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子檔咖啡傳奇」爸爸征服中國星巴克,兒子得世界冠軍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

私人微信前街精品咖啡, 微信號:

(長按複製)

qianjiecoffee

商業週刊第1572期 作者:管婺媛

場景是2017年六月的布達佩斯, 號稱「世界咖啡奧林匹克」四大賽事之一的世界盃沖煮大賽(WBrC)會場上, 來自臺灣、二十九歲的王策, 打敗四十一國咖啡好手, 高舉冠軍獎盃。 他是臺灣第一人, 也是華人圈首位奪下這項比賽冠軍的人。

王策被認為是黑馬, 因為他的咖啡學齡僅三年, 卻在第二次比賽就奪冠;而他的希臘師傅Stefanos Domatiotis, 整整參賽十年才拿下冠軍。

他們, 曾十二年只見面三次

成為冠軍前, 「我只是某某人的兒子」

在成為世界冠軍之前, 「我在咖啡圈只是個nobody(無名小卒), 我只是某某人的兒子。 」王策說。

王策口中的「某某人」, 就是被中國咖啡圈稱作「咖啡大王」的上海王力咖啡總裁王朱岑。 他在中國咖啡設備系統服務產業中, 有著龍頭地位, 中國星巴克、肯德基、CoCo都可等大型連鎖業者,

共兩萬多家門市的咖啡機設備與維修服務, 都由他一手包辦。

出生:1959年

學歷:亞洲管理學院碩士、海軍軍官學校

經歷:美得彼公司亞洲區副總裁兼中國區負責人

現職:王力咖啡總裁

小檔案_王策

出生:1988年

學歷:英國薩利大學食品管理碩士、曼徹斯特都會大學微生物系

成績單:2017年世界盃沖煮大賽冠軍

2017年十二月六日, 星巴克全球第二家「臻選烘焙工坊」在上海開幕, 這是星巴克全球最大門市, 面積八百多坪, 包括一座咖啡豆烘焙廠, 顧客可參觀並品嘗現場手沖咖啡。 該店內的相關機器設備, 同樣來自王力咖啡。

這對父子檔用咖啡闖天下, 一個在中國稱霸, 一個在世界留名, 但兩人的關係卻若即若離,

甚至, 有點陌生。

兒時, 當父母談起「王策」, 講的是在臺灣開的「王策咖啡公司」, 而不是他。 王策十二歲就被送往英國念書, 直到他大學畢業, 父子倆只見過三次面, 每次見面四十八小時。 沒有共同話題, 短暫相處時, 爸爸談工作, 兒子默默的聽。

王力咖啡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總裁 王朱岑

父親四十六歲創業

從一門小生意, 做到星巴克少不了他

這個咖啡與親情交揉糾葛的故事, 要從二十年前談起。

王朱岑1990年代就進入中國市場, 當時在商用廚房設備領導品牌美得彼(Middleby)擔任亞洲區副總裁兼中國區負責人。 其後他跨進咖啡設備, 全因星巴克。

星巴克1999年進軍中國。 對中國消費者而言, 茶文化有幾千年歷史, 咖啡卻是陌生的飲品, 更別談星巴克能在當地找到咖啡機設備代理商與維修服務商, 於是找上在美得彼任職的王朱岑幫忙。

「我當時寫了封信給公司, 但公司覺得星巴克只開三家店, 規模太小, 若要特別為它開一條服務鏈, 不合成本, 所以就讓我私下幫忙⋯⋯。 」他說。

當年美得彼年營業額近新臺幣百億元(去年已達近七百億元),

看不上星巴克這門小生意;但這筆小生意, 卻意外成了他在中國創業的契機。 當星巴克展店速度加快, 他無法只是「幫忙」, 於是2005年辭掉副總裁, 在四十六歲創業。

他從代理咖啡機開始, 跨足物流、服務, 並做起咖啡原料生意。 先在上海設立面積兩千多坪的物流中心與客戶服務中心, 加強機器配送與維修服務, 然後成立貿易公司, 進口咖啡與茶的原料。

