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韓國街舞文化的真實寫照:宗教般的狂熱、自由寄託與情緒宣洩

提起韓國, 我們會想到:泡菜、韓國流行組合以及紅遍全球的 K-Pop、獨出心裁的電子產品, 以及韓劇和神一般的美容產品。 實際上, 韓國在流行文化界的影響力,

遠超我們的預想。 很少有人會將街舞與這個國家相關聯 —— 儘管韓國人已經在國際街舞界佔據了長達 15 年的主導地位。

韓國街舞團 Gorilla crew 的成員們在工作室的屋頂上跳舞, 他們的工作室位於首爾的九宜區, 旁邊就是著名的韓國建國大學

在湖西藝術學院的 Cypher Shock Battle 中大展舞姿的 Yu Beom Sang (又名 Tyranno)

霹靂舞, 一個由媒體創造但被某些人討厭的術語最初創立於 1970 年代, 這種舞蹈從紐約布朗克斯區的黑人和波多黎各青年中流傳開, 它融合了幾類不同的舞蹈方式, 包括 toprock、downrock、power moves 和 freezes 等, 以嘻哈和鄉村爵士樂這種碎拍音樂為背景進行表演。

霹靂舞者們深受巴西卡波耶拉舞和體操表演, 以及靈魂樂教父 James Brown 和武術的影響, 他們那充滿想像力的舞步令觀眾歎為觀止。

Park Woo Sang (又名 Madman), 是韓國街舞團 Fusion MC 的成員, 他的服飾風格偏寬鬆, 便於凸顯舞蹈動作

韓國著名街舞團 Drifterz Crew 的成員 Shin Jung Hoon(又名 Trickx), 在 Dongmyo 附近跳舞。 Trickx 經常在 Dongmyo 地區購物, 因為那裡的大型跳蚤市場會出售經典的街頭服飾

韓國街舞團 Stocky MB Crew 的成員(左起)Ha Tae Young(又名 Rockman)、Park Min Hyuk(又名 Zooty Boy)、Choi Chang Hyeop(又名 Sirius)和 Lee Soung Jun, 乘電梯抵達在湖西藝術學院的舉行的 Cyper Shock Cypher Battle 現場

Kim Seung Hyuk(又名 Nexxo)是韓國街舞團 Fusion MC 的成員,他說穿著尼龍長褲能讓自己的旋轉速度更快更流暢

和其他數百萬人一樣,我是在 1983 年的電影《閃電舞》(Flashdance)中第一次見識霹靂舞的。某一日在大街上,Jennifer Beals 飾演的人物 Alex 和她最好的朋友偶然間撞見了偶像舞團 Rock Steady Crew 的成員,在 Jimmy Castor Bunch 的「It’s Just Begun」的伴奏中大秀舞技。

這 74 秒的小插曲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霹靂舞熱潮,像我這樣的鄉下孩子也整天圍著硬紙板不停地練習旋轉。《霹靂舞》、《街頭舞士》和《霹靂舞 2》等電影的陸續上映,則進一步推動霹靂舞成為了中心城市及其他地區的主流舞蹈。

1980 年代,駐紮在梨泰院和其他軍事基地附近城市的美國大兵們將這種舞蹈形式引入了韓國。不過,在首爾引爆街舞熱潮的卻是一個叫作 John Jay Chon 的韓裔美國舞者。

1990 年代末,Chon 在一家俱樂部認識了一幫當地舞團的舞者,並送給他們一盤洛杉磯霹靂舞比賽的錄影帶。後來,他發現這盤錄影帶被拷貝了數百次。街舞在全球範圍的興起,和互聯網以及視頻網站 YouTube 一樣,點燃了韓國人的狂熱激情。

韓國街舞勁旅 Gamblerz crew 的成員以及右邊的Kim Ki Su(又名 Rocket)在東國大學附近闖過街道

「任何被殖民過的國家可能都與街舞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攝影師 An Rong Xu 這樣理解。生活在紐約的他在今年 11 月,同首爾的街舞精英們混跡了 5 天。他認為:「街舞是被創造出來的,所以你會覺得有種歸屬感,而這也正是這些舞者發現的,對他們來說,街舞有點宗教的意味。」

Xu 還發現,首爾的街舞男孩們借鑒的不僅僅是美國嘻哈音樂,還包括手勢和姿態,以及衣著打扮。有人可能把這種現象看作是文化挪用,但他認為這是對文化的致敬,或者說是適應,他強調韓國的街舞男孩們「秉承了起源於布朗克斯區原汁原味的街舞,並接納了街舞的風格和文化,對它進行再創造,變成他們所獨有的舞蹈形式」。

