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山坳裡的號聲(民間故事)

這是一處僅有四十幾戶人家的村落。

村落四面環山, 遠遠看去, 就像座落在一個巨盆的盆底, 人稱盆底村。

盆底村十幾年前出了一樁怪事,

每到夜深人靜, 便從小山的某一處傳出一陣軍號的號聲, 號聲高亢嘹亮, 似在催動千軍萬馬陷陣搏殺, 有好事者打著手電筒遍山去尋找, 卻始終難覓吹號者的影蹤。 事情經媒體曝光後, 有關部門派專家學者前來探訪, 得出的結論是, 由於此處四面環山, 風聚集某處產生類似號聲的回音所至, 儘管村民覺得這種結論有些牽強, 但也找不出其它更充分的論據。

隨著號聲的消失, 這樁怪事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卻唯獨有一個人念念不忘, 並引發了一樁在別人看來是愚不可及的壯舉, 這個人就是村裡的五保戶李大爺。

李大爺性情古怪, 一輩子沒成過家, 而且腿腳還有殘疾, 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 村人戲稱鐵拐李。

自從李大爺聽到第一聲號聲, 他的心中就猶如打翻了五味瓶, 折騰起來, 他不由自主想起了一件想忘也忘不掉的往事。

那是抗日戰爭時期, 李大爺參加了支前的擔架隊, 跟隨八路軍轉戰南北。 在一次戰鬥中, 一塊炮彈皮子傷了李大爺的小腿, 於是李大爺同八路軍的三十多名傷患一起留在了盆底村。

擔任警戒任務的王排長是個生性風趣的人, 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 他仍能以他的風趣, 感染著每一個戰士, 特別是司號手董玉年, 更成了李大爺的朋友。 董玉年與李大爺的年紀相仿, 都是十六七歲的樣子, 兩人不僅年紀相當, 性格更是相投, 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說的知己。

傷病員在盆底村修養了十多天后的一個深夜,

王排長接到情報, 說一隊鬼子已經悄悄接近了盆底村, 很顯然, 鬼子是沖著傷病員來的, 王排長不敢怠慢, 急忙組織傷病員和群眾轉移, 可這些傷病員和群眾哪是鬼子的對手, 他們尚未走出山區, 鬼子就到了, 於是王排長和他的戰友們便在半山腰與鬼子展開了激戰。

聽著山腰爆豆似的槍聲, 李大爺的心都揪緊了,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 面對數倍與我的敵人, 王排長他們的命運可想而知, 李大爺尤其擔心董玉年, 他真希望他們能夠活著走出大山, 一起繼續打鬼子啊!可是, 隨著槍聲的稀落, 李大爺的心一涼, 他知道王排長他們完了, 他們肯定都壯烈犧牲了!事實也的確如此, 沒有了阻擋的鬼子更加肆無忌憚, 他們嗷嗷狂叫著沖向山頂,

儘管傷病員和群眾的隊伍加快了前進的腳步, 可他們哪裡比得上輕裝的鬼子?堪堪幾個回合, 李大爺他們已經聽見了鬼子追擊的腳步聲, 就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 半山腰忽然響起了衝鋒號的號聲, 號聲高亢嘹亮, 猶如一聲驚雷, 穿破靜寂的夜空, 震驚著每一個人的神經, “大部隊來了!”傷病員和群眾歡呼雀躍, 更加堅定了戰勝鬼子的信心, 此時小鬼子忘記了追擊傷病員, 反身向山下撲去, 乘這難得的間隙, 傷病員和群眾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俄頃之後, 李大爺他們盼望的大部隊並沒有出現, 倒是一聲猛烈的爆炸過後, 號聲嘎然而止, 李大爺忽然明白了, 是董玉年用他生命的號聲拖住了鬼子,

才使他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一瞬間, 淚水模糊了李大爺的眼睛。

想到這裡, 李大爺躺不住了, 他披衣起床, 循著號聲而去。

李大爺他們當年轉移的方向是山坳的東麓, 可李大爺到了東山的山腰, 卻發現原本高亢嘹亮的號聲變得很飄渺, 方位也變得飄忽不定, 忽而在東, 忽而在西, 搞不清具體的方位。

