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人工智慧是中國製造2025的突破口

如今, 人工智慧與先進製造業的融合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實際上, 智慧製造並不是一個新詞, 可為何又重新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工業和資訊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所長王喜文近日在中新社國是論壇2017年會上表示, 這其中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社會發展需要, 另一方面是技術支撐, 即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已開始深度融合, 製造業迎來了新一輪的轉型升級。

工業和資訊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所長王喜文。 崔楠 攝

以下為現場實錄:

社會發展需求及技術支撐催生工業4.0

中國工業與製造業面臨很多壓力, 比如市場的同質化競爭、資源與環境的制約等。 傳統的工業模式在如今已走到了盡頭, 社會發展呼籲智慧製造。 正因為如此, 很多發達國家紛紛出臺了製造業創新戰略, 尤其是德國在2013年出臺了工業4.0, 這是社會需要層面。

第四次工業革命主要靠兩方面技術支撐來實現, 一是人工智慧, 另一個是資訊物理系統, 簡稱CPS。 CPS跟IOT物聯網相提並論, 很容易理解, 也受到了推廣和普及。 工廠因此可滿足個性化定制化的生產, 這便是在技術支撐下誕生的工業4.0。 所以說工業4.0的發生是由於兩方面原因:社會發展需求和技術支撐。

中新社發 耿玉和 攝

如此一來, 未來的智慧製造融合了資訊物理系統便會帶來很好的經濟效應, 實現提質增效、降低成本、定制生產的協同發展。 未來可能有四方面的發展趨勢:

一是智慧型機器人。 以前的工業機器人實際上是工業3.0的標誌之一, 到工業4.0時代, 工業機器人也要升級為智慧的工業機器人, 未來在雲計算、人工智慧、大資料技術支撐下從事各種複雜多樣的工作。

二是智慧物流。 工業4.0把生產變成了物流, 未來工廠裡可能沒有工人在生產, 整個工廠都是智慧物流的一個場景, 把生產都變成了物流。 智慧產品在賣給消費者之後, 並不意味著買賣行為的結束, 反而是剛剛開始,

因為產品會長期不斷地與生產商的工廠保持聯繫, 並且源源不斷地記錄、輸入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資料。

三是智慧產品。 大量的資料在經過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後, 可成為生產智慧產品的資料支撐。 舉例來說, 中國面對30多個省市自治區定制化挖掘機, 可採集不同省份的溫度、濕度等環境資料, 再通過人工智慧的演算法進行分析, 之後進行定制化生產, 這就是所謂的智慧產品。 產品在賣給消費者之後, 還會長期地與生產商的廠家進行聯繫, 形成一個新的生態。

四是智慧工作。 工作方面也是如此, 你可以利用資訊技術, 也可以利用一些硬體技術感測器讓工作更加智慧高效。 這也是新一代資訊技術對於未來智慧工作帶來的變化:可能未來工作是很簡單了,

可能也不用你去學, 很多高級技能通過一些引導便可以完成。 這樣一來可能有些人也會探討, 未來如果有這樣的技術支撐, 我們還需不需要工匠?

中新社發 泱波 攝

中國如何應對工業4.0?

講到新趨勢之後, 大家肯定會關注中國如何應對工業4.0。其實中國製造2025是兩年前工信部與工程院發佈的中長期戰略規劃,當時我們沒有想到中國製造2025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後來經過分析後發現,原來社會上給它貼了一個中國版的工業4.0的標籤。可實際上中國製造2025跟工業4.0不太一樣,中國跟德國的工業發展水準也不太一樣。德國是3.0向4.0過度的階段,而中國大部分還是工業2.0的階段。但也有一樣的地方,這體現在中國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和思路上,即智慧製造,這跟德國工業4.0及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保持了高度一致。

還有一條主線,即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這表明未來中國製造業不是靠資源要素驅動,而是靠資料資訊驅動。以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為主線,接下來政策扶持的重點可能在於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裝備、智慧產品等,也是未來的一個風口。

十九大明確提出要通過智慧製造建設製造強國,發展智慧經濟,建智慧社會。其實智慧社會也是最近比較流行的概念,未來農業或許也要通過新一代資訊技術,通過物聯網、互聯網來實現智慧農業,醫療也要通過資訊技術,通過物理的自動化技術實現智慧醫療,未來都智慧化了,就是智慧的社會。我也注意到,十九大報告裡寫的是要發展智慧經濟,建智慧社會,所以我認為我們是趕上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好的時代。所以我希望大家把握好這個歷史機遇,歷史性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和中國製造業的黃金階段,實現一個新的跨越式發展。

作者:國是直通車

編輯:郭淩潔

大家肯定會關注中國如何應對工業4.0。其實中國製造2025是兩年前工信部與工程院發佈的中長期戰略規劃,當時我們沒有想到中國製造2025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後來經過分析後發現,原來社會上給它貼了一個中國版的工業4.0的標籤。可實際上中國製造2025跟工業4.0不太一樣,中國跟德國的工業發展水準也不太一樣。德國是3.0向4.0過度的階段,而中國大部分還是工業2.0的階段。但也有一樣的地方,這體現在中國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和思路上,即智慧製造,這跟德國工業4.0及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保持了高度一致。

還有一條主線,即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這表明未來中國製造業不是靠資源要素驅動,而是靠資料資訊驅動。以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為主線,接下來政策扶持的重點可能在於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裝備、智慧產品等,也是未來的一個風口。

十九大明確提出要通過智慧製造建設製造強國,發展智慧經濟,建智慧社會。其實智慧社會也是最近比較流行的概念,未來農業或許也要通過新一代資訊技術,通過物聯網、互聯網來實現智慧農業,醫療也要通過資訊技術,通過物理的自動化技術實現智慧醫療,未來都智慧化了,就是智慧的社會。我也注意到,十九大報告裡寫的是要發展智慧經濟,建智慧社會,所以我認為我們是趕上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好的時代。所以我希望大家把握好這個歷史機遇,歷史性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和中國製造業的黃金階段,實現一個新的跨越式發展。

作者:國是直通車

編輯:郭淩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