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社區裡的“活雷鋒”——記全省學雷鋒標兵陳海燕

社區裡的“活雷鋒”

——記全省崗位學雷鋒標兵、高臺縣社區幹部陳海燕

記者 郭曉芸

雷鋒日記裡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是一線陽光, 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 是否哺育了有限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 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作為高臺縣人民西路社區的一名幹部, 陳海燕時刻把這些話牢記在心, 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 詮釋著新時代的雷鋒精神。

在陳海燕工作的社區裡有這樣一戶家庭, 家裡只有母親和兒子兩人相依為命, 兒子還是一名重度精神病殘疾人。 多年前, 因父母離異,

家庭生活困難, 未滿18歲的邱嘯嶽只能外出打工掙錢, 然而打工期間卻發生意外事故, 邱嘯嶽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家裡生活的來源只能靠母親幹點零工維持。 然而親身患腰椎間盤突出, 只能幹一些簡單的活, 還要照顧患病的兒子, 兩人生活舉步維艱。 陳海燕在詳細瞭解這一情況後, 立即和社區工作人員向鎮民政辦反映, 及時為邱嘯嶽申請低保和特困救助。 除此之外, 她還一有空就來看望這對母子, 及時為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並自費購買一些生活用品送給他們, 鼓勵邱嘯岳的母親一定要鼓起信心生活。 每當陳海燕來到母子家中時, 邱嘯岳的母親楊翠萍總是眼含熱淚:“社區有陳主任這樣的好幹部關心我們,
我一定要振作起來。 ”

只有把群眾當親人, 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 群眾才會信賴你。 陳海燕是這麼說的, 也是這麼做的。

2015年農曆除夕夜的那天下午, 陳海燕和丈夫正準備回鄉下的公公家過年, 這時轄區居民打來電話反映, 鼎盛花園某棟樓的自來水已多日不能正常供水了。 接到消息的陳海燕在立即向鎮政府彙報情況, 同時向自來水廠瞭解情況, 協調解決問題。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協調處理, 居民家中終於通上了自來水, 可以安穩過年了。 但此時, 她的丈夫已帶著孩子去了鄉下, 她放棄了回家的念頭, 又走上街頭去巡查居民焚燒祭祀的情況, 進行文明勸導, 度過了一個人的除夕夜。

2016年夏天, 轄區麵粉廠平房區的下水道不通了,

整個院子污水橫流、臭氣熏天。 當居民來到社區反映這一情況後, 她放下手中的工作, 立即趕到現場查看情況, 並找來專業人員對下水道進行疏通。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 她不顧刺鼻的臭味, 和維修人員、居民一起把下水道內的污泥清運出去, 衣服熏臭了, 鞋子沾滿污泥, 整個人也變得狼狽不堪。 當居民拿出毛巾和臉盆叫她洗洗臉、休息的時候, 她卻說:“再苦再累也不算啥, 你們的困難就是社區的困難……”

留守兒童也是陳海燕常常牽掛的物件。 她組織轄區單位的女職工組成“愛心媽媽”“愛心姐姐”團隊, 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 定期和他們溝通思想、瞭解學習情況、開展課業輔導, 使留守兒童們時時能感受到“媽媽”般的溫暖。

九歲孤兒裴鑫尤其讓陳海燕牽腸掛肚。 幾年前, 裴鑫的父親意外死亡, 母親下落不明, 爺爺也常年不在家, 他只和奶奶一起生活。 奶奶歲數大了, 又患有嚴重的心臟病, 而且不識字, 對裴鑫的生活和學習也是力不從心。 陳海燕便經常利用下班時間到裴鑫家中給他輔導作業, 講解裴鑫學習中不懂的問題, 與他分享學校發生的趣事, 為他分析解惑生活中的小苦惱, 像媽媽一樣真誠地為小裴鑫給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同時, 她還經常幫裴鑫的奶奶打掃衛生, 陪老人聊天, 幫老人倒垃圾、買菜, 貼心的關懷如同溫暖的陽光照進了老人心裡。 在陳海燕的幫助和教導下, 裴鑫在學校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在家中是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裴鑫的奶奶也逢人便說:“她就像我的親閨女一樣!”

又是一年芳草綠, 依然十裡桃花香。 她沒有豪言壯語, 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 但她仍在用一顆誠摯的心、樸實的行動無怨無悔地為群眾服務著, 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著一名巾幗志願者的風采。

編輯:王曉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