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2歲以前的語文:課程體系構建與教學實踐探索

孫雙金 林春曹 朱 萍

一、問題的提出

1978年,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語文教學的現狀“少慢差費”——“十年的時間, 2700多課時, 用來學本國語文, 卻是大多數不過關, 豈非咄咄怪事!”應該說, 30多年來語文教育界對呂先生的“少慢差費”這一質問, 從未停止過求解的腳步。 其間, 亦有不少真知灼見, 然而可惜的是大多數只是在“技”的層面做改良, 難免有“螺螄殼裡做道場”的缺憾, 而在“道”的層面做改革的卻為數不多。 因而直至當下, 我們的語文教育依然深陷於“少慢差費”的困頓之中, 且出現了三大明顯的缺失:

推廣普及階段

“12歲以前的語文”從我們北小一所學校開始實驗, 到區域內十餘所學校參與同行, 到省內研究共同體積極創立, 直至全國百餘所學校熱情加盟。 2011年5月, 全國首屆“12歲以前的語文”教育論壇在北京東路小學成功舉辦;2012年4月, 全國第二屆“12歲以前的語文”教育論壇在河南洛陽實驗小學成功舉辦;2014年11月, 全國第三屆“12歲以前的語文”教育論壇將在北京東路小學舉辦。 如今, 這一教學主張在全國小學語文界, 如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影響力越來越大。 我們的“12歲以前的語文”已經超越一所學校, 成為全國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標誌性符號。

三、成果的主要內容

經過五年的探索與實踐, 並在不斷擴大實驗的過程中反思總結,

我們逐步形成了“12歲以前的語文”課程體系建構與教學實踐的階段性成果:

(一)形成一個新理念:“12歲以前的語文”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 12歲之前是人的記憶力的黃金時期。 12歲之前如自然之春天,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 人的學習的春天是記憶的季節, 是積累的季節。 兒童母語的習得, 就像春天裡播下的種子, 在陽光下, 在春雨裡, 它會聚集能量, 破土而出, 茁壯成長。 “12歲以前的語文”就是在兒童的心田裡播下生命的種子, 在誦讀中, 在積累中, 在表達中, 這一粒粒語文生命的種子, 自然會生機勃勃的成長。 “12歲以前的語文”, 是童年的語文, 但它卻是著眼于為兒童一生在奠基;是種子的語文, 但它卻是著力於為了勃勃生長而聚集能量。

“12歲以前的語文”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遠離枯燥、厭惡單調, 它是豐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拒絕繁瑣、摒棄分析, 它是生動活潑、生機盎然的。 “12歲以前的語文”在最大限度上給予學生“學”的無限張力, 古今中外、宇宙萬象、唐詩宋詞、名家名篇, 無所不有, 這裡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文字世界;“12歲以前的語文”也在最大限度上給予教師“教”的無限張力, 無需循規蹈矩, 不必按部就班, 一切以生為本, 在兒童語言的最近發展區裡播種再播種, 積累再積累, 習得再習得, 這裡是一個充滿魔力的語言世界。 “12歲以前的語文”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走進這片語言的田野, 會擁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

(二)構建一種新體系:多向融合的課程體系

“12歲以前的語文”在實踐層面最大的變革就是宣導“多向融合”。 在我們慣常的語文教學中, 一本語文教材就是語文課程的全部, 字詞句篇、語修邏文, 翻來覆去、嚼來嚼去, 真可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久而久之, 語文課程就變得單調乏味、乾癟生澀、食之無味。 語文課程絕不能簡單的等同于一本語文教材, 它需要作多維度的拓展、延伸、連結, 因而課程體系的多向融合, 就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為了實現“12歲以前的語文”教育主張, 我們集研究共同體師生的共同努力, 借五年的實踐探索與研究, 整合國家課程, 優化高效教學;創編出以國學經典、古典詩詞、兒童文學為三大基石的《12歲以前的語文》校本教材, 建構出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和《12歲以前的語文》校本教材相互滲透、互為補充、多向融合的課程內容新體系;發揮每位教師興趣特長,

鼓勵教師創生各具個性的教師課程。 旨在讓每一個兒童建構屬於其自身的獨特的、豐富的、經典的語文學習體系, 通過內容重組、結構重建、線索重排、體例重構, 讓語文課程內容既彰顯鮮明兒童立場, 又重續傳統經典文脈, 在兒童與經典之間尋找一種豐富的平衡、無痕的交融、相互的照亮。