星巴克從三家店, 到如今全中國一百三十九個城市、三千家店, 王力咖啡之所以壯大, 與星巴克的擴張緊緊相連。

拼服務,養設備維修部隊

客戶拓點馬上跟去,承諾四小時到店

為什麼星巴克要跟一個台商合作,而不是找中國大陸本地商人?因為他打造了一道讓對手無法進攻的護城河:為了星巴克布點一百三十九個城市的維修服務網路,砸重金培訓一百八十位維修工程師,承諾「四小時內到店維修」。

隨著星巴克宣佈在2021年要在中國展店至五千家,他2017年下重本,將維修大軍擴充到三百人,擴增客服中心達百人。

難道,競爭對手不能養兵對抗?

「要來搶這個位子,你就要架構出這樣的團隊,很多人想到就頭大⋯⋯,因為這不只是人力成本,還有零件管理、調派等問題。」王力咖啡公司財務長廉裕昌說。

兩岸知名手搖茶產品原料、設備和維修服務商的金樂客國際集團總經理林東信說,王力咖啡的龍頭地位,就是這片服務網路,「中國不是沒人競爭,但都是跟當地協力廠商維修業者簽約,品質無法控管,說了三小時到店,結果三天后才到店。」自家服務跟王力咖啡都「是出名的貴」,但大連鎖業者看的不是錢,是品質。

王朱岑在咖啡設備、維修服務站穩腳步,其他大型連鎖業者如肯德基、CoCo也成為其客戶。目前這片服務網路業務占公司總營收六成,另四成來自咖啡豆、茶葉銷售。王力咖啡2016年營收達人民幣三億五千萬元(約合新臺幣十六億元),近三年營收成長率維持15%以上。

怕穩定,「物極必反我怎麼辦」

一趟美國行,決定投入精品咖啡

照理說,他只要持續抓緊大客戶的發展腳步,公司成長不是問題。但,他卻最怕「穩定」這件事。

「沒有對手,很多人會relax(安於)現狀,獲利越高,競爭力卻越低,如果沒有其他更大的客戶,有一天物極必反,我怎麼辦?」他擔心。

登頂的他,反而對現狀充滿危機感,積極嘗試業務多元發展的可能性。他擔憂有天客戶有冷凍食品需求,為了理解冷鏈物流,他花人民幣數百萬元買了一貨櫃的冷凍貝果,嘗試販售;他怕未來所有人都在網上購物,於是砸了人民幣百萬元開闢電商小組,成立電商平臺,以理解網路銷售咖啡的可能性。

雖然,兩項實驗最後都不可行,但花錢買經驗,他認為值得,「就好像付了幾百萬美元給律師做評估,最後他說這官司不能打,因為打輸可能讓你賠了幾千萬!」

終於,在2012年春天,一次飛往星巴克西雅圖總部開會的過程中,他找出公司下一條成長曲線的答案:精品咖啡。

在開會空檔,他走進時任星巴克執行長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在2009年成立的「洛伊街咖啡和茶」(Roy street Coffee and Tea),讓他大為震驚。

「裡面店員全都穿著牛仔褲、手臂上刺青,產品來自街坊鄰居(如周邊麵包店產品),茶是特殊的、咖啡豆是現烘且手沖的!」他回憶現場,說得略微激動,因為,這跟他熟悉的星巴克完全不同。

當時店長邀他一起做杯評(Cupping),發現對手咖啡豆風味更好,店長毫不驚慌的說:「所以,星巴克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

當下他明白,原來,引爆第三波咖啡革命的星巴克,開始為第四波革命做準備,「星巴克是要做個假想敵來打擊自己、瞭解市場需求與最新動向。」

他思索事業下一步,應往精品咖啡發展。但,精品咖啡所需的生豆、烘焙與研磨技巧乃至展演咖啡的方式,他一個都沒有。

當返回上海的飛機一落地,他立刻召集業務部門開會宣佈:王力要做精品咖啡、成立咖啡研究室,還要砸下人民幣一千萬元(約合新臺幣四千六百萬元)買莊園生豆,等同當年公司營業額的十分之一。