就在李大爺為搞不清方向而苦惱的時候, 他的耳邊忽然響起一聲親昵的呼喚:“小順子!”聲音雖說不大, 卻足以嚇李大爺一跳, 小順子是李大爺的小名, 現在村裡除了叫他“鐵拐李”以外,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了。

狐疑間, 耳邊又響起一聲呼喚, 這回李大爺聽清楚了, 聲音源自腳下, 更確切的說, 是源自他腳下的地底下!

李大爺低下頭去, 他看見在他的腳下出現了一個光環,光環裡隱隱約約還有一個人影,隨著光環的轉亮,人影也逐漸的清晰,平頂帽,灰軍裝,小軍號……“小年子,你還活著!”李大爺一聲驚呼,他使勁擦了擦有些昏花的老眼,沒錯,是小號手董玉年!“小年子,你……”未待李大爺回過味來,光環暗淡了,人影也變得模糊,號聲也隨即停止了,一切複又恢復了平靜。

回到家裡,李大爺翻來覆去也睡不著了,李大爺沒上過學,不懂得什麼科學文化知識,山上的號聲和影子,使李大爺固執地認為,這一定是董玉年被困在山中,等待他去救援。

一念及此,李大爺興奮起來,他恨不得馬上天亮,好去救援小年子!

天一亮,李大爺就扛了一把鐵鍬,匆匆上了山。

可是,一到山上,李大爺傻眼了,任他怎麼努力,也辯不出昨晚的具體方位了,沒有方位,就無從下手,無奈,李大爺只好悻悻地下了山。

接下了來的幾天,是李大爺最難熬的幾天,李大爺日夜苦盼著號聲和神秘光環的再次出現,可號聲和光環好像故意和他作對,他盼望的結果始終沒有出現。

大約過了一個禮拜,李大爺稀裡糊塗地倒在炕上,似睡非睡之間,他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董玉年衣衫襤褸渾身是血地站在他面前,董玉年拉著他的手說:“我就困在山中,你快來救我!”李大爺嚇得一軲轆爬起身來,此時皎潔的月光透過樹隙投進斑駁的影子,更給人增添了一種朦朧的神秘感,恍惚間,耳邊想起一陣號聲,號聲由模糊變清晰,由低沉變高亢,仿佛召喚著李大爺前去救援!

李大爺的神經一緊,他疾速穿好衣服,一瘸一拐沖出了房間。

房間外,東山麓,一道明亮的光環。赫然入目!

李大爺不敢怠慢,他匆忙扛起鐵鍬,沖著東山而去。

到了山腰,雖然光環正在漸漸的暗去,但輪廓依然清晰可辯,李大爺急忙鏟起了幾鍬土做為記號,說也奇怪的是,李大爺鏟土的時候,恰有好事的村民從他身邊經過,他們雖然看見了李大爺,卻對地上的光環視而不見,難道說這只是李大爺的精神在做怪?

自從李大爺挖下了第一鍬土,光環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號聲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這樁怪事沸沸揚揚了一陣子後,漸歸沉寂,倒是有一件事引起了人們的興趣,那就是李大爺成天在山上挖著什麼,人們納悶了,莫非山上藏有什麼寶貝?

挖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起初,帶有植被的山體很鬆軟,挖起來也較容易,但是隨著進度的加深,土裡就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石塊,這時候單指鐵鍬是不行了,還必須配有專門的工具,先把石頭挑揀出來,然後再進行挖掘,這樣李大爺的挖掘計畫就進展得十分的緩慢。

話說村裡有個二柱子,因為為人老實木呐,三十多歲了還沒娶上媳婦,二柱子是在李大爺的故事聲裡長大的,雖然與他同時代的孩子早已對李大爺的故事不屑一顧,但二柱子卻一直把李大爺視為無名的英雄,他恨不得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用真刀真槍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李大爺挖山,村裡人知道真相後一直引為笑談,認為李大爺是沒事吃飽了撐的,二柱子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李大爺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就在空閒的時間裡幫李大爺出點力。

