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金國滅亡北宋的主力:拐子馬加鐵浮圖

說到宋朝年間, 騎兵永遠是最恐怖的作戰部隊, 尤其是重騎兵, 那在一場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時有金國鐵浮圖, 西夏鐵鷂子, 遼國皮室軍, 北宋也有出色的騎兵軍隊, 如靜塞軍。

金國在當時的軍事實力是最強的, 正所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最著名的就是護步答岡之戰, 當時金軍2萬人遼軍70萬人。 得知黃龍府失守的消息, 遼天祚帝率70萬大軍, 幾乎傾其全部兵力, 企圖一舉消滅新生的金政權。 當時金太祖只有2萬人, 兩軍比例是1比35, 這是人類戰爭史上不可思議的對抗戰。 這一戰遼國敗, 隨之遼國也開始滅亡。

金國主力部隊就是拐子馬和鐵浮圖, 女真驍勇善戰, 善於騎射, 騎兵部隊基本是女真組成, 金國的的步兵則基本由漢人或契丹人組成。

“拐子馬”是宋人對金軍主力兩翼騎兵的稱呼, 因為古代重甲十分昂貴,不可能大規模裝備, “拐子馬”屬於一種輕型或中型騎兵,被佈置在兩翼, 可以充分利用其高度的機動性以及集團衝鋒時所產生的巨大衝擊力, 用以對敵軍迂回包抄而後突擊。

鐵浮屠, 浮屠是佛語中鐵塔的意思。 根據記載, 屬於具裝重騎兵, 即人馬俱披重型盔甲, 對敵陣發起衝擊的騎兵,

與拐子馬一起隨同完顏宗弼(金兀術)南征北戰, 立下了赫赫戰功。

“鐵浮圖”軍每三匹馬用皮索相連, 他們護甲厚重、攻堅能力強,“堵牆而進”。 與“拐子馬”兩翼包抄的戰術不同,“鐵浮圖”的任務主要是正面攻堅,其扮演的角色宛如現代戰爭中的坦克,這也是為什麼要以犧牲騎兵的機動性為代價而裝備如此厚重的鎧甲並用皮索將戰馬互聯的原因。

作戰時, 步兵相當於誘餌, 金國作戰常常是佯裝敗退, 再以騎兵衝擊, 步兵佯裝敗退, 鐵浮圖正面強力衝擊, 拐子馬迂回兩翼襲擊。 拐子馬和鐵浮圖為金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1127年, 靖康之變發生後, 金兀術乘機帶領五千拐子馬和一千鐵浮圖向中原進軍。

1128年, 鐵浮圖和拐子馬在金兀術的帶領下,

再次攻打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

1129年, 金兀術帶領鐵浮圖和拐子馬第三次南下, 直逼長江天險。

但面對嶽飛的背嵬軍, 拐子馬和鐵浮圖似乎就被克了。

1140年, 金兀術率領手下十萬大軍、一萬五千名拐子馬、五千名鐵浮圖一起, 浩浩蕩蕩殺奔南宋行在臨安,

途中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 一直氣勢洶洶殺到潁河邊上的順昌。 順昌守將劉錡帶領士兵英勇奮戰, 終於將完顏宗弼(金兀術)的五萬大軍、一萬拐子馬、三千鐵浮圖全部剿滅。 金兀術帶領部隊撤退, 途中遭遇嶽飛攔截, 兩千鐵浮圖、五千拐子馬、三萬大軍被剿滅, 鐵浮圖徹底覆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