員工一面倒反對,因為精品豆昂貴,中國市場接受度混沌未明。

商業咖啡豆一公斤價格約新臺幣一百多元,來自莊園的精品豆,一公斤可高達二萬五千元。而一杯手沖咖啡,價格至少是連鎖咖啡店販售價格的1.5倍甚至十二倍以上。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目前仍有七成隻喝即溶咖啡,員工擔憂不是沒有原因。

員工反彈沒打消他的念頭。他另辟小組,找食品相關碩士在上海總部三樓倉庫「秘密研究」,鑽研從烘焙、研磨到沖泡的各種資料,還找國外咖啡專家開班授課。他嚴禁一、二樓員工踏上三樓,三樓研究員也不能下樓。久之,員工好奇,頻頻問:可否上樓嘗嘗?

「可以,但上樓就得上課,學咖啡!」計畫奏效,他把員工的好奇心轉為學習動力,也讓王力精品咖啡學院順利步上軌道。

「王力咖啡做維修服務做得好,但再怎麼做,說穿了,就是一家維修公司,」廉裕昌分析,「但是當公司有來自世界的國外咖啡冠軍來授課、沖煮咖啡給你喝、漂亮的手沖技術⋯⋯這個公司的形象就是upgrade(提升)的!」

兩年前,星巴克開始在包括中國的全球部分門市賣起手沖咖啡,價格是意式咖啡的1.5倍以上;雀巢今年買下美國知名精品咖啡品牌「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兩大咖啡龍頭,都看到未來精品咖啡的發展潛力。

軍人性格,隨時想戰場在哪

卻犧牲家庭生活,離婚、父子陌生

為何王朱岑能領先中國業者看到這市場?這與他的背景有關:他是有著軍人性格的商人。

早年他念海軍官校,軍校教他一件事:「找適當的時間、在適當的地點,用適當的方法,戰死!」他說,如果要選擇死的時間,就得有一身本領、隨時想像敵人在哪裡,「否則你一開始就會戰死沙場」。

放在商場上則是,要敗,也要選擇關鍵戰場,光榮戰敗,而不是在無謂的戰場中,不戰而敗。

他隨時思考戰場在哪裡、敵人在哪裡。經商這幾十年來,想的都是:人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我未來的敵人會在哪裡?

他保持警覺,建起自己的咖啡王國,但也犧牲了家庭生活。

他與妻子在王策五歲時就離異,其後父子聚少離多,王策十二歲赴英國念書,成長過程,關鍵字是「孤獨」。他談起拼事業的過程,口沫橫飛,但講起這一塊,表情落寞,「我對家庭付出太少⋯⋯,都在拼事業。」

王朱岑(右)拉著王策(左)搬到上海,在公司擔任研究員,咖啡,才慢慢成了聯繫父子倆情感的繩鏈。

兒子因苦肉計跨入咖啡圈

直到參賽發現「我可能很好強」

直到王策大學畢業那年,王朱岑飛往英國參加畢業典禮,力勸他從原本的志願海洋生物學轉攻食品管理碩士,之後又拉著王策搬到上海,在公司擔任研究員,咖啡,才慢慢成了聯繫父子倆情感的繩鏈。

「那時他有用苦肉計啊,說他身體不好,希望我去幫忙⋯⋯。」王策說,2014年他搬到上海,整整兩年都蹲在前述三樓研究室做資料,「是到日本跟岩瀨由和(2014、2015年世界盃咖啡大師冠軍)學義式咖啡後,我看到客人喝著咖啡說好喝,那一刹那,我才知道這是有意義的。」

