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60萬關東軍西伯利亞之旅:惡魔下了地獄

1945年8月上旬, 蘇聯紅軍突然出兵中國東北, 閃電般擊潰昔日自詡為無堅不摧的日本關東軍。 包括幾十名將軍在內的近六十萬關東軍成為蘇軍戰俘, 當年在中國橫行霸道、燒殺掠搶的強盜, 瞬間淪為階下囚。

(網路資料圖片 被抓獲的關東軍俘虜)

近年來, 這些被俘虜的日本強盜在前蘇聯西伯利亞遭到的懲罰, 陸續有一些史料進行了披露, 讓人們知道了惡魔得到的報應。

史料介紹, 1945年被蘇軍俘虜的近60萬日本關東軍強盜, 在中國東北短暫拘押甄別以後, 被陸續分期分批送往到蘇聯的遠東和東西伯利亞上千個戰俘營服苦役。

由於當年鐵路和公路交通運輸工具匱乏, 很多戰俘經歷了徒步的長途跋涉和公路鐵路混合輸送。 按蘇軍要求, 徒步離開中國東北的日軍戰俘, 必須保持行軍隊形, “掉隊一律槍斃”。 在漫長的艱難跋涉過程中, 不少戰俘倒斃在路上,

其中有年邁體弱者, 也有因掉隊而被蘇軍槍斃的。

為了麻痹日軍戰俘, 蘇軍在押運前, 有時候會對日軍戰俘謊稱:將把他們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運回日本國內。 以至於由悶罐車組成的戰俘專列經過幾天運行, 路過了一片“汪洋大海”時, 有很多日本戰俘認為已經到了日本海的海邊, 即將回到日本, 後來取水煮飯時發現, 這裡的“海水”居然是淡水, 才知道他們已經到了西伯利亞深處——貝加爾湖。

多年來, 日本方面認為大約有十幾萬關東軍戰俘死在蘇聯的勞改營裡, 蘇聯時期一直對此保密, 按蘇聯解體後的解謎檔案, 俄羅斯提供給日方的資料對照, 1945年大約有接近60萬關東軍戰俘被押往蘇聯內地, 後期回到日本的大約有47萬人,

戰俘營有記載的死亡記錄有5萬多人, 中間的缺口、少量留在了當地、大部分沒有記錄在案, 基本認為也是死在了遠東。 日本導演小林正樹的《人間的條件》和山本薩夫的《不毛之地》等影片均對此有過描述。

蘇聯解體後, 日本NHK電視臺曾和俄羅斯合作拍攝過一個題為《西伯利亞抑留俘虜的證言》的記錄片, 片中提到1945年8月有超過57萬的日本關東軍戰俘被扣留, 至少有10萬日軍戰俘死在西伯利亞, 而蘇聯人當年承認只有5人。 一本名為《日俄關係中的戰俘問題》的書中提到, “蘇聯地方當局沒有做好接受如此眾多數目的戰俘的準備:住房不足、冬衣緊缺、糧食和藥品也匾乏。 由於這些原因, 1945至1946年冬天, 在日本戰俘勞改營裡出現了較高的死亡率。

根據官方統計的資料, 總共有55000名日本戰俘死掉。 ”

西伯利亞惡劣的天氣和戰俘營內的勞役, 讓這些過去一向在中國作威作福的日本關東軍強盜嘗到了人間地獄的滋味。 他們在看押人員的槍口下被迫從事採礦石、修鐵路、伐木、挖河道等繁重勞役, 每天必須幹活12小時以上, 稍有懈怠, 就有可能遭到拳打腳踢。

(網路漫畫資料)

恰在二戰結束的那一年, 蘇聯遇上了饑荒。 戰俘營裡更是缺糧, 饑餓、疾病和繁重的勞役, 使許多關東軍俘虜在進入集中營的第一年便一命歸西。

有史料介紹, 戰俘勞改營每個月會對戰俘例行身體檢查, 但這並不是關愛的健康檢查。 每次, 看押人員把戰俘們排成四排, 脫得一絲不掛, 冬天也是。 檢查方法是由內務人民委員部的軍醫拉起日本戰俘大腿上的皮, 根據皮肉的厚薄, 分成若干個等級。 肉最厚的為一等, 下月起將進行高強度勞動, 皮肉最薄的, 下月起將降低勞動強度。