(三)探索一種新範式:“五點合一”與“六位一體”

實驗之初, 有老師擔心, 原來一本語文教材, 我們一個學期教得還急急忙忙, 這又加上了《12歲以前的語文》校本課程和教師課程, 這麼多內容該怎麼教呢?我們的回答是, 教學課時不增加, 學生學業不加重,在教學範式上作文章。

1.教學策略上,彰顯“五點合一”的新線索。

(1)起點高一點。運用課前習讀策略,珍視學生學習經驗,正視並尊重當下兒童語文學習的真實起點,瞭解學生的學情,提高學習起點,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習具有應有的挑戰性。

(2)容量多一點。整合教學資源,優化學習策略,遵循兒童語文學習心理特點,適度加快語文課堂教學節奏,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習更加飽滿。

(3)難度大一點。教學要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讓教學有緊張的智力生活,這是教學不變的真理。當然這裡的難度是兒童能接受的難度。

(4)視野寬一點。不局限于國家語文教材,也不局限於校本教材,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習視野更加開闊,內容更豐富。

(5)積累厚一點。抓住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的黃金期,給予兒童珍貴的、經典的、種子的積澱,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習更為豐厚。

“五點合一”,基於“起點高一點、容量多一點、難度大一點、視野寬一點、積累厚一點”的教學主張,讓兒童在更開放、更自由、更豐富、更立體的語文學習時空中,獲得言語、思維乃至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2.學習方式上,探索“六位一體”的新思路。

(1)大量閱讀。通過“不求甚解的國學誦讀”“廣泛積累的詩詞背誦”“圖文交融的繪本閱讀”“劇本表演式的兒童小說閱讀”“仿創式的現代詩歌閱讀”“多種媒體互動式的閱讀”等各種方式,極大地豐富、擴大兒童的閱讀量。

(2)前置習讀。通過家長學校、班級網路平臺等方式,提供前置習讀單、閱讀連結,閱讀規劃與指導,展示陣地等,引領兒童進行語文課堂學習的前置習讀,進行閱讀思考與質疑,讓兒童學會學自己的語文。

(3)深度批註。主張兒童泛讀與精讀兩種方式相結合,通過在精讀過程中的“批註式”的閱讀,指導兒童突破文本關鍵字、製作閱讀地圖、繪製人物圖譜等,讓兒童的閱讀向縱深前進。

(4)主題學習。宣導教師根據兒童語文學習需要,師生共同規劃各種語文學習主題:兒童幻想小說的閱讀、繪本讀寫實踐、兒童詩仿創、兒童論語課堂、走近某某作家等,讓兒童的語文學習更富有情趣與魅力。

(5)多元對話。避免單向的、線性的語文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組織師生的、生生的、組內組際間的多邊、多元對話,讓兒童的語文學習更加平等、自由、愉快。

(6)感悟積累。引導兒童自己學會學自己的語文,在各種語文實踐中感悟、積累,在體驗中運用、提升,逐步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兒童真正成為會學語文的主人。

“六位一體”是集“大量閱讀”“前置習讀”“深度批註”“主題學習”“多元對話”“感悟積累”六位一體的語文學習新思路,與“五點合一”的新線索共同建立了一整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語文教學“新體系”。

相應的,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也隨之發生質的變化——語文學習不再只是繁瑣的分析和字詞句篇的機械訓練,經典閱讀、廣泛積累、個性解讀、多元感悟、差異對話、創新思考、深度闡釋、開放表達才是語文學習的新生態,以學為主、以教為輔、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已經成為“12歲以前的語文”全新的標識,為越來越多的師生所認可與接納,並內化為一般的教學與學習生態。

