余光中先生……2017年,送別了太多名家,他們留給我們屬於這個時代的記憶,他們的精神讓所有人深深緬懷。齊敏

《“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明確了古籍普查登記、古籍保護、古籍修復等6個方面共20項具體任務。

緬懷一代藝術名家

1月14日,被譽為“中文拼音之父”的周有光逝世,享年112歲。1月22日,著名學者、以《紅樓夢》研究著稱于世的馮其庸先生逝世,享年93歲。4月5日以《尋秦記》開啟“穿越文學”的傑出武俠小說大師黃易逝世,享年66歲。4月15日,86版電視劇《西遊記》總導演、製片人楊潔逝世,享年88歲。還有相聲名家唐傑忠、傑出喜劇表演藝術家嚴順開,越劇藝術家徐玉蘭、資深電影人周傳基,國產漫畫《老夫子》原作者王家禧(筆名王澤),著名文學家、詩人余光中先生……2017年,送別了太多名家,他們留給我們屬於這個時代的記憶,他們的精神讓所有人深深緬懷。齊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