戰俘營的生活條件極其艱苦, 食物通常不夠吃。 曾經有德國和日本的戰俘在一個勞改營裡幹活, 開飯的時候德國人仗著人高馬大去搶日本人的土豆,被看守發現拖出去毆打,並被告知“你們都是平等的!”據當年被視同日本戰俘,同樣關押在戰俘營裡的偽滿洲貴族和高官回憶:“日子苦啊!餓(除了溥儀)。誰都吃不飽。老遠看見個馬糞蛋子都要撲過去,心想萬一是個燒糊了的土豆呢···”。

因為災害、饑荒和戰俘營的粗放管理,當時日本戰俘還遭受到集體屠殺。流傳較廣的一個段子說:“由於戰俘數量太多,蘇聯人並沒有提前做好接收準備,一次上級通知說要押送過來200個鬼子,結果來了400多,炊事班只做了200人的飯,咋辦。於是連長命令炊事班集合,端起衝鋒槍,在鬼子吃飯前先用10分鐘時間掃射,這樣剩下200個鬼子的伙食問題就解決了···”。

2005年5月11日,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刊登的《日本武士的俄國墳墓》一文這樣介紹:“1945年11月,第一批5000名關東軍戰俘被蘇軍專列押送至坦波夫州坦波夫市。對這個偏僻的州來說,地道的日本人真可謂是‘異國情調’了···”

來迎接戰俘的當地蘇聯人讓日軍戰俘苦不堪言,文中援引了坦波夫市一位名叫謝拉菲瑪·多爾戈娃的女市民的回憶:“我們在車站等了好多天,日本人剛下火車,我們所有的人立刻就向他們撲去,搶奪他們的東西,不一會兒,他們就窮得連褲子都穿不上了。”這批日軍戰俘主要是關東軍高級軍官,隨身攜帶了不少好東西,如輕飄飄的毛墊、枕頭、幾身換洗的睡衣、暖和的棉襖棉褲、新奇的彩色照相機、畫筆、顏料等。甚至還有人帶了不少做米飯用的調料,這些東西轉眼間就被洗劫一空。

據戰後日本防衛省統計,死於西伯利亞的日軍高級將領有36名,其中大將1名;中將14名;少將21名。包括日軍第1方面軍司令喜多誠一、關東憲兵隊司令大木繁、關東軍情報部長秋草俊、滿鐵調查部長谷部照俉等惡貫滿盈人物。

(繳械投降的關東軍)

史料記載,或無法忍受超負荷勞作以及蘇軍監工的虐待,或經受不起西伯利亞的酷寒,或難以忍受傷痛、疾病,或思念家人、親人心切,大約有3000名日軍戰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或抑鬱症、狂躁症等心理疾患。自殺也成了戰俘營裡的家常便飯。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00名戰俘在集中營採取服毒、投河、上吊等在日本人看來有點不太“壯烈”的自殺方式自殺。他們已經放棄了日本武士道所採取的剖腹自殺的方式,這對於“忠於”天皇的日軍戰俘來說,也許是人生末路的“最後的遺憾”。

非常有意思的一則說法是:自1947年起,戰俘營裡傳聞說蘇方可能將日軍戰俘轉交給中國。日軍戰俘們特別是高級軍官們立刻苦苦哀求蘇軍代表,無論如何請不要這麼做。原來他們懼怕中國人的報復,堅決拒絕返回中國。但他們很多人都沒料到,監押在中國的部分日本高級戰犯戰俘卻得到了非常人道的高級生活待遇。”、

有則史料記載了一段日俘遣返的趣聞,說是:1947年蘇聯遣返日俘,上船前給每人配發一個直徑30釐米的大黑麵包,用來當航行途中伙食。日本戰俘在碼頭上與蘇方人員依依惜別、滿臉淚水,情深意切,紛紛表示”感謝“這幾年蘇聯人對他們的關照,回國以後還要為繼續加強日蘇友誼而多做貢獻。但開船以後,這些日本戰俘又全體把黑麵包扔出船外,同時罵一句:滾你娘的黑列巴,俄國佬的破爛。以至於使海面上一時飄著成片的黑麵包,場面蔚為壯觀。日本戰俘為何會扔掉寶貴的麵包,回國途中吃什麼。原來,接俘船是日本政府派遣的,船上給他們準備了食物。

俄羅斯的一些研究者認為,當年蘇聯當局將大量戰俘滯留而不按時遣返,一是因為蘇聯正缺乏勞動力,二是因為當時蘇聯領導人可能認為戰俘是特殊的人質、是同日本締結和約時的一張王牌,抑或是也擔心美國人會將這些戰俘重新武裝起來對付蘇聯。