兩個人的效率自然要比一個人高,他們很快便挖出一個能容納幾個人的山洞,此時洞外驕陽似火,洞內卻涼爽怡人,李大爺索性把家搬到了洞裡,開始了他長達十多年的挖山戰役。

隨著進度的加深,李大爺碰到的難題也越來越大,鬆軟的土層早已過去,代之的是類似風化石的石層,雖說類似風化石,卻比風化石堅硬得多,李大爺只好買來一套石匠的工具,拿出螞蟻啃骨頭的精神,緩慢而堅決地前進著。

說不清是哪一天的哪一時辰,鑿著鑿著,李大爺忽然感覺微風拂面,他不由一怔,在這封閉的山洞裡怎麼會有風吹過來?細一感覺,才發現風是從他剛砸的小洞裡透過來的,他又緊挨著砸了幾錘,隨著洞的擴大,風力也加大了,最後他看見,在他面前,裂開了一條能容納小半個身體的縫隙!

這一發現使李大爺驚喜異常,最起碼他不用費大力氣開鑿了,他可以沿著縫隙鑿下去,費不了多大力氣,就可以開鑿出一條能容納一人的通道。

這一天,二柱子來給李大爺送飯,隨便幫李大爺幹點活,他接過李大爺手裡的工具,叮叮噹當鑿了起來。鑿著鑿著,當的一聲,錘子被有力地彈了回來,震得二柱子的手心發麻,錘子險些脫手而飛。二柱子試探性地又砸了一錘,又是當的一聲,這種聲音有別於鑿石頭所發出的聲響,而是帶有明顯的金屬回音,難道石頭裡藏有金屬?二柱子來了興致,叮叮噹當幾錘過後,一件金屬器物露出了原形,鋼盔,一頂日本鬼子的鋼盔!

手捧著鋼盔,李大爺的眼裡噴出憤怒的火焰,在這頂鋼盔的下面,掩蓋著多少中國人的鮮血和生命?!如果不是這場戰爭,他和董玉年原本會有個安定祥和的生活的,戰爭!小日本!你坑了多少中國人!

許久,李大爺從激動中平復下來,他轉念一想,既然這裡發現了日本鬼子的鋼盔,就說明當年王排長和董玉年他們曾在這裡和日本鬼子激戰過,那麼,董玉年被困的地方離這裡也不遠了!

一念及此,李大爺興奮起來,他和二柱子一起奮力開鑿,叮!不遠處又一件物品浮出石面,刺刀,一把仍然鋒利的刺刀!

山洞裡發現日本鬼子物品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多人蜂擁而至湊個熱鬧,更有不少人自告奮勇幫助開鑿,但是,除了鋼盔,刺刀和一枚生了鏽的手雷,再無所獲。

樹葉綠了,又黃了。

春風秋雨,花開花落。

似水的流年。

盆底村早些年曾經出了個人才,老高家二小子高寶奎考上了大學,這在當時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盆底村乃至全鄉為之轟動,高寶奎也不愧為飛出雞窩的金鳳凰,經過十幾二十幾年的打拼,如今已成為省電視臺的副台長。

按理說高寶奎早已和盆底村脫了干係,自從他發跡以後,就把父母接到了城裡,從此一去不復返。

事有湊巧,今年高寶奎老爹七十大壽,非要回盆底村看看不可,高寶奎拗不過,只好帶著父母回到了盆底村。

高寶奎在盆底村小住了幾日,就聽說了李大爺十數年挖山不止的奇事,高寶奎記得鐵拐李這個人,他也是在鐵拐李的故事聲裡長大的,使高寶奎感興趣的是,台裡正在開展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他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材,於是找到當地電視臺,拍了一部題為《當代愚公》的專題片,片子結尾處男播音員用低沉渾厚的聲音說:“小號手董玉年雖然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時代呼喚這種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更需要李老漢這種認准目標鍥而不捨的鬥志,昔日愚公移山,有神仙相助,今日李公挖洞,有誰能夠幫助他完成這個心願?”