Kim Cha Dol(又名 Slam)說,他的個人風格就受到了 Eminem 的電影《8 英里》的影響。他認同電影中所刻畫的藍領工人對嘻哈音樂最深沉的愛,認為通過藝術形式,在表達敬意的同時也要不斷去超越。Xu 說,《8 英里》傳達的就是「嘻哈音樂與膚色無關」的理念。

「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街舞實際上是嘻哈文化中最多樣化的部分,」Xu 說。「每次有比賽,他們就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有了街舞,人們才得以從嚴苛保守的文化和沉悶壓抑的教育體系中偷得片刻歡愉,要知道有很多韓國人已經在重壓之下透不過氣來了。而霹靂舞和街舞 —— 兩者都是對情緒的肆意宣洩 —— 允許人們恣意表達個性,這在韓國社會並不多見。

Cyper Shock Cypher Battle 的開場

一個街舞男孩在 Cyper Shock Cypher Battle 上大秀舞姿

Parky Hyuk(又名 Zooty Boy),街舞團 Stocky MB crew 的成員

Xu 說,對於韓國的街舞男孩來說,服飾和舞技同樣重要。比如,戴上帽子會讓頭轉變得更加輕鬆,穿上 1990 年代風格的寬鬆肥大的運動服則讓舞步更加自如,而厚底運動鞋則因其超強的耐用性頗受青睞。

他在首爾時就留意到有舞者戴著 Kangol 的帽子,穿著 Timberland 的靴子、N.B.A. 的運動服、愛迪達的運動鞋,還有的戴著紐約洋基隊的棒球帽。舞者們表示,是 Tupac、Eminem、Biggie Smalls、Ja Rule 和街舞傳奇人物 Ken Swift 這些藝術家激發了他們對舞臺造型的靈感。

韓國也有街舞女孩,但人數要少很多,因為來自社會輿論的種種苛刻的限制,她們必須要工作,要養家糊口,同時還得屈從於,全球共通的那些不切實際的美貌標準。 「她們愛跳街舞,但是她們不能以此作為自己的事業,」Xu 說。而另一邊,有些韓國的街舞男孩是以全職跳舞或開設工作室教人跳舞來謀生的。他們全靠在世界各地參加舞蹈比賽來贏得專業的認可。

Hong Kong Jin(又名 Pop)是街舞團 Gamblerz crew 的成員,他在東國大學附近大炫舞技

2002 年,韓國街舞團 Expression Crew 在德國舉辦的一年一度的國際街舞大賽中獲勝。而 Gamblerz、Last for One、Extreme Crew、Jinjo Crew 和 Fusion MC 等韓國街舞勁旅也都在之後的 10 年間奪得過冠軍。

街舞文化廣受青睞,2005 年一場霹靂舞現場音樂劇在首爾上演,劇名為「愛上街舞男孩的芭蕾舞者」,一演就是八年。該節目還在國外巡迴演出,登上過愛丁堡藝穗節和紐約市 37 藝術劇院(即現在的巴雷什尼科夫藝術中心)的舞臺。

之後,Benson Lee 於 2007 年拍攝了紀錄片《街舞男孩》(Planet B-Boy),算是讓街舞文化牢牢紮下了根基。該片記錄了來自法國、日本、美國和韓國的五個街舞團參加 2005 年度國際街舞大賽的盛況。

Yu Beom Sang(又名 Tyranno),在 Cyber Shock Cypher Battle 賽場外

Gorilla Crew 的成員 Park Ki Bum 上大學時的專業是現代舞,現在他已經跳了 13 年的街舞

Karl Alba(又名 Dyzee)是來自加拿大的街舞男孩,他後來移居首爾,成為日漸成熟的街舞團中的一員

Kim Kyung Min(又名 Mono)是街舞團 Authentic crew 的女性成員

2007 年,韓國政府贊助了一年一度的 R16 國際街舞大賽暨城市藝術文化節,借此表達對街舞文化的贊許與支持。在韓國政府撤資後,2016 年 R16 更名為 Respect Culture(寓意「尊重文化」),並移師中國臺北。