開飯的時候德國人仗著人高馬大去搶日本人的土豆,被看守發現拖出去毆打,並被告知“你們都是平等的!”據當年被視同日本戰俘,同樣關押在戰俘營裡的偽滿洲貴族和高官回憶:“日子苦啊!餓(除了溥儀)。誰都吃不飽。老遠看見個馬糞蛋子都要撲過去,心想萬一是個燒糊了的土豆呢···”。

因為災害、饑荒和戰俘營的粗放管理,當時日本戰俘還遭受到集體屠殺。流傳較廣的一個段子說:“由於戰俘數量太多,蘇聯人並沒有提前做好接收準備,一次上級通知說要押送過來200個鬼子,結果來了400多,炊事班只做了200人的飯,咋辦。於是連長命令炊事班集合,端起衝鋒槍,在鬼子吃飯前先用10分鐘時間掃射,這樣剩下200個鬼子的伙食問題就解決了···”。

2005年5月11日,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刊登的《日本武士的俄國墳墓》一文這樣介紹:“1945年11月,第一批5000名關東軍戰俘被蘇軍專列押送至坦波夫州坦波夫市。對這個偏僻的州來說,地道的日本人真可謂是‘異國情調’了···”

來迎接戰俘的當地蘇聯人讓日軍戰俘苦不堪言,文中援引了坦波夫市一位名叫謝拉菲瑪·多爾戈娃的女市民的回憶:“我們在車站等了好多天,日本人剛下火車,我們所有的人立刻就向他們撲去,搶奪他們的東西,不一會兒,他們就窮得連褲子都穿不上了。”這批日軍戰俘主要是關東軍高級軍官,隨身攜帶了不少好東西,如輕飄飄的毛墊、枕頭、幾身換洗的睡衣、暖和的棉襖棉褲、新奇的彩色照相機、畫筆、顏料等。甚至還有人帶了不少做米飯用的調料,這些東西轉眼間就被洗劫一空。

據戰後日本防衛省統計,死於西伯利亞的日軍高級將領有36名,其中大將1名;中將14名;少將21名。包括日軍第1方面軍司令喜多誠一、關東憲兵隊司令大木繁、關東軍情報部長秋草俊、滿鐵調查部長谷部照俉等惡貫滿盈人物。

(繳械投降的關東軍)

史料記載,或無法忍受超負荷勞作以及蘇軍監工的虐待,或經受不起西伯利亞的酷寒,或難以忍受傷痛、疾病,或思念家人、親人心切,大約有3000名日軍戰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或抑鬱症、狂躁症等心理疾患。自殺也成了戰俘營裡的家常便飯。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00名戰俘在集中營採取服毒、投河、上吊等在日本人看來有點不太“壯烈”的自殺方式自殺。他們已經放棄了日本武士道所採取的剖腹自殺的方式,這對於“忠於”天皇的日軍戰俘來說,也許是人生末路的“最後的遺憾”。

非常有意思的一則說法是:自1947年起,戰俘營裡傳聞說蘇方可能將日軍戰俘轉交給中國。日軍戰俘們特別是高級軍官們立刻苦苦哀求蘇軍代表,無論如何請不要這麼做。原來他們懼怕中國人的報復,堅決拒絕返回中國。但他們很多人都沒料到,監押在中國的部分日本高級戰犯戰俘卻得到了非常人道的高級生活待遇。”、

有則史料記載了一段日俘遣返的趣聞,說是:1947年蘇聯遣返日俘,上船前給每人配發一個直徑30釐米的大黑麵包,用來當航行途中伙食。日本戰俘在碼頭上與蘇方人員依依惜別、滿臉淚水,情深意切,紛紛表示”感謝“這幾年蘇聯人對他們的關照,回國以後還要為繼續加強日蘇友誼而多做貢獻。但開船以後,這些日本戰俘又全體把黑麵包扔出船外,同時罵一句:滾你娘的黑列巴,俄國佬的破爛。以至於使海面上一時飄著成片的黑麵包,場面蔚為壯觀。日本戰俘為何會扔掉寶貴的麵包,回國途中吃什麼。原來,接俘船是日本政府派遣的,船上給他們準備了食物。

俄羅斯的一些研究者認為,當年蘇聯當局將大量戰俘滯留而不按時遣返,一是因為蘇聯正缺乏勞動力,二是因為當時蘇聯領導人可能認為戰俘是特殊的人質、是同日本締結和約時的一張王牌,抑或是也擔心美國人會將這些戰俘重新武裝起來對付蘇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