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湯,羹,粥的混淆不清?

我工作的單位有一半師傅來自東北, 他們裡面涵蓋東北人、山東人、還有河北人每當我們洛陽說喝湯他們總感覺可笑:喝粥就喝粥唄還喝湯…呵呵, 大家都習慣啦, 早晨牛肉湯、驢肉湯;晚上喝小米湯, 大米湯;想換換口味晚上也可以上街喝丸子湯、不翻湯…等。 反正洛陽這地方天旱少雨, 人們離不開湯…人家東北師傅感覺咱洛陽人晚上喝的米湯應該叫:粥, 難道我們洛陽人真的錯啦?
一: 湯: 湯的烹調方法是把食物等煮後所得的汁液, 特點是主要吃原料的湯汁, 而非主料(或者以主料為輔, 而湯汁為主)。
比如,
湯藥, 米湯, 白菜湯, 雞蛋湯等等。 好像洛陽人沒把名稱搞錯呀?…
二: 羹: 羹是比較古老的烹調法之一, 是指切製成丁的食物用沸湯煮後, 除加入濕生粉, 使湯水溜成糊狀的烹調方法。
比如, 羹湯。 肉羹。 雞蛋羹。 是不是“胡辣湯”是這樣做的?羹于湯的區別在於湯稀而羹粘稠, 主要是加入了生粉的緣故。
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會意,表示肉的味道鮮美。 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汁的食物。
《說文》:“五味和羹。 ”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帶汁的肉,而不是湯。 “羹”表示湯的意思,是中古以後的事情)
三: 粥: 粥也是比較古老的烹調方法之一。 是指用糧食等熬成的半流質食物。 比如, 米粥, 稀粥, 臘八粥, 皮蛋瘦肉粥等等。
中國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
2500年前始作藥用, 進入中古時期後, 粥的功能更是將“食用”和“藥用”合併。
也就是說, 如果說在古代, 粥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針對人們的健康,那麼進入現代社會, 粥的範疇已大大拓寬, 餐飲方面的概念有個更多的外延。 看到湯, 羹, 粥的區分, 加上這幾年我對東北人飲食的瞭解, 他們喜歡喝比較稠的粥, 而洛陽人喜歡喝稀一點的湯, 咱洛陽乾燥, 多喝稀湯補充水分唄, 不信您試試, 多天不喝米湯或麵湯會上火生病…
看完了, 我也懂了, 東北人對洛陽人說湯有誤解, 洛陽人也應該把稠糊糊的米湯叫:粥。 而胡辣湯似乎名稱不對勁啦, 應該叫:胡辣羹?不該叫胡辣湯?哈哈, 閒扯啊, 都別生氣啊, 大家都叫習慣了, 也不可能改變, 就像:熊貓本該叫貓熊,
肉夾饃該叫:饃夾肉…不合理的名稱叫時間長了, 誰也無法改變啦…湯, 羹, 粥真的有很多人混淆不清, 包括我啊, 如果不查閱, 還是迷迷糊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