四、效果與反思

(一)實踐效果

經過近五年的探索、實踐與研究,“12歲以前的語文”逐漸成長為一套完整、系統的語文教育創新體系,並對兒童的語文素養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學校文化的整體構建產生了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1.首先是兒童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隨著“12歲以前的語文”在全校的逐步推進與深化,參與實驗的學生在語文學習的興趣、兒童文學閱讀量、國學經典與古典詩詞的積累、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思維的批判性和創造性、口語交際與創作能力上,都獲得了極為顯著的提升。據統計,系統參與“12歲以前的語文”實驗的六年級學生,目前的閱讀量已遠遠超越語文課程標準所規定的6年145萬字的要求,基本達到人均600萬字的閱讀量,超過1000萬字閱讀量的同學比比皆是。學生的創作興趣與能力也得到極大釋放,僅六年級學生中,擁有個人作品集的學生,就有92人。與此同時,隨著班級圖書角、圖書漂流、與作家面對面、家庭親子閱讀、閱讀進社區等活動的全面開展,閱讀已經從原先的個體活動不斷拓展為班級團隊活動乃至家庭與社區活動,閱讀已然成為實驗班學生在校與家庭活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一種風尚與文化。北小學生參加全球華文經典誦讀大賽和七彩語文經典誦讀大賽,都以選文的獨特、誦讀的傳情、表現的完美,獲得特等獎。

2.其次是教師專業能力的卓越發展。

“12歲以前的語文”課程體系的建構,對於我校教師在語文視野拓展、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語文教育理論更新、自身語文素養提升等方面產生了質的影響。實驗過程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興趣,激發了語文教師的創新活力與研究動力。5年來,我校教師在全國、省級課堂教學競賽中有12人次獲得特等獎、一等獎,在全國、省級小學語文研討活動中有20人次作學術交流,應邀到全國各地執教觀摩課、作學術報告有200人次,先後有5位老師被評為特級教師,6位老師被評為學科帶頭人,還有12位老師被評為優秀青年教師。

3.最後是語文教育品牌的系統建構。

隨著“12歲以前的語文”教學體系的不斷建構與實踐深化,加之擁有近百家同盟學校的教學研究共同體的創立,“12歲以前的語文”不再只是一種學科教學理念或主張,它已經逐漸成長為一種具有獨特教育思想、鮮明價值追求、完整理論系統與具體實踐模型的學科教育品牌,在南京乃至全國語文教育界享有良好聲譽與口碑。現在,我們的“12歲以前的語文”,已經擁有全國20多個省市160所聯盟學校,舉辦過南京、洛陽兩屆系列論壇,出版了《12歲以前的語文》校本教材(6本)和《“12歲以前的語文”實踐與研究》,還創建了一個“12歲以前的語文”專題網站——

http://www.njbx.com:8088。

2012年12月,“12歲以前的語文:體系建構與教學實踐”成功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課題。未來,隨著研究的繼續深入,相信這一基於兒童立場、立足文化傳統、彰顯實踐創新的教育品牌會不斷尋求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績。

(二)實踐反思

應該說,“12歲以前的語文”研究是一個未完成的圖式框架,我們正行走其間,在這幾年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總結,覺得在以下三個方面還存在留白點,需要作進一步的提升:

1.資源開發多向融合上需作進一步深化。

“12歲以前的語文”校本課程體系中除了三大經典——國學經典、詩歌經典和兒童文學經典之外,我們覺得還應該與時俱進,尋求其他資源的融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例如,科普類的經典閱讀,當下名家的精彩篇章,這些資源亦是不可或缺的。此外,當我們擁有大量教學資源時,我們需要合理取捨、安排序列、有機整合,這項探索性的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深化。

2.教師成長專業素養上需作進一步提升。

“12歲以前的語文”得益是學生,而關鍵在教師,再好的教學理念,再豐富的教學資源,都是離不開教師在一堂堂課上去詮釋的。當我們把語文的課堂打開之後,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教師的專業素養亟待提升。例如,在教學國學經典這一類文本的時候,我們不少教師感覺到自身的知識儲備,以及對文本的理解感悟都還不能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

3.語文課程體系構建上需作進一步完善。

“12歲以前的語文”是指0~12歲兒童的語文學習,我們現在僅著力於6~12歲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我們還要對“0~3歲的嬰幼兒階段”和“3~6歲的幼兒階段”的語文學習進行適度的研究,以使我們的“12歲以前的語文”課程體系更加完善。

“12歲以前的語文”,是一個新理念,它宣導回歸兒童、回到經典、回溯規律;是一個新體系,它宣導打開課堂、聚合資源、積累表達;也是一個新範式,它宣導五點合一、六位一體、多維融合。“12歲以前的語文”是迎著兒童成長腳步,播種語言萌芽種子,期待收穫累累碩果,充滿著生命活力的語文。