專題片經省電視臺播出後 ,引起了一家企業老總的注意,老總認為這是宣傳自家企業的絕佳機會,於是他在電視裡露了臉,信誓旦旦地對廣大電視觀眾說:“我一定盡自己的全力,幫助李老漢完成他的心願!”

老總一句話,那可是大排場,很快有一撥人馬開進了盆底村,這會盆底村熱鬧了,整天人歡馬叫,機器轟鳴,大有不把整個山麓挖空不甘休的架勢。

有了現代化機器的相助,李大爺顯得清閒多了,不過說不清為什麼,清閒倒清閒,心裡卻總是覺得空落落的,他經常撫摸著他那禿了磨磨了又禿的工具發呆,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

為了顯示對挖山工作的關心,老總時常到現場督戰,老總不愧是老總,來了幾次,老總就看出苗頭來了,隨著掘進進度的加深,洞裡的石頭悄悄起著變化,由原來的風化石逐漸演變成裹夾著玻璃般晶體的石頭,這些晶體在燈光的映射下,閃著璀璨的光芒。

老總敏感地意識到,這座山裡極有可能蘊藏著某種礦產,而且有可能是稀有的礦產,他讓手下切割了一塊樣品,帶回城裡研究。

大的研究機構走了幾家,鑒定的結果都是一樣:晶體只是普通的晶體,沒有礦用價值。老總不死心,憑他的眼力,他是不會看錯人或事的,否則他就不會叱吒商場許多年。老總經常一個人在燈下賞玩這塊石頭,在他眼裡,這哪裡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它簡直就是金錢的代名詞呀!他仿佛看見石頭的背後,正有滾滾的金錢撲面而來……

時逢城裡舉辦奇石鑒賞會,有專家專門鑒賞來自民間的奇石,老總特意把專家請到府上,鑒賞他的石頭。

酒足飯飽之後,專家取出一面放大鏡,仔細認真地研究著手中的石頭,隨著專家的眉頭由輕鬆轉為緊蹙,老總的心也懸了起來。

半晌,專家放下放大鏡,長舒了一口氣,說:“如果我沒看錯,這應該是一塊賭石。”“賭石?”“是的,賭石。”專家呷了一口茶水,“所謂賭石,是古時候傳下來的一種說法,古時候,有一種石頭,喏,就像這塊,外表裹著風化石,裡面是玻璃狀的晶體,在這裡面往往蘊含著天然的鑽石,切割它之前,人們先要猜猜裡面會有幾顆鑽石,所以得名賭石。”

專家的話讓老總欣喜若狂,他星夜派人去切割石頭,裡面果然藏有大小不一的鑽石!

盆底村發現賭石的消息轟動了社會各界,老總佔有天時地利人和,搶先於當地政府簽訂 了開採合同,合同一簽定,就把盆底村變成了森嚴壁壘,洞口前晝夜有人值班,閒雜人等,一律不得接近洞口,包括李大爺在內。

李大爺整天徘徊在洞口前,他要進洞去,他要去救董玉年!可是,守洞的人一見到李大爺,就連推帶搡橫眉立目地說:“糟老頭子,滾一邊去,再來搗亂,看我們如何治你!”

李大爺盼啊盼,終於盼來了老總的那輛高級轎車,老總一下車,李大爺撲通一聲給老總跪下了,聲淚俱下地說;“老總,求求你,發發慈悲,讓我進去吧,我不會壞你們的好事,我要去救董玉年,我要去救董玉年啊!”老總想了想,破例地一揮手說:“進洞可以,不過我有約法三章,不該看的事,不能看,不該說的話,不能說,不該碰的東西,不能碰,否則,哼!”

