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噱頭、誤導、貓膩多!揭秘乳酸菌飲料的8個真相

當下, 口感甜蜜、涼爽的活性乳酸菌飲料十分暢銷。 市場上, 這類飲品主要來自6大品牌, 乍一看十分類似, 但在宣傳上卻各種側重,

常見的有:低糖、0脂肪、使用專利菌種、內含多個菌種、每百毫升含幾百億活菌等。

這些說法雖讓人捉摸不透, 但很多消費者直覺上認為, 喝點乳酸菌一定利於腸道健康。 再加上這類飲品口感甜爽、口味豐富, 孩子特別愛喝, 就成了家長們眼中的“健康飲品”。

其實, 人們在選購、貯存、飲用活性乳酸菌飲料時存在諸多誤區, 這個行業裡還有諸多商業貓膩, 消費者亟需瞭解真相。

真相一:大多數含糖較多。

飲料包裝上印有營養成分表, 其中每百毫升飲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幾乎就可理解為每百毫升飲料的含糖量。 筆者閱讀多個品牌活性乳酸菌飲品的營養成分表發現, 這類飲品普遍高糖。

某品牌蘆薈味活性乳酸菌飲品每百毫升碳水化合物含量為15.1克, 換算下來, 喝下這瓶淨含量為435毫升的飲品, 相當於攝入約16塊方糖。

活性乳酸菌飲料必須加點糖, 作為維持活菌活力的養料, 但大量加糖的目的在於, 打造酸甜可口的誘人味道, 讓消費者一喝難忘。

市面上還存在號稱“低糖”的活性乳酸菌飲品,

每百毫升含糖量相對較低, 在4克~5克左右。 低糖飲品雖加糖較少, 但通過添加甜味劑打造甜蜜口感, 不能因為低糖就多喝。

真相二:“0脂肪”不代表利於減肥。

一些活性乳酸菌飲品會在包裝顯著位置標注“0脂肪”字樣, 想要控制體重的人看了, 便覺得可肆意飲用。

其實, 是否利於減肥取決於熱量, 而不是脂肪含量。 這類飲料普遍高糖, 熱量不低, 喝兩大瓶差不多就相當於一位女士吃一頓晚飯的熱量, 不利於減肥。

這類飲品幾乎都不含脂肪, 但有的產品卻把這點作為噱頭刻意宣傳。 如產品的確是0脂肪, 這樣宣傳並不違法, 但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真相三:警惕被太花哨的菌種名稱忽悠。

當下, 一些企業為突出產品特點, 對菌種名稱的標示五花八門, 十分混亂, 比如“活性C菌”、“B+100益生菌”、“B益暢菌”等說法, 別說老百姓看不懂, 專家乍一看也不知道什麼意思。

不同菌種對健康的影響的確不同, 但很多科學家都沒搞清, 普通消費者沒必要為了花哨的菌種名稱而選購某個產品。

真相四:含多種乳酸菌不一定更好。

很多活性乳酸菌飲料的包裝上都會顯著標出產品內含多種菌群。如含多種菌群,每個菌群的數量並不平均,誰起主導作用,影響產品的保健價值。

具體飲用效果還取決於菌種之間的共生能力,總體活菌數能達到一定數量才好。因此,消費者無需單純追求菌種多少,而應重視產品的活菌數量。

真相五:僅比較含菌數多少不見得有意義。

內含多少活菌是很多活性乳酸菌飲品的宣傳重點。筆者查閱幾款產品的食品標籤發現,有的產品寫著1×10的6次方cfu/ml,有的是1×10的8次方cfu/ml,有的是3×10的8次方cfu/ml。