“12歲以前的語文”,雖是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一所學校的語文課程實驗,但它卻為基礎教育學科課程改革確立了一個現實的標杆,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課題批准號BHA120050:《12歲以前的語文:小學語文學校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踐研究》。)

學生學業不加重,在教學範式上作文章。

1.教學策略上,彰顯“五點合一”的新線索。

(1)起點高一點。運用課前習讀策略,珍視學生學習經驗,正視並尊重當下兒童語文學習的真實起點,瞭解學生的學情,提高學習起點,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習具有應有的挑戰性。

(2)容量多一點。整合教學資源,優化學習策略,遵循兒童語文學習心理特點,適度加快語文課堂教學節奏,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習更加飽滿。

(3)難度大一點。教學要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讓教學有緊張的智力生活,這是教學不變的真理。當然這裡的難度是兒童能接受的難度。

(4)視野寬一點。不局限于國家語文教材,也不局限於校本教材,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習視野更加開闊,內容更豐富。

(5)積累厚一點。抓住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的黃金期,給予兒童珍貴的、經典的、種子的積澱,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習更為豐厚。

“五點合一”,基於“起點高一點、容量多一點、難度大一點、視野寬一點、積累厚一點”的教學主張,讓兒童在更開放、更自由、更豐富、更立體的語文學習時空中,獲得言語、思維乃至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2.學習方式上,探索“六位一體”的新思路。

(1)大量閱讀。通過“不求甚解的國學誦讀”“廣泛積累的詩詞背誦”“圖文交融的繪本閱讀”“劇本表演式的兒童小說閱讀”“仿創式的現代詩歌閱讀”“多種媒體互動式的閱讀”等各種方式,極大地豐富、擴大兒童的閱讀量。

(2)前置習讀。通過家長學校、班級網路平臺等方式,提供前置習讀單、閱讀連結,閱讀規劃與指導,展示陣地等,引領兒童進行語文課堂學習的前置習讀,進行閱讀思考與質疑,讓兒童學會學自己的語文。

(3)深度批註。主張兒童泛讀與精讀兩種方式相結合,通過在精讀過程中的“批註式”的閱讀,指導兒童突破文本關鍵字、製作閱讀地圖、繪製人物圖譜等,讓兒童的閱讀向縱深前進。

(4)主題學習。宣導教師根據兒童語文學習需要,師生共同規劃各種語文學習主題:兒童幻想小說的閱讀、繪本讀寫實踐、兒童詩仿創、兒童論語課堂、走近某某作家等,讓兒童的語文學習更富有情趣與魅力。

(5)多元對話。避免單向的、線性的語文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組織師生的、生生的、組內組際間的多邊、多元對話,讓兒童的語文學習更加平等、自由、愉快。

(6)感悟積累。引導兒童自己學會學自己的語文,在各種語文實踐中感悟、積累,在體驗中運用、提升,逐步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兒童真正成為會學語文的主人。

“六位一體”是集“大量閱讀”“前置習讀”“深度批註”“主題學習”“多元對話”“感悟積累”六位一體的語文學習新思路,與“五點合一”的新線索共同建立了一整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語文教學“新體系”。

相應的,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也隨之發生質的變化——語文學習不再只是繁瑣的分析和字詞句篇的機械訓練,經典閱讀、廣泛積累、個性解讀、多元感悟、差異對話、創新思考、深度闡釋、開放表達才是語文學習的新生態,以學為主、以教為輔、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已經成為“12歲以前的語文”全新的標識,為越來越多的師生所認可與接納,並內化為一般的教學與學習生態。

四、效果與反思

(一)實踐效果

經過近五年的探索、實踐與研究,“12歲以前的語文”逐漸成長為一套完整、系統的語文教育創新體系,並對兒童的語文素養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學校文化的整體構建產生了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1.首先是兒童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隨著“12歲以前的語文”在全校的逐步推進與深化,參與實驗的學生在語文學習的興趣、兒童文學閱讀量、國學經典與古典詩詞的積累、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思維的批判性和創造性、口語交際與創作能力上,都獲得了極為顯著的提升。據統計,系統參與“12歲以前的語文”實驗的六年級學生,目前的閱讀量已遠遠超越語文課程標準所規定的6年145萬字的要求,基本達到人均600萬字的閱讀量,超過1000萬字閱讀量的同學比比皆是。學生的創作興趣與能力也得到極大釋放,僅六年級學生中,擁有個人作品集的學生,就有92人。與此同時,隨著班級圖書角、圖書漂流、與作家面對面、家庭親子閱讀、閱讀進社區等活動的全面開展,閱讀已經從原先的個體活動不斷拓展為班級團隊活動乃至家庭與社區活動,閱讀已然成為實驗班學生在校與家庭活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一種風尚與文化。北小學生參加全球華文經典誦讀大賽和七彩語文經典誦讀大賽,都以選文的獨特、誦讀的傳情、表現的完美,獲得特等獎。