李大爺進了洞,才知道洞裡早已鳥槍換炮,變了模樣,更新更精密的儀器取代了笨拙的掘進機,洞裡辟為生產區,生活區,加工製作區,李大爺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辨不清東南西北了!他索性席地而坐,閉目合眼,用心去感受董玉年的存在。

大約在第三天的淩晨,對,沒錯,的確是淩晨,因為洞中那台大型的電子鐘清晰地顯示在三點的位置上,三點整,李大爺忽然睜開眼睛,一躍而起,直撲一面洞壁。

此時那面洞壁前正有一台分割機在工作,分割機強大的功率別說是血肉之軀,就是鋼筋鐵骨,也會在頃刻間化為粉齏,面對李大爺視若無物的舉動,嚇壞了一旁的操作工,幸虧操作工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李大爺的胳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李大爺面壁站定,神情莊嚴而肅穆,許多人圍攏上來,想看一看這位怪老頭到底能創造什麼奇跡。

但見李大爺掏出他那跟隨了他多年的工具,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叮叮噹當地鑿了起來,他的動作看起來不像是一個垂暮的老人,倒像是一個熱血的青年,敏捷而熟練,在他時而輕柔時而奮力的敲擊下,石塊,一層層的剝落著,晶體,化作了千萬點的繁星,驀地,一道金色的光芒劃過人們的眼睛,人們定睛觀瞧,軍號,一隻塵封已久卻依然燦爛的軍號!

李大爺拿過軍號,緊緊地摟在胸前,他的嘴唇翕動著,似乎在說,小年子,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

鑽石礦的開採,實惠了盆底村的村民,不少村民棄農務工,成了礦上的工人,他們拿著數倍於耕田的工資,過著舒心的日子,偶爾也會有人提起李大爺,提起李大爺的那只永遠摟在胸前的軍號。

李大爺老了,老得不成樣子了,他整日捲縮在被窩裡,打發著癡癡呆呆混混噩噩的時光。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一位滿臉疤痕的老將軍敲響了李大爺的家門。

看著室內的杯盤狼藉,看著癡呆混噩的李大爺和他胸前的軍號,老將軍的眼睛濕潤了,他挽住李大爺的手,輕聲呼喚道:“小順子,小順子,你還認識我嗎?”

李大爺抬起頭,睜開混濁的老眼,定定地看著老將軍,忽然,李大爺的眼裡掠過一絲生命的亮光,他緊緊地握住了老將軍的手,激動地喊了一句“王排長!”

淚水,打濕了李大爺胸前的軍號。

他看見在他的腳下出現了一個光環,光環裡隱隱約約還有一個人影,隨著光環的轉亮,人影也逐漸的清晰,平頂帽,灰軍裝,小軍號……“小年子,你還活著!”李大爺一聲驚呼,他使勁擦了擦有些昏花的老眼,沒錯,是小號手董玉年!“小年子,你……”未待李大爺回過味來,光環暗淡了,人影也變得模糊,號聲也隨即停止了,一切複又恢復了平靜。

回到家裡,李大爺翻來覆去也睡不著了,李大爺沒上過學,不懂得什麼科學文化知識,山上的號聲和影子,使李大爺固執地認為,這一定是董玉年被困在山中,等待他去救援。

一念及此,李大爺興奮起來,他恨不得馬上天亮,好去救援小年子!

天一亮,李大爺就扛了一把鐵鍬,匆匆上了山。

可是,一到山上,李大爺傻眼了,任他怎麼努力,也辯不出昨晚的具體方位了,沒有方位,就無從下手,無奈,李大爺只好悻悻地下了山。

接下了來的幾天,是李大爺最難熬的幾天,李大爺日夜苦盼著號聲和神秘光環的再次出現,可號聲和光環好像故意和他作對,他盼望的結果始終沒有出現。

大約過了一個禮拜,李大爺稀裡糊塗地倒在炕上,似睡非睡之間,他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董玉年衣衫襤褸渾身是血地站在他面前,董玉年拉著他的手說:“我就困在山中,你快來救我!”李大爺嚇得一軲轆爬起身來,此時皎潔的月光透過樹隙投進斑駁的影子,更給人增添了一種朦朧的神秘感,恍惚間,耳邊想起一陣號聲,號聲由模糊變清晰,由低沉變高亢,仿佛召喚著李大爺前去救援!