Gamblerz 是韓國最著名一個街舞團之一,他們贏得了 2004 年度和 2009 年度國際街舞大賽的冠軍,至今依然活躍在各大比賽中。「他們每天跳舞六到八個小時,街舞就是他們的生活,」Xu 說,他跟拍了在湖西藝術學院舉行的 Cypher Shock Battle 的賽況,這場比賽也是 Gamblerz 的主場。

正是這種高強度的訓練和盡心盡力的態度,再加上極富感染力的舞步、跆拳道的普及和全民對勝利的狂熱激情,使得韓國街舞團遍地開花。

Im Seung Hwan(又名 Nauty One),韓國街舞團 Rivers Crew 的成員

而且,由於韓國 18 - 35 歲的男性必須服兵役兩年,所以街舞往往成了他們最後一次宣洩個性的機會,在這之後,他們就會脫離社會,被迫穿上一身古板的制服。街舞男孩 Yu Beom Sang(又名 Tyranno)說得再好不過了。當 Xu 問他對舞蹈服裝的感受時,他的回答是:「我把它叫作自由。」

-

撰文:Victoria Namkung

攝影:An Rong Xu

製片:Eve Lyons

翻譯:熊貓譯社 胡敏

編輯:王乙

Kim Seung Hyuk(又名 Nexxo)是韓國街舞團 Fusion MC 的成員,他說穿著尼龍長褲能讓自己的旋轉速度更快更流暢

和其他數百萬人一樣,我是在 1983 年的電影《閃電舞》(Flashdance)中第一次見識霹靂舞的。某一日在大街上,Jennifer Beals 飾演的人物 Alex 和她最好的朋友偶然間撞見了偶像舞團 Rock Steady Crew 的成員,在 Jimmy Castor Bunch 的「It’s Just Begun」的伴奏中大秀舞技。

這 74 秒的小插曲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霹靂舞熱潮,像我這樣的鄉下孩子也整天圍著硬紙板不停地練習旋轉。《霹靂舞》、《街頭舞士》和《霹靂舞 2》等電影的陸續上映,則進一步推動霹靂舞成為了中心城市及其他地區的主流舞蹈。

1980 年代,駐紮在梨泰院和其他軍事基地附近城市的美國大兵們將這種舞蹈形式引入了韓國。不過,在首爾引爆街舞熱潮的卻是一個叫作 John Jay Chon 的韓裔美國舞者。

1990 年代末,Chon 在一家俱樂部認識了一幫當地舞團的舞者,並送給他們一盤洛杉磯霹靂舞比賽的錄影帶。後來,他發現這盤錄影帶被拷貝了數百次。街舞在全球範圍的興起,和互聯網以及視頻網站 YouTube 一樣,點燃了韓國人的狂熱激情。

韓國街舞勁旅 Gamblerz crew 的成員以及右邊的Kim Ki Su(又名 Rocket)在東國大學附近闖過街道

「任何被殖民過的國家可能都與街舞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攝影師 An Rong Xu 這樣理解。生活在紐約的他在今年 11 月,同首爾的街舞精英們混跡了 5 天。他認為:「街舞是被創造出來的,所以你會覺得有種歸屬感,而這也正是這些舞者發現的,對他們來說,街舞有點宗教的意味。」

Xu 還發現,首爾的街舞男孩們借鑒的不僅僅是美國嘻哈音樂,還包括手勢和姿態,以及衣著打扮。有人可能把這種現象看作是文化挪用,但他認為這是對文化的致敬,或者說是適應,他強調韓國的街舞男孩們「秉承了起源於布朗克斯區原汁原味的街舞,並接納了街舞的風格和文化,對它進行再創造,變成他們所獨有的舞蹈形式」。

Kim Cha Dol(又名 Slam)說,他的個人風格就受到了 Eminem 的電影《8 英里》的影響。他認同電影中所刻畫的藍領工人對嘻哈音樂最深沉的愛,認為通過藝術形式,在表達敬意的同時也要不斷去超越。Xu 說,《8 英里》傳達的就是「嘻哈音樂與膚色無關」的理念。

「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街舞實際上是嘻哈文化中最多樣化的部分,」Xu 說。「每次有比賽,他們就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有了街舞,人們才得以從嚴苛保守的文化和沉悶壓抑的教育體系中偷得片刻歡愉,要知道有很多韓國人已經在重壓之下透不過氣來了。而霹靂舞和街舞 —— 兩者都是對情緒的肆意宣洩 —— 允許人們恣意表達個性,這在韓國社會並不多見。