2.其次是教師專業能力的卓越發展。

“12歲以前的語文”課程體系的建構,對於我校教師在語文視野拓展、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語文教育理論更新、自身語文素養提升等方面產生了質的影響。實驗過程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興趣,激發了語文教師的創新活力與研究動力。5年來,我校教師在全國、省級課堂教學競賽中有12人次獲得特等獎、一等獎,在全國、省級小學語文研討活動中有20人次作學術交流,應邀到全國各地執教觀摩課、作學術報告有200人次,先後有5位老師被評為特級教師,6位老師被評為學科帶頭人,還有12位老師被評為優秀青年教師。

3.最後是語文教育品牌的系統建構。

隨著“12歲以前的語文”教學體系的不斷建構與實踐深化,加之擁有近百家同盟學校的教學研究共同體的創立,“12歲以前的語文”不再只是一種學科教學理念或主張,它已經逐漸成長為一種具有獨特教育思想、鮮明價值追求、完整理論系統與具體實踐模型的學科教育品牌,在南京乃至全國語文教育界享有良好聲譽與口碑。現在,我們的“12歲以前的語文”,已經擁有全國20多個省市160所聯盟學校,舉辦過南京、洛陽兩屆系列論壇,出版了《12歲以前的語文》校本教材(6本)和《“12歲以前的語文”實踐與研究》,還創建了一個“12歲以前的語文”專題網站——

http://www.njbx.com:8088。

2012年12月,“12歲以前的語文:體系建構與教學實踐”成功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課題。未來,隨著研究的繼續深入,相信這一基於兒童立場、立足文化傳統、彰顯實踐創新的教育品牌會不斷尋求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績。

(二)實踐反思

應該說,“12歲以前的語文”研究是一個未完成的圖式框架,我們正行走其間,在這幾年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總結,覺得在以下三個方面還存在留白點,需要作進一步的提升:

1.資源開發多向融合上需作進一步深化。

“12歲以前的語文”校本課程體系中除了三大經典——國學經典、詩歌經典和兒童文學經典之外,我們覺得還應該與時俱進,尋求其他資源的融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例如,科普類的經典閱讀,當下名家的精彩篇章,這些資源亦是不可或缺的。此外,當我們擁有大量教學資源時,我們需要合理取捨、安排序列、有機整合,這項探索性的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深化。

2.教師成長專業素養上需作進一步提升。

“12歲以前的語文”得益是學生,而關鍵在教師,再好的教學理念,再豐富的教學資源,都是離不開教師在一堂堂課上去詮釋的。當我們把語文的課堂打開之後,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教師的專業素養亟待提升。例如,在教學國學經典這一類文本的時候,我們不少教師感覺到自身的知識儲備,以及對文本的理解感悟都還不能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

3.語文課程體系構建上需作進一步完善。

“12歲以前的語文”是指0~12歲兒童的語文學習,我們現在僅著力於6~12歲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我們還要對“0~3歲的嬰幼兒階段”和“3~6歲的幼兒階段”的語文學習進行適度的研究,以使我們的“12歲以前的語文”課程體系更加完善。

“12歲以前的語文”,是一個新理念,它宣導回歸兒童、回到經典、回溯規律;是一個新體系,它宣導打開課堂、聚合資源、積累表達;也是一個新範式,它宣導五點合一、六位一體、多維融合。“12歲以前的語文”是迎著兒童成長腳步,播種語言萌芽種子,期待收穫累累碩果,充滿著生命活力的語文。

“12歲以前的語文”,雖是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一所學校的語文課程實驗,但它卻為基礎教育學科課程改革確立了一個現實的標杆,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課題批准號BHA120050:《12歲以前的語文:小學語文學校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踐研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