李大爺的神經一緊,他疾速穿好衣服,一瘸一拐沖出了房間。

房間外,東山麓,一道明亮的光環。赫然入目!

李大爺不敢怠慢,他匆忙扛起鐵鍬,沖著東山而去。

到了山腰,雖然光環正在漸漸的暗去,但輪廓依然清晰可辯,李大爺急忙鏟起了幾鍬土做為記號,說也奇怪的是,李大爺鏟土的時候,恰有好事的村民從他身邊經過,他們雖然看見了李大爺,卻對地上的光環視而不見,難道說這只是李大爺的精神在做怪?

自從李大爺挖下了第一鍬土,光環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號聲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這樁怪事沸沸揚揚了一陣子後,漸歸沉寂,倒是有一件事引起了人們的興趣,那就是李大爺成天在山上挖著什麼,人們納悶了,莫非山上藏有什麼寶貝?

挖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起初,帶有植被的山體很鬆軟,挖起來也較容易,但是隨著進度的加深,土裡就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石塊,這時候單指鐵鍬是不行了,還必須配有專門的工具,先把石頭挑揀出來,然後再進行挖掘,這樣李大爺的挖掘計畫就進展得十分的緩慢。

話說村裡有個二柱子,因為為人老實木呐,三十多歲了還沒娶上媳婦,二柱子是在李大爺的故事聲裡長大的,雖然與他同時代的孩子早已對李大爺的故事不屑一顧,但二柱子卻一直把李大爺視為無名的英雄,他恨不得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用真刀真槍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李大爺挖山,村裡人知道真相後一直引為笑談,認為李大爺是沒事吃飽了撐的,二柱子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李大爺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就在空閒的時間裡幫李大爺出點力。

兩個人的效率自然要比一個人高,他們很快便挖出一個能容納幾個人的山洞,此時洞外驕陽似火,洞內卻涼爽怡人,李大爺索性把家搬到了洞裡,開始了他長達十多年的挖山戰役。

隨著進度的加深,李大爺碰到的難題也越來越大,鬆軟的土層早已過去,代之的是類似風化石的石層,雖說類似風化石,卻比風化石堅硬得多,李大爺只好買來一套石匠的工具,拿出螞蟻啃骨頭的精神,緩慢而堅決地前進著。

說不清是哪一天的哪一時辰,鑿著鑿著,李大爺忽然感覺微風拂面,他不由一怔,在這封閉的山洞裡怎麼會有風吹過來?細一感覺,才發現風是從他剛砸的小洞裡透過來的,他又緊挨著砸了幾錘,隨著洞的擴大,風力也加大了,最後他看見,在他面前,裂開了一條能容納小半個身體的縫隙!

這一發現使李大爺驚喜異常,最起碼他不用費大力氣開鑿了,他可以沿著縫隙鑿下去,費不了多大力氣,就可以開鑿出一條能容納一人的通道。

這一天,二柱子來給李大爺送飯,隨便幫李大爺幹點活,他接過李大爺手裡的工具,叮叮噹當鑿了起來。鑿著鑿著,當的一聲,錘子被有力地彈了回來,震得二柱子的手心發麻,錘子險些脫手而飛。二柱子試探性地又砸了一錘,又是當的一聲,這種聲音有別於鑿石頭所發出的聲響,而是帶有明顯的金屬回音,難道石頭裡藏有金屬?二柱子來了興致,叮叮噹當幾錘過後,一件金屬器物露出了原形,鋼盔,一頂日本鬼子的鋼盔!

手捧著鋼盔,李大爺的眼裡噴出憤怒的火焰,在這頂鋼盔的下面,掩蓋著多少中國人的鮮血和生命?!如果不是這場戰爭,他和董玉年原本會有個安定祥和的生活的,戰爭!小日本!你坑了多少中國人!