Cyper Shock Cypher Battle 的開場

一個街舞男孩在 Cyper Shock Cypher Battle 上大秀舞姿

Parky Hyuk(又名 Zooty Boy),街舞團 Stocky MB crew 的成員

Xu 說,對於韓國的街舞男孩來說,服飾和舞技同樣重要。比如,戴上帽子會讓頭轉變得更加輕鬆,穿上 1990 年代風格的寬鬆肥大的運動服則讓舞步更加自如,而厚底運動鞋則因其超強的耐用性頗受青睞。

他在首爾時就留意到有舞者戴著 Kangol 的帽子,穿著 Timberland 的靴子、N.B.A. 的運動服、愛迪達的運動鞋,還有的戴著紐約洋基隊的棒球帽。舞者們表示,是 Tupac、Eminem、Biggie Smalls、Ja Rule 和街舞傳奇人物 Ken Swift 這些藝術家激發了他們對舞臺造型的靈感。

韓國也有街舞女孩,但人數要少很多,因為來自社會輿論的種種苛刻的限制,她們必須要工作,要養家糊口,同時還得屈從於,全球共通的那些不切實際的美貌標準。 「她們愛跳街舞,但是她們不能以此作為自己的事業,」Xu 說。而另一邊,有些韓國的街舞男孩是以全職跳舞或開設工作室教人跳舞來謀生的。他們全靠在世界各地參加舞蹈比賽來贏得專業的認可。

Hong Kong Jin(又名 Pop)是街舞團 Gamblerz crew 的成員,他在東國大學附近大炫舞技

2002 年,韓國街舞團 Expression Crew 在德國舉辦的一年一度的國際街舞大賽中獲勝。而 Gamblerz、Last for One、Extreme Crew、Jinjo Crew 和 Fusion MC 等韓國街舞勁旅也都在之後的 10 年間奪得過冠軍。

街舞文化廣受青睞,2005 年一場霹靂舞現場音樂劇在首爾上演,劇名為「愛上街舞男孩的芭蕾舞者」,一演就是八年。該節目還在國外巡迴演出,登上過愛丁堡藝穗節和紐約市 37 藝術劇院(即現在的巴雷什尼科夫藝術中心)的舞臺。

之後,Benson Lee 於 2007 年拍攝了紀錄片《街舞男孩》(Planet B-Boy),算是讓街舞文化牢牢紮下了根基。該片記錄了來自法國、日本、美國和韓國的五個街舞團參加 2005 年度國際街舞大賽的盛況。

Yu Beom Sang(又名 Tyranno),在 Cyber Shock Cypher Battle 賽場外

Gorilla Crew 的成員 Park Ki Bum 上大學時的專業是現代舞,現在他已經跳了 13 年的街舞

Karl Alba(又名 Dyzee)是來自加拿大的街舞男孩,他後來移居首爾,成為日漸成熟的街舞團中的一員

Kim Kyung Min(又名 Mono)是街舞團 Authentic crew 的女性成員

2007 年,韓國政府贊助了一年一度的 R16 國際街舞大賽暨城市藝術文化節,借此表達對街舞文化的贊許與支持。在韓國政府撤資後,2016 年 R16 更名為 Respect Culture(寓意「尊重文化」),並移師中國臺北。

Gamblerz 是韓國最著名一個街舞團之一,他們贏得了 2004 年度和 2009 年度國際街舞大賽的冠軍,至今依然活躍在各大比賽中。「他們每天跳舞六到八個小時,街舞就是他們的生活,」Xu 說,他跟拍了在湖西藝術學院舉行的 Cypher Shock Battle 的賽況,這場比賽也是 Gamblerz 的主場。

正是這種高強度的訓練和盡心盡力的態度,再加上極富感染力的舞步、跆拳道的普及和全民對勝利的狂熱激情,使得韓國街舞團遍地開花。

Im Seung Hwan(又名 Nauty One),韓國街舞團 Rivers Crew 的成員

而且,由於韓國 18 - 35 歲的男性必須服兵役兩年,所以街舞往往成了他們最後一次宣洩個性的機會,在這之後,他們就會脫離社會,被迫穿上一身古板的制服。街舞男孩 Yu Beom Sang(又名 Tyranno)說得再好不過了。當 Xu 問他對舞蹈服裝的感受時,他的回答是:「我把它叫作自由。」

-

撰文:Victoria Namkung

攝影:An Rong Xu

製片:Eve Lyons

翻譯:熊貓譯社 胡敏

編輯:王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