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讀研3年後給本科同學當下屬,考研背後的經濟賬讓238萬人紮心了!

“ 考研, 為了前途or錢途! ”

耶誕節的熱鬧才剛剛遠去, 春節的喧囂還在到來的路上。 站在雞年的尾巴上, 學生党都盼著寒假收壓歲錢,

上班族盼著年終獎和升職加薪, 而即將本科畢業的“考研黨”們, 似乎成了最糾結的一群人。

因為元旦和春節假期, 他們可能就會在等待筆試成績的忐忑中度過, 身邊不考研的同學或是找好了工作, 或是確定了出國深造的方向, 而錯過了校招好時機的自己一旦落榜, 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

△網傳押題視頻截圖, 來源網路

△網傳押題視頻截圖, 來源網路

在高等院校不斷擴招, 大學生三個字早已不是金字招牌的情況下, 考研似乎成為畢業生們提高就業競爭力的自然選擇。 不過, 在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讀研後, 最終所能獲得的回報真的會讓人感覺值得嗎?

01 考研人數增加20%

今年參加考研的人有多少呢?

根據教育部公開資料顯示, 今年研究生考試報考人數為238萬, 比去年增長了37萬, 增幅近20%。 其中, 應屆考生131萬人, 比去年增加18萬人, 占比55%;往屆考生107萬人, 比去年增加19萬人, 占比45%。

與不斷上漲升的報名人數相比, 從2007年到2016年, 研究生招生計畫僅增長6%, 遠低於報名人數增幅。 這就說明考研競爭已經變得更加激烈, 紮堆報考的現象也更加嚴重, 僅在北京就有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12所招生單位報考人數過萬, 個別院校專業報錄比甚至達到40:1。

報名人數的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因為大學擴招導致的本科生基數增加;一方面是因為在日趨加大的職場壓力下,

越來越多的往屆生選擇通過考研為職場的晉升鋪路, 而現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普及也為這些人讀研“鍍金”提供了便利。

02 研究生比本科生掙得多?

這似乎是來自於一個常識性的判斷, 研究生一定會比本科生有更好的就業機會和就業薪資, 不然書豈不是白讀了嗎?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或許麥可思研究院給出的一組資料能夠說明一些情況:

2012屆本科生工作三年後平均月入6402元, 而2012屆那些選擇繼續讀研深造、三年後才出來找工作的碩士生, 平均月入6206元, 竟然比同屆的本科同學還低。

辛辛苦苦讀研三年, 畢業後工作了才發現自己成了本科同學的下屬。 殘酷的是這並不只是段子,

而是事實。 根據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 攻讀研究生, 是需要花費不少金錢成本的:

學術型研究生的學費大多在8000~12000元/年之間;

應用型研究生學費較高, 大多在10000~20000元/年左右。

如果按兩年專業碩士制保守估計, 讀研究生的學費成本在1.6萬~4萬元之間。 當然讀研期間會有獎學金入帳, 多的話可以足夠支付當年學費, 但這個獎學金顯然不是所有人都能雨露均沾的。

那麼對於以提高起薪為目標的人來說, 研究生畢業後的收入能收回這幾年的成本嗎?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7年應屆生就業報告》顯示,2017年專科應屆生起薪2800元,本科應屆生為4300元,碩士研究生為5900元。那麼按照這個資料來看,讀研能帶來接近40%的收入漲幅,相差1600元。

所以,如果不考慮其它因素,僅從學歷作為薪水的判斷標準,在工作相同時間後,同時被錄用的碩士工資確實會比本科學歷薪水更高。但這裡我們要比較的物件並不是比研究生們小三歲的本科生,而是那些已經有了3年工作經驗的本科同班同學。

三年時間,已經足夠一名本科生在單位站穩腳跟甚至已經成為公司骨幹,要知道社會是最好的大學。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本科教育在三年內的回報非常驚人。

2013屆本科生在工作3年後,薪資增幅達到87%。如果進行橫向對比的話,2012屆本科生工作三年後平均月入6402元,而2012屆本科畢業後選擇讀研三年的碩士生,平均起薪為6206元,比前者少了近200元。

03 不是所有專業考研後都更有錢途

對於一心想搞學術的同學來說,考研當然是對自己未來清晰規劃的選擇。可問題是,大多數中國大學生考研並不是為了學術,而是為了掙更多錢。

2011-2016年,中國研究生德育委員會在全國範圍調研發現,大多數人的讀研目的都是“畢業後能找到更滿意的工作”,其次才是“對科學或學術研究感興趣”,想用學歷這塊敲門磚“敲”出一個更好的未來,這顯然是大多數人的目的。

▲研究生讀研的首要目的 / 中國研究生德育委員會

事實上,研究生和本科一樣,工作好不好找,取決於你讀的什麼專業。

如果你不幸遇上的是“就業紅牌專業”,研究生畢業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比如教育學和歷史學的就業率就奇低,分別只有66.67%和65.66%,所以學歷還是更多的和專業掛鉤,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向去分析:

技術流

依靠從業執照生存的,如會計等,學歷影響較小,主要在證拿的多少;反之學歷越高越好,如高校教師、工程師等。

經驗流

如銷售人員,學歷影響幾乎為零。在HR眼裡,招一剛畢業的碩士還不如招個有10年客戶開發經驗的專科生。

04 理性看待“考研熱”

你問他們為什麼要考研?他們也答不上來,因為他們既不喜歡自己所讀的專業,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是別人都考了,自己也不能落下的思想在主導他們走上考研的這條路。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考研,雖然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有人考研是為了名,有人考研是為了錢,有人考研是為了逃避就業,有些人也沒有明確的原因,因為對他們來說,讀研就是“反正也沒有什麼壞處”的選擇。

