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三大難題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

【電纜網訊】近日, 全國多市開始啟用新能源汽車號牌, 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大好。 但是, 新能源車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 就拿上海來說, 上海市質監局近日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公眾普遍認為公共充電樁少、電池續航里程低、充電時間長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大難題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

上海有新能源車逾10萬輛, 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擁有量最大的城市, 但涉及新能源汽車的品質問題也日漸增多。 去年12365品質熱線受理相關投訴較上年增長逾30%。 上海市質監局日前發佈了“2017年上海市場新能源汽車協力廠商顧客滿意度調查”報告。 據悉, 此次調查由12365組織開展, 委託上海市品質認證諮詢中心實施。 樣本覆蓋上海市場上主要銷售的8個新能源汽車品牌, 包括比亞迪、榮威、特斯拉、北汽、奇瑞、富豪、江淮和寶馬。 共回收現有車主問卷4702份(占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的5%左右),

意向消費者問卷8419份。

結果顯示, 今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車現有車主的顧客滿意度結果為77.92, 處於“較滿意”水準。 品質感知總體得分為79.43, 受訪者對“售後和銷售的服務品質”評價較滿意, 而對“產品性能”的評價相對偏低。 報告還顯示, 意向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為81.12, 市民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充滿信心。

調查發現, 69%的受訪者認同新能源車的綠色環保標籤。 “上牌政策”和“價格補貼”是車主和潛在用戶選購新能源車的主要因素(分別占60%和52%), 包括能源補貼和免費上滬牌在內, 扶持政策平均達10萬多元, 對新能源車的推廣功不可沒。

三大難題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

不過, 公眾普遍認為“公共充電樁少”(68%)、“電池續航里程低”(58%)、“充電時間長”(49%)是幾大困境。 目前政策要求每位車主必須擁有個人充電樁, 才能享受補貼政策。 但很多居民區因條件所限, 很難保證一戶一位, “買車容易安樁難”阻礙了普及。 同時, 雖然公共充電樁飛速發展, 但仍存在佈局不合理、使用不合規、標準不統一等掣肘,

調查中有68%的受訪者認為, 公共充電樁難以滿足需要。

在電池方面, 能效遠低於期盼。 目前混合動力車的電池續航普遍為60—100公里, 純電汽車為150—200公里。 而行駛一年後, 車輛電池容量大多衰減到新車的70%, 對出行帶來較大困擾。 而老式充電樁因電流較低, 一般需充8-10小時。 結合較低的續航里程, 只適用於短途上下班, 無法用於較長路程的行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