儘管咖啡將兩人拉近,但不熟悉的父子,已經習慣各自生活,王策在上海兩年間,也沒跟爸爸住在一起。

爸爸霸氣,隨時處於備戰狀態,兒子細膩,只想把自己的事做好。「我是不好鬥的人,英國教育更不鼓勵排名、名次,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到好就好了。」王策說。

直到他參加WBrC大賽,第一次想要贏,也第一次發現自己,「若放在一個環境跟別人競爭,我可能是很好強的。」

「我不能丟臉,我在咖啡圈雖然是個nobody,但我父親是有名的人,人家知道我爸是誰,我用了最好的豆子,有世界冠軍級的教練⋯⋯我不能輸!」他說。

原來,父子倆身上都流著好勝的血液。

如今,父子倆都成為咖啡產業某個領域的冠軍,很難不讓人聯想接班問題。但其實,除了王策會以世界冠軍身分,偶爾赴公司擔任講師,其他時間父子交集不多,他們在兩岸,走不同的路。

奪獎後,在兩岸竄紅

父親同台,被介紹是「王策的爸爸」

爸爸打算在未來一年內,斥資至少人民幣四千萬元(約合新臺幣一億八千萬元),在大陸建造包括實驗室、咖啡豆烘焙廠、咖啡學院的「夢工廠」,打造華人的咖啡「藍帶學院」。兒子則想在臺灣做如日本人氣咖啡店% Arabica Coffee、美國藍瓶的精品咖啡品牌,再走到全世界。

今年十一月,在臺灣一場咖啡展覽會上,王策與來自希臘、日本的咖啡冠軍得主一字排開,以熟練優雅的動作沖煮咖啡時,台下咖啡迷們紛紛舉起手機狂拍,仿如偶像簽唱會現場。

這天,老爸特別從上海飛過來,留下難得的父子合影。「(在布達佩斯)他得冠軍的那天,終於有人過來介紹,我是王策的爸爸⋯⋯。」他說,眼神是得意的。

許多企業都面臨接班問題,他們也在理解彼此中摸索未來。這不是一個二代傳承的典型故事,這對父子檔選擇各自精進,反而讓他們的咖啡王國,有了更多可能。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拼服務,養設備維修部隊

客戶拓點馬上跟去,承諾四小時到店

為什麼星巴克要跟一個台商合作,而不是找中國大陸本地商人?因為他打造了一道讓對手無法進攻的護城河:為了星巴克布點一百三十九個城市的維修服務網路,砸重金培訓一百八十位維修工程師,承諾「四小時內到店維修」。

隨著星巴克宣佈在2021年要在中國展店至五千家,他2017年下重本,將維修大軍擴充到三百人,擴增客服中心達百人。

難道,競爭對手不能養兵對抗?

「要來搶這個位子,你就要架構出這樣的團隊,很多人想到就頭大⋯⋯,因為這不只是人力成本,還有零件管理、調派等問題。」王力咖啡公司財務長廉裕昌說。

兩岸知名手搖茶產品原料、設備和維修服務商的金樂客國際集團總經理林東信說,王力咖啡的龍頭地位,就是這片服務網路,「中國不是沒人競爭,但都是跟當地協力廠商維修業者簽約,品質無法控管,說了三小時到店,結果三天后才到店。」自家服務跟王力咖啡都「是出名的貴」,但大連鎖業者看的不是錢,是品質。

王朱岑在咖啡設備、維修服務站穩腳步,其他大型連鎖業者如肯德基、CoCo也成為其客戶。目前這片服務網路業務占公司總營收六成,另四成來自咖啡豆、茶葉銷售。王力咖啡2016年營收達人民幣三億五千萬元(約合新臺幣十六億元),近三年營收成長率維持15%以上。