如產品內含同種乳酸菌,活菌數高的當然比低的好,但乳酸菌若是不同種類,僅僅比較活菌數就不見得有意義,因為不同種類乳酸菌對人體產生影響所需要的數量不同。

一般來說,活菌數只有達到 10 的 7 次方,甚至是 10 的 8 次方以上才能保證足夠活性。任何東西都要適度,只要飲用時活菌量達到一定量級即可。

真相六:常溫下活性乳酸菌很快死亡。

為迎合大眾消費需求,活性乳酸菌飲品經常大搞促銷,超市乳品冷櫃的近一半空間已被這類飲品佔據。即使這樣,空間還不夠用,很多這類飲品像積木一樣被堆成“小山”,搶佔冷櫃周圍的縱向空間。不過,一些產品已幾乎接觸不到冷氣,手感溫度近於常溫,未能達到包裝上要求的2℃~10℃貯存條件。

活性乳酸菌飲料比較“嬌氣”,產銷過程中如達不到冷藏條件,活性乳酸菌很快就會死亡,活菌數量迅速下降後,產品保健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除了冷鏈不夠完善,國家標準過低也是問題之一。國標規定,出廠3天內,產品乳酸菌含量必須高於100萬個/毫升,與不低於1000萬個/毫升的國際標準相差懸殊。

國標還規定,在銷售時只要有活菌檢出即可,沒有具體要求某個時間段內的確切含量,不能保證保健功能。應儘快完善有關國家標準,讓消費者喝得安心。

真相七:商家冷藏殺菌產品涉嫌誤導。

市場上還有一種殺菌型乳酸菌飲料,產品性狀、包裝和活性乳酸菌飲料非常類似,如不閱讀食品標籤很難分辨。

為延長保質期,殺菌型乳酸菌飲料在出廠前經過殺菌,所含乳酸菌已被殺死,常溫下保存即可。這類產品中雖還存在微生物代謝物,但相關研究太少,保健功效就要打個問號。

雖然殺菌型產品常溫保存即可,但有些超市會把它們放在冷櫃中。這種行為屬於打擦邊球,涉嫌欺騙消費者。

很多殺菌型產品故意在食品標籤中標注“冷藏後口感更佳”,商家便有理由將它們和活菌型乳酸菌飲品共同放在冷櫃中銷售,不知其中貓膩的消費者便會糊裡糊塗地買了殺菌型產品,增加了這類產品的銷量。為區分兩者,建議大家在選購時認真閱讀食品標籤。

真相八:乳酸飲料、乳酸菌飲料要分清。

別看兩者只有一字之差,壓根兒不是一種商品。乳酸菌飲料是由牛奶發酵而成,然後加入其他成分,其中含有乳酸菌。乳酸菌飲料又細分為活菌型和殺菌型兩類。

乳酸飲料是牛奶加乳酸以及其他成分調配而成,未經發酵,不含乳酸菌,營養價值相對較低。

判斷兩者,除了觀察產品名稱外,可從配料表中一探究竟:配料表中如沒菌株名稱就不是乳酸菌飲料。

小貼士:如何科學飲用活性乳酸菌飲料

認識:乳酸菌飲料也是飲料。活性乳酸菌飲料雖有一定保健價值,但如為了追求營養就大肆飲用便是大錯特錯。消費者應對商家宣稱的功能有理性認識,乳酸菌不能治百病,也不是“萬能藥”。

飲用:不能替代牛奶和優酪乳。這類產品往往含糖較多,甜香的口感還易誘導人們,特別是孩子,一喝就是一大瓶,久而久之,易造成肥胖、齲齒等問題,因此,每天喝100毫升左右足以。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體重的人群以及正服用抗生素的人最好不要飲用。值得提醒的是,在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含量上,乳酸菌飲料無法和牛奶、優酪乳相比,不能替代它們。▲(作者:健康行者,歡迎關注,轉載請告知)

真相四:含多種乳酸菌不一定更好。

很多活性乳酸菌飲料的包裝上都會顯著標出產品內含多種菌群。如含多種菌群,每個菌群的數量並不平均,誰起主導作用,影響產品的保健價值。

具體飲用效果還取決於菌種之間的共生能力,總體活菌數能達到一定數量才好。因此,消費者無需單純追求菌種多少,而應重視產品的活菌數量。

真相五:僅比較含菌數多少不見得有意義。

內含多少活菌是很多活性乳酸菌飲品的宣傳重點。筆者查閱幾款產品的食品標籤發現,有的產品寫著1×10的6次方cfu/ml,有的是1×10的8次方cfu/ml,有的是3×10的8次方cfu/ml。

