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論戰備buff,不得不服英美汽車大佬們

不少汽車&軍事迷們, 在看過之前的《二戰中的汽車與軍事(德國篇)》《二戰中的汽車與軍事(蘇聯篇)》之後, 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汽車大佬——英美, 它們又有哪些戰事出裝呢?

英國

作為二戰期間最早的受害者之一。 英國相對於當時德國的軍工還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當時英國把國內所有能有利於戰事的公司全部召集, 一切力量向著戰爭而努力發展。

圖為:一個多世紀以來, 勞斯萊斯公司一直在為飛機製造發動機, 2015年勞斯萊斯研究將3D列印應用于其

勞斯萊斯, 英國的老牌汽車公司, 也是世界汽車貴族的代表。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早在一戰的時候, 其公司就為英國空軍生產發動機(當然也生產過裝甲車), 當時幾乎一半的英國飛機的發動機都出自于勞斯萊斯公司。 而對於英國這樣的島國來說, 擁有制空權極為重要。

英國最有名的“噴火”式戰鬥機, 當時要求飛行最大時速440千米以上,

並且搭載8挺機槍以及250公斤炸彈, 因此, 馬林公司要求更換勞斯萊斯的發動機以滿足其如此大的動力需要。 在後期的戰中能和德國強大的Bf-109戰鬥機抗衡。

圖為:英國著名的“噴火”戰鬥機

除此之外就要算另一款非常有名“颶風”戰鬥機了,

這款戰鬥機採用了勞斯萊斯PV-12發動機, 當時有個別名――“灰背隼”。 其性能出眾, 動力強勁, 故障率低, 是當時最優良的飛機發動機之一, 聞名遐邇。 以至於後期美國著名的“野馬”戰鬥機也改裝了此款發動機。 由此, “颶風”和“噴火”成了不列顛空戰中的戰鬥英雄。

圖為:英國“颶風”戰鬥機

除了以上兩款以外, 英國其他的戰機, 如:“螢火蟲”艦載戰鬥機, “蒼穹”戰鬥機和“流星”戰鬥機(盟軍唯一投入戰鬥的噴氣式戰鬥機)等, 都採用勞斯萊斯公司的發動機。 當然, 英國著名的“克倫威爾”和“彗星”坦克, 也都是採用他們公司的發動機。

圖為:“螢火蟲”艦載戰鬥機

圖為:“流星”噴氣式戰鬥機

圖為:英國“彗星”坦克

奧斯丁,另一款英國汽車品牌。當時主要生產各種軍用卡車和牽引車。其中一款K2軍用卡車被主要用於醫療救護卡車,不僅英國本國實用,還用於法國等其他盟軍戰場。另一款K5型卡車主要用作運兵和牽引,被廣泛實用北非戰場。

圖為:奧斯丁K5型卡車

莫里斯汽車公司也生產了多款陸軍運輸車,其中一款非常著名的,被稱為胖子的莫里斯C8型火炮牽引車,可以拖拽25磅火炮或者17磅反坦克炮。

圖為:莫里斯C8火炮牽引車正在過橋

美國

美國寬廣的國土面積和充裕的軍工資源為其提供了足夠的生產保障。當時美國擁有像福特、通用、凱迪拉克等這樣的大型汽車公司。可想而知其生產力和產能是多龐大。

圖為:上海汽車博物館館藏的1941 Willy's Jeep

福特,當時在美國名聲顯赫。可能大家只知道威利斯公司生產了吉普車被後人稱為“威利斯吉普”,但大家不知道,其實最先就是福特、威利斯、斑譚公司一起競標設計的。在威利斯公司的產能無法滿足當時戰爭條件的時候,福特公司接過了生產的重任,被稱為“Ford GPW”吉普(其中字幕“W”就是威利斯的意思)。在二戰期間,憑藉著強大的流水線生產能力,福特公司一共生產了28萬輛GPW吉普。