許久,李大爺從激動中平復下來,他轉念一想,既然這裡發現了日本鬼子的鋼盔,就說明當年王排長和董玉年他們曾在這裡和日本鬼子激戰過,那麼,董玉年被困的地方離這裡也不遠了!

一念及此,李大爺興奮起來,他和二柱子一起奮力開鑿,叮!不遠處又一件物品浮出石面,刺刀,一把仍然鋒利的刺刀!

山洞裡發現日本鬼子物品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多人蜂擁而至湊個熱鬧,更有不少人自告奮勇幫助開鑿,但是,除了鋼盔,刺刀和一枚生了鏽的手雷,再無所獲。

樹葉綠了,又黃了。

春風秋雨,花開花落。

似水的流年。

盆底村早些年曾經出了個人才,老高家二小子高寶奎考上了大學,這在當時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盆底村乃至全鄉為之轟動,高寶奎也不愧為飛出雞窩的金鳳凰,經過十幾二十幾年的打拼,如今已成為省電視臺的副台長。

按理說高寶奎早已和盆底村脫了干係,自從他發跡以後,就把父母接到了城裡,從此一去不復返。

事有湊巧,今年高寶奎老爹七十大壽,非要回盆底村看看不可,高寶奎拗不過,只好帶著父母回到了盆底村。

高寶奎在盆底村小住了幾日,就聽說了李大爺十數年挖山不止的奇事,高寶奎記得鐵拐李這個人,他也是在鐵拐李的故事聲裡長大的,使高寶奎感興趣的是,台裡正在開展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他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材,於是找到當地電視臺,拍了一部題為《當代愚公》的專題片,片子結尾處男播音員用低沉渾厚的聲音說:“小號手董玉年雖然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時代呼喚這種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更需要李老漢這種認准目標鍥而不捨的鬥志,昔日愚公移山,有神仙相助,今日李公挖洞,有誰能夠幫助他完成這個心願?”

專題片經省電視臺播出後 ,引起了一家企業老總的注意,老總認為這是宣傳自家企業的絕佳機會,於是他在電視裡露了臉,信誓旦旦地對廣大電視觀眾說:“我一定盡自己的全力,幫助李老漢完成他的心願!”

老總一句話,那可是大排場,很快有一撥人馬開進了盆底村,這會盆底村熱鬧了,整天人歡馬叫,機器轟鳴,大有不把整個山麓挖空不甘休的架勢。

有了現代化機器的相助,李大爺顯得清閒多了,不過說不清為什麼,清閒倒清閒,心裡卻總是覺得空落落的,他經常撫摸著他那禿了磨磨了又禿的工具發呆,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

為了顯示對挖山工作的關心,老總時常到現場督戰,老總不愧是老總,來了幾次,老總就看出苗頭來了,隨著掘進進度的加深,洞裡的石頭悄悄起著變化,由原來的風化石逐漸演變成裹夾著玻璃般晶體的石頭,這些晶體在燈光的映射下,閃著璀璨的光芒。

老總敏感地意識到,這座山裡極有可能蘊藏著某種礦產,而且有可能是稀有的礦產,他讓手下切割了一塊樣品,帶回城裡研究。

大的研究機構走了幾家,鑒定的結果都是一樣:晶體只是普通的晶體,沒有礦用價值。老總不死心,憑他的眼力,他是不會看錯人或事的,否則他就不會叱吒商場許多年。老總經常一個人在燈下賞玩這塊石頭,在他眼裡,這哪裡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它簡直就是金錢的代名詞呀!他仿佛看見石頭的背後,正有滾滾的金錢撲面而來……

時逢城裡舉辦奇石鑒賞會,有專家專門鑒賞來自民間的奇石,老總特意把專家請到府上,鑒賞他的石頭。

酒足飯飽之後,專家取出一面放大鏡,仔細認真地研究著手中的石頭,隨著專家的眉頭由輕鬆轉為緊蹙,老總的心也懸了起來。

半晌,專家放下放大鏡,長舒了一口氣,說:“如果我沒看錯,這應該是一塊賭石。”“賭石?”“是的,賭石。”專家呷了一口茶水,“所謂賭石,是古時候傳下來的一種說法,古時候,有一種石頭,喏,就像這塊,外表裹著風化石,裡面是玻璃狀的晶體,在這裡面往往蘊含著天然的鑽石,切割它之前,人們先要猜猜裡面會有幾顆鑽石,所以得名賭石。”

專家的話讓老總欣喜若狂,他星夜派人去切割石頭,裡面果然藏有大小不一的鑽石!