如產品內含同種乳酸菌,活菌數高的當然比低的好,但乳酸菌若是不同種類,僅僅比較活菌數就不見得有意義,因為不同種類乳酸菌對人體產生影響所需要的數量不同。

一般來說,活菌數只有達到 10 的 7 次方,甚至是 10 的 8 次方以上才能保證足夠活性。任何東西都要適度,只要飲用時活菌量達到一定量級即可。

真相六:常溫下活性乳酸菌很快死亡。

為迎合大眾消費需求,活性乳酸菌飲品經常大搞促銷,超市乳品冷櫃的近一半空間已被這類飲品佔據。即使這樣,空間還不夠用,很多這類飲品像積木一樣被堆成“小山”,搶佔冷櫃周圍的縱向空間。不過,一些產品已幾乎接觸不到冷氣,手感溫度近於常溫,未能達到包裝上要求的2℃~10℃貯存條件。

活性乳酸菌飲料比較“嬌氣”,產銷過程中如達不到冷藏條件,活性乳酸菌很快就會死亡,活菌數量迅速下降後,產品保健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除了冷鏈不夠完善,國家標準過低也是問題之一。國標規定,出廠3天內,產品乳酸菌含量必須高於100萬個/毫升,與不低於1000萬個/毫升的國際標準相差懸殊。

國標還規定,在銷售時只要有活菌檢出即可,沒有具體要求某個時間段內的確切含量,不能保證保健功能。應儘快完善有關國家標準,讓消費者喝得安心。

真相七:商家冷藏殺菌產品涉嫌誤導。

市場上還有一種殺菌型乳酸菌飲料,產品性狀、包裝和活性乳酸菌飲料非常類似,如不閱讀食品標籤很難分辨。

為延長保質期,殺菌型乳酸菌飲料在出廠前經過殺菌,所含乳酸菌已被殺死,常溫下保存即可。這類產品中雖還存在微生物代謝物,但相關研究太少,保健功效就要打個問號。

雖然殺菌型產品常溫保存即可,但有些超市會把它們放在冷櫃中。這種行為屬於打擦邊球,涉嫌欺騙消費者。

很多殺菌型產品故意在食品標籤中標注“冷藏後口感更佳”,商家便有理由將它們和活菌型乳酸菌飲品共同放在冷櫃中銷售,不知其中貓膩的消費者便會糊裡糊塗地買了殺菌型產品,增加了這類產品的銷量。為區分兩者,建議大家在選購時認真閱讀食品標籤。

真相八:乳酸飲料、乳酸菌飲料要分清。

別看兩者只有一字之差,壓根兒不是一種商品。乳酸菌飲料是由牛奶發酵而成,然後加入其他成分,其中含有乳酸菌。乳酸菌飲料又細分為活菌型和殺菌型兩類。

乳酸飲料是牛奶加乳酸以及其他成分調配而成,未經發酵,不含乳酸菌,營養價值相對較低。

判斷兩者,除了觀察產品名稱外,可從配料表中一探究竟:配料表中如沒菌株名稱就不是乳酸菌飲料。

小貼士:如何科學飲用活性乳酸菌飲料

認識:乳酸菌飲料也是飲料。活性乳酸菌飲料雖有一定保健價值,但如為了追求營養就大肆飲用便是大錯特錯。消費者應對商家宣稱的功能有理性認識,乳酸菌不能治百病,也不是“萬能藥”。

飲用:不能替代牛奶和優酪乳。這類產品往往含糖較多,甜香的口感還易誘導人們,特別是孩子,一喝就是一大瓶,久而久之,易造成肥胖、齲齒等問題,因此,每天喝100毫升左右足以。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體重的人群以及正服用抗生素的人最好不要飲用。值得提醒的是,在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含量上,乳酸菌飲料無法和牛奶、優酪乳相比,不能替代它們。▲(作者:健康行者,歡迎關注,轉載請告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