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立足的歸根到底是能力。能考上研當然是種優質的學習能力,能在就業後迅速發揮自己的才能得到認可也是一種能力。

長了一年的樹,你可以說它是小樹苗,但它仍然可以做柴火;

長了十年的樹,可以做蓋房子用的粱,做大門用的柱;

長了百年的樹,已經成為一部歷史,有了更多的保存價值。

這三種樹所代表的三種人,三種學歷,在社會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就算同樣是樹,價值卻不盡相同。我們顯然不能用同一種標準來要求所有的樹都長成一個樣,人也是這樣,最重要的是你想成為哪種人。擺正自己的位置,什麼人就幹什麼事,別糟蹋自己的才華。

“讀書無用論”和“考研熱”是兩個都不可取的極端,我們應當理性對待,避免盲目跟風,與考研後所能帶來的種種“好處”相比,更應該著眼未來,根據自己的志趣和能力選擇合適的專業和院校,看重研究生生涯在人生中所帶來的長期效益。

讀研究生確實是一條出路,但也只是你能選擇的千萬條路中的一條,並且不一定是最有出息的那條。

如果你聽信那些考研名師的話,把讀研當做最有出息的路,那麼當你找工作時,這些名師還會告訴你,“要啥五險一金,沒追求。”你說這是不是很諷刺的一件事呢?

對於考研你有什麼想說的?

趕快留言發表你的看法吧!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7年應屆生就業報告》顯示,2017年專科應屆生起薪2800元,本科應屆生為4300元,碩士研究生為5900元。那麼按照這個資料來看,讀研能帶來接近40%的收入漲幅,相差1600元。

所以,如果不考慮其它因素,僅從學歷作為薪水的判斷標準,在工作相同時間後,同時被錄用的碩士工資確實會比本科學歷薪水更高。但這裡我們要比較的物件並不是比研究生們小三歲的本科生,而是那些已經有了3年工作經驗的本科同班同學。

三年時間,已經足夠一名本科生在單位站穩腳跟甚至已經成為公司骨幹,要知道社會是最好的大學。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本科教育在三年內的回報非常驚人。

2013屆本科生在工作3年後,薪資增幅達到87%。如果進行橫向對比的話,2012屆本科生工作三年後平均月入6402元,而2012屆本科畢業後選擇讀研三年的碩士生,平均起薪為6206元,比前者少了近200元。

03 不是所有專業考研後都更有錢途

對於一心想搞學術的同學來說,考研當然是對自己未來清晰規劃的選擇。可問題是,大多數中國大學生考研並不是為了學術,而是為了掙更多錢。

2011-2016年,中國研究生德育委員會在全國範圍調研發現,大多數人的讀研目的都是“畢業後能找到更滿意的工作”,其次才是“對科學或學術研究感興趣”,想用學歷這塊敲門磚“敲”出一個更好的未來,這顯然是大多數人的目的。

▲研究生讀研的首要目的 / 中國研究生德育委員會

事實上,研究生和本科一樣,工作好不好找,取決於你讀的什麼專業。

如果你不幸遇上的是“就業紅牌專業”,研究生畢業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比如教育學和歷史學的就業率就奇低,分別只有66.67%和65.66%,所以學歷還是更多的和專業掛鉤,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向去分析:

技術流

依靠從業執照生存的,如會計等,學歷影響較小,主要在證拿的多少;反之學歷越高越好,如高校教師、工程師等。

經驗流

如銷售人員,學歷影響幾乎為零。在HR眼裡,招一剛畢業的碩士還不如招個有10年客戶開發經驗的專科生。

04 理性看待“考研熱”

你問他們為什麼要考研?他們也答不上來,因為他們既不喜歡自己所讀的專業,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是別人都考了,自己也不能落下的思想在主導他們走上考研的這條路。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考研,雖然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有人考研是為了名,有人考研是為了錢,有人考研是為了逃避就業,有些人也沒有明確的原因,因為對他們來說,讀研就是“反正也沒有什麼壞處”的選擇。

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立足的歸根到底是能力。能考上研當然是種優質的學習能力,能在就業後迅速發揮自己的才能得到認可也是一種能力。

長了一年的樹,你可以說它是小樹苗,但它仍然可以做柴火;

長了十年的樹,可以做蓋房子用的粱,做大門用的柱;

長了百年的樹,已經成為一部歷史,有了更多的保存價值。

這三種樹所代表的三種人,三種學歷,在社會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就算同樣是樹,價值卻不盡相同。我們顯然不能用同一種標準來要求所有的樹都長成一個樣,人也是這樣,最重要的是你想成為哪種人。擺正自己的位置,什麼人就幹什麼事,別糟蹋自己的才華。

“讀書無用論”和“考研熱”是兩個都不可取的極端,我們應當理性對待,避免盲目跟風,與考研後所能帶來的種種“好處”相比,更應該著眼未來,根據自己的志趣和能力選擇合適的專業和院校,看重研究生生涯在人生中所帶來的長期效益。

讀研究生確實是一條出路,但也只是你能選擇的千萬條路中的一條,並且不一定是最有出息的那條。

如果你聽信那些考研名師的話,把讀研當做最有出息的路,那麼當你找工作時,這些名師還會告訴你,“要啥五險一金,沒追求。”你說這是不是很諷刺的一件事呢?

對於考研你有什麼想說的?

趕快留言發表你的看法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