圖為:一輛保存完好的Ford GPW吉普車,從車位可見“Ford”字樣。

戰時,福特汽車廠全部還負責生產過大名鼎鼎的B-24“解放者”轟炸機,該機是二戰時期美國產量最大的轟炸機。同時,福特工廠還生產了近6萬台飛機發動機,因此,二戰期間,福特工廠保持著美國飛機最高產量、世界轟炸機最高產量的記錄。

圖為:福特工廠的女工們慶祝第6000架B-24下線而一起合影

當然,作為汽車公司,福特在研發陸地裝甲有著先天的優勢,由它研發的M8型輪式裝甲車,車身小巧,移動快,火力強,彌補了當時美軍在輪式裝甲車上的不足。當然還有很多坦克,如:和通用公司一同研發的M10“狼獾”坦克殲擊車,大名鼎鼎的M4“謝爾曼”坦克也有福特(當然還有通用和克萊斯勒公司)的身影,還有為了對付德國“虎王”重型坦克而研製的M26“潘興”坦克,也採用了福特的發動機。

圖為:M8“灰獵犬”輪式裝甲車,後面跟著懷特汽車公司的M3半履帶車

圖為:M10坦克殲擊車

通用公司,在二戰期間同樣作為陸軍主力研發公司生產出大量的武器,如M18“潑婦”(也稱“地獄貓”)坦克殲擊車,由當時的設計師哈利。厄爾親自設計,作為當時美軍最快的坦克殲擊車,不僅可以抵抗當時德國三號、四號坦克,也可以用於偵查和火力支援,用途寬泛,更可貴的是其造價低廉,構造方便,易於維修。

圖為:蘇聯人民駕駛的M18坦克殲擊車

談起坦克,不得不說到美國的幾款輕型坦克――“M5”和“M24”,它們都由當時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汽車公司設計生產。前者為了緩解戰爭初期“M3”(這裡指的是“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炮塔空間不夠,裝甲薄弱等問題而進行的一款升級坦克,採用焊接技術,並換裝了凱迪拉克公司自己的發動機,從而提高了時速和續航里程。

圖為:M5斯圖亞特坦克生產線

從外觀上看“M5”和“M3”坦克非常像,因此這兩款坦克都被稱為“斯圖亞特”。而後者也稱為“霞飛”坦克,在戰爭後期為了緩解輕型坦克火力和防護不足的問題,研發出一款配備75毫米口徑的輕型坦克,其裝甲厚度最厚達到38毫米,這樣的火力和防護在二戰期間所有的輕型坦克中是前所未有的,更為重要的是它的速度一點不慢,裝備有兩台凱迪拉克V8水冷發動機最高時速可達50公里,比之前的“M3”和“M5”還要快。

圖為:凱迪拉克公司的坦克宣傳廣告,左為M5坦克,右為M8自行榴彈炮

圖為:M24霞飛坦克

如果說德國的汽車公司走的是技術化,精細化路線,蘇聯走的是量產化路線,那麼美國的汽車公司結合了前兩國的特徵,並且在戰爭的各條線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既能夠研發新型的武器、零部件等,又能進行大規模生產。(著名的“m4”謝爾曼坦克是和當時的“T34”並稱為產量最多的中型坦克)在西線的戰場上給德國法西斯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完)

【撰稿:Terry 轉載請注明來源“上海汽車博物館”,侵權必究。瞭解更多汽車背後的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hqcbwg】

圖為:英國“彗星”坦克

奧斯丁,另一款英國汽車品牌。當時主要生產各種軍用卡車和牽引車。其中一款K2軍用卡車被主要用於醫療救護卡車,不僅英國本國實用,還用於法國等其他盟軍戰場。另一款K5型卡車主要用作運兵和牽引,被廣泛實用北非戰場。