怕穩定,「物極必反我怎麼辦」

一趟美國行,決定投入精品咖啡

照理說,他只要持續抓緊大客戶的發展腳步,公司成長不是問題。但,他卻最怕「穩定」這件事。

「沒有對手,很多人會relax(安於)現狀,獲利越高,競爭力卻越低,如果沒有其他更大的客戶,有一天物極必反,我怎麼辦?」他擔心。

登頂的他,反而對現狀充滿危機感,積極嘗試業務多元發展的可能性。他擔憂有天客戶有冷凍食品需求,為了理解冷鏈物流,他花人民幣數百萬元買了一貨櫃的冷凍貝果,嘗試販售;他怕未來所有人都在網上購物,於是砸了人民幣百萬元開闢電商小組,成立電商平臺,以理解網路銷售咖啡的可能性。

雖然,兩項實驗最後都不可行,但花錢買經驗,他認為值得,「就好像付了幾百萬美元給律師做評估,最後他說這官司不能打,因為打輸可能讓你賠了幾千萬!」

終於,在2012年春天,一次飛往星巴克西雅圖總部開會的過程中,他找出公司下一條成長曲線的答案:精品咖啡。

在開會空檔,他走進時任星巴克執行長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在2009年成立的「洛伊街咖啡和茶」(Roy street Coffee and Tea),讓他大為震驚。

「裡面店員全都穿著牛仔褲、手臂上刺青,產品來自街坊鄰居(如周邊麵包店產品),茶是特殊的、咖啡豆是現烘且手沖的!」他回憶現場,說得略微激動,因為,這跟他熟悉的星巴克完全不同。

當時店長邀他一起做杯評(Cupping),發現對手咖啡豆風味更好,店長毫不驚慌的說:「所以,星巴克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

當下他明白,原來,引爆第三波咖啡革命的星巴克,開始為第四波革命做準備,「星巴克是要做個假想敵來打擊自己、瞭解市場需求與最新動向。」

他思索事業下一步,應往精品咖啡發展。但,精品咖啡所需的生豆、烘焙與研磨技巧乃至展演咖啡的方式,他一個都沒有。

當返回上海的飛機一落地,他立刻召集業務部門開會宣佈:王力要做精品咖啡、成立咖啡研究室,還要砸下人民幣一千萬元(約合新臺幣四千六百萬元)買莊園生豆,等同當年公司營業額的十分之一。

員工一面倒反對,因為精品豆昂貴,中國市場接受度混沌未明。

商業咖啡豆一公斤價格約新臺幣一百多元,來自莊園的精品豆,一公斤可高達二萬五千元。而一杯手沖咖啡,價格至少是連鎖咖啡店販售價格的1.5倍甚至十二倍以上。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目前仍有七成隻喝即溶咖啡,員工擔憂不是沒有原因。

員工反彈沒打消他的念頭。他另辟小組,找食品相關碩士在上海總部三樓倉庫「秘密研究」,鑽研從烘焙、研磨到沖泡的各種資料,還找國外咖啡專家開班授課。他嚴禁一、二樓員工踏上三樓,三樓研究員也不能下樓。久之,員工好奇,頻頻問:可否上樓嘗嘗?

「可以,但上樓就得上課,學咖啡!」計畫奏效,他把員工的好奇心轉為學習動力,也讓王力精品咖啡學院順利步上軌道。

「王力咖啡做維修服務做得好,但再怎麼做,說穿了,就是一家維修公司,」廉裕昌分析,「但是當公司有來自世界的國外咖啡冠軍來授課、沖煮咖啡給你喝、漂亮的手沖技術⋯⋯這個公司的形象就是upgrade(提升)的!」

兩年前,星巴克開始在包括中國的全球部分門市賣起手沖咖啡,價格是意式咖啡的1.5倍以上;雀巢今年買下美國知名精品咖啡品牌「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兩大咖啡龍頭,都看到未來精品咖啡的發展潛力。

軍人性格,隨時想戰場在哪

卻犧牲家庭生活,離婚、父子陌生

為何王朱岑能領先中國業者看到這市場?這與他的背景有關:他是有著軍人性格的商人。

早年他念海軍官校,軍校教他一件事:「找適當的時間、在適當的地點,用適當的方法,戰死!」他說,如果要選擇死的時間,就得有一身本領、隨時想像敵人在哪裡,「否則你一開始就會戰死沙場」。

放在商場上則是,要敗,也要選擇關鍵戰場,光榮戰敗,而不是在無謂的戰場中,不戰而敗。

他隨時思考戰場在哪裡、敵人在哪裡。經商這幾十年來,想的都是:人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我未來的敵人會在哪裡?