盆底村發現賭石的消息轟動了社會各界,老總佔有天時地利人和,搶先於當地政府簽訂 了開採合同,合同一簽定,就把盆底村變成了森嚴壁壘,洞口前晝夜有人值班,閒雜人等,一律不得接近洞口,包括李大爺在內。

李大爺整天徘徊在洞口前,他要進洞去,他要去救董玉年!可是,守洞的人一見到李大爺,就連推帶搡橫眉立目地說:“糟老頭子,滾一邊去,再來搗亂,看我們如何治你!”

李大爺盼啊盼,終於盼來了老總的那輛高級轎車,老總一下車,李大爺撲通一聲給老總跪下了,聲淚俱下地說;“老總,求求你,發發慈悲,讓我進去吧,我不會壞你們的好事,我要去救董玉年,我要去救董玉年啊!”老總想了想,破例地一揮手說:“進洞可以,不過我有約法三章,不該看的事,不能看,不該說的話,不能說,不該碰的東西,不能碰,否則,哼!”

李大爺進了洞,才知道洞裡早已鳥槍換炮,變了模樣,更新更精密的儀器取代了笨拙的掘進機,洞裡辟為生產區,生活區,加工製作區,李大爺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辨不清東南西北了!他索性席地而坐,閉目合眼,用心去感受董玉年的存在。

大約在第三天的淩晨,對,沒錯,的確是淩晨,因為洞中那台大型的電子鐘清晰地顯示在三點的位置上,三點整,李大爺忽然睜開眼睛,一躍而起,直撲一面洞壁。

此時那面洞壁前正有一台分割機在工作,分割機強大的功率別說是血肉之軀,就是鋼筋鐵骨,也會在頃刻間化為粉齏,面對李大爺視若無物的舉動,嚇壞了一旁的操作工,幸虧操作工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李大爺的胳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李大爺面壁站定,神情莊嚴而肅穆,許多人圍攏上來,想看一看這位怪老頭到底能創造什麼奇跡。

但見李大爺掏出他那跟隨了他多年的工具,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叮叮噹當地鑿了起來,他的動作看起來不像是一個垂暮的老人,倒像是一個熱血的青年,敏捷而熟練,在他時而輕柔時而奮力的敲擊下,石塊,一層層的剝落著,晶體,化作了千萬點的繁星,驀地,一道金色的光芒劃過人們的眼睛,人們定睛觀瞧,軍號,一隻塵封已久卻依然燦爛的軍號!

李大爺拿過軍號,緊緊地摟在胸前,他的嘴唇翕動著,似乎在說,小年子,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

鑽石礦的開採,實惠了盆底村的村民,不少村民棄農務工,成了礦上的工人,他們拿著數倍於耕田的工資,過著舒心的日子,偶爾也會有人提起李大爺,提起李大爺的那只永遠摟在胸前的軍號。

李大爺老了,老得不成樣子了,他整日捲縮在被窩裡,打發著癡癡呆呆混混噩噩的時光。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一位滿臉疤痕的老將軍敲響了李大爺的家門。

看著室內的杯盤狼藉,看著癡呆混噩的李大爺和他胸前的軍號,老將軍的眼睛濕潤了,他挽住李大爺的手,輕聲呼喚道:“小順子,小順子,你還認識我嗎?”

李大爺抬起頭,睜開混濁的老眼,定定地看著老將軍,忽然,李大爺的眼裡掠過一絲生命的亮光,他緊緊地握住了老將軍的手,激動地喊了一句“王排長!”

淚水,打濕了李大爺胸前的軍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