圖為:奧斯丁K5型卡車

莫里斯汽車公司也生產了多款陸軍運輸車,其中一款非常著名的,被稱為胖子的莫里斯C8型火炮牽引車,可以拖拽25磅火炮或者17磅反坦克炮。

圖為:莫里斯C8火炮牽引車正在過橋

美國

美國寬廣的國土面積和充裕的軍工資源為其提供了足夠的生產保障。當時美國擁有像福特、通用、凱迪拉克等這樣的大型汽車公司。可想而知其生產力和產能是多龐大。

圖為:上海汽車博物館館藏的1941 Willy's Jeep

福特,當時在美國名聲顯赫。可能大家只知道威利斯公司生產了吉普車被後人稱為“威利斯吉普”,但大家不知道,其實最先就是福特、威利斯、斑譚公司一起競標設計的。在威利斯公司的產能無法滿足當時戰爭條件的時候,福特公司接過了生產的重任,被稱為“Ford GPW”吉普(其中字幕“W”就是威利斯的意思)。在二戰期間,憑藉著強大的流水線生產能力,福特公司一共生產了28萬輛GPW吉普。

圖為:一輛保存完好的Ford GPW吉普車,從車位可見“Ford”字樣。

戰時,福特汽車廠全部還負責生產過大名鼎鼎的B-24“解放者”轟炸機,該機是二戰時期美國產量最大的轟炸機。同時,福特工廠還生產了近6萬台飛機發動機,因此,二戰期間,福特工廠保持著美國飛機最高產量、世界轟炸機最高產量的記錄。

圖為:福特工廠的女工們慶祝第6000架B-24下線而一起合影

當然,作為汽車公司,福特在研發陸地裝甲有著先天的優勢,由它研發的M8型輪式裝甲車,車身小巧,移動快,火力強,彌補了當時美軍在輪式裝甲車上的不足。當然還有很多坦克,如:和通用公司一同研發的M10“狼獾”坦克殲擊車,大名鼎鼎的M4“謝爾曼”坦克也有福特(當然還有通用和克萊斯勒公司)的身影,還有為了對付德國“虎王”重型坦克而研製的M26“潘興”坦克,也採用了福特的發動機。

圖為:M8“灰獵犬”輪式裝甲車,後面跟著懷特汽車公司的M3半履帶車

圖為:M10坦克殲擊車

通用公司,在二戰期間同樣作為陸軍主力研發公司生產出大量的武器,如M18“潑婦”(也稱“地獄貓”)坦克殲擊車,由當時的設計師哈利。厄爾親自設計,作為當時美軍最快的坦克殲擊車,不僅可以抵抗當時德國三號、四號坦克,也可以用於偵查和火力支援,用途寬泛,更可貴的是其造價低廉,構造方便,易於維修。

圖為:蘇聯人民駕駛的M18坦克殲擊車

談起坦克,不得不說到美國的幾款輕型坦克――“M5”和“M24”,它們都由當時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汽車公司設計生產。前者為了緩解戰爭初期“M3”(這裡指的是“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炮塔空間不夠,裝甲薄弱等問題而進行的一款升級坦克,採用焊接技術,並換裝了凱迪拉克公司自己的發動機,從而提高了時速和續航里程。

圖為:M5斯圖亞特坦克生產線

從外觀上看“M5”和“M3”坦克非常像,因此這兩款坦克都被稱為“斯圖亞特”。而後者也稱為“霞飛”坦克,在戰爭後期為了緩解輕型坦克火力和防護不足的問題,研發出一款配備75毫米口徑的輕型坦克,其裝甲厚度最厚達到38毫米,這樣的火力和防護在二戰期間所有的輕型坦克中是前所未有的,更為重要的是它的速度一點不慢,裝備有兩台凱迪拉克V8水冷發動機最高時速可達50公里,比之前的“M3”和“M5”還要快。

圖為:凱迪拉克公司的坦克宣傳廣告,左為M5坦克,右為M8自行榴彈炮

圖為:M24霞飛坦克

如果說德國的汽車公司走的是技術化,精細化路線,蘇聯走的是量產化路線,那麼美國的汽車公司結合了前兩國的特徵,並且在戰爭的各條線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既能夠研發新型的武器、零部件等,又能進行大規模生產。(著名的“m4”謝爾曼坦克是和當時的“T34”並稱為產量最多的中型坦克)在西線的戰場上給德國法西斯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完)

【撰稿:Terry 轉載請注明來源“上海汽車博物館”,侵權必究。瞭解更多汽車背後的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hqcbw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