他保持警覺,建起自己的咖啡王國,但也犧牲了家庭生活。

他與妻子在王策五歲時就離異,其後父子聚少離多,王策十二歲赴英國念書,成長過程,關鍵字是「孤獨」。他談起拼事業的過程,口沫橫飛,但講起這一塊,表情落寞,「我對家庭付出太少⋯⋯,都在拼事業。」

王朱岑(右)拉著王策(左)搬到上海,在公司擔任研究員,咖啡,才慢慢成了聯繫父子倆情感的繩鏈。

兒子因苦肉計跨入咖啡圈

直到參賽發現「我可能很好強」

直到王策大學畢業那年,王朱岑飛往英國參加畢業典禮,力勸他從原本的志願海洋生物學轉攻食品管理碩士,之後又拉著王策搬到上海,在公司擔任研究員,咖啡,才慢慢成了聯繫父子倆情感的繩鏈。

「那時他有用苦肉計啊,說他身體不好,希望我去幫忙⋯⋯。」王策說,2014年他搬到上海,整整兩年都蹲在前述三樓研究室做資料,「是到日本跟岩瀨由和(2014、2015年世界盃咖啡大師冠軍)學義式咖啡後,我看到客人喝著咖啡說好喝,那一刹那,我才知道這是有意義的。」

儘管咖啡將兩人拉近,但不熟悉的父子,已經習慣各自生活,王策在上海兩年間,也沒跟爸爸住在一起。

爸爸霸氣,隨時處於備戰狀態,兒子細膩,只想把自己的事做好。「我是不好鬥的人,英國教育更不鼓勵排名、名次,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到好就好了。」王策說。

直到他參加WBrC大賽,第一次想要贏,也第一次發現自己,「若放在一個環境跟別人競爭,我可能是很好強的。」

「我不能丟臉,我在咖啡圈雖然是個nobody,但我父親是有名的人,人家知道我爸是誰,我用了最好的豆子,有世界冠軍級的教練⋯⋯我不能輸!」他說。

原來,父子倆身上都流著好勝的血液。

如今,父子倆都成為咖啡產業某個領域的冠軍,很難不讓人聯想接班問題。但其實,除了王策會以世界冠軍身分,偶爾赴公司擔任講師,其他時間父子交集不多,他們在兩岸,走不同的路。

奪獎後,在兩岸竄紅

父親同台,被介紹是「王策的爸爸」

爸爸打算在未來一年內,斥資至少人民幣四千萬元(約合新臺幣一億八千萬元),在大陸建造包括實驗室、咖啡豆烘焙廠、咖啡學院的「夢工廠」,打造華人的咖啡「藍帶學院」。兒子則想在臺灣做如日本人氣咖啡店% Arabica Coffee、美國藍瓶的精品咖啡品牌,再走到全世界。

今年十一月,在臺灣一場咖啡展覽會上,王策與來自希臘、日本的咖啡冠軍得主一字排開,以熟練優雅的動作沖煮咖啡時,台下咖啡迷們紛紛舉起手機狂拍,仿如偶像簽唱會現場。

這天,老爸特別從上海飛過來,留下難得的父子合影。「(在布達佩斯)他得冠軍的那天,終於有人過來介紹,我是王策的爸爸⋯⋯。」他說,眼神是得意的。

許多企業都面臨接班問題,他們也在理解彼此中摸索未來。這不是一個二代傳承的典型故事,這對父子檔選擇各自精進,反而讓他們的咖啡王國,有了更多可能。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